1. 黃山攝影大賽
A檔還是M當(dāng)都是可以的,這就要看你的水平以及你的興趣了,想自己完全動手就M當(dāng)。早上日出的話,ISO就100到160之間,光圈11到16之間均可,快門只要不超過安全快門就行,一般大于焦距的倒數(shù),比如你焦距是50mm,那么快門就大于五十分之一,取個30或者更20分之一也行,條件允許就上腳架吧。
2. 黃山國際攝影大賽
朱德
據(jù)史料記載,朱德題字來源1962年10月,由中國攝影學(xué)會在北京舉辦的《黃山風(fēng)景攝影展覽》,當(dāng)時全國人大委員長朱德參觀展覽時欣然留下墨寶“風(fēng)景如畫”。1978年,黃山管理部門把朱德委員長的墨寶“風(fēng)景如畫”刻于迎客松旁邊的石壁上。從此,這雙國寶現(xiàn)世,黃山增輝,名垂青史,天地共存。
3. 黃山風(fēng)景攝影展覽
手機拍攝無需設(shè)置,單反專業(yè)相機按如下設(shè)置:
1、拍攝人像。采用手動擋或光圈優(yōu)先模式,即M檔和AV檔。若拍攝人物特寫,注意對焦在眼睛部位,采用大光圈,居中構(gòu)圖;若拍攝環(huán)境人像,F(xiàn)8左右的光圈,采用三分構(gòu)圖或黃金分割構(gòu)圖法。iso100左右,用raw格式保存,根據(jù)臉部來測光,注意臉部曝光正確,因?qū)捜荻炔蛔銓?dǎo)致其他部位過黑、過曝,可后期曲線拉回。人物著裝顏色要區(qū)別背景,動作姿態(tài):頭痛牙痛肚子痛腿痛、仰望天俯視地、落寞背影、舒展起跳等,可借助身邊道具改善畫面效果。
2、拍攝風(fēng)景。采用手動擋或光圈優(yōu)先模式,即M檔和AV檔。晴天光比不大的情況下,可以采用AV檔。晴天iso100,、F8-16,速度1/200左右,陰天iso400,A檔整體測光。廣角體現(xiàn)廣闊天地空間(有畸變),主要鏡頭的角度;中焦寫實,長焦切割空間營造虛化。注意安全快門。介紹幾種濾鏡:UV(紫外線濾光鏡),作用保護鏡頭鍍膜;CPL(偏振鏡),作用增色、消除玻璃水面反光;ND(中灰密度鏡),作用減少進光量、延時,拍水神器;GND(中灰漸變?yōu)V鏡),作用前期天空顏色漸變,有藍橙綠灰等種類。如遇光比過大,則保證景物正常曝光,鏡頭中天空部分用搖黑卡,減少進光量。
4. 黃山攝影大賽官網(wǎng)
你可以上一些著名的攝影網(wǎng)站,如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網(wǎng),色影無忌,蜂鳥網(wǎng),橡樹攝影網(wǎng)等,先獲取攝影比賽的通知,然后按照通知要求選送作品參賽.在送作品過程中,一定要看清攝影比賽的類別,比如,有些比賽是綜合性的,如藝術(shù)類,紀實類,創(chuàng)意類都可以送,有些是專題類的,如生態(tài)攝影比賽,古建筑攝影比賽,還有一些是地域類的,如黃山國際攝影大賽等,總之,要根據(jù)比賽要求選送作品.
5. 黃山攝影大賽獲獎名單
是黃肇敏。
黃山迎客松名始見于1859年黃肇敏《黃山游記》,第一次攝入鏡頭是民國元年(1912年),由著名畫家汪采白拍攝,可惜至今未找到照片。目前能看到的迎客松最早照片是黃炎培1914年拍攝的,此時的迎客松平展、挺拔、圓潤,極富精氣神。
1914年5月6日,中國教育家、實業(yè)家、政治家黃炎培冒雨登 臨黃山,拍攝了黃山迎客松照片,并留有詩作:“南條一脈接仙霞,江浙平分雨水涯。讀書廿年想云海,攀天今日上蓮花。巑屼俯視三千界,縹緲高承萬里搓。第一茲游快心事,名山大好屬吾家”(《黃山靈勝甲天下》頁67)。安徽省第一本攝影集《中國名勝第一種?黃山》,1914年11月由上海商務(wù)印書館出版,黃炎培編輯,收錄黃山攝影32幅,其中就收錄了《迎客松》。
6. 黃山風(fēng)光攝影作品大展
去黃山拍風(fēng)景,使用 16-35mm 鏡頭較好,視野寬廣。 如果你同時也拍人像,使用 24-70mm 鏡頭較合適。
黃山的拍攝機位,很多是在險峻的山崖邊,對于擺放三腳架很不友好,如果旺季人多時也很難安放三腳架。手持使用長焦鏡頭時,防抖功能就變得非常重要,150-600mm F5-6.3DG DN OS鏡頭的強大防抖能力是一個很大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