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滿族結婚的傳統(tǒng)禮儀是什么?
1、通媒:歷史上,滿族男孩在10歲以上就可以論定婚事,舉行婚禮。在整個過程中,仍多是男方主動選擇女方。男方在父母為兒子選定配偶目標后,即拜托媒婆與女方家長說合,女方若同意,由媒婆回復音信,之后互換門戶帖。2、大定:選擇吉日,男家聚集宗族親友及新女婿前往女家問名,女家亦聚集親友相迎。男方坐到右位,由年長者致詞,表達欲聘之意。女家致謙詞表示感謝。新婿入拜女家神位,再拜女家諸親。最后,女家獻茶,主賓交換位置,設酒宴祝賀。3、下茶之禮:是在議定聘禮后,選擇日期男方前往女家行聘。聘禮的種類和多少依地位、貧富而異,一般有鞍馬、豬羊、錢財、首飾等。聘禮放在鋪紅氈的高桌上,抬送到女家,陳列于“萬字炕”的西炕祖先案前,兩親翁并跪,斟酒互遞祭祖,俗稱“換盅”。4、開剪:是指男方在迎娶前一個月,將結婚日子提前通知女方,叫做“送日子”。男方將給女方的彩布、衣物送往女家,叫做“送嫁妝”。并請一兒女雙全的有福之婦女為姑娘裁衣,叫做“開剪”。5、迎娶是滿族婚俗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滿族傳統(tǒng)婚禮一般是“三日婚”,頭一天叫“響棚”。這一天男家為參加婚禮的親友備宴,要在自家院內用席或布搭棚。棚柱上多掛貼喜字、對聯(lián),男女老少齊幫忙。因這一天不僅要動鼓樂,還要搭灶、劈柴,所以叫“響棚”。第二天叫“演轎”,這一天要殺豬、跑油、擺桌。滿族的習俗是新郎騎馬,新娘坐矯。新郎和娶親人在這一天要跟隨鼓樂沿街演走。第三天才是拜堂成親,這一天要舉行一系列禮儀活動。6、打下處 女方家在正日子前一天,新娘向自家祖先行禮辭別,并叩拜“佛多媽媽”求她降福。然后由送親婦女陪同,親哥哥護送,乘坐彩車,送至事先選好的某親友家住宿,叫做“打下處”。下處一般選擇離男方家較近地方,又以看不見男家房屋為標準。7、插車:新娘及送親隊伍在正日子早晨從“下處”出發(fā),要與迎親隊伍途中相遇,然后車、轎相交錯停下,由新娘哥哥將新娘從自家的車上抱到新郎迎親的花轎上,返回男方家。8、憋性:也叫“勸性”。這是指迎、送親隊伍來到男方家的大門前,暫不讓新娘下喜轎,意思是扳一扳新娘當姑娘時的脾氣,使婚后的生活更美滿,憋性的時間不會太長。邁火盆 是指新娘下轎前換上帶來的“踩堂鞋”,蹬著小紅板凳走下喜轎,順著鋪好的紅氈走進院內。新娘要跨過路上的一個火盆,象征婚后的日子紅紅火火。新郎在新娘下喜轎時,要象征性地向新娘虛射三箭,以驅逐新娘帶來的邪氣,也有人認為是舊時“搶婚”習俗的繼承。9、坐帳:也稱“坐?!薄0凑找恍M族老人的說法,早年滿族男子隨八旗軍外出作戰(zhàn),舉行婚禮時,多把新娘送到軍營里去成親,因此傳下這個習俗。所謂“帳”是在正房窗前臨時搭的,富裕人家用氈布,一般人家用席子。在坐帳結束前,由女性長輩給新娘開臉、梳頭。10、拜北斗:庭院里放著天地桌,桌上供著神位及供品。新郎、新娘拜天地,滿族叫“拜北斗”。滿族人認為,拜北斗就是拜長白山,就是拜祖先。11、回門:婚后三天,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拜見長輩和親屬,稱為“回門”。一個月后,新媳婦要回娘家住一個月,叫做“住對月”。
疫情期間舉辦婚禮可以舉報嗎
法律分析:可以的。
法律依據(jù):《關于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一)依法嚴懲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犯罪。故意傳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原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危害公共巧森世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1.已經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病原攜帶者,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并進入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2.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病人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并進入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造成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其他拒絕執(zhí)行衛(wèi)生防疫機構依照傳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防控措春消施,引起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條的規(guī)定,以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定罪處罰。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含在依照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行使國家有關疫情防控行政管理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在受國家機關委托代表國家機關行使疫情防控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雖未列入國家機關人員孝肢編制但在國家機關中從事疫情防控公務的人員)依法履行為防控疫情而采取的防疫、檢疫、強制隔離、隔離治療等措施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第一款、第三款的規(guī)定,以妨害公務罪定罪處罰。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zhí)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以妨害公務罪定罪,從重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