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工匠251.8鏡頭
251.8鏡頭最大的優(yōu)點是對焦手感,用過很多手動頭,這顆算是里面比較出色的了,全金屬的鏡身配合極好的對焦阻尼,加上極小的體積,手感是真的出色。
因為但是,畫質(zhì)和對焦行程有問題,這顆頭和七工匠的25 1.8有一個共同的缺陷,而且這兩只頭也許是一個公版出來的,只是外觀工藝不一樣罷了,這兩個鏡頭的對焦行程非常短,應該在九十度吧,并且無窮遠畫質(zhì)很肉,我對畫質(zhì)要求不高,但這個畫質(zhì)確實有一點膈應,拍小物品靜距離的,畫質(zhì)尚可,有暗角,但也算挺有氛圍了。但一旦對無窮遠就會發(fā)現(xiàn)畫質(zhì)非常肉,甚至無法合焦的情況。
2. 七工匠鏡頭使用說明
七工匠60更好
七工匠 60mm F2.8 II 是七工匠的二代微距鏡頭,相比其一代有了很大的改變
七工匠 60mm F2.8 II 是一支面向微單開發(fā)的手動微距鏡頭,支持的卡口為E/Z/FX/M43/R/L/EOSM。我們手中的是富士FX口的,將這支鏡頭裝載在富士X-T30上,鏡頭和機身搭配起來整體比較和諧,沒有出現(xiàn)很夸張的頭重腳輕的情況。出門隨便一拿就可以去體驗一把老法師的樂趣,拍一下花花草草了
3. 七工匠鏡頭50mm1.1
七工匠所有的定焦鏡頭相比較,其50mm F1.1全畫幅鏡頭最好。
4. 七工匠鏡頭12mmf2.8
1、刨花直刀是使用最廣泛的銑刀,可以用在修邊、拼板、搪孔、制榫及雕刻等各種作業(yè)。修邊機最常使用6mm銑刀,木工雕刻機則常用 12mm銑刀。主要原因是銑刀尺寸與柄徑相同,作業(yè)上比較方便,而且銑刀價格比較便宜。
2、修邊刀有單培林與雙培林兩種,主要用在修邊作業(yè)。常用的有二分、三分及四分,這三種。修邊刀的培林與刀刃是在一條直線上,所以無論修直線或曲線都非常方便與準確。在裝潢木工作業(yè)上經(jīng)常使用。另有一款培林在刃的上方的銑刀,叫做后鈕刀,很適合銑銷臺作業(yè)。
3、平羽刀,刀刃至培林的寬度只有6mm,比T型溝線刀窄,拼板時比較省木料, 所以常用在半槽邊接的拼板作業(yè)。
4、三角梭刀,一般用在制作鳩尾榫,可以配合鳩尾榫機來使用 亦可用來銑削鳩尾槽,及鳩尾拼板作用。 鳩尾榫因軟、硬木的不同,角度亦跟著不同。歐美木工匠一般以硬木用1:8,軟木用1:6 來定角度,臺灣的木工匠則常以角度來直接計算。若欲制作不同角度的鳩尾榫,就需訂制專用的三角梭刀,這需找專業(yè)的木工工具店才行。
5. 七工匠鏡頭評測
七工匠和老蛙都是國產(chǎn)品牌,相比之下,覺得老蛙鏡頭更好一些。老蛙鏡頭在業(yè)內(nèi),特別是在高端手動鏡頭方面這幾年異軍突起,在國際大品牌占主導地位的光學鏡頭中占有一席之地,受到廣大攝影愛好者的喜愛,其鏡頭在解柝力和畸變控制方面甚是優(yōu)于同價位的大品牌,相比而言,七工匠的知名度要遜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