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媚娘歷史照片
照片是沒有的,如果有頭骨還是有機會復(fù)原相貌的,比如馬王堆的辛追夫人就有復(fù)原像。湖北曾侯乙因頭骨保存較完整也有復(fù)原雕塑。 目前與武則天確切有關(guān)的文物僅有陜西法門寺地宮出土的一件絲織品,是武則天送給法門寺的。 武則天的陵墓在陜西西安附近,叫乾陵,是唐代皇陵唯一沒有被盜的。目前的考古政策是皇陵一律不許主動發(fā)掘。如果將來有機會打開乾陵,武則天的頭骨保存完整的話,是有可能做出復(fù)原像的。
2. 武媚娘歷史照片大全
武曌,別名武媚娘,即武則天,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人。唐朝至武周時期政治家,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tǒng)女皇帝。武則天14歲入宮,封為才人。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稱帝。晚年的武則天男寵無數(shù),正史,野歷,都記載了一代女皇晚年的荒淫生活!
3. 武媚娘的資料
武媚娘(歷史一般稱武則天)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要看評價的標(biāo)準(zhǔn)是什么。從歷史發(fā)展角度看,武則天對中國歷史是有很大貢獻的。
武則天不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女軍事戰(zhàn)略家?!罢㈤_元,治宏貞觀”,她在各方面都發(fā)展了貞觀之治,并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chǔ)。當(dāng)然,武則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經(jīng)濟上也有過財政困難時期等等。但比起她的歷史功績,這些畢竟是第二位的。還應(yīng)該指出當(dāng)時經(jīng)濟有發(fā)展、國力很強盛,都不是武則天個人的功勞。由于均田制的推選和科舉制的勃興,使世襲貴族勢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階層急劇崛起,大批文人學(xué)士昂然躋身政壇,這種歷史趨勢把武則天推上了女皇寶座。武則天順應(yīng)了歷史時代,又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起了促進作用。
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tǒng)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后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后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并稱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期間,改名為“曌”。武則天認(rèn)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于天空之上。
后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fā)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唐中宗復(fù)辟,恢復(fù)唐朝,上尊號“則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謚號為則天皇后,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加謚則天順圣皇后。
4. 武媚娘樣子
馮寶寶《武則天》(1984)
潘迎紫《一代女皇》(1985)
朱琳《唐明皇》(1990)
孟蕾《唐太宗李世民》(1993)
劉曉慶《武則天》(1995)
汪明荃《鏡花緣》(1997)
斯琴高娃《大唐御史謝瑤環(huán)》 (1998)
歸亞蕾《大明宮詞》(1999)
秦嵐《大唐情史》(2001)
王姬《護國良相狄仁杰》(2003)
賈靜雯《至尊紅顏》(2004)
溫崢嶸(青年)、斯琴高娃(老年)《無字碑歌》(2004)
呂中《神探狄仁杰1~4》(2004~2010)
羅冠蘭《天子尋龍》(2003)
劉曉慶《日月凌空》(2006)
張笛《貞觀之治》(2006)
王思懿《大唐儒將開漳圣王》(2007)
陳秀珠《盛世仁杰》(2008)
王靜《神探狄仁杰前傳》(2010)
劉嘉玲《狄仁杰之通天帝國》(2010)(電影)
范冰冰《少女武則天》(2011)
張庭《美人天下》(2011)
殷桃《武則天秘史》(2011)
劉曉慶《武則天秘史》(2011)
斯琴高娃《武則天秘史》(2011)
劉雨欣《太平公主秘史》(2011)
李湘《太平公主秘史》(2011)
王力可《夢回唐朝》(2011)
惠英紅《女人天下》(2011)
5. 武媚娘古代照片
武媚娘共有兩個丈夫,笫一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二位是唐高宗李冶。
李世民,唐朝笫二個皇帝,被尊為"天可汗",發(fā)動了玄武門之變,登基后對內(nèi)以文治天下,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冶的盛世,貞觀23年。駕崩,廟號太宗,葬于昭陵。
李冶,唐朝第三個皇帝。在位末年,重病纏身,武則天逐漸開始掌權(quán)。683年駕崩,葬于乾陵,廟號高宗。
6. 歷史武媚娘長什么樣
武媚娘傳奇原來彭婆婆是陛下的奶娘,因為李世民(張豐毅)殺害其兄弟上位,不肯原諒 ,決定此生不復(fù)相見。雖然彭婆婆不愿意再見李世民,但是李世民依然想知道彭婆婆在掖庭的居住情況。最后她好像也是死在掖庭里了。
7. 武媚娘的一生歷史資料
1.貞觀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將她納入宮中,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稱武媚娘。
2.唐太宗死,武則天依唐后宮之例,入感業(yè)寺削發(fā)為尼。高宗永徽二年(651年)武則天便再度入宮。次年五月,被拜為二品昭儀。
3.永徽五年(654年)初武則天女死嫁禍王皇后,高宗欲廢后試探長孫無忌;永徽六年(655年)王皇后“厭勝”之術(shù)詛咒則天失敗,李義府等勾結(jié)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等大臣,向唐高宗接連投遞了請求立武則天為后的表章。,唐高宗在李績等朝廷重臣的支持下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廢為庶人,并加囚禁,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下詔,將武則天立為皇后。將反對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貶為外州都督。顯慶四年(659年)四月,武則天又捏造罪名,將長孫無忌、于志寧、韓瑗、來濟等人削職免官,貶出京師。
4.顯慶五年(660年),武則天代理朝政,上官儀事件后,天下大權(quán)完全歸武后掌握,天下大權(quán)完全歸武后掌握,朝廷內(nèi)外都稱為“二圣”。 上元元年(674年)秋八月,高宗稱天皇,武后稱天后,名為避先帝、先后之稱,實欲自尊。
5.十二月武后上表建議十二事:“一,勸農(nóng)桑,薄賦徭。二,給復(fù)三輔地(免除長安及其附近地區(qū)之徭役)。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場)禁浮巧。五,省功費力役。六,廣言路。七,杜讒口。八,王公以降(下)皆習(xí)《老子》。九,父在為母服齊衰 (喪服)三 年 (過去是一年)。十,上元(年號)前勛官已給告身 (委任狀)者,無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廩入(增加薪水)。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進階(提級)申滯。武則天能夠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編《兆人本業(yè)》農(nóng)書,頒行天下。. 武則天當(dāng)政期間,繼續(xù)實行唐太宗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選拔賢才的政策。
6.上元二年 (675年)大量修書,先后撰成《玄覽》、《古今內(nèi)范》、《青宮紀(jì)要》、《少陽正范》、《維城典訓(xùn)》、《紫樞要錄》、《鳳樓新誡》、《孝子傳》、《列女傳》、《內(nèi)范要略》、《樂書要錄》、《百僚新誡》、《兆人本業(yè)》、《臣軌》等書。且密令這批學(xué)者參決朝廷奏議,以分宰相之權(quán),時人謂之“北門學(xué)士”。
7.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武則天被尊為皇太后。光宅元年(684年)武則天廢唐中宗為廬陵王,并遷于房州(治所在今湖北房縣)。立第四子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武則天臨朝稱制,自專朝政,改國號為周。同年九月同年九月,徐敬業(yè)、徐敬猷兄弟聯(lián)合唐之奇、駱賓王、杜求仁等以支持廬陵王為號召,在揚州舉兵反武則天,武則天征討。十一月,徐敬業(yè)兵敗自殺。
8.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則天制造銅匭(銅制的小箱子),開告密之門。武則天又先后任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獄,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瑯邪王李沖(李貞子),八月于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舉兵。豫州刺史越王(唐太宗之子)李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應(yīng)。武后分遣丘神績、魏崇裕擊之?,樞巴趵顩_起兵七日敗死;九月,越王李貞兵敗自殺。武后想殺盡李氏諸王,使周興等審訊之,迫韓王元嘉、魯王靈夔、黃國公撰、東莞郡公融、常樂公主等自殺,親信等均被誅。武后當(dāng)政期間進一步發(fā)展科舉制度。
9.武后載初元年(690年)武則天在洛城殿對貢士親發(fā)策問,是“殿試”之始。是年遣“存撫使”十人巡撫諸道,推舉人材,一年后共舉薦一百余人,武則天不問出身,全部加以接見,量才任用,或為試鳳閣(中書?。┥崛?、給事中,或為試員外郎、侍御史、補闕、拾遺、校書郎,試官制度自此始,時人有“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把推侍御史,腕脫校書郎。”之語。武后雖以官位收賣人心,然對不稱職的人亦會加以罷黜;明察善斷,故當(dāng)時的人亦樂于為武后效力。為獎勵告密,武后對告密者破例授官。
10.武后改唐為周,改元天授。武后稱圣神皇帝, 同年九月,武則天派右鷹揚衛(wèi)將軍王孝杰為武威軍總管,與武衛(wèi)大將軍阿史那忠節(jié)率兵赴西域征討吐蕃。十月,唐軍大勝,連克于闐、疏勒、龜茲、碎葉等安西四鎮(zhèn),仍置安西都護府于龜茲,發(fā)兵戍守。
11.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盡忠和孫萬榮叛亂,武則天派將軍曹仁節(jié)、張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討。全軍覆沒。武則天再派武攸宜、王孝杰討伐,均大敗而歸。神功元年(697)四月,武則天又派武懿宗、婁師德、沙咤忠義,討伐契丹。六月,孫萬榮兵敗被殺。
12.是年,來俊臣欲羅告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中宗之妹,武則天唯一的親生女兒),又欲誣皇嗣(睿宗)及廬陵王 (中宗)與南北衙共同謀反,擬一網(wǎng)打盡,使他可以繼位為帝。武后亦知天下憤怨,下令數(shù)他的罪狀,并沒收其家財。
13.圣歷元年 (698年)乃召廬陵王還東都,皇嗣(睿宗)請遜位于廬陵王,武后立廬陵王為皇太子,命為元帥,狄仁杰為副元帥率兵擊突厥。武后信重狄仁杰,常謂之“國老”而不呼其名。狄仁杰好諍諫,武后每屈意從之。
14.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身染重病,臥床不起,只有寵臣張易之和張昌宗侍側(cè)。宰相張柬之與大臣敬暉、崔玄暐、桓彥范、袁恕己等入宮殺張氏兄弟,武則天被迫傳位給太子李顯,上尊號為則天大圣皇帝?;謴?fù)唐國號、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fù)舊制,恢復(fù)以神都為東都。同年十一月卒于上陽宮,年八十二。遺制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神龍二年(706年)五月,與高宗合葬乾陵。
8. 武媚娘歷史照片高清
是一個人。
武媚娘就是武則天,武媚娘是皇帝賜的名字,武則天是自己當(dāng)皇帝取的。
武媚娘即是武則天,生于公元624年,卒于公元705年,本名珝,后改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tǒng)的女皇帝;
武則天生前加號甚多。除去武才人、武昭儀、皇后、天后、太后、皇太后這一類表示身份的名稱之外,在登上帝位之后,又給自己加了一連串富于神秘色彩的吉祥尊號:
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輪圣神皇帝、越古金輪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輪圣神皇帝,天冊金輪大圣皇帝等等。
9. 武媚娘歷史畫像
白娘子的。媚娘原是兔精,相貌端正丑陋,為接近許仕林,變成白娘子模樣。
許家有白娘子畫像,兔精的反派老大故意拿到媚娘前,媚娘見此畫像特別高興,隨即變成白娘子模樣
10. 武媚娘歷史照片圖片
是的,都是唐朝時期的著名女人1:武則天,唐高宗的老婆,唐初期,存活于:624年-705年2:楊貴妃,唐玄宗的小老婆,唐中期,存活于:公元719年-公元756年
11. 歷史武媚娘圖片
武則天,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中宗李顯、睿宗李旦之母,中宗去世后,武則天相繼廢掉兩個兒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國號為“周”,他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也是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統(tǒng)治的前期,重用酷吏,嚴(yán)厲打擊反對他的元老重臣,勛貴舊族,就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壟斷高官的局面。定都洛陽。690—705年在位。名曌(zhào),世人據(jù)其封號稱之為武則天。性巧慧,多權(quán)術(shù)。唐朝開國功勛武士彟(huò)的次女,生母楊氏是武士彟的續(xù)妻,隴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寧公楊達之女。
武則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太宗稱其為“媚娘”。她在協(xié)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親登帝位,自稱圣神皇帝,廢唐祚于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后的唯一女皇。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后執(zhí)政近半個世紀(jì),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史稱“貞觀遺風(fēng)”歷史功績,昭昭于世。誠如宋慶齡對她的誠懇評價:武則天是“封建時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武則天出生在唐初新貴顯宦之家,顯赫的權(quán)勢,豪奢的生活,滋養(yǎng)了她無限量的權(quán)力欲。然而,初唐極重士族的門閥之風(fēng)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門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飽受流俗的輕視,而不甘埋沒。這一特殊的境遇與遭際,強烈地刺激著青年時代的武則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權(quán)力,以達唯我是從的欲望,和以冷酷而不擇手段地去報復(fù)一切的心理。這一點在她以后從政乃至于“南面稱孤”的一系列政治斗爭中,表現(xiàn)的尤為突出,成為她一生功過參差的修養(yǎng)。品德、性格和心理根源。
則天自幼聰慧敏俐,極善表達,膽識超人。父親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讀書識字,使她通曉世理。史載,則天十三、四歲時,已是博覽群書,博聞強記,詩詞歌賦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礎(chǔ),而且長于書法,字態(tài)卓犖不群。
貞觀十一年(637年),14歲的武氏以長相俊美,入選宮中,受封“才人”。入宮之后,武氏行事干練,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嬌艷,頗得太宗歡心,遂賜號“媚娘”。但相同時期徐賢妃聰慧過人,武氏失寵,一直在最低才人檔次徘徊,后結(jié)識李治。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死去,則天與所有嬪妃,發(fā)送長安感業(yè)寺削發(fā)為尼。太宗九子李治即位后,因早先與則天暗通款曲,對她極有興趣,遂經(jīng)常往來于感業(yè)寺,并于兩三年后重召則天入官,晉封為“昭儀”。永徽六年(655年),極受高宗寵幸的武則天,在內(nèi)宮的斗爭中穩(wěn)操勝券,并日促高宗立己為后。然而,在封建社會中,皇后的廢立乃國之大事,須與重臣們商定。當(dāng)高宗把廢皇后王氏,立則天為皇后的打算向諸遂良、長孫無忌等忠貞重臣說明后,立即遭到強烈的反對。他們認(rèn)為武氏出身卑微,不宜為后,且太宗崩時,曾言“佳兒佳婦”,不應(yīng)廢王皇后。但是,高宗的主張也得到武則天的同謀許敬忠以及李義府、等一些朝中奸佞的支持。后武則天親自殺死自己的女兒,嫁禍王皇后,迫使高宗終于在這年的十月斷然頒詔,廢皇后王氏,正式冊立則天為皇后,冊立皇后后,武則天歹毒至極,將王皇后,蕭淑妃手腳砍斷,醉骨。
則天登上皇后寶座后,機智精明,“通文史,多權(quán)謀”的長處,得到長足的發(fā)揮和發(fā)展,使高宗對她寵愛之余,別眼相看。她亦利用皇后的身份,皇上對己的寵愛,積極參與朝政,“百司奏事,時時令后決之”。從永徽六年(655年)到顯慶四年(659年)的五年時間里,她廣弄冤案,天下森森,大量清除政敵,貶尚書右仆射諸遂良,使其郁悶而死;黜同中書門下長孫無忌,逼其自縊;罷免朝中諸遂良、長孫元忌的支持者,鞏固和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和權(quán)力,掃除了她參政道路上的障礙,貞觀遺風(fēng)之稱的永徽之治結(jié)束。
顯慶五年(660年),高宗李治因患鳳眩,目不能視,遂下詔委托武后協(xié)理政事。自此,則天從參政步人執(zhí)政,“黜陟生殺,決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人雖在幕后,卻遙控了朝廷實權(quán)。后來,高宗后悔,圖謀收回大權(quán),并密令中書侍郎上官儀草詔廢后。豈知機事不密,“謀泄不果”,武后手辣心狠,先下手為強,立將上官儀處死。高宗之舉,功虧一簣,反使武后更為警覺。
武則天為了掃清自己最后障礙,先殺長子,后謀殺次子,廢三子,軟禁四子。
高宗雖厭其獨行獨斷,許多國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這樣,就使武后逐漸從幕后走向前臺,竟與高宗同臨紫宸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674年),高宗號天皇,皇后號天后,天下人謂之“二圣”。自此,高宗形同虛設(shè),唐朝權(quán)柄,盡在武后則天掌握之中。
從上元元年(674年),則天以“天后”之尊開始執(zhí)政,至天授元年(690年)正式稱帝的16年中,武氏為當(dāng)皇帝做了大量的長時間的準(zhǔn)備,采取了多種有力有效的措施。首先,在王位的繼承上,高宗想禪位于長子李弘。武后則不念母子之情,將李弘毒死,立次子李賢為太子。李賢被高宗委以臨國之任,處理政務(wù)頗為精干,武后則廢李賢為庶人,立三子李顯為太子。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卒,中宗李顯剛剛繼位,武后則以皇太后名義臨朝稱制。一年后便廢掉中宗,改封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睿宗。李顯、李旦都是昏庸無能之輩,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處處受制于武后。
其次,是修改《氏族志》為《姓氏錄》,原來連《氏族志》都不能列入的武氏,在《姓氏錄》中,卻定為姓氏的第一等,這并沒有改變門閥觀念,只是武則天為了提高武的地位的一個表現(xiàn)。
再次,是變更官名,改東都洛陽為神都,為自己登位稱帝,建立新秩序,邁出重要的一步。向舉國表示自己大位一統(tǒng)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武后的這些新政措施,很快遭到皇族李氏和許多士族官僚的反對。柳州刺史,唐初元勛徐世績之后徐敬業(yè),召十?dāng)?shù)萬兵馬率先于揚州發(fā)難,名著一時的《討武曌檄》,遍撒域中。宗室瑯玡王李沖在博州,越王李貞在豫州也相繼反武,舉兵討伐。則天武后對此毫不手軟,堅決鎮(zhèn)壓,在她的直接指揮下,這些叛亂很快平息,徐敬業(yè)、李沖、李貞等主要發(fā)難者,或死于戰(zhàn)場,或被捕殺,無一幸免。
恐怖的斬殺,廣泛的株連,充分地暴露出武后的冷酷果斷。
公元69O年,武則天認(rèn)為親臨帝位的條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廣造輿論:“武后為彌勒佛轉(zhuǎn)生,當(dāng)代唐為天子。”接著又一手導(dǎo)演了,以唐睿宗為首的六萬臣民上表勸進,請改國號的壯舉。至此,水到渠成,則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順從眾議”的“萬歲”聲中,登臨大寶,實現(xiàn)了夢寐以求的夙愿,改唐為“周”,自號“圣神皇帝”。這年,她已是67歲的高齡。
如果說,武則天在稱帝前三十余年參政執(zhí)政的政治生涯中,已顯示出驚人的政治謀略和手段。那么,在稱帝之后的十余年中,則更充分地顯示了她在用人、處事、治國等各個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氣魄。
則天稱帝后,更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使用。她認(rèn)為“九域之廣,豈一人之強化,必佇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國”、“定邊疆”的人才,她不計門第,不拘資格,一律量才使用。為了廣攬人才,她發(fā)展和完善了隋以來的科舉制度,放手招賢,允許自舉為官、試官,并設(shè)立員外官。此外,她還首創(chuàng)了殿試和武舉制度,為更多更廣地發(fā)現(xiàn)人才,搜羅人才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比如,中唐名將郭子儀,就是“自武舉異等出”。這樣,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終有一批“文似仁杰”,“武類休武”的能臣干將為其效命,有力地維護著武周的政權(quán)。
對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則天也非常重視。她說:“建國之本,必在務(wù)農(nóng)”,“務(wù)農(nóng)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人富”。她規(guī)定,能使“田疇墾辟,家有余糧”的地方官升任;“為政苛濫,戶口流移”的“輕者貶官,甚至非時解替”。這樣,在她執(zhí)政的年代里,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都得到較大的發(fā)展。人口不斷增加。據(jù)當(dāng)時統(tǒng)計,永徽時全國戶數(shù)為38O萬戶,到則天臨終的神龍元年,漸增為615萬戶,幾乎增長一倍。僅此一點即可看出這一時期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情況。
在抗擊外來入侵,保護邊境安寧,改善相鄰各國的關(guān)系方面,則天施政時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對吐蕃貴族的入侵和騷擾,則天給予堅決的抵御和反擊。長壽二年(692年)她派大將王孝杰擊敗吐蕃,收復(fù)安西四鎮(zhèn),復(fù)置安西都護府于龜茲。之后,又在庭州設(shè)置北庭都護府,鞏固西北邊防,打通了一度中斷的通向中亞地區(qū)的“絲綢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堅持邊軍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間,婁師德檢校豐州都督“屯田積谷數(shù)百萬,兵以饒給”。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涼州都督,堅持屯田五年,“軍糧可支數(shù)十年”。武氏的這種大范圍的長期屯田。對邊區(qū)開發(fā)、減輕人民轉(zhuǎn)輸之勞,以及鞏固邊防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當(dāng)然,在武曌掌權(quán)近半個世紀(jì)的較長時期內(nèi),也有很多過失。她重用酷吏,獎勵告密。使不少污吏橫行一時。他們刑訊逼供,濫殺無辜,誣陷于人,使不少文臣武將蒙受不白之冤。雖然對武周政權(quán)的鞏固起過一些作用,但是,搞的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必然影響國家的治理和生產(chǎn)的發(fā)展。她放手選宮,使官僚集團急劇。增大,官僚機構(gòu)膨脹,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負(fù)擔(dān)。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費大量財資和勞力。這都不同程度影響和延緩了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不過,這些錯誤和過失,畢竟是武則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她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夠排除萬難,在統(tǒng)治長達半個世紀(jì)的年代,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quán),社會安定,經(jīng)濟發(fā)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革除時弊,發(fā)展生產(chǎn),完善科舉,破除門閥觀念,不拘一格任用賢才,順應(yīng)歷史潮流,大刀闊斧改革的歷史功績相比,功過參半。她的歷史功過,恰如她給自己立下的那塊“無字碑”一樣,只能由歷史去作出評論和判斷。
705年,宰相張柬之乘武則天年老病危,擁立中宗復(fù)位,尊武氏為“則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歲,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崩畎装盐鋭t天列為唐朝“七圣”之一。
據(jù)林語堂先生《武則天正傳》,武則天一生共謀殺了九十三人(不包括其受到株連的親屬)。其中她自己的親人二十三人,唐宗室三十四人,朝廷大臣三十六人(不包括其走狗)。這里面有多少是該死的,有多少是冤案;有多少確為武則天所害,有多少是別人對武則天的誣陷,這筆賬,只好留給歷史學(xué)家慢慢去算了
歷代名人評價:
宋代洪邁《容齋隨筆》:“漢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謂不明”。
清代趙翼:“女中英主”。
趙翼評價武則天私生活:“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千百,后既為女王,而所寵幸不過數(shù)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為諱,而且不必諱也”。
岑仲勉:“武后任事率性,好惡無定,終其臨朝之日,計曾任宰相七十三人”。
郭沫若:“政啟開元治宏貞觀,芳流劍閣光被利州”。
宋慶齡:“武則天是封建時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難看出武則天也是個好妻子”。
毛澤東:“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shù)。她提拔過不少人,也殺了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