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角鏡頭24mm
尼康廣角鏡頭。
尼康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鏡頭定位:135mm全畫幅鏡頭
鏡頭分類:單反鏡頭
鏡頭用途:廣角鏡頭
鏡頭類型:變焦
鏡頭結構:11組14片(包含2個ED鏡片,3個非球面鏡片和1個納米結晶涂層)
鏡頭卡口:尼康F卡口
鏡頭直徑:98mm
鏡頭長度:131.5mm
鏡頭重量約:1000g
對焦方式:M/A(手動優(yōu)先自動對焦)和M(手動對焦)
變焦方式:伸縮式鏡頭
遮光罩:內置
最大光圈:F2.8
最小光圈:F22
光圈葉片數:9片
焦距范圍:14-24mm
最近對焦距離:0.28m
最大放大倍率:1/6.7倍
視角范圍帶有35mm(135)格式的攝像角度:114-84度
運用Nikon DX格式的攝像角度:90-61度。
2. 廣角鏡頭24mm和28mm差距
28MM和24MM都屬于廣角,兩者的差別主要是可視角度上。1、24mm比28mm透視感強 沖擊力大2、24mm太廣 不好控制3、24mm的視角為100度,28mm視角為85度4、用在APS-C畫幅上,24mm等于36mm,28mm等于42mm5、從焦段來看,24mm比28mm的桶形畸變大一點(忽略技術層面)
3. 21mm廣角鏡頭拍風光夠用嗎?
焦段,顧名思義就是鏡頭焦距的分段。
一般分為超廣角、廣角、標準、中焦、中長焦、長焦、超長焦這些焦段。所有的膠片、數碼相機、攝像機(攝像機在過去是磁帶記錄方式、而現在也是數碼方式記錄了)、電影攝影機都有相對于自身的畫幅所劃分的焦段。
為了方便記憶和理解,一般都以35毫米相機(就是135相機)鏡頭焦距來換算鏡頭的焦距。以35毫米相機(135相機)為例:一般把焦距在20mm以下的鏡頭;稱之為超廣角鏡頭。21mm~40mm焦段的鏡頭,稱之為廣角鏡頭;41mm~60mm焦距的鏡頭,稱之為標準鏡頭;61mm~100mm焦距的鏡頭,稱之為中焦鏡頭;101mm~180mm焦距的鏡頭稱之為中長焦鏡頭;180mm~300mm焦距的鏡頭,稱之為長焦鏡頭;301mm以上焦距的鏡頭,稱之為超長焦鏡頭。
4. 廣角鏡頭18mm的和20mm的哪種好
廣角和超廣角的區(qū)別有:
1、主體不同,廣角是焦距小于標準鏡頭,長于魚眼鏡頭的攝影鏡頭,超廣角則有寬廣的視野,不容易出現畸變的鏡頭。
2、焦距不同,廣角的焦距是38~24毫米,它的視角是60~84度之間。超廣角它的焦距是20~13毫米,超廣角的視角會寬一些,是在94~118度之間。
3、特點不同,廣角焦距很短,視角較寬,一般廣角比較適合拍攝一些大場景的圖片,比如說一些大的風景畫面或者是比較高大的建筑物等。超廣角可以為畫面增加空間的縱深感,超廣角可以更好的保證拍攝主體前后的不同景物,在畫面上能夠更加清晰完美的呈現出來。
5. 廣角鏡頭28mm
鏡頭的焦距有長和短之分,焦距長的它的視角就窄,也就拍攝到的景物范圍小,但在照片中被拍攝的物體就變大了,這種鏡頭叫作長焦鏡頭,如果是變焦鏡頭,就有長焦端。相反,焦距短時,視角大,拍攝到的景物就大、寬廣。這種焦距叫廣角焦距,意思就是有較寬廣的視角。一般就傳統(tǒng)135相機(全畫幅)鏡頭來說,35MM的焦距形成的視角與人眼看到的視角基本一致,所以低于35MM的焦距被稱為廣角,高于35MM的焦距被相對稱為中焦、長焦。低于35MM,越低,廣角就越廣,數字小,表示廣角的程度大。28MM的焦距,不是很廣,但也可以稱廣角。
6. 20mm廣角鏡頭
一般而言,廣角鏡頭中,視角范圍特別廣的鏡頭(80—110度)才稱呼超廣角。超廣角鏡頭有著寬廣的視野,又不像魚眼鏡頭有強烈的畸變,是很好消除了畸變的鏡頭。在35毫米相機上,多指15—20毫米的鏡頭。當我們在使用使用超廣角鏡頭拍攝時,是能增加攝影畫面的空間縱深感。而且景深較長,能保證被攝主體的前后景物在畫面上均可清晰的再現。
另外,鏡頭的涵蓋面積大,拍攝的景物范圍寬廣??梢栽诰嚯x拍攝對象很近的情況下拍攝較大的拍攝對象整體。
7. 24mm廣角鏡頭的視角
通俗地說,24mm指鏡頭焦距,焦距越短,鏡頭的視角越大。鏡頭視覺角度在70-90度為廣角,100度為超廣角24毫米鏡頭的視角大約在84度左右視覺角度越大,取景范圍越廣,所以稱為廣角,多用來拍攝風景或者狹小空間內拍攝使用廣角鏡頭的特點鏡頭視角大,視野寬闊。從某一視點觀察到的景物范圍要比人眼在同一視點所看到的大得多景深長,可以表現出相當大的清晰范圍;能強調畫面的透視效果,善于夸張前景和表現景物的遠近感,這有利于增強畫面的感染力。
8. 21mm廣角鏡頭視角
既然選廣角,那就要廣到底……越廣越好,越廣越震撼 但是,如果想兼顧中焦,那么廣角就不能太廣了……要適當收一收了……這時候21mm就比18mm更實用了 所以,一切的根本,是用戶自己的拍攝需求
9. 20mm 廣角
這三只超廣差不多。圖麗的光圈大,做工好。騰龍的焦段范圍廣一些。適馬的有HSM超音馬達。
圖麗好像也有10-24之類的廣角了。
10. 21mm廣角和18mm廣角
一、拍攝星空的器材選擇
拍攝星空,對于器材的選擇主要在于相機、鏡頭和三腳架等,而赤道儀不是必需品。
1、相機→高感表現好
拍攝星空的相機,要求其高感表現優(yōu)秀,因為弱光條件下提高ISO,可以減少曝光時間,增加畫面曝光量,所以各個品牌的全畫幅相機都是拍攝星空的首要選擇。
如果只有入門級單反可以拍攝嗎?這是肯定可以的!但在拍攝時不建議使用較高的ISO拍攝,畢竟高感表現沒有全畫幅相機優(yōu)秀,只好增加曝光時間來彌補。
2、鏡頭→大光圈、廣角端
拍攝星空的環(huán)境光一般偏弱光條件,擁有大光圈的鏡頭可以在相同的曝光時間下增加畫面的曝光量,同時大光圈會讓畫面中的星星光點顯得更大顆,所以要求鏡頭的最大光圈要大一些。
另外,拍攝星空多數是拍攝銀河,畫面需要有視覺的震撼效果,所以擁有廣角端的變焦鏡頭更合適,比如全畫幅相機的11-24mm、12-24mm、14-24mm、16-35mm等,也可以選擇適馬的14mm F1.8、21mm F1.4等副廠鏡頭。
如果是半畫幅相機,如佳能的APS-C畫幅的相機,搭配EF-S 10-18mm也是很不錯?;蛘咛讬C鏡頭,比如18-55mm、18-135mm的18mm廣角端拍攝,也能滿足拍攝需要,拍攝畫質就沒有全畫幅和高端相機那么好。
3、三腳架→穩(wěn)定相機
拍攝星空,一般需要更多的曝光時間,一般30秒內。所以需要一個穩(wěn)定的腳架,大多數三腳架都能滿足拍攝需要,在使用三腳架時,要注意相機的防抖,比如關閉鏡頭防抖、實時顯示拍攝、使用快門線等。
4、赤道儀→非必需
地球自轉會產生輕微移動,而赤道儀可以通過自身旋轉,讓架設其上的相機與星空背景的相對位置保持不變,在拍攝靜止星空畫面時有很好的輔助作用。但因為赤道儀不便于攜帶、價格昂貴等劣勢,所以不是必需品;對于專業(yè)拍攝星空的攝影人來說,赤道儀倒是可以購入。
二、星空攝影的拍攝攻略
拍攝星空等前期攻略主要在于四個方面:拍攝時間、拍攝地點、天氣要求和尋找銀河,這是拍攝星空的前提,其中一個不完美都會導致拍攝效果的不理想。
1、拍攝時間
夏秋兩季是拍攝星空的最佳季節(jié),拍攝時間最好在晚上九點至凌晨三點。當然,拍攝星空要避免月光的干擾,農歷十五前后一周不適合拍攝星空,所以每個月的農歷二十五至次月初五比較適合拍攝。因此,過些天就可以準備去嘗試拍攝星空作品。
2、拍攝地點
拍攝星空的最佳地點是遠離城市的野外或者農村。那些光污染嚴重的城市會影響拍攝效果,特別是霧霾嚴重的地區(qū)更不適合拍攝星空。
溫馨提醒:野外拍攝要注意安全。
3、天氣要求
拍攝星空的夜空需要晴朗,下雨、多云或起霧等天氣基本可以放棄拍攝。拍攝星空的天氣是最關鍵的因素,要常關注天氣預報,如果遇到了好天氣就不容錯過,帶上相機就是拍。
4、尋找銀河
拍攝星空的最佳主體就是銀河,在晴朗的夜空中仔細尋找,會發(fā)現一條像絮狀云的物質橫跨在夜空中,這邊是銀河所在位置。
如果肉眼無法判斷銀河的位置,可以借助手機上的尋星軟件來幫忙,如star walk,通過手機屏幕上所顯示的星群密集處來尋找銀河。
三、拍攝星空的參數設置
相機上的拍攝參數關鍵在于對焦和曝光參數設置,兼顧白平衡和降噪設置。
1、對焦→手動對焦
拍攝星空的對焦是難點,也是關鍵。
①建議將拍攝模式切換為【手動曝光模式】,將光圈開大、快門速度調慢,ISO調高來預對焦;
②開啟【實時顯示拍攝】,按下【放大/縮小】按鈕,就是機身上的放大鏡圖標,將畫面中的星星或銀河放大;
③手動調整對焦環(huán),細心調整到畫面中的星星或銀河清晰為止。
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大家要特別注意。
2、曝光參數設置→控制ISO
首先我們需要將拍攝模式設置為手動曝光模式,曝光時間多數不需要超過30秒,畢竟不是拍攝星軌,M檔滿足拍攝需要。
鏡頭的最大光圈不一定最適合,不妨將最大光圈縮小1/3~1檔,如F4。
然后將快門速度設置為30秒以內,避免形成星軌,建議15秒或20秒。
然后根據屏幕中的畫面亮暗來控制ISO,在1600~6400之間調整最佳,讓畫面的曝光偏向于正常。
注意:光圈需要開大,快門速度相對確定,所以一般控制ISO來調整畫面亮暗。
3、白平衡→建議自動、待后期處理
白平衡建議自動白平衡,獲得不一樣的畫面氛圍效果,想要進行調整建議后期調整。
4、降噪設置→關閉長曝光降噪
很多相機的長時間曝光降噪功能是默認開啟的,降噪所需時間等于曝光時間,所以建議將其關閉,提高拍攝效率,降噪可以待后期進行細調,相機的自動降噪可能會讓拍攝者不滿意,不建議使用。
綜上,拍攝設置也并不復雜,建議拍攝多張,待回家后仔細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