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蔡司鏡頭有什么優(yōu)點?
第一 做工精致 有分量 個個都是藝術(shù)品。
第二 出片有自己的敗伍味道
第三 卡口齊全 最保值的副廠頭
第四 每個都是大光圈,適合大光圈控,而且全開下表現(xiàn)就很好。
要說缺點就察告或是友悔價格稍貴。
貴就是優(yōu)點,他襪激是種地位,
至于什么德味,氣感等等感性的東東是個人所告或襪見了,并不明顯可見,\
最團則后,它只和索尼生產(chǎn)自動對焦鏡頭,沒勁
要想體驗蔡司鏡頭的德味,空氣感和他那精良的做工非此莫屬。
卡爾蔡司,不用介紹了吧?這款135 F3.5,德國制造,紅神臘色鍍膜,金屬鏡身,白菜價格游散滑,入門首選。音樂:Various Artists - 卡農(nóng) (搖滾版)郭掘談燕 - 天空之城 (鋼琴版)Jon Schmidt & Steven Sharp Nelson - Moonlight
二、尼康D7000配卡爾蔡司50 1.4 1代還是2代?
1、蔡司5014的1代和2代實際操作起來差別大否?2代的電子功能(自動測光、電子光圈調(diào)整等)能否和D7000接應(yīng)上? 用蔡司頭拍錄像如何?
蔡司5014的1代和2代實際差別大:一代手動,二代廳族自動測光、電子光圈調(diào)整等。能和D7000接應(yīng)上, 用蔡司頭拍錄像當(dāng)然好。鏡頭好拍錄像當(dāng)然好!
2、聽說有款¥2000左右的 蔡司135mm定焦頭,效果好否?用于拍人像等 可入否?
蔡司也曾經(jīng)為尼康開發(fā)過135系統(tǒng)的配套鏡頭,不過只能手動對焦。拍人像可入,但考慮到用在D7000的實際焦距為205mm了,是否長了?
3、70-300《¥700的》使用性能如何,主要打鳥遠攝作用。
用在D7000實際焦距105-450mm,不要入,便宜貨沒什么好,十年前我用過,鏡頭質(zhì)量不好,若在300mm端光圈好像是f4.5=5.6,拍鳥效果不好。
尼康D7000是有30fps的錄像功能嗎?怎么看來看去才24 25的?是不是制裂畢式選擇PAL不行?
這我不清楚。
你打算在這次采購中花幾M?
我建議你入D700或D800全畫幅機,不要貪圖多了個拍扮源弊錄像功能而選D7000!
如果你經(jīng)濟上完全輕松花幾M的投入,那就D700+卡爾蔡司 Planar T* 50mm F1.4 ZF.2(Nikon mount)+尼康 尼克爾 AF-S 70-200mm F2.8G ED+ 尼康 尼克爾 AF-S 24-70mm F2.8G ED +尼康 尼克爾 AF-S 70-200mm F2.8G ED +尼康 AF-S Nikkor 14-24mm F2.8G
這個配對完全可以涵蓋所有要拍的東西了,當(dāng)然,可以為拍小鳥另添支定焦F2.8的400或500mm鏡頭,但價格不菲!〔拍小鳥僅偶爾為之,況且要求技術(shù)很高,無必要花這錢〕
補充一些看法:
1、700元的70-300沒有鏡頭馬達,放到D7000上無法自動對焦。這個頭我有過,銳度并不差,但出片特別干澀,沒有一絲油潤,主要是未使用ED鏡片的緣故,因此極不推薦。如果不想花大價錢敗告買70-200/2.8這類牛頭,倒建議弄一支騰龍A005,70-300VC USD,有環(huán)形超聲馬達全時手動輔助對焦,有四級防抖,而且銳度和發(fā)色不輸原廠70-300VR,3000出頭的價錢非常超值。我有尼康A(chǔ)F-S80-200/2.8大鋼炮,因為過于沉重,出差帶著不方便,新近又入手了這支騰龍,感覺素質(zhì)極佳,全開光圈的銳度就可以接受,色彩也非常好,網(wǎng)上好評也很多,不只是我一家之言。
2、D7000與D300等高端機類似,支持AI/AIS手動鏡頭的光圈先決自動曝光了,正好可以玩手動鏡頭。蔡司鏡頭不錯,但現(xiàn)在多是日本出的,徠卡R鏡頭改尼康口的德味更足,我不是想放毒,可是周源祥圍的資深影友無一不玩徠卡,用蔡司的卻很少。徠卡R50mm/2并不貴,小頭九(90/2.8)則非常出色。如果想省些銀子,還有個尼康原廠的AIS105/2.5可以選擇,目前大約1500元左右,是尼康鏡頭中最有德雹枯搏味的,用了就知道什么叫出片通透了。
問題太多,有的我也不是很了解,談鬧只回答1和3吧。
1、推薦你上二代鏡頭,1代鏡頭在中端機身上有很多限制,升派諸如曝光模式等等,2代電子化以后,這方面已經(jīng)沒有太大的問題。拍視頻時,手動鏡頭良好的對焦阻尼也能夠提供很好的幫助。
3、70-300鏡頭我吵侍賀使用過,180以后成像都偏軟,分辨率也很低,而且對焦速度對于打鳥來說,基本不能接受,除非是靜態(tài)的鳥,如果為了打鳥的目的,不建議購買。
你要是考慮到攝像,那索尼或者佳能是壓倒性的,佳能的攝像效果,索尼的半透明式旦哪反光板都是為了攝像所設(shè)計的,蔡司一代還是二代無所謂,不過半幅模廳碼用手動鏡頭其實還是多有不便伏漏,要是全副沒有電子輔助直接眼睛看也很容易對準(zhǔn),不如搞個50G型來得實惠,或者35GF1.8也不錯
有二代就用二代,東西還是新的好!
三、有用過蔡司的鏡頭的嘛?請談?wù)劯惺?。?!?/h2>
說實在的差別要比想象中的小。
以前拍反轉(zhuǎn)片,哈蘇的成像遠比瑪米亞67和M645 好,尤其是色彩表現(xiàn)上?,斆讈喠巡聦O67用的是90和兆租127頭,這兩個頭分辨率和銳度也很不錯,就是色彩相對蔡司的顯得太干。M645 的幾只頭更是乏善可陳,除了分辨率還不錯外,其他的都不怎么樣,其畫面很軟色彩很淡,他更無法和哈蘇用蔡司頭拍的照片相比。
后來進了康泰克斯NI以及幾只配套鏡頭,使用它和尼康做過比較,負片時幾乎沒有區(qū)別,反轉(zhuǎn)片時也都不錯,尼康的反差大點,小照片時略顯明快,蔡司則影調(diào)略顯豐富。暗部蔡司表現(xiàn)稍好,也只是稍好,只用通過幻燈放大到很大尺寸才能察覺到。我也曾把哈蘇的蔡司80mm標(biāo)頭通過轉(zhuǎn)接環(huán)接到尼康相機上,和他的135同門比風(fēng)格相近,并沒有傳說中的“中畫幅鏡頭比135鏡頭分辨率低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只是有時感覺120鏡頭有時拍的照片偏暖,不只是鏡頭的原因還是后期沖洗的原因。
其實追求鏡頭成像意義也不是太大,前面說過比瑪米亞M645拍的照片很一般,但由于畫幅大的緣故放大出片時效果明顯好于使用蔡司鏡頭的康泰克斯和尼康135系統(tǒng)。呵呵,即使是用萊卡拍攝黑白片在放大到十寸以上時也比不過我國早期生產(chǎn)的海鷗4BI系列拍攝的效果。
隨著數(shù)碼時代的到來,相繼出掉了所用膠片相機和鏡頭。我的感覺是鏡頭對畫質(zhì)的影像在數(shù)碼時代越來越小,遠不如機身性能和后期PS影響大。
ZF鏡頭沒有用過,據(jù)說是蔡司最新設(shè)計確善能造的,當(dāng)年和康泰時配套的YC口蔡司鏡頭是有京瓷的雅西卡制造的,雖同是日本企業(yè)制造,但前者用的已經(jīng)不是大名鼎鼎的肖特玻璃,而是日本本土的保谷光學(xué)玻璃。再有我看了確善能列出的肆鏈蔡司鏡頭結(jié)構(gòu)圖,沒有感覺和CY口鏡頭有多大的區(qū)別,除了造型和接口我覺得蔡司是換湯不換藥。
目前,ZF鏡頭價格昂貴,如果非要嘗嘗蔡司神頭的味道,不如淘幾只好品相的YC鏡頭加上轉(zhuǎn)接環(huán)耍耍,很經(jīng)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