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福地地肺山,一名太乙山,在江蘇江甯府句容縣。漢四皓高士隱此不受高祖召。
第二福地蓋竹山,在浙江臺州府臨海縣。施真人得道處。
第三福地仙巖山,在浙江溫州府瑞安縣,宋陳傅良讀書於此朱子嘗訪之。
第四福地大滌山,在浙江杭州府馀杭縣。大滌語何法仁曰汝居此可逃世成真。
第五福地仇池山,在廿肅階州成縣。唐羅公遠真人修道處。
第六福地具茨山,在河南許州府臨潁縣。昔黃帝嘗登此山。唐盧照鄰隱於此。
第七福地高蓋山,在福建福州府侯官縣西南劉彝諸賢嘗隱於此。
第八福地青嶼山,在山東沂州府東海中。姜一真真君隱於此。
第九福地都水洞,一名玉笥山。在江西吉安府永甯縣。南北朝蕭子云侍郎棲隱處。
第十福地丹霞洞,在江西建昌府南城縣。蔡經(jīng)真人成道處。
十一福地君山,在湖南岳州府巴陵縣西南洞庭湖中。湘君游憩之所。
十二福地赤水巖,在浙江溫州府永嘉縣。地仙李方回先師棲隱處。
十三福地姑射山,在山西平陽府臨汾縣西。莊子所謂藐姑射之山即此。
十四福地靈墟山,在安徽太平府當涂縣東三十里。白云先生棲隱處。
十五福地沃州山,與天姥山對峙,在浙江紹興府新昌縣。晉支遁真人放鶴處。
十六福地天姥山,在浙江紹興府新昌縣東。李凝姬修道處。
十七福地若耶溪,在浙江紹興府會稽縣。越西施采蓮於此。南北朝何允棲隱處。
十八福罩局地金庭山,一名紫微山。在浙江紹興府嵊縣。上有金庭洞,馬仙翁棲隱處。
十九福地峽山,一名中宿峽。在廣東廣州府清遠縣。相傳黃帝二少子太煥太英隱居於此。
二十福地安山,一名白云山。在廣東廣州府城東北。漢安期生真人沖舉於此。
二十一福地焦源山,在福建建甯府建陽縣北真人霍童所居。
二十二福地鵝羊山,在湖南長沙府長沙縣儀封人方回桀溺秦不虛隱於此。
二十三福地閤皂山,在江西臨江府清江縣。晉許遜真君棲隱處。
二十四福地青玉壇,在湖帶臘南衡州府衡山縣。乃祝融君游憩之所。
二十五福地馬嶺山,一名蘇仙山。在湖南郴州東北。晉蘇耽入山修道,其母窺之見乘白馬飄然。
二十六福地洞靈源,在湖南衡州府衡山縣招仙觀西。唐李鄴侯讀書於此。
二十七福地洞宮山,在福建建甯府浦城縣。晉魏夫人華存以洞宮為棲真之所。
二十八福地陶公山,在廣東瓊州府城東南。陶安公真人棲隱處。
二十九福地頂湖山,在廣東肇慶府高要縣東北四十里。明溫倬臣仙人隱此。
三十福地泐溪,在廣東韶州府樂昌縣。有仙人石室高三十馀丈。
三十一福地泉源洞,在廣東惠州府博羅縣與鐵橋相接。唐軒轅集嘗隱於此。
三十二福地龍虎山,山上兩石對峙如龍昂虎踞。在江西廣信府貴溪縣西南。漢張道陵得道於此。
三十三福地靈山,在江西廣信府上饒縣西北。北宋辛幼安嘗隱於此。
三十四福地蘇門山,在河南衛(wèi)輝府輝縣西北七里。孫登嘗隱於此。
三十五福地金精山,在江西甯都洲。漢女仙張麗英飛升之所。
三十六福地馬當山,在江西九江府彭澤縣。晉王勃順舟而下至洪州作滕王閣序。
三十七福地始豐山,在江西南昌府豐城縣。漢吳猛真人成道處。
三十八福地逍遙山,在四川成都府簡州。隋劉慶善仙人嘗游於此。
三十九福地砵池山,在江蘇淮安府山陽縣西北十五里。晉王喬真人成道處。
四十福地雞籠山,在安徽和州含山縣西北三十五里。宋王中正成道之所。
四十一福地毛公壇,在江蘇蘇州府吳縣西南洞庭湖中。漢劉根真人得道處。
四十二福地綠蘿山,在湖南常德府桃源縣南十五里。魏伯陽真人棲隱處。
四十三福地防山,在山東兗州府曲阜縣東二十里。先賢顏子有墓於此。
四十四福地桐柏山,在浙江臺州府天臺縣。桐柏真人張大順修道於此。
四十五福地平都山,在四川忠州酆都縣東北。唐舉真人得道於此。
四十六福地金堂山,在四川成都府金堂縣東南五十里。唐李八百仙人嘗游於此。
四十七福地虎溪山,在江西九江府德安縣。晉慧遠送五柳先生於此。
四十八福地彰龍山,在湖南長沙府蠢悶滑醴陵縣。晉司馬徽隱居於此。
四十九福地抱犢山,在山西潞安府壺關縣。王烈入山見石室有書歸問嵇叔夜處。
五十福地大面山,在四川成都府成都縣。漢王褒真人隱於此。
五十一福地蘇山,一名元辰山。在江西南康府都昌縣。西晉蘇耽真人得道於此。
五十二福地馬跡山,在江西饒州府鄱陽縣東北。董幼真人棲隱處。
五十三福地德山,在湖南常德府武陵縣。地仙張巨君成道處。
五十四福地涼風原,在陜西四安府臨潼縣距藍田縣五十里。
五十五福地藍水山,在陜西西安府藍田縣。仙人張兆期棲隱處。
五十六福地玉峰山,在山西平陽府洪洞縣東北。地仙柏戶棲隱處。
五十七福地天柱山,在浙江杭州府馀杭縣西南。邵康節(jié)先生卜居於此。
五十八福地商山,在陜西商州雒南縣南晉臺產(chǎn)專天文星算之術嘗隱居於此。
五十九福地張公洞,在江蘇常州府宜興縣。漢張道陵嘗修煉於此。
六十福地緱氏山,在河南河南府偃師縣。王子晉於七月七日升仙於此。
六十一福地長白山,在山東濟南府鄒平縣南二十里。宋范文正公嘗居於此。
六十二福地少室山,在河南河南府登封縣。唐李渤筑室於此自號少室山人。
六十三福地中條山,在山西蒲州府永濟縣。漢張果隱於此嘗乘白馬日行數(shù)萬里。
六十四福地綿竹山,在四川綿州綿竹縣。唐李淳風真人修道於此。
六十五福地武當山,一名太和山又名元獄山。在湖北襄陽府均州。昔真武修煉於此。陳希夷誦經(jīng)處。
六十六福地女凡山,在河南河南府洛陽縣。蘭香神女上升遺幾於此。
六十七福地瑰山,在四川成都府漢州。張桓侯成道於此。
六十八福地金城山,在安徽池州府石埭縣。石長生真人得道處。
六十九福地云山,在湖南寶慶府武岡州。韓終真人修道處。
七十福地北邙山,在河南河南府洛陽縣。鄧夸父真人棲隱處。
七十一福地盧山,在山東青州府諸城縣東南三十里。秦人盧敖隱於此。
七十二福地東嶗山,在山東青州府壽光縣。孫紫陽真人修道於此。
洞天福地”中的許多名山現(xiàn)已不可考,或者逐漸衰落,而少人問津?,F(xiàn)存的名山大都在歷史上具有一些特殊地位,而使香火延續(xù)至今。
王屋山,居道教十大洞天之首,位于河南濟源。唐宋時期曾修建有大量宮觀,現(xiàn)所剩不多。
青城山,名列第五洞天,位于四川都江堰市。是道教發(fā)祥地之一,正一道的祖庭。相傳張道陵在此飛升。是世界遺產(chǎn)“青城山和頌宏都江堰”的核心組成部分。
羅浮山,位于廣東增城,列道教第七洞天和第三十四福地?,F(xiàn)存五觀五寺。
茅山,同時是第八洞野絕冊天、第三十二小洞天和第一福地,位于江蘇鎮(zhèn)江市句容境內(nèi),是正一道上清派的發(fā)源地。
泰山,為五岳之尊的東岳,道教第二小洞天。古代帝王常在此舉行封禪大典。是中國第一批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的項目之一?,F(xiàn)存東岳廟、岱廟等多處道教勝跡。
衡山、華山、恒山、嵩山,為五岳中的其他四岳,分列道教第三至第六小洞天。除嵩山僅存一中岳廟外,其他各山上都有不少道教宮觀。
龍虎山,位于江西貴溪。為歷代張?zhí)鞄煹木铀?,宏皮建有天師府,是正一道的總部?
終南山,位于陜西戶縣,相傳為老子講道之地,也是王重陽的修行之所,被全真道尊為祖庭。
武當山,位于湖北丹江口市,相傳真武大帝在此修煉飛升。元代張三豐開創(chuàng)了道教武當派。后因明成祖朱棣自詡為真武化身,從而使武當山獲得了極大的發(fā)展。山上的建筑群目前被列為世界遺產(chǎn)。
嶗山,雖未被列入洞天福地之中,但山上亦有許多道觀,位于山東青島。
閣皂山,位于江西樟樹市,為正一道靈寶派的總部。
巍寶山,位于云南巍山。和其他道教名山不同,這里祀奉的是被稱為土主神的南詔國歷代君主。山上有宮觀二十多座。
我認為道教重在順其自然,莊子說過困租一句話,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見不聞希,搏大尺氏之不得名曰微滾散,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所以心之所向,即是福地.
終南山應為天下第一福地,老子祠內(nèi)有天下第一福地石碑為證。
好像還有萊州的寒同山,神仙洞吧,那可是,神山洞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