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在易俗河辦婚禮,推薦中高檔的酒店,還有價位,謝謝
易俗河最高級的酒店就是鑫田國際大酒店,其次是步步高邊上那個。價格就要自己去談咯
北方滿族結婚的傳統(tǒng)禮儀是什么
1、通媒:歷史上,滿族男孩在10歲以上就可以論定婚事,舉行婚禮。在整個過程中,仍多是男方主動選擇女方。男方在父母為兒子選定配偶目標后,即拜托媒婆與女方家長說合,女方若同意,由媒婆回復音信,之后互換門戶帖。
2、大定:選擇吉日,男家聚集宗族親友及新女婿前往女家問稿衫絕名,女家亦聚集親友相迎。男方坐到右位,由年長者致詞,表達欲聘之意。女家致謙詞表示感謝。新婿入拜女家神位,再拜女家諸親。最后,女家獻茶,主賓交換位置,設酒宴祝賀。
3、下茶之禮:是在議定聘禮后,選擇日期男方前往女家行聘。聘禮的種類和多少依地位、貧富而異,一般有鞍馬、豬羊、錢財、首飾等。聘禮放在鋪紅氈的高桌上,抬送到女家,陳列于“萬字炕”的西炕祖先案前,兩親翁并跪,斟酒互遞祭祖,俗稱“換盅”。
4、開剪:是指男方在迎娶前一個月,將結婚日子提前通知女方,叫做“送日子”。男方將給女方的彩布、衣物送往女家,叫做“送嫁妝”。并請一兒女雙全的有福之婦女為姑娘裁衣,叫做“開剪”。
5、迎娶是滿族婚俗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滿族傳統(tǒng)婚禮一般是“三日婚”,頭一天叫“響棚”。這一天男家為參加婚禮的親友備宴,要在自家院內用席或布搭棚。棚柱上多掛貼喜字、對聯,男女老少齊幫忙。因這一天不僅要動鼓樂,還要搭灶、劈柴,所以叫“響棚”。第二天叫“演轎”,這一天要殺豬、跑油、擺桌。滿族的習俗是新郎騎馬,新娘坐矯。新郎和娶親人在這一天要跟隨鼓樂沿街演走。第三天才是拜堂成親,這一天要舉行一系列禮儀活動。
6、打下處 女方家在正日子前一天,新娘向自家祖先行禮辭別,并叩拜“佛多媽媽”求她降福。然后由送親婦女陪同,親哥哥護送,乘坐彩車,送至事先選好的某親友家住宿,叫做“打下處”。下處一般選擇離男方家較近地方,又以看不見男家房屋為標準。
7、插車:新娘及送親隊伍在正日子早晨從“下處”出發(fā),要與迎親隊伍途中相遇,然后車、轎相交錯停下,由新娘哥哥將新娘從自家的車上抱到新郎迎親的花轎上,返回男方家。
8、憋性:也叫“勸性”。這是指迎、送親隊伍來到男方家的大門前,暫不讓新娘下喜轎,意思是扳一扳新娘當姑娘時的脾氣,使婚后的生活更美滿,憋性的時間不會太長。
邁火盆 是指新娘下轎前換上帶來的“踩堂鞋”,蹬著小紅板凳走下喜轎,順著鋪好的紅氈走進院內。新娘要跨過路上的一個火盆,象征婚后的日子紅紅火火。新郎塌虛在新娘下喜轎時,要象征性地向新娘虛射三箭,以驅逐新娘帶來的邪氣,也有人認為是舊時“搶婚”習俗的繼承。
9、坐帳:也稱“坐?!?。按照一些滿族老人的說法,早年滿族男子隨八旗軍外出作戰(zhàn),舉行婚禮時,多把新娘送到軍營里去成親,因此傳下這個習俗。所謂“帳”是在正房窗前臨時搭的,富裕人家用氈布,一般人家用席子。在坐帳結束前,由女性長輩給新娘開臉、梳頭。
10、拜北斗:庭院里放著天地桌,桌上供著神位及供品。新郎、新娘拜天地,滿族叫“拜北斗”。滿族人認為,拜北斗就是拜長白山,就是拜祖先。
11、回門:婚后三天,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鍵姿拜見長輩和親屬,稱為“回門”。一個月后,新媳婦要回娘家住一個月,叫做“住對月”。
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內,注重族第是滿族婚俗中的一個突出特點。滿漢不通婚幾乎成為有清朝的傳統(tǒng)國策。在滿族內部也極為講究尊卑貴賤。入關前生活在八旗制度下的滿族,他們的婚俗中還有一個特點,即官員的女子、寡婦須報明部中,部中轉問各該管貝賀族勒方準嫁;民間女子、寡婦須問明該管牛錄章京方準嫁,私嫁者要定罪。這種婚嫁的登記許可制度貫穿清朝歷史。當時貴族中有指婚的現象,這是一種政治聯姻。入關后,受漢族封建意識及婚俗的影響,滿族婚姻由“聽上選配”變?yōu)椤盎殄?,父母之命”來決定。
在清代及清之后一段時間里,早婚和包辦婚姻是十分普遍的現象。
滿族清代雖仍有一夫多妻現象,但較之先民女真人注意倫常,嚴令禁止“婚嫁則不擇族類,父死而子妻其母”的收繼婚俗,同時規(guī)定同姓不能聯姻,使其婚姻在文明程度上邁進了一大步。
滿族早期的婚嫁禮儀更多地保留了女真人的習俗,簡樸有趣。后來由于受漢族的影響,其婚嫁禮儀出模寬現許多繁雜的過程:男方擇門第相當的女家,托媒人攜一瓶酒前往說合,必須去三次方顯誠意:“成不成,三瓶酒”。此為“通媒”。女方答應議婚,男方主婦至女方家相看問名,姑娘盛服出來,裝旱煙,俗稱“裝煙禮”。如相看滿意,則以釵釧等為定禮,多為“小定”。有的男方主婦要親自給姑娘戴上首飾,稱“插戴禮”。小定后,男方擇吉日,到女方家行“拜女家”禮。雙方長者致詞,算正式訂婚,稱“大定”。男方根據議定的聘禮擇吉日去女家行聘,稱“下茶”。聘禮放到女家祖宗案前,兩親翁并跪斟酒,互遞,蘸祭,稱“換盅”。男方定下結婚日期后提前通知女方,稱“送日子”。男方將新娘的彩布、衣服送至女家并陳列到祖宗案前,兩親翁并跪,奠酒焚楮,相互賀喜,稱“開剪”?;槠谇耙蝗栈蚓湃眨綄⑴慵迠y奩抬送男家,陳列于門前,稱“過柜箱”?;槎Y一般為三天。第一天,男方由全福的長輩布置洞房,在被子四周放棗子、花生、桂元、栗子,中間放一如意,意為“早生貴子,萬事如意”。然后徹夜笙歌奏樂以驅鬼怪,稱為“響房”。農村的滿族則動鼓樂,搭灶、劈柴,稱為“響棚”。東北的滿族新娘則頭一天離家,到離新郎家不遠處暫住另外人家,稱“打下處”。次晨,新娘登彩車,由其兄護送,并將新娘抱到中途遇到的送親車上,俗稱“插車”。轎車到夫家門口,新郎手執(zhí)馬鞭向轎下輕撲三下,或執(zhí)弓向轎下三射,既是驅邪,又是表示不忘祖先騎射勇武之風。然后,一對新人面北而拜,為“拜北斗”。新娘將盛米及錢的錫壺抱在懷中,俗稱“抱寶瓶”。新娘跨過門檻上的馬鞭與火盆,象征安全過門,日子火紅。新娘先入帳篷中“坐福”,之后才進入洞房。這時,伴娘用紅線為新娘“開臉”。正午,于院中設神桌,供豬哈力巴肉等,由薩滿致祭,念合婚歌,為“祝吉”。之后行“合巹”禮。第三天清晨,新郎新娘起身拜天地祖宗、父母及族中尊長、卑幼,稱“分大小”。婚后三天,新娘逆水行而歸?;楹笃咛?,一對新人回娘家,稱“回門”。之后,旦拍亮新娘回娘家住一個月,俗稱“住對月”。婚禮到此方算結束。
滿族婚俗上還有備嫁,“送飯”、“犒例”等俗。
如今滿族的婚姻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婚煙法,實行男女平等,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婚俗多已從簡,民族傳統(tǒng)禮儀保留已不多。
栓線儀式
遼寧省博物館轎派宏閉冊民俗展廳羨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