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衛(wèi)星地圖看神秘的長白山,為何壯美的風(fēng)景下,卻蘊藏著極大危險?
火山的噴發(fā)是具有毀滅性的災(zāi)難,在我們國家也有一座世界排名前列具有災(zāi)害性噴發(fā)危險的大型火山,它雖是一座休眠火山,但是其噴發(fā)的危險程度足以影響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座火山就是著名的 旅游 勝地,長白山
長白山矗立于我國東北吉林省東部。實際上,廣義上的長白山是一個廣闊得多的地理范疇,以長白山主漏孫宴峰為核心,沿鴨綠江、圖們江向兩翼自然延伸的巨大山體都被稱為長白山脈。范圍幾乎囊括了整個東北地區(qū)東部所有的山系,長白山主峰所在火山錐則成為了人們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長白山形象。
雖然我們很多人對于長白山并不陌生,這里也是我們國家著名的 旅游 勝地,但它并不是我們國家獨有,其實長白山是我們國家和朝鮮的界山,西側(cè)山體和東側(cè)山體,分屬我們國家和朝鮮。
長白山主峰在277萬年間,經(jīng)歷了數(shù)次噴發(fā),最終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火山巖椎體形狀。隨著噴發(fā),從地下深處噴流出的巖漿在長白山椎體的外圍堆積成數(shù)百米厚度的熔巖臺地。數(shù)百萬年間,冰川在冷卻的熔巖上切割出上百條深谷溝壑,勾勒出長白山剛毅的“肌肉線條”。
長白山中國境內(nèi)的最高峰:海拔2691米的白云峰和它對岸朝鮮境內(nèi)的最高峰,海拔2749米的將軍峰,帶領(lǐng)著其他14座山峰將天池中20億噸的湖水托舉到2180米的高空。
一千多年前的一次噴發(fā)后,長白山返銀火山口出現(xiàn)了大量塌陷,隨后的上千年間,降水和地下涌泉匯聚成了今天的天池。這是中國最大的火山口湖,湖面面積9.82平方公里。在廣袤的東北大地上,這一潭湖水高出地面數(shù)百米,人們貼切地把它形容為天上的池水。
在幽藍的湖面下是平均深度204米,最深處達314米的湖水,一眼望得到邊的湖面,卻一眼望不到底。埋藏在湖面下的水怪傳說,已經(jīng)深深地在人們心目中打下了長白山天池神秘的烙印。
頂蓋白雪的長白山是人們印象中最常見的樣子,但這并不是它的全貌。一年長達9個月的積雪期,卻在短暫的夏季煥發(fā)出綠意盎然的精彩。
從1700米以下上萬畝的針闊葉混交凱派林,到2000米以上的山地苔原。夏季的長白山展現(xiàn)出少有的豐富姿態(tài),給觀賞它的人送上了一道不一樣的視覺大餐。
但是,如此的美景之下,它的內(nèi)心仍然是一顆躁動的休眠火山,文獻記載中,一千一百年前,長白山發(fā)生了近兩千年世界上最大的一次火山噴發(fā)產(chǎn)生的炙熱氣體流覆蓋上百平方公里的范圍,火山灰飄到了一千公里外的日本,隨后幾年全球平均氣溫因此降低近1.2攝氏度,造成無數(shù)的動植物死亡,而且出現(xiàn)了大量糧食的減產(chǎn),造成延續(xù)數(shù)年的饑荒。
慶幸的是,根據(jù)科學(xué)家的勘測長白山地下孕育的巨大能量目前仍處于相對穩(wěn)定期。但是,不排除因為外部因素發(fā)生變化的可能。
今天,神秘壯美的長白山也會伴隨著危險,繼續(xù)向世人述說大地的故事
二、長白山的地理環(huán)境是什么樣子的?
長白山坐落在我國吉林省的東南部中朝兩國交界的地方。它是由火山噴發(fā)的熾熱巖漿冷卻后堆積而成的,屬于一座多次噴發(fā)的中心火山或復(fù)合火山,外觀呈圓錐狀。錐體中央者念的噴火口形如深盆,積水成湖,此湖即是聞首辯困名遐邇的火山湖,也叫長白山灶臘天池。長白山天池水面海拔2194米高,面積9平方千米,湖內(nèi)深達373米,平均水深204米。它的水溫終年很低,夏季只有8度至10度。
從科學(xué)角度來看,這里自然環(huán)境惡劣,水溫較低,地處高寒,浮游生物很少,水中存在大型生物的可能不大。
三、描寫長白山瀑布的句子有哪些?
句腔稿子如下:
1、我們凝視這不停飛瀉的瀑布,我不由得想知道它將流去何方。或許是大海吧,無論是誰都阻止不了它的決心,將疊嶂的山巒沖刷成溪谷,將河床上的巨石磨成無數(shù)細小的卵石,直至匯入大海絕不停歇。
2、它寬約三十米,深約五十米。最讓人驚嘆不已的是它的秒流量。描寫瀑布的句子。它枯水季節(jié)每秒的水流量是150-30秋季的流水量是1000,夏季是3000以上。滔滔黃河水,像一條奔騰的巨龍,飛向遠方。
3、嘩啦啦……這是什么的聲音?沒錯,這是瀑布,它是那樣的雄偉、雄壯,白色的布簾下是清澈的潭水。水花打在巖石上,在巖石上綻開,放射出異樣光芒。在陽光的照耀下,那飛起的水珠,如同透明的水晶,在人們的眼中是那么清澈、那么晶瑩,沒有一點雜物。
4、走著走著,感覺樹木愈來愈密,色彩愈來愈綠,而瀑布聲也是越來越近。先是一陣“嘩嘩”聲,接著便像狂風(fēng)巨浪向我們襲來,響徹天空,蓋過了人喧碰圓搏馬嘶,天地間只剩下瀑布在吟唱。描寫瀑布的句子。
5、那是瀑布,那是數(shù)萬滴水珠一齊落下而形成的。不管它們是擊在水里還是打在石上,都是那么勇敢。人生如此,只有你去拼,只有像水珠那樣從千百米高的山上縱身跳下,才能體會到在巖石上綻開之后的快樂和美麗,才能像水晶一樣放射出光芒。
6、我們來到瀑布前,仔細端詳起那壯麗的風(fēng)采。你瞧,在綠樹成蔭的兩山之間夾著雄偉的大瀑布。急劇飛奔的水花,直瀉而下,像奔騰咆哮的萬匹野馬破云而來,又像神話中的仙女披著銀紗,在斜陽的照射下,光彩奪目。這時,我不禁想起唐代詩人李白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
7、這瀑布流得動人心弦。它不斷地被撕笑祥破,又不斷地融和在一起。巖石不能永遠地征服瀑布,因為組成深布的水珠總是團結(jié)一致,盡力將坎坷壓在身下。
8、水珠大的如珍珠,晶瑩透亮,歡蹦跳躍;小的細如煙塵,彌漫于空氣之中,成了蒙蒙水霧。微風(fēng)一吹,一陣陣透心的涼氣迎面撲來,驅(qū)走了身上的熱汗和疲勞,換來了一身涼爽。
9、我愛景明的瀑布,也愛這組成它的顆顆水珠。正是它們這些小小的無聲的詩,才組成轟轟烈烈的瀑布交響曲。它們總是匯總到一起,沖擊巖石,與巖石抗?fàn)?,漸漸磨去對方的尖銳棱角。即使被巖石擊碎,飛濺出去,一瞬即逝,也還要滋潤一下巖邊的小草,為世間增添一份綠色的愛意。
10、在這晴朗的天氣里,瀑布顯得更可愛,更動人了。它輕輕拍打著岸邊的巖石,打著轉(zhuǎn)轉(zhuǎn),深情地眷戀這塊美麗的土地和這個偉大的祖國。而我,仿佛進入了仙境,陶醉其中,拋開了一切觀賞瀑布,流連忘返!
11、這瀑布流得飄逸,輕輕地從巖石上浮起,清朗、明快,被微風(fēng)輕柔地梳理。大概是天上織女的銀線不慎丟落人間吧,否則,哪來這柔柔如風(fēng)、飄飄似雨的瀑布?這瀑布流得瀟灑,從高高的山頂上傾瀉下來,絲毫也不留意身下巖石的阻撓,不怕撞擊的破碎。它堅強地流著,融進那泛著綠光的水潭,這就是它最終的目標(biāo)。
12、到了瀑布,我們一起到河面上照相、看風(fēng)景。我們看見河面上忽顯忽隱著美麗的彩虹。這讓我想起明代詩人陳維藩寫道:“秋風(fēng)卷起千層浪,晚日迎來萬丈紅。”這句話大概是寫瀑布的美吧!
13、北面的瀑布高十多米,她像個害羞的少女,披著一層銀紗,在風(fēng)中悄悄地哼小調(diào)。
長白山瀑布
基本信息
長白山天池北側(cè)天豁峰和龍門峰的中間有一個大一個缺口,這個缺口就是天池的出水口,天池的水從缺口奔流出來,河水沿斷裂帶長期地沖刷,侵蝕,使河床不斷地下切,擴大,形成了一條經(jīng)久不衰的河流,這條河被叫做乘槎河,又通天河。
冰涼的河水先是在一段約有600米平緩的地勢里輕歌曼舞般地悠然地散步。緊接著地勢突然向北陡斜,輕緩的河水也立刻情緒沖動起來,暴躁、奔騰、咆哮,一副桀驁不馴的架勢,一路而來跳躍,在距天池約1250米的地方經(jīng)伏牛石巨石的切割,河水改做一大一小的兩股從懸崖上一躍而起,從懸崖峭壁上飛流直下68米,與天然屏障玉壁,金壁相映,恰似兩條玉龍從天而降。飛跌過程中兩條玉龍攪合在一起,水勢更加兇猛,張開大口勇猛地吞噬著突起的石灘,沖向深深的潭底濺起幾丈高的飛浪,十幾丈的水霧,形成了壯美的長白飛瀑。
它穿過崎嶇的峽谷,奔騰浩蕩,飛瀉千里急流跌水,偉地經(jīng)天,云翻雨傾,鐘鼓雷鳴,形似蛟龍倒海,勢如萬馬奔騰。千百年之后,瀑布下拓臼成了深約20米的水潭。潭水天女散花般地濺出,匯集成為二道白河,是松花江的正源。
長白山是中國東北著名山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圣領(lǐng)土,松花江、圖們江和鴨綠江發(fā)源地。因其諸多主峰多白色浮石與積雪而得名,是中朝兩國的界山。為了更好地保護和開發(fā)長白山,吉林省人民政府早在1960年就劃定了長白山自然保護區(qū),成立長白山保護區(qū)管理局,面積為196,465公頃。1961年建立了21.5萬公頃的長白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謹(jǐn)慎地進行保護性開發(fā)。
1963年9月,在金日成欲建立朝鮮革命圣地的多次懇請下, 中國政府與朝鮮政府簽定非公開條約,中國國界線在天池地段后退三十公里,此處長白山由中國獨有變?yōu)橹谐缟?,天池成為界湖。這是當(dāng)時歷史情況下,中朝友誼的親密見證。在1957年的中國地圖上,可以清楚的看到長白山及長白山段的天池完全在中國境內(nèi)的。
它是地球上同緯度地帶原始狀況保存最好,物種最豐富,生態(tài)系統(tǒng)最完整的自然保護區(qū)。域內(nèi)不僅有原始狀態(tài)的森林,還有苔原、草甸、湖泊、河流、沼澤等,是歐亞大陸北半部山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典型代表。1980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歸入了人與生物圈保護網(wǎng),成為世界生物圈保留地之一。1986年被國務(wù)院批準(zhǔn)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2006年被國家首批提升為AAAAA級旅游景區(qū)。長白山是中華十大名山,是滿族的發(fā)祥地、關(guān)東民族的再興地、朝鮮人民的聚居地,以神山圣水而聞名于世,有關(guān)東第一山之稱。
名字由來:
第一,遠往長白山山巔部分,一年當(dāng)中有很長的時間巍峨皓白;
第二,長白山是由火山噴發(fā)形成的,噴發(fā)后的火山灰成灰白或淡黃色,古代交通蔽塞,很難到其近前,即便是夏季冰雪短暫的消融后,遠觀群峰仍為白色;
第三,《山海經(jīng)》,將長白山稱之為不咸山,口語演義說,是因為那里的白色的火山浮石類似芒硝或食鹽,應(yīng)該是咸咸的,但嘗之卻不咸卻始終泛白。
概念
長白山是東亞地域中以海拔2,760米的白頭峰等十六座山峰環(huán)繞的天池臺地為主體的諸多山系構(gòu)成的山嶺。長白山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一般多指狹義的長白山,即長白山脈的主峰區(qū)域。
狹義的長白山單指長白山脈的主峰(東經(jīng)127°40'~128°16',北緯41°35'~42°25')區(qū)域。長白山是巨型的復(fù)式休眠火山,外圍熔巖高原區(qū)域略呈不規(guī)則的橢圓形,長軸約140公里,短軸約120公里,呈北東向延伸,包括長白山火山錐體和它周圍的熔巖高原及東北西南向山地,海拔一般在800米以上的區(qū)域。
廣義的長白山指整個長白山脈區(qū)域,即東亞地區(qū)東部山地的總稱。北起完達山脈北麓,南延千山山脈老鐵山,西起吉林哈達嶺,東至朝鮮半島。由多列東北-西南向平行褶皺斷層山脈和盆、谷地組成。最西列為吉林省境內(nèi)的大黑山和向北延至黑龍江省境內(nèi)的大青山;中列北起張廣才嶺,至吉林省境內(nèi)分為兩支:西支老爺嶺、吉林哈達嶺,東支威虎嶺、龍崗山脈, 向南伸延至千山山脈;東列完達山、老爺嶺和金剛山脈,面積約31萬平方公里。其中的主區(qū)域介于北緯38°46′~47°30′,東經(jīng)121°08′~134°,長約1300余公里,東西寬約400公里之間,略呈紡錘形。
凡是長白山水系流經(jīng)的區(qū)域都是長白山流域。構(gòu)成長白山主體水系的河流有三條,他們分別是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各個水系都有著自己的分水嶺,分水嶺也是山嶺的最高脊梁部分,也是地域之間劃分的天然界限,因此,嚴(yán)格意義上說:長白山的地理概念就是長白山水系覆蓋的整個地域,這里包括構(gòu)成這一地理概念的山峰、山嶺、平崗、河灘、河流和沖積平原。
解答形容長白山的瀑布。
《長白山》
揚眉
橫空出世長白山,終年寬前積雪潭水寒。
一流飛瀉青石壁,三江洞巧敬流淌起云煙;
百年富足黑土地,千秋豐腴稻谷田。
更有俠客關(guān)東漢,保衛(wèi)納慎家鄉(xiāng)世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