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視覺系呢?從現(xiàn)場演出來看,日本視覺音樂是指在視覺上能夠給予強烈地沖擊的東西。在這里當然不僅僅對音樂而言,而視覺效果則不單純是化妝就可以,它要求無論是音樂的內(nèi)容、歌詞的含義都要從自身的化妝效果中表現(xiàn)出來。一支視覺系樂隊的現(xiàn)場演出,舞臺裝置和照明效果也與普通樂隊不同。 很多人會認為視覺系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在日本新興出來的一個音樂派別,其實與視覺系類似的音樂早在六七年代就有之,像華麗搖滾。從理論基礎上說,可以稱華麗搖滾為視覺系的前身,因為它們有著共同的特點:濃艷妖嬈的化妝、超出常人認識的衣著打扮、自顧自憐、挑逗至上的表演、與藝術派別相關的主張。
如何拍好風光照?
顯然,首先要為自己選擇合適的攝影器材。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合適的器材,即使空有一身本領也無法發(fā)揮。有了合適的攝影器材,要學會充分的發(fā)揮攝影器材的性能。拍好風景照就這么簡單——選擇合適的器材并充分發(fā)揮性能。其實所有題材的攝影都是如此。但是,這個說法顯然太過廣泛,在實際的風光攝影中還需要注意很多與拍攝其他題材不同的細節(jié),做到有備無患。風光攝影常常需要暗部細節(jié)有很好的表現(xiàn),這就意味著相機要有較高的色彩寬容度。所以我們的選擇就至少是微單起步,如果條件允許,全畫幅級別以上更佳。
機身的選擇非常簡單,主要視預算而定,重點要注意的地方是鏡頭的選擇。風光攝影需要廣角,這點眾所周知,也的確如此,但可能有些朋友并不知道,外出拍風光照,很多時候長焦比廣角更有用。這主要體現(xiàn)在視野比較空曠的地方——比如在草原上攝影,又比如在崇山峻嶺中攝影,會發(fā)現(xiàn)廣角鏡頭大多數(shù)時候幾乎一無是處。
所以拍攝風光照除了選擇微單以上的機身之外,鏡頭也需要選擇變焦倍數(shù)大的。如果預算有限,可以直接上一支18-200的一鏡走天下鏡頭。更好的選擇是一支廣角變焦鏡頭+長焦變焦鏡頭的組合,比如類似16-85+70-300這樣的焦段組合。如果不滿足于變焦鏡頭的畫質(zhì),還可以考慮廣角定焦鏡頭+長焦定焦鏡頭的組合,但這對經(jīng)濟能力的要求就比較高了。
做一個和時間賽跑的人,選擇好合適的攝影器材,并不意味著就能拍出好的風光照片,還需要我知一些風光攝影的基本知識并不斷練習,才能拍出優(yōu)秀的作品。
要想拍好風光照,就必須做一個早出晚歸的人。因為日出前后和日落前后,才是一天中最美的時刻。日出前后和日落前后不僅可以拍攝最美麗的太陽,當時的光線也是最柔美的,適合拍攝各種風景題材。所以,要想拍好風光照,就得在太陽升起之前起床,落下之后回家。
不過,如果還想拍攝月亮和星空,那就更需要有堅強的意志力。因為最美的星空和月亮都在凌晨2點左右,而拍攝星空還需要用到B門,往往一張照片的拍攝加上降噪處理就需要用上4個小時(要注意電池滿電),這確實是一個體力活。
參數(shù)設置:光圈
還要學會設置參數(shù)。就好比拍星空花了4小時,卻發(fā)現(xiàn)設置有誤,那真是欲哭無淚。
拍風光照最好的選擇是光圈優(yōu)先(AV檔),因為拍風景大多數(shù)時候需要大景深,讓畫面里的所有景致都很清晰。這里有一個通用的設置:4/3畫幅的微單光圈設置為F10;APS-C畫幅的微單/單電和單反的光圈設置為F11,全畫幅單反的光圈設置為F13。這樣設置的原因是光的衍射,4/3畫幅在F10以后會因為光的衍射影響畫質(zhì),APS-C和全畫幅則分別是在F11和F13以后受到衍射的影響。
但是,這樣的光圈設置并非絕對。比如是手持拍攝,那就要視安全快門系數(shù)來決定光圈大小,必要時可以犧牲一部分銳度來保證穩(wěn)定(通常4/3畫幅的最佳銳度在F10,APS-C和全畫幅的最佳銳度分別在F11、F13)。此外,在拍夜景或拍太陽時我們想要拍出星芒效果,也要盡可能的縮小光圈來實現(xiàn),這個時候就只能忽略衍射對畫質(zhì)造成的影響。
參數(shù)設置:測光模式/白平衡/色彩模式
除了光圈,我們還要活用測光模式、白平衡和色彩模式。
測光模式的設置
除了光圈的設置,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測光模式的設置。通常拍攝用平均測光即可,但有時想拍出太陽的光芒,又或者想拍出建筑物的剪影效果,就必須設置為點測光。
白平衡的設置
白平衡的設置一般根據(jù)天氣而定,晴天則用日光白平衡,陰天則用陰天白平衡,如果對色溫比較了解,也可以手動設置色溫。不過也可以通過自己想表達的東西來設置色溫,并不一定要嚴格按照常理來出牌。
色彩模式的設置
相機都內(nèi)置色彩模式,拍風光照時,我們則選擇風光模式,這樣可以獲得更準確的對比度和色彩。
不要為了構圖而構圖。有無數(shù)的教科書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如何構圖,例如1/3構圖、對角線構圖、曲線構圖等等。這些都是應該學會的,但學會之后要忘記。
廣角端拍攝,拍出云霧繚繞的感覺,用長焦鏡頭拉近,主體為右下角的門,山與霧為背景襯托主體。
特寫云霧繚繞中的門,特寫霧,突出霧的感覺。
拍出草原的曲線美
要明確的知道:一切的構圖都是輔助,要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照片想表達的東西上。不要為了構圖而構圖,而是通過照片所要表達的意境去構圖,這樣才能拍出真正優(yōu)秀的作品。
活用相機功能
器材是死的,但人是活的。
器材是死的,但人可以通過發(fā)掘各種潛在功能來拍風光照所用。最簡單的例子是有很多相機都有HDR功能,在拍攝反差特別大的場景時,如果希望亮部不過曝的前提下還能讓暗部的細節(jié)有所表現(xiàn),用HDR功能拍攝是最好的選擇。
相機豎立,利用全景掃描拍出的全景照片,相機水平,利用全景掃描拍出的全景照片。但是,使用全景掃描時要注意水平勻速移動相機,另外還可以通過相機的豎掃和橫掃兩種方式獲得不同比例的全景照片。
學會后期處理
俗話說攝影“三分靠前期,七分靠后期”,這句話的確不假。沒有一些后期的處理功底,很難讓自己的照片脫穎而出。如果天氣不是很理想,風光照拍出來會比較平淡,可以通過Photoshop適當增加一些對比度和色彩飽和度。如果想有更精細的調(diào)整,可以在前期采用RAW格式出片,在后期就有很大的調(diào)整空間。
如果喜歡HDR照片,除了用相機內(nèi)置的HDR功能拍攝,要想效果更好還可以利用一些HDR處理軟件(比如Photomatix)來合成。
有的時候,可能想打印大尺寸的全景照片,前面提到的全景掃描得到的照片分辨率可能無法滿足需求。這個時候可以采用前期拍攝多張照片,后期用Photoshop等圖像處理軟件合成的方式來得到高分辨率的全景照片。雖然會稍微麻煩一點,但效果會非常好。
風光攝影可以說是一門與時間賽跑的藝術,很多時候需要做一些充分的前期準備——比如對拍攝地點的天氣有一個詳細的了解。更多時候需要一些運氣。對于風光攝影而言,簡單之處在于風景是死的,人是活的,但是風光攝影的難點也正是因為風景是死的。這就需要選擇合適的天氣來拍攝,并隨時做好準備捕捉那些光影最美的瞬間。是的,對于攝影而言,永遠是一場玩轉光與影的魔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