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mm的鬧團最近對焦距離是45cm左右,不能小于45cm這個距離。
焦距換算
在不同畫幅的機型上,同一焦距所拍攝的畫面視角大小也不同。同一支鏡頭接裝在全畫幅機型上時所拍攝的照片視角較大,而接在APS等小畫幅機型上時拍攝的照片視角較小。這種效果與鏡頭焦距長短所造成的視角大小不同一樣。
例如,17mm鏡頭接裝在Nikon D700上,是這只鏡頭液攜橘接裝在Nikon D90上時拍攝的畫面視角隱和的1.5倍。
26mm焦距在全畫幅機型上與17mm焦距在APS-C畫幅機型上的視角一致,這時26mm焦距可以稱為等效焦距,而此處的26/17=1.5即焦距轉(zhuǎn)換倍數(shù)。在前面曾經(jīng)介紹過畫幅的概念,感光元件大小所成的倍數(shù),即為等效焦距的轉(zhuǎn)換倍數(shù)。
在換算等效焦距時有一個公式,為:等效焦距=鏡頭焦距X轉(zhuǎn)換倍數(shù)。例如,28-70mm鏡頭用在APS-C畫幅相機上的效果就相當于42-105mm鏡頭用在全畫幅相機上的視角效果。
擴展資料:
光學定義
如果你在相機的英文規(guī)格書上看過“f =”,那么后面接的數(shù)碼通常就是它的焦長,即焦距長度。如:“f=8-24mm,38-115mm(35mm equivalent)”,就是指這臺相機的焦距長度為8-24mm,同時對角線的視角換算后相當于傳統(tǒng)35mm相機的38-115mm焦長。
一般而言,35mm相機的標準鏡頭焦長約是28-70mm,因此如果焦長高于70mm就代表支持望遠效果,若是低于28mm就表示有廣角拍攝能力。
“可對焦范圍”則是焦長的延伸,通常分為一般拍攝距離與近拍距離,相機的一般拍攝距離通常都標示為“從某公分到無限遠”,而近階段設(shè)計的產(chǎn)品則往往還會提供近距離拍攝功能(macro),以彌補一般拍攝模式下無法對焦的問題。
有些相機就非常強調(diào)具有支持1厘米近拍的神奇能力,適合用來拍攝精細的物體。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焦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