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 吳家林攝影集 標靶 黃文 博黑人 戰(zhàn)火浮生 曾璜 馬格南足球 紀實攝影主要是鏡頭里的足球 四季 西藏農(nóng)民的正常生活 紙上記錄片系列 中國攝影家系列 天津通寶財富 珠寶玉石
維托里奧?斯托拉羅的光影
維托里奧?斯托拉羅的藝術歷程
就像其他人一樣,我不認為事情都是一蹴可及的,人總是隨著自己的能量運動方式起起落落,你愈能回到自己的根,往后你在人生的山峰上就的爬的越高。
維托里奧?斯托拉羅(VITTORIO STORARO)出生1940年的意大利。因為父親是電影公司的放映師,所以從小斯托拉羅被電影包圍著。斯托拉羅的攝影啟蒙老師應該是他的父親。斯托拉羅畢業(yè)于意大利中央電影學院,先后用了九年時間學習圖片的拍攝及其電影的拍攝。畢業(yè)后才21歲。他的第一部作品應該是叫《煙霧》的獨立電影。
與斯托拉羅經(jīng)常合作的意大利導演吉塞普?托那托(還有一種叫法叫貝爾托魯奇)。是因為意大利電影低谷兩年所造就這兩名藝術大師的合作。斯托拉羅的在28歲的時候擔任攝影師獨立拍攝的第一部作品《年輕,年輕》,從這部影片的開始斯托拉羅真正的投入到無限的電影創(chuàng)作之中。《年輕,年輕》就像一個孩子的出生一樣,斯托拉羅像獲得了生命。也因為這部電影,造就了斯托拉羅一生中的攝影理念和風格。他對《年輕,年輕》這部電影是這樣說的:“它就像指紋一樣,永久不變。在初試身手后的作品,我也不過任取其中的元素將它發(fā)揚光大,我試著讓它更清楚、剛具規(guī)模,也更顯眼?!痹?965年意大利電影重振的時候,斯托拉羅重新站了出來,來證明自己。至今,斯托拉羅還奔波在大小電影的拍攝場地。全世界中最富有盛名的電影大師。向他致敬。^-^
維托里奧?斯托拉羅成就的影片
談到斯托拉羅的片子,我講實話,只看過6部《現(xiàn)代啟示錄》、《1900》、《月神》
《巴黎最后的探戈》、《赤色分子》還有《末代皇帝》。根據(jù)資料中,斯托拉羅至今共拍攝了40余部電影,其中他也發(fā)表過許多有關于電影拍攝的訪談。他三次捧走奧斯卡最佳攝影獎,其中包括《現(xiàn)代啟示錄》《末代皇帝》《赤色分子》。在1994年的11月在波蘭托論市舉行的“國際電影攝影藝術節(jié)”把終身成就獎頒給了只有54歲的斯托拉羅。斯托拉羅在1987年的《末代皇帝》的表現(xiàn)超越了國界,超越了所有的界限。1987年11月,斯托拉羅在北京電影學院進行了學術的交流和創(chuàng)作交流,與當時所謂的“78”班幾位攝影師談論中國的攝影理論,在這里他吸取了中國的既不完全唯美光線,也不完全紀實的光線的特有的攝影風格,從而運用到了《末代皇帝》的拍攝中去。一次,在《看電影》雜志上看到中國臺灣攝影師李屏賓《花樣年華》《小城之春》《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攝影師對斯托拉羅及《末代皇帝》的評價,在看完《末代皇帝》后,淚流滿面,隨后道:“一個攝影師,就算把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文化已經(jīng)完全吃透,也許也拍不出這么優(yōu)秀的作品?!?br>維托里奧?斯托拉落對攝影光線的表意
斯托拉羅利用光線對人物的塑造。
在現(xiàn)實主義電影當中,塑造電影,塑造內(nèi)心世界的莫過于人物,在演員的表演上引人入勝以外,而另外一個因素就是攝影師對其角色的鏡頭造型與光線上的造型。在電影中主要人物的心理,外現(xiàn)不會一成不變的,電影實際就和人是一樣的,人是會變的,電影也是會變的。而面臨人物性格的變化,我們利用鏡頭的角度可以表現(xiàn),但是照明是第一位的。利用光的特性對其人物表面甚至內(nèi)心才會得到好的造型和深刻的含義。而斯托拉羅所對影片內(nèi)中劇情與人物的變化,而利用什么樣的光線做出了非常出色的分類及處理呢?這里涉及到了影片的故事情節(jié),影片內(nèi)部的環(huán)境與氛圍……以一變應萬變。我在這里舉例:比如由科波拉導演的影片《現(xiàn)代啟示錄》中斯托拉羅常用人工光與朝或晚的自然光效達到人物的造型。還有,比如:上尉看科茨上校的鏡頭,影片中一共出現(xiàn)過四次,第一次,正面,側逆光。而為什么要側逆光呢?我想斯托拉羅運用側逆光達到了劇中人物的陰影效果,戲劇話的條形陰影從照片劃過,這正與現(xiàn)實當中色彩濃郁的環(huán)境形成了反差和對比。第二次出現(xiàn)在夜里翻照片,上尉拿著手電看科茨上校的童年照片,其人物的造型光是散射的,照片上童年的科茨的表情與深夜中手電中的這小小的一束光柱,從而看出了照片中人物的危機四伏。第三次,為黑白照片,剪影效果,光比非常大,從而表現(xiàn)出照片中的人物的危險,已經(jīng)脫離了現(xiàn)實,突出影片向下的劇情一定會精彩好看??刂坪谜麄€片子的進度和節(jié)奏。第四次出現(xiàn)在暖色調很重的場景中,利用自然光和影利用樹葉的影子造就了科茨上校臉上的光斑,而他的身體完全在黑暗中。這樣的造型如果放在第一次,第二次出現(xiàn)都會感到突然和納悶,但斯托拉羅恰恰安排到了第四次,真的達到人物造型中畫龍點睛的妙筆。
斯托拉羅利用攝影光效對影片環(huán)境和時空的詮釋
一般情況下,我想有很多朋友在照片攝影中,往往是風景照片一般不會注意光線,而注意的可能是色彩,構圖,角度。而光是在片子中起的作用不能忽視。因光造就了影子,造就了質感,立體感。斯托拉羅在吉塞普?托納托導演的《末代皇帝》中用光尤其在傅儀所處的環(huán)境顯得由為出色。其光線的塑造了這一位末代皇帝的壓抑,輝煌,坎坷,衰落。片內(nèi)運用戲劇化的光效,一般利用大光比,和冷暖色調的反差,這種有力的反差更體現(xiàn)了片中人物的內(nèi)心和暗示。印證這部獲得奧斯卡9項的榮譽,而不僅僅依靠了故事的情節(jié),人物活動及其人物內(nèi)心的細節(jié)心理而達到成功。而是運用了鏡頭的運動、光線和影片的節(jié)奏塑造了影片對觀眾的心理影象。光效塑造了皇宮的圍墻,紅柱,房檐牢獄的大門、窗口的影子而造成了這位末代皇帝一生的囚禁生涯,被人擺弄的一生。而這所有的一切造就了這一位用光線書寫的電影大師
斯托拉羅對影片拍攝時印像象
斯托拉羅在他參與過的影片當中都充當著導演眼睛和手臂的角色,他通常會看劇本,把劇本分析的相當透徹后,帶著自己對這部影片的第一印象與導演交流。比如當他看到《1900》劇本的時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動蕩的人生。選擇了“動蕩”的拍攝手法。而當他看到《月神》這一劇本的時候,他想到了母親,用自己對影片的處理,達到像母親慈愛般的影片。在這里,我還要提到一個人。中國的攝影大師――顧長衛(wèi)。他自身的影片的印象,與斯托拉羅非常相似。憑借的是第一感覺。比如:當他看到《紅高粱》的時候,他首先的印象就是紅,而造就紅不僅僅是高粱的紅,而是鮮紅。他們抓住了本子中的主體,和自己的第一印象的設計理念去在創(chuàng)作來貫徹全片。
斯托拉羅拍攝的色彩感覺
斯托拉羅拍攝的影片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大氣,色彩濃郁,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色彩對人類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它會造就出所有的心理感應及其行為。他認為色彩是光線的一部分,對比和反差,創(chuàng)造了影片的和諧、平衡。色彩是一種情感一種感受,通過象征來表達出自己或影片中人物、故事的含義。在1979年,斯托拉羅結束《現(xiàn)代啟示錄》后。他又一次鉆進了電影學院和書籍當中,鉆研色彩。比如:《末代皇帝》中,利用光影色的均衡達到影片的曲張度,而達到影片的飽滿?!?900》中運用暖色調非常多,比如影片結束,當麥士找到1900前的幾個空鏡頭,其顏色的色調,飽和度,充分的表現(xiàn)了1900動蕩的人生,此時眼淚真的莫名奇妙的落了下來,這個第一反應是我的,是從我的眼睛和內(nèi)心發(fā)出的。影片的風格在手法,在色彩,在影調。它們確立的電影中的一切,包括氣氛,關系,節(jié)奏……
斯托拉羅的成功與自身的意大利文化是分不開的。從小被這個國度的藝術陶冶著。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等,使得這個電影大師保留著意大利特有的電影風格。使得在《末代皇帝》中對皇宮內(nèi)每一處角落的解讀,包括宮殿當中的氣氛,少見的皇室用品、香蕈等等。由這個意大利人用他自有的意大利風格得到了非常完美的定義。怪不得李屏賓看完《末代皇帝》會潸然淚下,因為這個意大利人激勵著我們的不斷向前。
維托里奧?斯托拉羅的攝影作品的風格是由自身的內(nèi)心所造成的,與任何一個攝影師都不一樣,那是一種特有的感覺。與眾不同的觀察視點,不同影片的主體,及其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造就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