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攝影最佳拍攝時間除了一些特殊情況,最佳拍攝時間應該是每天的早晚時間段,逆光拍攝。理由:1.這個時間段由于太陽剛剛升起或要落山,天空云層的色彩豐富、層次分明。2.早晚時間段的景色,在太陽余暉下,色彩既豐富又和諧。3.早晚時間的風光攝影作品有神秘感,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缺點:這個時段,光線瞬息萬變,時間倉促,只能在小范圍內拍攝。另外,最好在事先踩點,以保障作品的成功率。給朋友們分享我的三張攝影作品。第一張是早晨拍的,后兩張是太陽要落山時間段拍攝。
這個問題太有感觸了,一天中最佳的拍攝時間是黃昏與清晨。這兩個時間段,沒幾個小時,卻成了很多攝影師固定的“工作時間”。
為什么這兩個時間段里的光線如此具有魅力?清晨與黃昏有什么不同?我們如何來運用這時的光線拍攝出優(yōu)秀的攝影作品?咱們仔細聊聊:
清晨與黃昏,光線為何有?魅力??
清晨與黃昏的獨特景致,傾斜的陽光照射角度是一個重要的成因。正午,太陽直射地面,光線強度集中,顯得比較強烈,而在黃昏與清晨,陽光照射角度傾斜,照射面積變大很多,單位面積的受光量因此,此時的陽光更顯柔和。這時的陽光照射到景物上時,形成的亮暗反差不會過于強烈,在亮部和暗部都能保留較豐富的層次。同時,太陽本身的光線強度“看起來”也大大減弱,僅在此時,光芒四射的它也可以成為畫面中的一個被攝體,而不至于讓反差大得無法接受。
清晨與黃昏,有何不同?
很多朋友覺得,既然清晨和黃昏的光線差不多,那我只拍攝黃昏就好了,清晨就沒有必要拍了吧。
的確,理論上講,清晨的光線與黃昏基本相同,都是傾斜的光線,金色的太陽。但清晨與黃昏的整體氣息略有區(qū)別。
首先,傍晚的紅日與多彩的晚霞更讓人難以忘懷,而清晨時更多的是金燦燦的太陽徐徐升起。正如它們出現(xiàn)的時間,日出更有一份噴薄而出的生氣,日落則多了一些遲暮的柔弱??傮w來說,傍晚的日光效果色溫更低,也就是看起來更“紅”。
其次,清晨的薄霧,是晝夜的溫差形成的,傍晚則較少出現(xiàn)而這一景觀在自然界中是難得的美景,無論山水都如同仍然酣睡在薄紗被中,這些霧氣成為了很多攝影作品的最具魅力的部分。因此它也成了誘惑攝影師們走出溫暖的被窩的主要因素。
此外,在城市中,人的生活方式造就了黃昏與清晨不同風格。經(jīng)過一夜的沉淀,清晨時,城市空氣中的污染物更少,透明度更高,而且夏日的清晨到來較早,人們還未開始一天的生活,因此整個城市顯得更安靜,像關閉了的龐大機器,失去了人類賦予它的氣息,化作了自然界的一部分。這與車水馬龍、喧鬧繁華的都市傍晚正好相反。
最后,“早起的鳥有蟲吃”,在攝影世界中同樣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清晨,當人們都在熟睡的時候,很多攝影師已經(jīng)守候在拍攝地了,天道總是酬勤的。
清晨與黃昏,拍攝需要注意什么?
1、降低一到兩檔曝光
拍攝黃昏與傍晚的光線,貴在把握“氣氛”。需要朋友們不僅要精益求精,更要能大膽調整。
例如,有的攝影師會在傍晚拍攝時大膽地降低一到兩檔曝光,讓沐浴在陽光下的事物呈現(xiàn)出艷麗的色澤和似可觸及的同時,讓隱藏在長長的影子里的事物融入暗部層次。這樣一來亮暗的對比會更加鮮明,陽光下的主體能夠得到更加突出。
這樣,傍晚或清晨相對較暗的光線效果,和獨特的含蓄味道,會更明確地表現(xiàn)出來,“暮沉沉”、“晨霧青青”的效果才不會被自動曝光表現(xiàn)為乏味的“一片澄明”。
2、注意設置白平衡與曝光?
最美麗的光線總是瞬息萬變,日出和日落的景象尤其如此,要注意設置白平衡與曝光正確。
在清晨和黃昏拍攝時,最好將白平衡設為日光模式,而不是自動白平衡。因為一旦設置為自動,會讓清晨和黃昏拍攝的照片失去原有的色彩。
如果您使用人工曝光的話,清晨與傍晚,每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陽光會明顯變暗或者變亮,最初的曝光值已經(jīng)不夠充分。所以我們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就得重新測量一次一般情況,尤其在日落前一小時、每隔五分鐘就需要重新測量一次光。
總之一句話,我的經(jīng)驗是,早晚拍攝,曝光設置為自動曝光,白平衡設置為日光,可能更靈活。
最后,您對本文還有什么補充和疑惑?歡迎留言討論,或許能幫到更多的人。
我是老鄭,一枚閑著的旅行攝影師,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