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s里怎么合成景深
如果是三維效果圖合成景深的話在渲染時需要渲染一張景深通道。再用景深合成插件合成。
二、什么是景深?如何理解?如何把握?
景深說的通俗點,就是你拍攝的照片中對焦清晰從遠到近的范圍。
.
淺景深可以讓對焦點附近清晰,而更遠或更近的景物都模糊,也就是所謂的背景虛化效果。可以用來有效的突出主體、精簡畫面。比如人像拍攝時,利用淺景深的效果,使模特清晰而背景模糊。
大景深可以讓從近到遠的大范圍內的景物都清晰,更多的用于拍攝風景,可以讓前景的小草到遠景的群山都清晰。
.
影響景深的因素主要有:光圈大小、焦距長短、相機離主體的距離、主體和背景的距離。
要想實現淺景深,可以使用大光圈、長焦距、拍攝時相機離主體近一些、主體背景距離遠一些。
想實現大景深,則把以上因素反過來使用即可。
三、什么是景深 景深的計算方法
景深是指在攝影機鏡頭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夠取得清晰圖像的成像所測定的被攝物體前后距離范圍。
景深的介紹
在聚焦完成后,在焦點前后的范圍內都能形成清晰的像,這一前一后的距離范圍,便叫做景深。在鏡頭前方(調焦點的前、后)有一段一定長度的空間,當被攝物體位于這段空間內時,其在底片上的成像恰位于焦點前后這兩個彌散圓之間。被攝體所在的這段空間的長度,就叫景深。換言之,在這段空間內的被攝體,其呈現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許彌散圓的限定范圍內,這段空間的長度就是景深。
景深的三要素
光圈、鏡頭、及拍攝物的距離是影響景深的重要因素:
1、光圈越大(光圈值f越小)景深越淺,光圈越小(光圈值f越大)景深越深。
2、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淺、反之景深越深。
3、主體越近,景深越淺,主體越遠,景深越深。
景深的計算公式:見圖
從公式可以看出,后景深 > 前景深。
(1)、鏡頭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2)、鏡頭焦距:
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淺;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3)、拍攝距離:
距離越遠,景深越深;距離越近,景深越淺。
在進行拍攝時,調節(jié)相機鏡頭,使距離相機一定距離的景物清晰成像的過程,叫做對焦,那個景物所在的點,稱為對焦點,因為“清晰”并不是一種絕對的概念,所以,對焦點前(靠近相機)、后一定距離內的景物的成像都可以是清晰的,這個前后范圍的總和,就叫做景深,意思是只要在這個范圍之內的景物,都能清楚地拍攝到。景深的大小,首先與鏡頭焦距有關,焦距長的鏡頭,景深小,焦距短的鏡頭景深大。其次,景深與光圈有關,光圈越小(數值越大,例如f16的光圈比f11的光圈小),景深就越大;光圈越大(數值越小,例如f2.8的光圈大于f5.6)景深就越小。其次,前景深小于后景深,也就是說,精確對焦之后,對焦點前面只有很短一點距離內的景物能清晰成像,而對焦點后面很長一段距離內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能同時被眼看清楚的空間深度稱為眼的成像空間深度,即是景深。
景深的計算方法
下面是景深的計算公式。其中:
δ——容許彌散圓直徑
F——鏡頭的拍攝光圈值
f——鏡頭焦距
L——對焦距離
ΔL1——前景深ΔL2——后景深ΔL——景深前景深ΔL1=FδL^2/(f^2+FδL)
(1)后景深ΔL2=FδL^2/(f^2-FδL)
(2)景深ΔL=ΔL1+ΔL2=(2f^2FδL^2)/(f^4-F^2δ^2L^2)
從公式(1)和(2)可以看出,后景深>前景深。
由景深計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與鏡頭使用光圈、鏡頭焦距、拍攝距離以及對像質的要求(表現為對容許彌散圓的大小)有關。這些主要因素對景深的影響如下(假定其他的條件都不改變):
(1)、鏡頭光圈:光圈越大,即光圈值(F)越小,景深越小;光圈越小,即光圈值(F)越大,景深越大;
(2)、鏡頭焦距: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拍攝距離:距離越遠,景深越大;距離越近,景深越小。
不同的廠家、不同的膠片面積都有不同的容許彌散圓直徑的數值定義。一般常用的是:
35mm照相鏡頭的容許彌散圓,大約是底片對角線長度的1/1000~1/1500左右。前提是畫面放大為5x7英寸的照片,觀察距離為25~750px。
5、一些計算實例網上有些在線計算器,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參考:
攝影光學計算器
Windows版本的可下載的計數器在f/Calc
(1)、200/2.8對焦在5m時,f/2.8的景深:
δ=0.035mm
f=200mm
F=2.8
L=5000mm
ΔL1=60mm
ΔL2=62mm
ΔL=122mm
結論:該鏡頭在用f/2.8拍攝時,清晰范圍是從4.94m~5.062m,景深很淺。
(2)、200/2.8+2X=400/5.6對焦在5m時,f/5.6的景深:
δ=0.035mm
f=400mm
F=5.6
L=5000mm
ΔL1=30mm
ΔL2=31mm
ΔL=61mm
結論:該鏡頭在配合2X增距鏡后,主鏡頭用f/2.8拍攝時,景深是(1)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