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學對焦原理?
光學對焦就是物體、焦點和鏡頭三項的位置發(fā)生變化會產生的效果,主要表現(xiàn)在讓人感覺物體在遞進。
光學對焦的原理就是相機是將焦距大小進行改變之后來改變圖像大小的。在光學變焦的相機當中,感光元件固定不動,然后移動鏡片,就相當于焦點在移動。當焦點移動時,感光元件的距離也在改變,這樣就會造成焦距變化,然后帶來了圖像大小的改變。
光學變焦的最大特點是,圖像放大之后像素是不會改變的。光學變焦只是改變了光纖傳輸?shù)木嚯x,光線本身沒有變化。就像一個人,走一千米和走兩千米之后并沒有變化。既然光線沒有變化,那么焦距改變之后的呈現(xiàn)出來的圖像也就沒有變化。
相機中除了光學變焦之外還有數(shù)碼變焦。數(shù)碼變焦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將一張已經固定的照片在進行放大??傮w來說,光學變焦就相當于把物體直接拉近讓你看得更清楚,而數(shù)碼變焦只是相當于把一張已經拍攝好的圖片放大而已。
二、手機鏡頭的自動對焦是什么原理
1.只有Nikon 的工程師才能回答這個問題;
2.所謂逗超聲波馬達地實際上就是逗步進電機地,其驅動信號正常在20KHz--100KHz之間,這個頻率正好在逗超聲波地范圍之內,廠家引用逗超聲波地這個概念,可能會比較神秘一點;
3.步進電機是一種能夠精確定位的逗電—動地機構,是電動機中的一種,由電脈沖驅動,二細分的步進電機每送出400個脈沖,步進電機旋轉360度,即每個脈沖轉動0.9度,并可以按精度要求做到1000細分以上,也就是說每個脈沖可以控制電機(鏡頭)轉動1/1000度以內,其精度比較高,啟動時能夠自動回到零位,用步進電機做機械定位沒有必要附設位置傳感器(讀碼器),如果不太嚴格的話超聲波馬達也可以說是一種逗數(shù)字馬達地;
3.步進電機的另一個特點是噪聲極?。o噪聲),啟動速度快(毫秒級),低轉速時轉矩大,非常容易實現(xiàn)變速(改變驅動信號的頻率就能夠實現(xiàn)調速),這些特點正好適合用于照相機鏡頭的驅動(用步進電機做照相機的鏡頭驅動不必附加減速機構);
4.用步進電機做照相機制鏡頭驅動原理是:測距---運算(距離-角度函數(shù))--脈沖發(fā)生器--驅動器---步進電機,是一種逗開環(huán)控制地方式,用超聲波馬達驅動的鏡頭容易跑焦其原因就在這里;
5.一般步進電機有兩到四個繞組(4-8個接線頭),要驅動步進電機必需有一個脈沖發(fā)生器和一個逗步進電機驅動器地,可以把鏡頭看成是一個逗步進電機地,鏡頭和機身之間的觸點主要是步進電機的繞組,另外可能帶限位開關,控制開關及其它必要的傳感器,測距專用的光束在機身上面;
6.我學過半導體電路,懂一點步進電機,也懂一點照相,被超聲波鏡頭捉弄過,我知道的只有這么一點點,超聲波馬達的問題我們大家一起來關注吧!
(精密數(shù)控機床,部分電腦打印機也是用步進電機驅動的)
三、手機攝像頭自動對焦的原理!
簡單地說就是攝像頭能動的!就和咱們玩的望遠鏡一樣!用手跳一跳焦距看的就能看清楚了!不同的是手機使自己的!望遠鏡是用手調解的!所以叫自動對焦!!滿意請給分
四、照相機對焦,具體是什么作用和原理??請詳解一下
簡單地說,對焦決定照片的清晰度.
自動對焦:
傳統(tǒng)相機,采取一種類似目測測距的方式實現(xiàn)自動對焦,相機發(fā)射一種紅外線(或其它射線),根據(jù)被攝體的反射確定被攝體的距離,然后根據(jù)測得的結果調整鏡頭組合,實現(xiàn)自動對焦。這種自動對焦方式——直接、速度快、容易實現(xiàn)、成本低,但有時候會出錯(相機和被攝體之間有其它東西如玻璃時就無法實現(xiàn)自動對焦,或者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精度也差,如今高檔的相機一般已經不使用此種方式。因為是相機主動發(fā)射射線,故稱主動式,又因它實際只是測距,并不通過鏡頭的實際成像判斷是否正確結焦,所以又稱為非TTL式。
這種對焦方式相對于主動式自動對焦,后來發(fā)展了被動式自動對焦,也就是根據(jù)鏡頭的實際成像判斷是否正確結焦,判斷的依據(jù)一般是反差檢測式,具體原理相當復雜。因為這種方式是通過鏡頭成像實現(xiàn)的,故稱為TTL自動對焦。也正是由于這種自動對焦方式基于鏡頭成像實現(xiàn),因此對焦精度高,出現(xiàn)差錯的比率低,但技術復雜,速度較慢(采用超聲波馬達的高級自動對焦鏡頭除外),成本也較高。
手動對焦:
手動對焦,它是通過手工轉動對焦環(huán)來調節(jié)相機鏡頭從而使拍攝出來的照片清晰的一種對焦方式,這種方式很大程度上面依賴人眼對對焦屏上的影像的判別以及拍攝者的熟練程度甚至拍攝者的視力。早期的單鏡反光相機與旁軸相機基本都是使用手動對焦來完成調焦操作的?,F(xiàn)在的準專業(yè)及專業(yè)數(shù)碼相機,還有單反數(shù)碼相機都設有手動對焦的功能,以配合不同的拍攝需要。
五、自動對焦是干什么的?
首先,要了解什嗎是焦距、焦點。
其次,當你弄清楚焦點前、后的一定范圍在你的“膠卷/ccd”上成像清晰的圖像,而焦點的位置在相機的鏡頭上是可調的。
最后,你就可以明白。
自動對焦就是指,自動判斷拍攝者所拍攝的主體,以某種方式判斷相機與拍攝主體之間的距離,驅動馬達將鏡頭的對焦裝置推到與之相應的距離刻度以求“膠卷/ccd”上的拍攝主體成清晰的圖像。
焦距:
是光學系統(tǒng)中衡量光的聚集或發(fā)散的度量方式,指從透鏡中心到光聚集之焦點的距離。亦是照相機中,從鏡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離。具有短焦距的光學系統(tǒng)比長焦距的光學系統(tǒng)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簡單的說焦距是焦點到面鏡的頂點之間的距離.
如果你在相機的英文規(guī)格書上看過f =,那么后面接的數(shù)碼通常就是它的焦長,即焦距長度。如f=8-24mm,38-115mm(35mm equivalent),就是指這臺相機的焦距長度為8-24mm,同時對角線的視角換算后相當于傳統(tǒng)35mm相機的38-115mm焦長。一般而言,35mm相機的標準鏡頭焦長約是28-70mm,因此如果焦長高于70mm就代表支持望遠效果,若是低于28mm就表示有廣角拍攝能力。
可對焦范圍則是焦長的延伸,通常分為一般拍攝距離與近拍距離,相機的一般拍攝距離通常都標示為從某公分到無限遠,而進階級設計的產品則往往還會提供近距離拍攝功能(macro),以彌補一般拍攝模式下無法對焦的問題。有些相機就非常強調具有支持1公分近拍的神奇能力,適合用來拍攝精細的物體。
相機的鏡頭是一組透鏡,當平行光線穿過透鏡時,會會聚到一點上,這個點叫做焦點,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就稱為焦距。焦距固定的鏡頭,即定焦鏡頭;焦距可以調節(jié)變化的鏡頭,就是變焦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