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鏡頭的焦距長短與鏡頭的視角大小成
鏡頭上的焦距段越小越好,焦距段越小,成像質(zhì)量越好。
具有短焦距的光學(xué)系統(tǒng)比長焦距的光學(xué)系統(tǒng)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焦距長短與成像大小成正比,焦距越長成像越大,焦距越短成像越小。
鏡頭焦距長短與視角大小成反比,焦距越長視角越小,焦距越短視角越大。焦距長短與景深成反比,焦距越長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焦距長短與透視感的強弱成反比,焦距越長透視感越弱,焦距越短透視感越強。
焦距長短與反差成反比,焦距越長反差越小,焦距越短反差越大。對焦距離越遠景深越深,對焦距離越近景深越淺,因此在拍攝遠景時應(yīng)該選擇較大對焦距離的鏡頭,而在拍攝近景時則應(yīng)該使用較小對焦距離的產(chǎn)品。
焦距由于攝影機鏡頭的光學(xué)透鏡(lens)而形成。攝影機或放映機的金屬筒容納了一組兩邊或一邊有弧度(凸或凹)的透鏡,組成一個綜合鏡頭。從物體不同部分射出的光線,通過鏡頭之后,聚焦在底片的一個點上,使影像具有清晰的輪廓與真實的質(zhì)感。
2. 鏡頭焦距的長短決定什么關(guān)系
焦距是指鏡頭光學(xué)后主點到焦點的距離,是鏡頭的重要性能指標。鏡頭焦距的長短決定著拍攝的成像大小,視場角大小,景深大小和畫面的透視強弱。
在空氣中的薄透鏡,焦距是由透鏡的中心至主焦點的距離。對一個匯聚透鏡(例如一個凸透鏡),焦距是正值,而一束平行光將會聚集在一個點上。對一個發(fā)散透鏡(例如一個凹透鏡),焦距是負值,而一束平行光在通過透鏡之后將會擴散開。
3. 鏡頭的焦距長短與鏡頭的視角大小成什么比
攝影鏡頭焦距越大視角越小,主要取決于焦距的長短和底片對角線的長度。焦距越長,視角越?。唤咕嘣蕉?,視角越大。烏云密布的情況下是不考慮的,這種情況是散射光。
鏡頭焦距是指鏡頭光學(xué)后主點到焦點的距離,是鏡頭的重要性能指標。鏡頭焦距的長短決定著拍攝的成像大小,視場角大小,景深大小和畫面的透視強弱。鏡頭的焦距是鏡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鏡頭焦距的長短決定了被攝物在成像介質(zhì)(膠片或CCD等)上成像的大小,也就是相當(dāng)于物和象的比例尺。當(dāng)對同一距離遠的同一個被攝目標拍攝時,鏡頭焦距長的所成的象大,鏡頭焦距短的所成的象小。
4. 鏡頭的焦距長短與鏡頭的視角大小成什么關(guān)系
相機的位置不變,焦距越小,畫面拍的越寬,景別越大,主體相對變小。焦距越大,畫面拍的越窄,景別越小,主體相對變大物距:u像距:v焦距:
f關(guān)系:1/u+1/v=1/
f光學(xué)中最基本的高斯成像公式:1/u+1/v=1/f,即物距的倒數(shù)加上像距的倒數(shù)等于焦距的倒數(shù)。
當(dāng)物距為無窮遠時,像距等于焦距,成像在焦平面上;當(dāng)物距為無窮無與兩倍焦距之間時,像距在焦距與兩倍焦距之間,成縮小的實像;當(dāng)物距等于兩倍焦距時,像距與物距相等,此時物像等大,1:1微距即此種情況;當(dāng)物距小于兩倍焦距并大于焦距時,像距大于兩倍焦距,成放大的實像;當(dāng)物距等于焦距時,像距為無窮大,物上的光線經(jīng)透鏡后為平行光線,不成像;當(dāng)物距小于焦距時,像距為負值,即在物的同側(cè)成虛像。
5. 鏡頭的焦距長短與鏡頭的視角大小成什么
首先,要確定鏡頭像場和傳感器大小,焦距才有意義,視角才能計算 等效焦距=物理焦距*轉(zhuǎn)換系數(shù)(等效焦距實際是等效全幅多少焦距的視角) 而轉(zhuǎn)換系數(shù)=43.27/傳感器對角線長度(43.27mm為全幅傳感器對角線尺寸) 所以可以看出來,要確定傳感器對角線尺寸,鏡頭的焦距才能算出視角 鏡頭的視角=2*arctan(傳感器對角線長度/2/焦距) 所以可以看出,傳感器對角線一定的情況下,焦距越小,鏡頭視角越大,焦距越長,鏡頭視角越小 然后列出常見的等效焦距和視角對應(yīng)關(guān)系 14mm——114度 18mm——100度 24mm——84度 28mm——75度 35mm——63度 50mm——47度 90mm——27度 150mm——16.5度 300mm——8度 600mm——4度
6. 鏡頭的焦距長短與鏡頭的視角大小成正比
鏡頭的光學(xué)特性是指由其光學(xué)結(jié)構(gòu)所形成的物理性能,由焦距、視場角和相對孔徑三個因素組成。任何一種光學(xué)鏡頭,都可以由這三種光學(xué)特性的技術(shù)參數(shù)來表示和區(qū)分。
(1)焦 距 攝像機的鏡頭都可被看成為一塊中間厚、邊緣薄的凸透鏡,光線穿過透鏡會聚成焦點,焦點至鏡頭中心的距離即為該鏡頭的焦距,焦距的單位是毫米(mm)。 鏡頭焦距的長短與被攝對象在攝像管光電靶面上的成像面積成正比。
如果在同一距離上對同一被攝對象進行拍攝,鏡頭焦距愈長,那么成像面積越大,放大倍率越高;反之,鏡頭焦距愈短,則成像面積越小,放大倍率越低。
通常,我們把焦距與像平面對角線接近或相等的鏡頭稱為標準鏡頭。
一般的攝像機光電靶面成像面積約等于16毫米電影攝影機的畫幅像平面,標準鏡頭焦距通常為25毫米。焦距大于像平面對角線的鏡頭,稱為長焦距鏡頭。焦距小于像平面對角線的鏡頭,稱為廣角鏡頭。焦距可發(fā)生變化的鏡頭,稱為變焦距鏡頭。
(2)視場角 鏡頭的視場角,是指攝像管有效成像平面(視場)邊緣與鏡頭后節(jié)點所形成的夾角。
從造型角度上講,鏡頭視場角反映了攝像機記錄景物范圍的開闊程度(鏡頭視場角分為水平視場角和垂直視場角,本章所用視場角均指水平視場角)。鏡頭視場角與被攝對象在畫面中的成像效果成反比。視場角愈大,被攝主體成像越小,畫面景物越開闊;反之,視場角愈小,被攝主體成像越大,畫面景物的視野越狹窄。
視場角主要受鏡頭成像尺寸和鏡頭焦距這兩個因素制約。由于攝像管成像靶面在實際拍攝中是不變的固定因素,所以直接影響視場角的就是鏡頭焦距了。
我們拍攝時一般只能通過變換不同焦距的鏡頭來改變視場角。
攝像機在同一距離上對同一被攝對象進行拍攝時,使用不同焦距的鏡頭會改變該對象在畫面中的成像面積和背景范圍。
這實質(zhì)上是由于視場角發(fā)生了相應(yīng)的改變。
比如,一個視場角為50°的鏡頭所拍得的被攝主體在畫面中只有視場角為5°的鏡頭拍得的圖像面積的1/10。鏡頭焦距越長,視場角越小;焦距越短,視場角越大。標準鏡頭(25mm鏡頭)所呈現(xiàn)的視場角大約在45°左右。
廣角鏡頭(焦距小于25mm)的水平視場角均大于60°,一般處在60°- 130°之間。130°以上到180°之間的鏡頭被稱為超廣角鏡頭,又稱為魚眼鏡頭。
長焦距鏡頭(焦距大于25 mm )的水平視場角小于40°。
(3)鏡頭的相對孔徑是指鏡頭的入射光孔直徑(D)與焦距(f)之比,其大小說明鏡頭接納光線的多少。
相對孔徑是決定鏡頭透光能力和鑒別力的重要因素。
相對孔徑(D/f)的倒數(shù)(f/D)被稱為光圈系數(shù)(F),被標刻在鏡頭的光圈環(huán)上。攝像機的鏡頭光圈系數(shù)分為若干檔,常見的有1.4、2、2.8、4、5.6、8、11、12、16、22等,相鄰兩檔光圈F值的比值均為 ,曝光量相差一級。
由于像平面照度和相對孔徑的平方成正比,所以F值變化一檔,相當(dāng)于攝像機鏡頭的光通量變化一倍。
在攝像時我們說開大光圈,實際上是從光圈調(diào)節(jié)環(huán)上大F值向小F值的一端運動,即減小了光圈系數(shù)值;而縮小光圈,則是從小F值向大F值一端運動,光圈系數(shù)值加大。
比如,從光圈8調(diào)到光圈5.6,就是開大了光圈,光通量增大一倍,曝光值增加一級。
反之亦然。
對相對孔徑和光圈系數(shù)的調(diào)節(jié),決定了鏡頭的光通量和鏡頭景深。對攝像機的鏡頭進行光圈選擇,實質(zhì)是一個曝光控制的問題?,F(xiàn)在的攝像機通常都有手動光圈和自動光圈兩種控制方式。
自動光圈只能對被攝場景的曝光控制作出技術(shù)性處理,而有意識、有目的的動態(tài)用光和藝術(shù)處理只能由手動光圈才能更好的表現(xiàn)。在拍攝同一照度下的同一場景時,光圈越大,景深范圍越??;光圈越小,景深范圍越大。鏡頭曝光的有意圖控制和不同景深的選擇性運用,是攝像人員實現(xiàn)創(chuàng)作意圖取得最佳畫面效果的有效手段。
7. 鏡頭的焦距和視角成什么關(guān)系
攝影鏡頭的視場角大小,主要取決于畫幅的尺寸和鏡頭的焦距的長短。如果畫幅的尺寸已經(jīng)固定了的,那么視角的大小完全取決于鏡頭焦距的長短。即焦距與視角成反比關(guān)系。鏡頭的焦距愈短,則該鏡頭的視角就愈廣;反之,鏡頭的視角就會愈窄。
8. 鏡頭的焦距長短與鏡頭的視角大小成正比對嗎
不是的,理由如下:
具有短焦距的光學(xué)系統(tǒng)比長焦距的光學(xué)系統(tǒng)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焦距長短與成像大小成正比,焦距越長成像越大,焦距越短成像越小。
鏡頭焦距長短與視角大小成反比,焦距越長視角越小,焦距越短視角越大。焦距長短與景深成反比,焦距越長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焦距長短與透視感的強弱成反比,焦距越長透視感越弱,焦距越短透視感越強。
9. 鏡頭的焦距與視距?
攝像頭焦距是控制成像大小,視角大小。鏡頭焦距決定了對焦內(nèi)容在照片中能被放到多大——焦距越短,視角越大,可以在一張照片內(nèi)記錄更豐富的畫面內(nèi)容;焦距越長,視角越窄,視覺上就是顯著拉近了與拍攝主體間的距離,可以放大局部的畫面。
10. 鏡頭焦距長短分為
焦距長短與成像大小成正比,焦距越長成像越大,焦距越短成像越小。鏡頭焦距長短與視角大小成反比,焦距越長視角越小,焦距越短視角越大。
焦距,是光學(xué)系統(tǒng)中衡量光的聚集或發(fā)散的度量方式,指平行光入射時從透鏡光心到光聚集之焦點的距離。亦是照相機中,從鏡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離。具有短焦距的光學(xué)系統(tǒng)比長焦距的光學(xué)系統(tǒng)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簡單的說焦距是焦點到面鏡的中心點之間的距離。
11. 鏡頭的焦距長短與鏡頭的視角大小成什么比例
鏡頭焦距長短在攝影上起的作用如下:
攝影鏡頭焦距的長短起成像大小、視角大小的作用。焦距長成像大視角小,焦距短成像小視角大。1、例如要將遠的物體“拉近”,用焦距較長的鏡頭;反之要將背景物體推遠,用焦距較短的鏡頭。
2、以135相機為例:50mm為標準鏡頭,30mm以下為廣角鏡頭,可以拍得較廣的場面(相對影像較小); 80-120mm為中焦距鏡頭,120-150mm為中長焦距鏡頭,200mm以上為長焦距鏡頭。如果要將太陽拍到滿幅,則需要800mm焦距的鏡頭。拍人像的頭像則用100-135mm焦距鏡頭為宜,拍一般全身可用50-70mm焦距鏡頭。
3、這說明一個規(guī)律:如果要后景拉近,須用較長的焦距;反之,如果想把后景推遠,取得廣闊場面用較短的焦距鏡頭。更多你可以到攝影論壇“龍攝天下”新手交流中查看更多有關(guān)鏡頭焦距長短在攝影上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