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能達cle鏡頭
不要誤導別人,誰說旁軸是80年代初期還不能測距測光的?? 1920年的徠卡螺紋相機,就已經(jīng)擁有聯(lián)動測距功能了,同時期的蔡司伊康、福倫達等歐洲旁軸也都同步采用聯(lián)動測距技術。
那個時候的聯(lián)動測距是全機械實現(xiàn)的,與后來出現(xiàn)的單反光學測距方式完全不同,這種全機械的測距精度已經(jīng)控制在3CM以內(nèi)的誤差了。至于測光,在40年代已經(jīng)開始有測光表了,那個時候使用的硒光敏技術,需要陣列大量的光敏電池(太陽能電池的鼻祖),體積比較大很難集成到相機內(nèi)部,都是作為附件安裝在相機閃光燈熱靴上使用的。而70年代上市的徠卡M5就集成了內(nèi)部測光功能,從此之后旁軸基本都帶測光了。70年代以美能達CLE旁軸相機第一次使用TTL測光技術,這種技術后來被單反和旁軸大量采用,一直到90年代末期數(shù)碼單反開始興起,這種技術才被取代。單反相機是在4、50年代興起的,在單反興起之前,在70年代及之前的單反相機里面,絕大部分都沒有測光的,跟旁軸一樣都是需要外置測光表。2. 美能達好鏡頭
美能達50/1.4新舊兩個版本變化比較大,舊版本是金屬結構,7片6組設計,7片光圈葉片,49mm口徑,內(nèi)置提拉式圓形遮光罩;新版的不同之處是鏡身材質(zhì)采用工程塑料,7片圓形光圈葉片,55mm口徑,外置卡口式圓形遮光罩。二者質(zhì)量卻都為235g,直到SAL版本依舊如此。從體積上看,舊版比新版略大一點點。成像反面,50/1.4Old并不比50/1.7占多少優(yōu)勢,除了光圈更大速度更快以外,色彩特點雖鮮艷但不突出,相反還有一種沉悶壓抑的感覺,另外光圈全開后散景嚴重,為追求較高的解析力需要縮小到F2.8以后方可。50/1.4New則完全不同,該鏡頭由于采用全新的鍍膜工藝,色彩較之更明亮。成像銳利,層次豐富,分辨率高。在改進為圓形光圈設計以后,大幅度改進了原先的散景嚴重現(xiàn)象,在F1.4時銳度略低,邊緣分辨率和中心區(qū)域比有肉眼可查分別,但是僅僅縮小到F2時就有明顯改善,F(xiàn)2.8-5.6時表現(xiàn)較好,而F5.6-8時則相當出色。該鏡頭的特點是油潤中略帶一點黃,非常像Voighlander 35/1.2 Nokton風格。所以選擇美能達新版的和現(xiàn)在的索尼的50F1.4基本上差不多的, 如果你不用閃光燈的話. 但是要注意別買到舊版的了.
如此一來比較,新版的50/14要比舊版的50/14寬容度和色彩風格要強一些。
3. 美能達鏡頭評分多少
MC系列是早期的型號,口徑是55mm, 相對用料比較實在,一般都是金屬鏡身、玻璃鏡片;工藝加工也比較好, 但早期的MC鏡頭鍍膜不如后來的MD鏡頭鍍膜, 所以后期的MC特別是黃標MC的比較受追捧.此外,MC鏡頭都沒有測光光圈連動撥桿,因此光圈不能實現(xiàn)電動調(diào)整,在X-700等全自動曝光的機型上不兼容P、S檔,只有M和A檔。
MD鏡頭在底部增加了長桿型的光圈測光連動撥桿,使鏡頭具有了電動光圈,能配合XD系列和X系列的機身實現(xiàn)TTL測光和P檔、S檔自動曝光。但鏡頭輕量化了, 塑料感強一點, 口徑是49mm.
4. 美能達鏡頭排名
美能達鏡頭除了美能達單反相機外,還可用在國產(chǎn)海鷗DF系列單反相機、孔雀單反、鳳凰單反及珠江S-201相機。
后來的美能達AF鏡頭與MF鏡頭卡口不通用,索尼收購了美能達公司后,全部改換為索尼的商標品牌。
5. 美能達性價比最高的鏡頭
50/1.4的成像還是不錯的,我的現(xiàn)在是掛機頭!拍的照片論壇里有!
6. 美能達鏡頭推薦af
是MD或者MC口;海鷗的早期單反鏡頭卡口可能是因為仿制美能達,所以鏡頭卡口基本皆為MD或者MC口。美能達MC與MD卡口的都是手動鏡頭,無AF功能。美能達早期的是MC口,后期則為MD。美能達的MC和MD是同種機械卡口,能互換使用。但接到機身上所能實現(xiàn)的功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