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決定性瞬間攝影作品
《決定性瞬間》
布列松作為大師級別的攝影家,成名作代表作自然數(shù)不勝數(shù),1952年,布列松的著作《決定性瞬間》出版。 盡管布列松在繪畫藝術上也頗有功底,但卻因攝影而聞名世界,尤其是經典的“決定性瞬間”,已經成為紀實攝影的最具代表性的藝術作品。
2. 非決定性瞬間照片
布列松提出的“決定性瞬間”理論
3. 非決定性瞬間攝影作品介紹
卡蒂爾·布列松于1952年提出了著名的“決定性瞬間”理論,將攝影定義為捕捉瞬間的藝術,要求在畫面在內容和形式上完美的記錄下人間美好的瞬間。瞬間的抓取首先關系到形象是否具有典型意義。這就是通常所公認的決定性的瞬間。
4. 非決定性瞬間攝影作品圖片
卡蒂爾·布列松于1952年提出了著名的“決定性瞬間”理論,將攝影定義為捕捉瞬間的藝術,要求在畫面在內容上和形式上完美的記錄下人間美好的瞬間。瞬間的抓取首先關系到的形象是否具有典型的意義。這就是通常所公認的決定性的瞬間。
5. 非決定性瞬間攝影作品有哪些
臺灣《攝影天地》朱健炫先生的注釋,“所謂決定性瞬間,就是事件進行中,恰好有一個瞬間,所有元素(人、地、物)均各得其所,并同時展現(xiàn)出特定內涵和意義”。這一瞬間出現(xiàn)時,攝影者必須抓住它。他認為“決定性瞬間”的本質,由三個環(huán)節(jié)構成,即一、意義即內涵之表達。它是使事件產生新意義或賦予事件意義的時刻;二、空間即構圖之組成;三、時間即時機之捕捉。至于決定時機的關鍵,就在前兩者何時能展現(xiàn)其最佳狀態(tài)之時刻。日本攝影家木村伊兵衛(wèi)的注釋更簡單:“決定性瞬間就是光線、構圖與感情相一致的瞬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