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學鏡頭壓圈
從外形來看,民用望遠鏡和軍用望遠鏡并無兩樣,只是軍用望遠鏡的光學系統(tǒng)各有不同。
軍用望遠鏡大多有分劃板(例如科魯斯?jié)擙埻h鏡),有些夜間使用的其分劃板還帶燈光照明。軍用望遠鏡的出瞳距離比較大,以便觀測者佩帶防毒面具。為防止射擊時撞擊頭部,有的瞄準鏡出瞳距離大到七八十毫米,還要備有軟硬適度的眼罩和護額。
從光學性能和結構性能上來說,軍用望遠鏡比較優(yōu)良,可靠性較高,因為它的設計更加審慎,用材質優(yōu)、工藝考究,例如像質好、雜散光少,放大倍率與入瞳大小匹配以達到最佳分辨率。
由于質量要求高,軍用望遠鏡在出廠前都要經過環(huán)境試驗,一般包括振動試驗、高溫(十55℃)試驗、低溫(一45℃)試驗、淋雨或浸水試驗、氣密試驗。經過這些試驗,產品性能仍能保證在規(guī)定范圍內的才能出廠。有的產品鏡體內還自帶干燥器,出廠前抽出空氣再灌入干燥空氣或氮氣,有效地防止日后內部鏡片長霉生霧。普通民用望遠鏡一般不做環(huán)境試驗,或僅做部分試驗。這一點是人們從市場上難以了解到的,僅從產品外貌上也看不出來。
總的來說軍工望遠鏡的品質和耐用性要優(yōu)于民用望遠鏡。
望遠鏡結構
鏡身組:鏡身組為望遠鏡的主體,分左、右鏡身,通過連接軸連接在一起,其作用是支承上、下直角棱鏡,連接物鏡組和目鏡組。
物鏡組:物鏡組由透鏡、物鏡筒等組成。物鏡組與鏡身用螺紋連接在一起,其作用是接收遠處物體(或目標)的光線成像在焦平上。
目鏡組:目鏡組由透鏡、目鏡框、視度手輪等組成。目鏡組與鏡身用螺紋壓圈連接在一起,其作用是把物鏡所成的像放大后供人眼觀察,轉動視度手輪可調節(jié)目鏡的視度,以滿足不同視度人眼的使用要求,其范圍是±4屈光度。
連接軸:連接軸是望遠鏡左、右鏡身的連接件,同時也是實現目距在58-74mm范圍內的調節(jié)的樞紐,也是雙目合像的核心。
護蓋和背帶:物鏡護蓋和目鏡護蓋是為了保護物鏡和目鏡透鏡而設計的。望遠鏡在不使用時應將護蓋蓋上,以保護鏡片不受損傷。背帶連接在望遠鏡左右鏡身上,使用時可將背帶掛在使用者頸上,以防失手而損壞望遠鏡。
2
使用方法
使用望遠鏡,首先要裝定視度。手持望遠鏡向千米以外的遠目標觀察。分別對左、右眼進行裝定,轉動目鏡視度轉螺直至清晰為止,記住視度的分劃數。繼而裝定目距。雙眼通過望遠鏡進行觀察,并扳動望遠鏡筒,使兩個視場匯合成圓形,這時目距的分劃數就是觀察者的目距。第一次使用望遠鏡后,應記住自己的視度和目距,再將使用時就可以直接裝定。使用望遠鏡觀察時應雙手持握,兩肘夾緊緊靠胸前,這種姿勢比較穩(wěn)固,如果有工事或其他依托物,肘部應盡量支撐,特別是使用大倍率望遠鏡。在雪霧天氣或強烈日光下使用望遠鏡,可戴上濾光鏡,使觀察較為清晰。
軍用望遠鏡中的密位分劃可利用“上間隔,下1000,密位、距離擺兩邊,要想求得那個數,對角相乘除鄰邊”的公式,即可測方向角、高低夾角和目標距離。這在“軍事地形學”中有專門講述,是每個軍官或偵察兵的必修課程。
目距調整
首先將望遠鏡左右目鏡的正負屈光度刻度調整至0刻度。雙手分別握持望遠鏡的左、右鏡身,搜尋遠處目標同時拉展或按壓左、右鏡身,使望遠鏡的目距與人眼的瞳距相同時(人眼看到的全視場為圓形),停止調整。
物像調整
首先搜索目標,鎖定目標后,轉動左目鏡視度手輪,使望遠鏡左支系統(tǒng)目標像和分劃圖象完全清晰后,再轉動右目鏡視度手輪,使右支系統(tǒng)目標像完全清晰,便完成對所觀察目標的調整。因為望遠鏡光路設計具有動態(tài)自動聚焦功能,因此當望遠鏡清晰度調整好之后,再次觀察距離不同的目標時不需重新調焦。
夜間使用
當環(huán)境光線昏暗或夜間觀察時候,建議使用出瞳直徑在7mm以上的望遠鏡。因為人的眼睛瞳孔直徑在白天時約為2-3mm,在黑暗時瞳孔直徑約為6-7mm,因此望遠鏡可以收集到比肉眼更多的光線.
2. 鏡頭光圈環(huán)怎么使用
全開光圈就是把鏡頭的光圈調整到最大光圈。
鏡頭在未安裝到相機上時,撥動卡口處的撥桿,就可以全開光圈。
安裝上鏡頭后
如果是手動鏡頭,那么就調整鏡頭的光圈環(huán)到最大光圈。
如果是自動鏡頭,那么就用m或a模式,用撥輪調整光圈到數值最小,這時光圈最大。
3. 鏡頭壓圈怎么拆
如果是短期不用,不是長焦鏡頭(很重的那種),是可以不取下的。不要頻繁得裝卸鏡頭,因為在裝卸過程中,灰塵會落到機身內的反光板或者感光原件上,清潔起來較為麻煩。
如果是長期不用,需要取下,鏡頭和機身都要單獨保管好。防變形斷裂,防塵,這些原因都有。
擴展資料:
選購鏡頭時,除了對鏡頭的成像質量檢驗外,還要檢驗鏡頭的外觀和操作性能,還要看它是否能與相機配套使用。只有通過全面的檢驗,才能及時發(fā)現故障和隱患,有助于挑選到稱心如意的鏡頭。
機械系統(tǒng)的外觀檢驗
鏡頭的機械系統(tǒng)主要是:鏡筒、光圈葉片、光圈調節(jié)環(huán)、對焦環(huán)、變焦環(huán)及有關調節(jié)機構。
1、鏡頭表面
鏡頭的外表面應光潔,無磕碰痕跡、無劃傷、無磨損、無銹跡、無霉斑;電鍍層應無泛黃、無銹蝕、無剝落的現象;裝飾皮革應平整美觀、無翹起。表面噴涂應平滑、無脫落和無明顯的顏色不勻現象。
2、鏡頭內部
鏡頭內部機械系統(tǒng)的表面應烏黑、無光澤、黑漆層應無脫落,螺紋表面的螺釘及鏡片壓圈等部分應完好無損,無拆卸的痕跡。
3、光圈葉片
反復轉動光圈環(huán),讓光圈收小、開大,檢查光圈葉片前后、表面是否有油污和銹痕。
油污會使光圈葉片活動不靈,甚至粘死,還會流到鏡片上影響光線通過,使所攝影像清晰度下降,這是由于裝配鏡頭時加油過多而溢流到葉片上造成的。
另外,當光圈收到最小時,還應看看通光孔是否規(guī)則。通光孔的規(guī)則與否是制造工藝水平高低的反映。
4、鏡筒和調節(jié)環(huán)
鏡筒和調節(jié)環(huán)上有各種標尺線、數字和字母。它們有的是直接印刷在鏡筒和調節(jié)環(huán)上,有的呈凹陷狀,不管采用何種工藝,標尺線、數字和字母都應清晰美觀。
另外,用手輕輕搖動鏡頭,應無異樣響聲。若有“卡啦、卡啦”的響聲,就要注意是否是由于鏡片壓圈松動,造成鏡片移動而發(fā)出的碰撞聲。鏡片移動可能造成各鏡片不能共軸,從而導致像差顯著增大,鏡頭成像質量(如鏡頭的對焦清晰度)明顯下降等問題。
4. 鏡頭光圈安裝在什么位置
這是由相機自動化程度提高決定的。
相機機身上的光圈撥桿可以使光圈葉片靈活可靠動作,同時將光圈的實際數值信息傳遞到機身的處理器芯片上,故鏡頭上已沒有必要再設置光圈環(huán)了。例如尼康的D型鏡頭是設置有光圈環(huán)的(到了G型鏡頭就取銷了),但在使用時,是將鏡頭的光圈環(huán)鎖定在最小光圈位置再裝到機身上,對光圈的操作都在機身上完成,并不需要再去旋轉光圈環(huán)。5. 鏡頭壓圈太緊怎么辦
找個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