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紀實攝影道具推薦
街拍有即時性和偶然性的特點,隨機性較大,內(nèi)容沒有預演,自然真實。拍攝的地點可以近至家門口到遠方的旅行,幾乎不受天氣,時間等限制,題材廣泛,可以有目的主題地進行,也能隨遇而拍,關(guān)鍵是要掌握如何能抓住瞬間,拍出一張好作品。關(guān)于題材選材的問題,個人認為:
1,不必過于糾結(jié)有題材才街拍。出門街拍時,我是只有大概的方向,例如今天拍光影。但往往都是事與違愿,更多的是拍到意外偶遇的場景。街拍的過程往往也是題材不斷改變調(diào)整的過程。
2,如果有目的的旅行,目的地確實需要先了解,預先了解當?shù)氐娘L俗習慣,例如服飾,建筑,生活習慣等。在街拍時可以選擇這些特色做為題材,記錄當?shù)氐奈幕曀?,給自己留下回憶。
3,街拍選材的元素確實是有些重要組成要素的,可以使畫面更有感染力及觀賞性。大概有人物的姿態(tài)表情、服飾、動作,引導線、地方感、異質(zhì)相似,對比、光影、動靜(時間)、色彩、幽默等。
個人認為街拍對于設(shè)定選材不重要,更重要的訓練自己有一雙審美的攝影眼及能所見即能所得,留住瞬間。
2. 紀實攝影拍什么比較好
紀實攝影需要能快速拍攝出成功且唯美的照片,關(guān)鍵點就是能毫不猶豫,直接對焦拍攝,能做到這些的一般相機都行吧。關(guān)鍵是
1.相機后面的那個“頭”。前期做好的工作是測光、目測好被攝人物距離,熟悉手中的相機,調(diào)焦迅速,總之一個字“快”。快而準確是其制高境界。
2.攝影師需要具備敏銳觀察力和判斷力,對一下秒將要發(fā)生的畫面有想象力和充分的準備。
3.硬件上就是需要個大光圈的長焦鏡頭。如果你有個300毫米的長焦完全可以把主體拉過來拍個特寫,隨心所欲、得心應(yīng)手。由于長焦鏡頭的景深較淺,所以選一支包含了人像鏡頭焦段的變焦的長焦鏡頭用來拍抓拍人像也是可以的,對背景虛化的程度要求不高的攝影者來說,這又相當于在擁有長焦鏡頭的同時還擁有了一支人像鏡頭。
3. 紀實攝影名作
路易斯·韋克斯·海因 Lewis Wickes Hine, 1874 – 1940)出生于美國威斯康辛州,攝影師。他的作品有《動力房》,這部攝影作品,是海因的成名作之一、《十歲的紡織女工》成為海因在紀實攝影道路上的最強音。
4. 紀實攝影一般用什么鏡頭
用50mm標準定焦鏡頭。定焦鏡頭沒有變焦功能。定焦鏡頭的設(shè)計相對變焦鏡頭而言要簡單得多,但一般變焦鏡頭在變焦過程中對成像會有所影響,而定焦鏡頭相對于變焦機器的最大好處就是對焦速度快,成像質(zhì)量穩(wěn)定。不少擁有定焦鏡頭的數(shù)碼相機所拍攝的運動物體圖像清晰而穩(wěn)定,對焦非常準確,畫面細膩,顆粒感非常輕微,測光也比較準確。定焦鏡頭的優(yōu)點:2、色差小,能盡量還原產(chǎn)品圖片的色彩;3、成像高且符合人眼透視規(guī)律,更能如實反映產(chǎn)品細節(jié);
4、體積小巧輕便,操作省時省力。擴展資料:鏡頭的特點:
1、標準鏡頭;1)標準鏡頭:以適用于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交換鏡頭為例,標準鏡頭通常是指焦距在40至55毫米之間的攝影鏡頭,它是所有鏡頭中最基本的一種攝影鏡頭。標準鏡頭給人以記實性的視覺效果畫面,所以在實際的拍攝中,它的使用頻率是較高的。2)但是,從另一方面看,由于標準鏡頭的畫面效果與人眼視覺效果十分相似,故用標準鏡頭拍攝的畫面效果又是十分普通的,甚至可以說是十分“平淡”的,它很難獲得廣角鏡頭或遠攝鏡頭那種渲染畫面的藝術(shù)性效果。
2、長焦鏡頭;長焦鏡頭視角在20度以內(nèi),焦距可達幾十毫米或上百毫米。長焦鏡頭的焦距長,視角小,在底片上成像大。所以在同一距離上能拍出比標準鏡頭更大的影象。適合于拍攝遠處的對象。
3、廣角鏡頭;1)以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為例,廣角鏡頭通常是指鏡頭焦距約在17至35毫米之間的鏡頭。2)廣角鏡頭的基本特點是,鏡頭視角大,視野寬闊。從某一視點觀察到的景物范圍要比人眼在同一視點所看到的大得多;景深長,可以表現(xiàn)出相當大的清晰范圍;能強調(diào)畫面的透視效果,善于夸張前景和表現(xiàn)景物的遠近感,這有利于增強畫面的感染力。
5. 紀實攝影拍攝
紀實攝影的題材是非常廣泛的,就是記錄人類活動歷史,不管什么地方什么行業(yè)什么人群,都是很好的題材,都值得深入拍攝。一個人的活動范圍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堅持記錄身所能及的,通過時間跨度積累,到一定時間整理編輯就是一組攝影作品。
場合題材可以分公眾場合環(huán)境如街頭攝影、農(nóng)村攝影,封閉環(huán)境場合如企業(yè)、學校等團體非單位工作人員不會讓你進去自由拍照的,私人空間環(huán)境如家庭、私人工作室等不經(jīng)允許不能進入更不用說拍照了。每個攝影人都可以在公眾場合拍照,都可以在自己工作的封閉環(huán)境和自己私密空間拍照,只要耐心堅持拍照都不缺題材。具體紀實攝影創(chuàng)作簡單分就是專題攝影和行走記錄攝影,需要時間跨度和區(qū)域空間跨度來描述概念或歷史,紀實攝影師不是去創(chuàng)造美去拍照,而是帶著一定觀念去記錄人類活動。
紀實攝影拍照是相對難拍的,不像風光攝影隨心所欲的拍照,拍照時人要處理好你和被拍照的關(guān)系,這就是紀實攝影的難題。這種難題處理就兩種辦法,偷拍和溝通拍照。運氣好遇著善意者還能樂哈哈配合拍照,遇著不善者偷拍失敗還會發(fā)生矛盾,奪相機也不稀奇,刪除照片就是好結(jié)局,這種不愉快情況我遇著也不下十次了,耐心向人家解釋道歉說明拍照玩沒有惡意就行了。善交際和溝通對紀實攝影大有好處,能拍攝更深入的照片。做紀實攝影確實需要臉皮厚一點,微笑多一點,你的收獲就多一點。
學習紀實攝影最好還是拜個老師,我有幸跟著紀實攝影家趙國敏前輩學習,才明白了什么是紀實攝影,之前就是胡亂拍照,只是憑個興趣瞎折騰。下面展示趙老師的作品,學習紀實攝影,如何處理題材選取問題。
趙國敏的《鄉(xiāng)村檔案》
步入中國農(nóng)村文明發(fā)展的進程,有一條重要的線索是不容忽視的,這就是農(nóng)具的傳承。農(nóng)具不僅僅是一種勞動的工具,它的使用正是傳統(tǒng)農(nóng)耕技術(shù)民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技術(shù)。
這是專題拍照,良好的溝通才能實現(xiàn)。
趙國敏:鄉(xiāng)里娃
趙國敏:“我在40年的鄉(xiāng)村題材拍攝中,鄉(xiāng)村的娃娃也一次次進入到我的視野,他們可愛活潑的樣子像田野里的一朵小花,歷經(jīng)風雨寒暑、艱難困苦,在健康成長。父輩的勤勞、樸實、善良的品質(zhì)影響著他們幼小的心靈,一個個長大成人走向祖國的天南海北,世界各地。”
趙國敏 上海小區(qū)生態(tài)
趙老師在上海參加國際影展其間,穿街走巷,以一個外鄉(xiāng)人的視角,深入觀察了上海的社區(qū)生活狀態(tài),以放松的筆觸描繪出了一幅色彩斑斕且不乏民俗趣味的上海人生活景觀,讓人感慨頗多。尤其是在這些畫面中,盡管你很難找到上海的標志性建筑和背景畫面,卻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的一幅幅活生生的上海人生活方式的巧妙提煉,有時幽默,有時無奈,有時舒展,有時卻充滿人性的張力,從而將視覺的魅力,提升到了一個有趣的高度。
這組城市作品體現(xiàn)了紀實攝影的高難度,真的需要快準狠!
6. 紀實攝影相機推薦
拍紀實攝影換一個“肉頭”最好!
哈哈,開個玩笑別當真。意思是說,搞紀實攝影,特別是人文紀實攝影,別老惦記著在器材上更新?lián)Q代,要做的是不斷地持久地反復地對人的頭腦人的知識人的思想更新?lián)Q代……有點離題,拉回來:紀實攝影,只要創(chuàng)意好,手頭上的那個鏡頭就是最好的鏡頭!
長焦鏡頭,雖然空間有些壓縮,但它最不干擾被攝對象的原生態(tài);廣角鏡頭,雖然前景有點夸張,但它最大地記錄了時空環(huán)境;變焦鏡頭,雖然攜帶有些不便,但攝近拍遠隨心所欲;定焦鏡頭,雖然推拉取景基本靠走,但持久運作更易塑造個人風格;相機鏡頭,雖然粗重不易攜帶,但畫面質(zhì)量無與倫比;手機鏡頭,雖然技術(shù)指標難以啟齒,但如影相跟隨見隨拍……
看看看,每個(種)鏡頭都有它的利和弊,發(fā)揮優(yōu)勢都能生香。
換鏡頭不如換思想。想一想拍什么更有意義,想一想拍什么更有溫度,想一想拍什么更為責任擔當,想一想拍什么更能記錄時代風采?
紀實攝影的“廣角”是要看天下;紀實攝影的“長焦”是要拍熟悉的人和事;紀實攝影的“變焦”是要關(guān)注人、關(guān)注人的生存環(huán)境;紀實攝影的“定焦”是要鎖定一個方向一個選題一個心眼走到底。
紀實攝影:鏡頭,只是你的眼睛。用心,才能看的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