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ps-c畫幅用全畫幅鏡頭
適馬18-200mm F3.5-6.3 DC雖然可以安裝到全畫幅機身上,也能拍照,但是由于是APS-C畫幅鏡頭,安裝到全畫幅機身上拍照會有嚴重的暗角,照片不能正常使用。
APS-C畫幅鏡頭放到全畫幅相機上會出現(xiàn)類似的暗角 適馬鏡頭中有“DC”字樣的代表是APS-C畫幅鏡頭,只能在APS-C畫幅上正常拍照使用,帶有“DG”字樣的(比如適馬35mm f/1.4 DG HSM)是全畫幅鏡頭,在全畫幅和APS-C畫幅上都能正常拍照使用(在APS-C畫幅上焦距需要乘以一定的系數(shù))。2. apsc畫幅用全畫幅鏡頭焦距的變化
APS-C和全畫幅機器鏡頭計算。 APS-C鏡頭用到APS-C單反上邊,焦距不變(上面寫的50就是50)。用到全畫幅機子上四周會有暗角。 全畫幅鏡頭用到APSC機器上,等效視野會變大(尼康1.5佳能1.6,如全畫幅50的鏡頭,實際焦距相當于75的。)記住,全畫幅鏡頭不僅僅是焦距會變,和你直接用APSC75的鏡頭比景深透視也會有差距。全畫幅鏡頭全畫幅機器標多少是多少。 注,常見的小痰盂等50-35-85頭幾乎都是全畫幅的鏡頭。
3. aps c畫幅相機可不可以使用全畫幅鏡頭
1、完全沒有問題。而且全畫幅鏡頭由于成像圈較大,對于那些入門級的全畫幅鏡頭來說安裝在APS-C畫幅相機上使用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可基本上避開鏡頭成像相對較差的邊緣部分,僅利用鏡頭的中央部分,在成像方面可能會有一定的優(yōu)勢之處。
2、因為全畫幅相機生產(chǎn)的鏡頭成像尺寸大于半畫幅相機的感光面積尺寸,可以用于半畫幅相機。但是這時鏡頭外圍部分的成像超過了感光器件的邊緣,感光器件只是獲取鏡頭成像的中心較小的部分,鏡頭成像的視角變?。徊贿^由于APS-C畫幅的相機傳感器感光尺寸小于全畫幅相機,等效焦距也比135相機的時機焦距要大,因此需要有焦距轉(zhuǎn)換系數(shù)的轉(zhuǎn)換之后才是實際的焦距;一般而言佳能相機的轉(zhuǎn)換系數(shù)為1.6,也就是其全畫幅的50mm定焦鏡頭在APS-C畫幅的相機中使用為31.25mm,小于一般的APS-C畫幅的35mm定焦頭。
3、如果是同一類型卡口的鏡頭,全畫幅鏡頭就可以用在APS-C畫幅上,用在微單或4/3機上,多半要轉(zhuǎn)接環(huán)。因為全畫幅的像場大,在APS-C畫幅上用時,只會丟掉四周,反過來就會成像不全。
4、另外就是全畫幅的反光鏡箱比較大,APS-C畫幅鏡頭因為做的比較緊湊,很可能后鏡組會與反光鏡發(fā)生沖突。俗稱【打板】。
4. apsc畫幅用全畫幅鏡頭成像會有影響么
APS-C相機:佳能為實際焦距×1.6,例如:佳能18-135相當于全畫幅相機的28.8-216.尼康為實際焦距×1.5,賓得為實際焦距×1.5。 因為APS-C畫幅傳感器面積比全畫幅小很多,鏡頭用在APS-C相機上畫面只有中間的部分成像,并不是鏡頭傳遞的畫面全部能夠?qū)崿F(xiàn)在傳感器上。
5. apsc畫幅用全畫幅鏡頭
不管是全幅鏡頭還是aps-c鏡頭,鏡頭上標注的焦距和光圈,都是該鏡頭的真實物理值。但是由于像場不一樣(全幅鏡頭的像場是aps-c的1.5~1.6倍,cmos對角線尺寸的比值),全幅鏡頭用在aps-c相機上,就有一個1.5~1.6倍的等效系數(shù)。 比如24mm全幅鏡頭,在apsc相機上等效焦距是36mm或者38mm,此時的像場和透視關(guān)系,與全幅相機配36mm或者38mm鏡頭是一樣的。這個是焦距的等效系數(shù)。 還有一個光圈的等效系數(shù),這個等效系數(shù)只表示虛化能力的等效。不管是全幅鏡頭還是aps-c鏡頭,用在aps-c相機上,光圈的虛化能力都要乘以等效系數(shù)。比如1.4的光圈,在aps-c相機上的虛化能力,只相當于全畫幅相機2.1或者2.2光圈的虛化能力。
6. apsc畫幅相機用全畫幅鏡頭
索尼APS-C畫幅和全畫幅鏡頭是可以通用的,也就是說半畫幅鏡頭可以用在全畫幅相機上,全畫幅鏡頭也可以用在半畫幅相機上。索尼半畫幅和全畫幅都是采用E卡口,所有E卡口鏡頭都可以互相兼容,不過,半畫幅鏡頭用在全畫幅相機上會存在畫面四周黑邊,需把相機設(shè)置為APS-C畫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