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拍人像用單反還是微單
拍夜景主要看相機的高感表現(xiàn),在這方面,單反和微單幾乎沒有什么差異,拍夜景孰優(yōu)孰劣還得具體看機型檔次。目前單反陣營最好的全畫幅單反是尼康D850,微單陣營最好的全畫幅是索尼A7R4。不管微單還是單反,如果你買的是最好的,那么基本相差不大,只能這樣說。不過一般目前評測文章認為尼康D850是各方面均非常優(yōu)秀的一款相機。你選擇相機要在同類型同檔次中選擇,如果跨檔次比較就沒有什么可比性。
2. 拍人像選單反還是微單
影樓肯定就是使用單反相機,微單相機雖然是單反相機基礎上發(fā)展的器材,但是專業(yè)性單反相機好于微單相機,就單論取景與曝光通道,單反相機就遠勝微單,單反相機是取景對焦與曝光是同一通道(相片與取景對焦時吻合度高,而微單對焦取景不是同一通道的。
3. 拍人像用什么微單
拍人像全畫幅微單推薦下面這幾款:
佳能的EOSR/R5、R6;索尼的A7m4、A7rm4、尼康的Z6、Z7、松下的S1、S1R等。其實,任何相機都可以拍出滿意的人像照片,關鍵還是在于人的因素。
4. 拍人像用單反還是微單?
接下來便以手中的華為P30 Pro為例,來看下手機的人像模式和普通的拍照模式有何不同,其他品牌大同小異。
拍照
拍照便是普通的拍攝模式,可實現(xiàn)手動對焦、簡易曝光補償、連拍、對焦與測光分離等功能。
▲對焦、測光分離
▲上下滑動小太陽即可增加或減少畫面亮度。
不過現(xiàn)在有很多手機具有“AI攝影功能”,即手機會自動會識別拍攝的場景,并調(diào)用適合拍攝這一場景的參數(shù),從而簡化操作,輕松拍出優(yōu)質照片。
▲AI自動采用適合拍攝綠葉的參數(shù)進行拍攝。
人像模式
“人像模式”是手機模擬專業(yè)相機的大光圈淺景深效果,通過算法,對焦主體,對背景進行虛化處理,達到突出人像的效果。
▲華為P30 Pro人像模式
不過需用好人像模式,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控制人與背景的距離
要想拍出人物清晰背景虛化的效果,模特與背景的距離要注意,人物與背景不要距離太近,否則會導致景深效果不明顯。
▲模特與背景的距離,離遠一點,虛化效果更好。
2、避開雜亂背景
拍攝時,盡可能避免雜亂的背景,否則會出現(xiàn)人像邊緣邊渡不自然的狀況,建議選擇簡潔、有層次的背景。
3、避免低角度和高角度
很多人為了大長腿/瘦身瘦臉會采用大角度仰拍/俯拍,這在“人像模式”下可行不通,因為這樣的大角度拍攝,機器會認為“臉”和“腳”不在一個平面上,要么臉部虛了要么下半身虛了,要想都清晰,用小角度仰拍、俯拍或者普通模式即可。
▲小角度仰拍
4、美顏適當
考慮到可以后期美顏,所以不太建議拍攝時就加入過多的美顏效果,因為美顏太過的話,后期處理的空間就變小了。
▲美顏級數(shù)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華為人像模式中的“黑科技”,針對背景的虛化,有不同的虛化“效果”,如圓形光斑、心形光斑、旋焦、窗影等。
▲虛化效果
一、手機的人像模式,是對單反相機大光圈拍攝的淺景深效果的模擬,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背景虛化模式。
1、人像模式并不是說只能拍人,而是在拍攝人像時效果特別好,照片中的人像拍的更美 ,像我用的華為手機mate20pro點開人像模式后,拍攝界面的下方會同時出現(xiàn)美顏和效果兩個圖標,美顏級別默認是五,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進行調(diào)整。
2、手機人像模式一般情況下,2米以內(nèi)是最佳拍攝距離,但也要注意不要太近,太近容易拍出大臉照,太遠的話,景深效果則不明顯。
3、使用人像模式時,拍攝的角度不宜太大,人像模式不合適拍“大長腿”照,如果想拍長腿照,使用普通模式即可。
4、拍攝人像時可以嘗試在背景中選擇一些光源,就會得到好看的虛化光斑。
二、手機的大光圈模式,可以輕松拍出主體清晰,背景虛化的照片,弱光中也能展現(xiàn)。
大光圈最主要的作用:
1、可以增加進光量。
2、可以用其短景深的特點虛化背景。
虛化背景在人像攝影中運用是比較多的。而這里的大光圈模式主要就是運用其短景深的特點進行背景虛化,從而達到突出主題的目的。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yōu)槭裁匆\用大光圈模式進行拍攝就應該清楚了。大光圈淺景深效果可以突出主體,但是如果場景中光影對比好,能夠讓主體更加立體,增加照片的銳利感。華為手機的大光圈打開后會出現(xiàn)光圈F4的圖標,點開可以調(diào)整光圈大小。我個人覺得用手機的大光圈模式,近距離的拍攝花朵效果是不錯的。下面兩張圖是本人用華為手機的大光圈拍攝的花朵圖片。
我是一個喜歡用手機記錄生活中的美好畫面的人,如果想了解更多的攝影拍照技巧,請關注絲雨—美攝視界!歡迎在評論中發(fā)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手機的拍攝人像功能主要是虛化背景,和相機的大光圈一樣的效果,現(xiàn)在國產(chǎn)手機都有拍人像的功能,無論是像素還是成像質量都是不錯的,大部分愛好著用手機也能拍出不少好片子
首先,成像清晰度存在差別。拍照手機的CCD、CMOS感光元件都比較小,普遍小于1英寸,而全畫幅單反相機的感光元件面積,普遍比照相手機大得多,中畫幅單反相機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當拍攝微距景物時,拍照手機是加入插值的數(shù)碼變焦,不像單反相機鏡頭體積大可以物理光學變焦,手機拍攝圖片時圖質差得較多。要是用途僅僅是發(fā)一發(fā)朋友圈,沒有什么問題,但在電腦或者放大做廣告等商業(yè)用途,可能因圖像模糊而令人失望。
其次,色彩還原度存在差距。現(xiàn)在的拍照手機,有的已經(jīng)獲得的萊卡、蔡司認證,常規(guī)條件下拍攝,成像質量可達到較高的水平。不過與數(shù)千元上萬元的單反相機鏡頭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陰天多云或者燈光較暗的條件下拍攝,手機拍攝的照片很容易偏色。
單反、微單相機體積較大,機內(nèi)置入了不少用于色溫檢測等復雜的計算系統(tǒng),對拍攝對象的光譜有比較準確的判定,拍攝出來的照片比較接近其本色。比如在非正常日光條件等復雜環(huán)境中拍攝時,色彩容易泛白、變灰,繼而影響出片。
第三,環(huán)境適應性存在差距。手機的攜便性強的特點很突出,走到哪里可以拍到哪里,正常日光下或者燈光比較亮的環(huán)境中攝影,成像質量還比較令人滿意,色彩鮮艷的物體拍攝出來可能還很漂亮。但在光線過強過弱的條件下,由于手機受感光度、手動曝光控制的限制,要想拍攝綢面流水、星空、燈光微弱的夜景等圖片,要么成像噪點比較大,要么過曝沒有多少圖像細節(jié)。
尤其是遠距離拍攝時,手機沒有辦法安裝長焦鏡頭,往往只能望塵莫及,即便是手機有變焦功能,由于不是物理變焦,拍攝出來的照片質量大打折扣。,有的在電腦上根本看不清楚。
第四,是曝光寬容度存在差距。現(xiàn)在的高檔拍照手機,不少的已經(jīng)采用了RAW規(guī)格記錄拍攝信息。由于照相機拍攝時記錄的原始信息較多,后期處理時可調(diào)整的幅度也就比較大,在一定范圍內(nèi),過曝欠曝等在拍攝中的失誤不足,可以比較方便地透過軟件調(diào)整,把失真的拉回來一部分
手機拍攝是通過調(diào)整內(nèi)部參數(shù)計算為主,相當于單反相機的虛擬鏡頭一般,手機拍攝是以手機鏡頭計算為主。在人物拍攝的時候,會直接通過顏色對比,距離,光圈等對于某個物體進行取景,然后把類似的顏色虛擬化,但是在成品方面,手機拍出來的效果會很差,很亂,仿佛沒有自己想要的效果,遇到顏色差不多的時候還會出現(xiàn)難以區(qū)分主題的情況,所以手機的人像模式其實是屬于虛假化,通過算法來模擬出光圈的調(diào)節(jié),從而來實現(xiàn)虛化。相反相機的直接鏡頭調(diào)節(jié)光圈來實行虛化的,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人像模式一般光圈會大些,會有虛化景深來突出人物。手機跟相機像素不能比的手機還是不能代替相機
人像模式,適用于專門拍人像,一般泛指半身像,自帶虛幻效果,且可以調(diào)節(jié)虛化程度
拍照模式,一般都有AI模式,可以智能根據(jù)場景進行適配
人像用的是人像專用攝像頭,正常是2倍變焦
拍照用的是主攝像頭
簡單來說,人像模式就是把背景進行了技術虛化。與單反的大光圈拍攝效果類似。
而普通拍照模式下,就是大景深,基本上什么都是清晰的。
5. 拍人像用什么單反
拍人像時相機長寬比設置為3:2比較好。其實照片長寬比的設置與成像畫質效果沒有關系,按自己的需要設置就可以了。 不過數(shù)碼相機的傳感器,本身是有固定的長寬比的,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相機的傳感器,最好把照片的長寬比設置成與傳感器的長寬比一致,就能得到最大的照片畫幅,拍攝后,后期可以再對照片按自己的需要進行裁剪,這樣能獲得更多的像素以保證更好的畫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