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鏡后攝影
上目鏡端是用于接數(shù)碼單反相機進行直焦攝影的,連接順序是主鏡上目鏡端+攝影套筒+單反相機轉(zhuǎn)接環(huán)+單反相機。這樣連接就可以進行直焦攝影,沒有暗角。這時主鏡相當于一個焦距1200毫米的長焦鏡頭,光圈是F13.3,我用的是佳能350D,拍月亮時可以把整個月亮充滿畫面!但有三點不足:一是調(diào)焦鈕不是很精確,不利于精確調(diào)焦,二是馬卡鏡畫面比較暗,眼神不好的話也會影響調(diào)焦,我至今還沒有用這個馬卡照過一張清晰的月亮照片;三是把相機架在主鏡上,人要調(diào)焦的話就要看相機的調(diào)焦屏,此時調(diào)焦屏沖上而且很高,操作不便。唯一的解決辦法是把三腳架降低高度,人可以向前哈腰看相機的調(diào)焦屏,別人都是在相機后面調(diào)焦,咱非在相機上面調(diào)焦,感覺怪怪的。上目鏡端也可以接目鏡。先用目鏡調(diào)焦、再換上相機攝影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我試過,不行,因為目鏡和相機CCD不在同一個平面上。后目鏡端是用來接正像鏡再接目鏡的。如果想接相機的話,就采用目鏡后攝影的方法:主鏡后目鏡端+正像鏡+攝影套筒(套筒內(nèi)裝目鏡)+相機轉(zhuǎn)接環(huán)+相機。我試了一下,感覺明顯不如直焦攝影的效果好,而
2. 攝影目鏡和觀察目鏡
1.
組成不同。 目鏡由兩部分組成,上端的稱為目透鏡,下端的稱為會聚透鏡或場透鏡。 物鏡是由若干個透鏡組合而成的一個透鏡組。
2.
用途不同。 目鏡是用來觀察前方光學系統(tǒng)所成圖像的目視光學器件。 而物鏡是決定顯微鏡的分辨率和成像清晰程度的主要部件。
3.
外觀不同。 目鏡沒有螺紋,物鏡有螺紋。
4.
安裝位置不同。 目鏡安裝在鏡筒的上方,物鏡安裝在鏡筒的下方。
3. 相機 目鏡
如果不影響成像,可以忽略不管。以免因小失大。
4. 目鏡后攝影和直焦攝影
取景器目鏡單反取景器目鏡即單反相機上取景器上面的鏡片,取景時可通過目鏡來監(jiān)視圖像的部分。在目鏡左上方有個小小的圓形撥盤——接目鏡快門桿,拍照取景時先通過目鏡看景物是否清楚,不清楚,就通過此快門桿調(diào)整。
目鏡右側(cè)依次分別為AE/AF鎖定按鈕、AF-ON按鈕和主指令撥盤,然后是鏡頭上(左手自然端持時,在大拇哥位置),一定要放在AF時,半按快門才會聚焦鎖定,全按快門和焦才會清晰。
單反取景器目鏡有五棱鏡和五面鏡兩種,中端以上的單反使用五棱鏡,入門級的單反大多使用五面鏡。
5. 目鏡后拍攝
這個問題我十年前就研究過。
先談?wù)剬θ搜鄣哪跨R:固然顯微鏡物鏡已經(jīng)成了物體的實像,但這個實像還是非常小的。比如20X/0.75的物鏡,物方理論分辨率是0.4um左右,放大20倍后也只有8um大小,而人眼分辨率最多0.1mm,自然力有不逮,所以加上目鏡再做放大,并以平行光的形式入射人眼,使得人感覺似乎物體在遙遠的地方如同遠山般的效果,眼球放松而不容易疲勞。當然具體設(shè)計上還有很多講究,此處不贅述。
相機目鏡則不然,實際上可以直接把相機的CCD靶面直接放到物鏡焦距處成像,但由于顯微鏡的結(jié)構(gòu)限制,只好再轉(zhuǎn)一下成像。區(qū)別在此。
簡而言之,面對同是物鏡出來的像,前者是形成平行光,后者是成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限遠
說得比我之前的解答要更深入一些。如果要深入討論,就要考慮許許多多的問題。我覺得是否顧及相機畫幅的大小其實不是最重要的。
顯微鏡最重要的參數(shù)是分辨率,視場小點問題不大,因此首先要顧及的是相機的CCD顆粒大小是否充分發(fā)揮顯微物鏡的分辨率能力。比如20X/0.75的物鏡,物方理論分辨率是0.4um左右,放大20倍后也只有8um大小,根據(jù)那奎斯特采樣率,CCD的顆粒大小理論上應(yīng)該是4um。如果CCD顆粒大了,攝影目鏡要考慮進一步的放大處理;如果CCD小于2um,是可以考慮做縮小放大倍數(shù)處理。但是CCD顆粒也不是越小越好,CCD顆粒太小噪聲不容易,不利于弱光觀測。一些深度制冷相機的CCD顆粒尺寸就很大,可以到10um的量級;有些普通相機的CCD顆粒就很小,可以做到2um-3um級別的尺寸,所以要具體分析。
至于是否考慮相機畫幅,作為顯微鏡原廠是要考慮進行充分的優(yōu)化整體性能,在看得清的前提下又要盡可能看的廣。但至于還要上全幅相機,我看得到的比較少。我用過olympus和Leica的顯微鏡,基本上原廠都是用1/2和1/3英寸的CCD,科研級比如前面說的深度制冷CCD也是1/2英寸這個級別。一般說來,顯微鏡關(guān)鍵是看得清,如果沒有廣角拍攝的需求,直焦是足夠滿足使用要求了。
最后是像差校正問題,一般說來物鏡近軸處自身會把像差糾正到接近理想的情況,直焦得出來效果足夠大部分場合使用了,(這又回到了上面說的用小尺寸CCD的情況)。如果考慮目鏡補償問題,要做到盡善盡美,可以直接購買顯微鏡廠商的攝影目鏡來做補充。
所以回到題主的問題上,真要設(shè)計一個攝影目鏡要考慮許許多多的問題,甚至于要跟廠商聯(lián)系,但廠商是否愿意配合告訴哪些像差要校正,校正到多少,估計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但最起碼,目視目鏡出來的是平行光,攝影目鏡出來的是實像,光學設(shè)計的大思路沒錯,部分光學設(shè)計書籍也有這方面的介紹。
6. 目鏡后拍攝連接
望遠鏡是可以連接監(jiān)控攝像頭的。這個還是主要看望遠鏡有沒有合適的接口。 如果沒有接口,可以到攝影器材店買通用的接口。
該望遠鏡揭開神秘面紗:兩架相同的大型裝置,一個安裝在美國布魯克林大橋,另一個安裝在英國的泰晤士河。每個裝置都有37英尺長,11英尺高。站在巨大的圓形鏡頭前,倫敦人可以看見大洋彼岸的紐約人。只是目前的技術(shù)還不支持對話,聽不見對方的聲音。 據(jù)悉,望遠鏡的兩端都裝備了高清的攝像機,通過海底的隧道傳播圖像信號。 設(shè)計方認為,該望遠鏡可以為人們提供別出心裁的相聚。
7. 目鏡的照片
是相機發(fā)出了取景器警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誤操作就會發(fā)生這種情況。具體原因及解決方法如下:
1、原因:照片風格被設(shè)置成了單色;
處理方法:把照片的風格設(shè)定更改為標準型。
2、原因:相機設(shè)定了白平衡校正;
處理方法:相機中按下取消白平衡的按鈕。
3、原因:使用ISO感光度擴展時,設(shè)定為了H;
處理方法:修改感光度設(shè)定,TSO感光度設(shè)定為A。
4、原因:測光模式被設(shè)為點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