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攝影日光色溫
晨光色溫是1850-2000。
日出時的陽光1850-2000。日出半小時后的陽光2380到3000。日出1小時后的陽光3500。日出1個半小時的陽光4000。日出2小時后的陽光4400。下午4時半的陽光4750。下午3時半的陽光5000。正午直射陽光5300到5500。均勻云遮日6400到6900。云霧彌漫的天空7500到8400。帶有薄云的藍天13000。陰影下8000。陰天天空的散射光7700。北方的藍天19000到25000。通常所說的日光色溫應該是5000到5500。
2. 攝影日光色溫多少合適
通常所說的日光色溫應該是5000-5500
3. 攝影燈光色溫
色溫對照表:K6000的幾乎是冷色光(帶藍的白色)。
日常物體色溫表:蠟燭及火光1900K以下;朝陽及夕陽2000K;家用鎢絲燈2900K;日出后一小時陽光3500K;攝影用鎢絲燈3200K;早晨及午后陽光4300K;攝影用石英燈3200K ;平常白晝5000~6000K;日光燈3500~4000K;晴天中午太陽5400K;普通日光燈4500~6000K;陰天6000K以上;HMI燈5600K ;晴天時的陰影下6000~7000K;水銀燈5800K;雪地7000~8500K;電視螢光幕5500~8000K;藍天無云的天空10000K以上;一般超市的燈光照度為700~900Lux,而百貨一般是800接近赤道的人,日??吹降钠骄珳厥窃?1000K(8000K(黃昏)~17000K(中午)),所以比較喜歡高色溫(看起來比較真實),相反的,在緯度較高的地區(qū)(平均色溫約6000K)的人就比較喜歡低色溫的(5600K或6500K)。
4. 攝影用光標準色溫
攝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
攝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是光度、光位、光質、光型、光比和光色。掌握這六種因素是攝影用光的基本功。
1.光度
光度是光源發(fā)光強度和光線在物體表面的照度以及物體表面呈現(xiàn)的亮度的總稱(光源發(fā)光強度和照射距離影響照度;照度大小和物體表面色澤影響亮度)。在攝影中,光度與曝光直接相關。從構圖上來說,曝光與影調或色彩的再現(xiàn)效果密切相關。豐富的影調和準確的色彩再現(xiàn)是以準確曝光為前提的。有意識的曝光過度與不足也需以準確曝光為基礎。所以,掌握光度與準確曝光的基本功,才能主動地控制被攝體的影調、色彩以及反差效果。
2.光位
光位是指光源相對于被攝體的位置,即光線的方向與角度。同一對象在不同的光位下就產生不同的明暗造型效果。攝影中的光位可以千變萬化,但是,歸納起來主要有正面光、前側光、側光、后側光、逆光、頂光與腳光等七種。
(1)正面光:光線來自被攝體的正面,隨角度高低分別稱“為平射光、順光和高位順光。正面光照射的被攝體令人感覺明亮,但立體感較差,缺乏明暗變化,利用正面光拍攝時的曝光寬容度較大。在燈光人像中,正面光常用作輔光。
(2)前側光:指45度方位的正面?zhèn)裙?。這是最常用的光位,前側光照射的景物富有生氣和立體感。在燈光人像中,前側光常用作主光,通常位于人物臉部朝向的另一側,臉朝左用右側光,臉朝右用左側光。
(3)側光:又稱90度側光,側光下被攝體呈陰陽效果,是一種人像攝影中富于戲劇性效果的主光位置,它能突出明、暗的強烈對比。
(4)后側光:又稱“側逆光”光線來自被攝體的側后方,能使被攝體的一側產生輪廓線條,使主體與背景分離,從而加強畫面的立體感、空間感。
(5)逆光:又稱“背光”光線來自被攝體的正后方,逆光能使被攝體產生生動的輪廓線條,使主體與背景分離,從而使畫面產生立體感、空間感。逆光構圖很重要的一條是使畫面產生深色背景,否則輪廓線就不醒目。逆光在造型上還有利于表現(xiàn)動物的群體。
(6)頂光:光線來自被攝體的正上方,如正中午的陽光、頂光會使人物臉部產生不討巧的濃重陰影,通常忌拍人像。
(7)腳光:光線來自被攝體的下方,常用于丑化人物的一種燈光方向。自然光中沒有腳光的光位。
3.光質
光質指光線聚、散、軟、硬的性質。聚光的特點是來自一種明顯的方向,產生的陰影明晰而濃重;散光的特點是來自若干方向,產生的陰影柔和而不明晰,光的軟硬程度取決于若干因素,光束狹窄的比光束寬廣的通常要硬些。例如,晴天的太陽從某一有明顯方向性的角度照射被攝體,這就是一種直射的硬光;當天空中有霧,陽光就被擴散在一種廣闊的區(qū)域上,從許多角度發(fā)出光線,這、就是一種軟光。又如電子閃光燈的直接閃光是一種硬光,反射閃光就是一。種軟光。硬光能使被攝體產生強烈的明暗對比,有助于質感的表現(xiàn);軟光善于揭示物體的外形、形狀和色彩,但不善于表現(xiàn)質感和細節(jié)。硬光又往往比軟光的照明更富有生氣。
4.光型
光型指各種光線在拍攝時的作用。
(1)主光:又稱“塑形光”指用以顯示景物、表現(xiàn)質感、塑造形像的主要照明光。
(2)輔光:又稱“補光“用以提高由主光產生的陰影部亮度,揭示陰影部細節(jié),減小影像反差。
(3)修飾光:又稱”裝飾光“指對被攝景物的局部添加的強化塑形光線,如發(fā)光、眼神光、工藝首飾的耀斑光等。
(4)輪廓光:指構劃被攝體輪廓的光線,逆光、側逆光通常都用作輪廓光。
(5)背景光:燈光位于被攝者后方朝背景照射的光線,用以突出主體或美化畫面。
(6)模擬光:又稱”效果光“用以模擬某種現(xiàn)場光線效果而添加的輔助光。
5.光比
光比指被攝體主要部位的亮部與暗部的受光量差別,通常指主光與輔光的差別。光比大,反差就大,有利于表現(xiàn)“硬”的效果;光比小,反差就小,有利于表現(xiàn)“柔”的效果。如拍老年人常用大光比,拍兒童常用小光比。調節(jié)光比的手段主要有三種:調節(jié)主、輔光的強度;調節(jié)主、輔燈至被攝體的距離;用反光板、閃光燈對暗部進行補光。
6.光色
光色指“光的顏色”或者說“色光成分”。通常把光色稱為“色溫”。光色無論在表達上還是在技術上都是重要的,光色決定了光的冷暖感,這方面能引起許多感情上的聯(lián)想。光色對構圖的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彩色攝影中。
5. 攝影的色溫
室內攝影,色溫要5000-5500K。 色溫是照明光學中用于定義光源顏色的一個物理量。即把某個黑體加熱到一個溫度,其發(fā)射的光的顏色與某個光源所發(fā)射的光的顏色相同時,這個黑體加熱的溫度稱之為該光源的顏色溫度,簡稱色溫。其單位用“K”(開爾文溫度單位)表示。
6. 攝影日光色溫怎么調
通常所說的日光色溫應該是5000-5500。
1.
色溫是照明光學中用于定義光源顏色的一個物理量。即把某個黑體加熱到一個溫度,其發(fā)射的光的顏色與某個光源所發(fā)射的光的顏色相同時,這個黑體加熱的溫度稱之為該光源的顏色溫度,簡稱色溫。
2.
其單位用“K”(開爾文溫度單位)表示。色溫(colo(u)r temperature)是可見光在攝影、錄像、出版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的特征。
3.
光源的色溫是通過對比它的色彩和理論的熱黑體輻射體來確定的。熱黑體輻射體與光源的色彩相匹配時的開爾文溫度就是那個光源的色溫,它直接和普朗克黑體輻射定律相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