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泰山攝影作品欣賞
泰山概況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詩) 泰安,寓意“國泰民安”。境內有“五岳之首”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燦爛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 》舛U名山 泰山自古便被視為是社稷穩(wěn)定、政權鞏固、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征。歷朝歷代,無論誰當上皇帝,第一件大事就是朝拜泰山?! o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名人宗師,都對泰山仰慕備至??鬃印暗翘┥蕉√煜隆眰鳛榧言?,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成千古絕唱?! √┥饺粘觥 √┥饺粘觥㈧F凇和雨凇、泰山佛光、云海玉盤被稱為泰山“四大奇景”。其他的三大奇景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只有泰山日出,只要皇天不負有心人,都可看得到。所以,到泰山看日出,成了游泰山最大的看點?! ∈成┌病 √┌彩驱R魯文化的發(fā)源地,也是魯菜薈萃的地方。泰安市雖然大,但各色魯菜及小吃隨處可見,口味獨特。而以泰山煎餅、三美豆腐為代表的泰山小吃,更是過了此地就沒此店,絕對不可錯過哦。 門票:泰山有四個進山山門,天外村山門、桃花峪山門、紅門、天燭峰山門,四個進山口門票均為(旺季)125元每人,12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實行淡季門票價格,100元每人?! ?重要景點:碧霞祠、岱妙、紅門(一天門)、南天門、玉皇頂?shù)??! ”滔检簟 ”滔检粑挥卺讽?,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祠宇,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公元1009年),整組建筑巍峨嚴整,氣勢恢宏,遠處眺望,白云繚繞,金碧輝煌,宛若天上宮闕?! ”滔检舫趺颜骒簦鸫姆Q昭真觀,明代稱碧霞靈佑宮,清乾隆年間改為今名。明代曾擴建,雍正八年(1730)在明代擴建的基礎上,又增建歌舞樓及東西兩神門閣,乾隆三十五年部分殿宇得以翻修。 該祠以山門為界分內外兩院。外院有歌舞樓、東西兩神門閣、左右鐘鼓樓等,歌舞樓下有一火池,人稱“寶藏庫”,是香客焚表進香之地;山門內供奉青龍、白虎、趙公明、劉挺四尊銅質鑄像;院內東西兩側各立清代乾隆皇帝御碑一通,上建御碑亭,院中置香亭,亭左前方立有明萬歷四十三年《泰山天仙閣金闕》銅碑一通,右前方立有明天啟五年泰山靈佑宮銅碑一座。兩碑高達五米,與大殿銅頂上下相映,宏偉壯觀。主體建筑碧霞元君殿,面寬五楹,重檐八角,殿頂由360垅銅瓦組成,以“象周天之數(shù)”,雕梁畫棟,氣度不凡,內供碧霞元君鎏金銅像,懸有清代雍正、乾隆皇帝分別御書的“福綏海宇”、“贊化東皇”巨匾,殿之東西各建配殿三間,鐵瓦覆頂,分別奉送子與眼光娘娘銅質鑄像。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是泰山主奉的女神,每年前往泰山朝拜碧霞元君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香火旺盛,為全國道教重點開放宮觀之一?! ¢T票·開放時間 免費 7:30—17:00 交通 由岱頂天街行至最東處即到。 岱廟 岱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舊稱東獄廟或泰山行宮。位于泰安市區(qū)北,泰山南麓。它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為道教神府,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把泰山神的地方。創(chuàng)建歷史悠久,有“秦即作疇”、“漢亦起宮”之載?! √崎_元十三年進行增修,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再次進行大規(guī)模的擴建,據(jù)《重修泰岳廟記碑》所載,時有“殿、寢、堂、闔、門、亭、庫、館、樓、觀、廊、廡八百一十有三楹”。金代部分建筑被毀,元時又有增修,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廟內大部分建筑遭到焚毀,清代再次修繕。岱廟城堞高筑,廟貌巍峨,宮闕重疊,氣象萬千?! ♂窂R創(chuàng)建于漢代,至唐時已殿閣輝煌。在宋真宗大舉封禪時,又大加拓建,修建天貺殿等,更見規(guī)模。其建筑風格采用帝王宮城的式樣,周環(huán)1500余米,廟內各類古建筑有150余間?! √熨L(音況,賞賜意)殿是岱廟的主體建筑,為東岳大帝的神宮。殿面闊九間,進深四間,通高22米,面積近970平方米。為重檐廡殿式,上覆黃琉璃瓦。重檐之間有豎匾,上書“宋天貺殿”。殿內供奉泰山神即東岳大帝。民間傳說此神即黃飛虎?!斗馍裱萘x》中,姜子牙奉太上元始天尊敕命,封屢樹戰(zhàn)功的武將黃飛虎為“東岳泰山天齊仁圣大帝”,命他總管天地人間的吉兇禍福。天貺殿內北、東和西三面墻壁上繪有巨幅《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壁畫高3米多,長有62米?!皢ⅰ笔浅霭l(fā),“蹕”是清道靜街,亦作停留意,“回鑾”是返回之意。描繪了泰山神出巡的浩蕩壯觀的場面。畫中人馬,千姿百態(tài),造型生動逼真。是泰山人文景觀之一絕?! °~亭,又名“金闕”,位于廟內東北隅的臺基上。亭系銅鑄件,仿木結構,重檐歇山式。明萬歷年間始建于岱頂碧霞祠內,稱金殿,20世紀70年代遷入岱廟,為我國幾座著名銅亭(北京頤和園寶云閣、武當山天柱峰頂金殿、昆明金殿)之一。 泰山人文景觀之二絕——秦刻石,也稱李斯碑。此刻石是秦二世胡亥于公元前209年下詔書,由丞相李斯以小篆字體書刻制成的。小篆字體筆畫簡易而形體整齊秀美,較繁贅的大篆更為人們所喜愛?!短┥角乜淌吩卺讽?,后漸磨損。至清代移存山下岱廟,曾被盜又追回。尚存完整者7個字“臣去疾臣請矣臣”,半殘者三字“斯昧死”?! ¢T票·開放時間 20元 交通 可在火車站乘1、3路公交車前往 紅門(一天門) 紅門(一天門)位于岱宗坊北,紅門路北首,東臨中溪,西靠大藏嶺。宮因嶺南崖有紅石如門而名,創(chuàng)建時間無考,明清時重修。 廟分東西兩院,東為彌勒院,西為紅門宮,中由飛云閣相連。東院正殿原祀木雕彌勒佛,1966年毀;東有穿堂式更衣亭,舊時帝王官宦登山至此更衣,今為茶室;南有穿堂式過庭。西院為元君廟。其正殿原祀元君及送生娘娘、眼光奶奶,今置九蓮菩薩銅像;西有且止亭,今為泰山風光攝影展室;南為穿堂式茶亭。正殿后是禪房院及東西配房。飛云閣原祀觀音大士,今為賞景臺。 宮前三重石坊形若階梯。前為一天門坊,明代建,參政龍光題額,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巡撫李樹德重建,兩側有明代人題“天下奇觀”及“盤路起工處”大字碑。中有孔子登臨處坊,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巡撫山東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朱衡等建,嘉靖狀元羅洪先題額并聯(lián):“秦王獨步傳千古,圣主遙臨慶萬年?!薄 ∫惶扉T坊前路西是關帝廟,原祀三國時蜀漢名將關羽。明清時山西鹽商常在此聚會祭祀,奉福神,故又名山西會館。1983年重修,現(xiàn)為國家文物局泰安培訓中心。廟東院有古柏一株,墻外碣書“漢柏第一”?! m東跨溪而南是白騾冢遺址。傳唐玄宗登泰山時乘白騾,禮畢下山至此,騾累死,遂封“白騾將軍”,并備棺壘石為冢?,F(xiàn)冢無存,僅留石碑,傳為白騾冢碑。民國年間趙正印根據(jù)碑額棱上有“垂拱元年”等殘字,斷為唐高宗《小字登封紀號文碑》?! m西是大藏嶺,其巔有石屋能藏物,故名。 宮后有一巨石聳立,上刻“小泰山”。傳為碧霞元君的化身,原有元君小廟,舊時香客多在此焚香祈福,建國后廟毀,1985年重建。稍北路西有清代和民國年間“合山會記”碑26塊,記載當年朝山進香的盛況,今稱小碑林。 紅門宮是泰山中溪的門戶,呈半封閉凹形空間。再加宮前三重白色石坊及碑碣,構成一組高低錯落、色彩鮮明、形若天梯的古建筑群。自飛云閣洞北望,林蔭夾道,石級綿延。自古有“紅門曉日”之景。清人趙國麟留詩:“凌晨登紅門,霽色明朝旭。俯視萬家煙,平疇盡新綠?!薄 ⌒《刺煸诩t門宮東北深澗內。南側有明代知泰安州事甘應甲題、范廣書“小洞天”。谷底斷崖層疊,橫瀑飛流,自北而南有柳條、飲馬、石峽三灣。谷側多圓柱形鐵黑色巨石,橫斷面層層包裹,似枯木年輪,上刻“醉心”。傳為漢代文學家枚乘所說的“泰山之溜穿石”,俗稱黑石埠,為環(huán)狀節(jié)理輝綠玢巖,國內外罕見。此處一壑曲繞,清溪碧潭,山林澗草,森森蔓蔓,別有洞天。 交通 市內可乘3路公交車前往 南天門 南天門位于泰山十八盤的盡頭,南天門又名三天門,位于十八盤的盡頭,是登山盤道頂端,海拔1460米,古稱“天門關”。元中統(tǒng)五年,由布山道士張志純創(chuàng)建,明清多次重修,建國后又翻修兩次,現(xiàn)在建筑保持了清代的風格?! ∧咸扉T坐落于飛龍巖與翔鳳嶺之間的低坳處,雙峰夾峙,仿佛天門自開。由下仰視,猶如天上宮闕,是登泰山頂?shù)拈T戶?! ¢T內有小院,正殿為三靈侯殿,宋真宗東封泰山時建,祀周諫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后改為關帝廟。今置東岳大帝銅像。正殿前為東、西配殿,1984年重建,內供明萬歷年間女神銅像。正殿后是新辟觀景臺,石欄半圍,開闊寬敞,可瞻岱陰諸景。天街南天門東北有石坊,明人題額“升中”,清末廢。1986年重建,今人武中奇題額“天街”。坊前北側有回鑾閣,1989年建,為泰安市第三招待所。東側為泰山管委會南天門管理區(qū)、公安派出所駐地及招待所等。 南天門分上下兩層。下層為拱形門洞,條石壘砌,券石起拱,頂鋪條石,四周冰盤式出檐,東西總長9.65米,南北進深6.26米,高4.7米。拱形門洞寬3.7米,高3.25米,上鑲石匾額“南天門”貼金。兩側鑲石刻對聯(lián):“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上層建摩空閣,面闊3間8.43米,進深5.2米,通高5.3米,二柱五檁五架梁,重梁起架,黃琉璃瓦卷棚重檐歇山頂。下層檐即在墻壁上部,南向正間開拱形門,兩次間各開一窗。門上石匾額“摩空閣”,白地貼金紅墻襯托,與黃琉璃瓦頂相輝映,更顯巍峨壯觀?! ∧咸扉T下西側有石棚,內壁鑲南天門創(chuàng)建碑,元代杜仁杰撰文、嚴忠范書寫。從碑文內容看,元代以前南天門并無室宇,系元代道士張志純?yōu)橹I備,歷經數(shù)年營建而成。南天門北面建有關帝廟3間,面闊11.7米,進深9.6米,通高7.4米,四柱五架梁七檁前后廊式,重梁起架,五脊硬山頂。圓形石柱,覆盆式柱礎,檐檁、闌額等飾墨線小點金彩繪。前廊內有關帝像贊碑,像陰線刻。南天門和關帝廟中間兩側,原有東西配殿各3間,建國前毀,1984年利用原墻基重建。 交通 泰山十八盤頂點,中天門站的索道上站即為南天門站?! ∮窕薯敗 ∮窕薯斘挥诒滔检舯保蚍屙斢杏窕蕪R而得名,為泰山絕頂,舊稱太平頂,又名天燭峰,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譽?! ∮窕蕪R位于玉皇頂上,古稱太清宮、玉皇觀,始建年代現(xiàn)已不可考,明成化年間重修。主要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東西配殿等,東亭可望“旭日東升”,西亭可觀“黃河金帶”?! 〉顑褥胗窕蚀蟮坫~像,神龕上匾額題“柴望遺風”,說明遠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諸神。殿前有“極頂石”,標志此地是泰山的最高點,極頂石西北有“古登封臺”碑刻,證明這里是歷代帝王登封泰山時的設壇祭天之處?,F(xiàn)在,玉皇頂已成為登泰山觀看日出的絕佳地?! ¢T票·開放時間 5元 交通 由岱頂天街行至最東處碧霞祠,以北便是玉皇廟。
2. 泰山日出攝影作品
1、登臨絕頂東方白,混沌初分,紫氣氤氳,翹首凝神怨亂云。金丸騰躍云天赤,噴薄紅盆,萬象乾坤,一覽群峰景懾魂。
2、每當云霧彌漫的清晨或傍晚,游人站在較高的山頭上順光看,就可能看到縹緲的霧幕上,呈現(xiàn)出一個內藍外紅的彩色光環(huán),將整個人影或頭影映在里面,好象佛像頭上方五彩斑斕的光環(huán),所以被稱為“佛光”或“寶光”。
3、除了 日觀峰與我們所在的 玉皇頂以外,東西南北只是平鋪著彌漫的云氣,在朝旭未露前,宛似無量數(shù)厚毳長絨的綿羊,交頸接背的眠著,卷耳與彎角都依稀辨認得出。
4、我初起時,天還 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的鐵青,東方些微有些 白意,宇宙只是——如用舊詞形容——一體莽莽蒼蒼的。但這是我一面感覺 勁烈的 曉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時約略的印象。
5、玫瑰汁、 葡萄漿、紫荊液、瑪瑙精、霜楓葉——大量的 染工,在 層累的云底工作。無數(shù)蜿蜒的魚龍,爬進了蒼白色的云堆。
3. 泰山攝影作品欣賞大全
這個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無論對任何困難都絕不屈服于人,山不厭高水不厭深,讓世人了解泰山,讓泰安走向世界,獨步泰山,笑看全球,除了腳印什么也別留下,除了攝影什么也別帶走,保護泰山之責任重于泰山,泰山不是壘的,學問不是吹的,有志者事竟成。
4. 泰山美術作品圖片
王繼泉,1945年生,山東博山人。號滄泉居士,于1958年入現(xiàn)山東博山美術琉璃廠學習內畫技藝,師從張文堂、薛京萬,擅長山水畫、鞍馬畫、人物畫。
現(xiàn)為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鼻煙壺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山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其代表作品有《云橋飛瀑》、《山中夜雨》、《滄泉秋色》、《三英戰(zhàn)呂布》、《浴馬圖》等。
1972年創(chuàng)作的內畫鼻煙壺作品《泰山雄姿》和《古代名將故事》被香港收藏家梁知行先生編入《中國內畫鼻煙壺新貌》一書。
作品多次在全國工藝美術展中獲獎:內畫擺件《家鄉(xiāng)桃樹早逢春》獲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師精品展金獎,并刊登于《大師精品集》首頁。
在第三屆全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中,作品《鄉(xiāng)雪》獲金獎;。
內畫鼻煙壺作品《家園》獲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銀獎。
內畫筆筒作品《松林飛瀑》獲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
5. 泰山實景圖片欣賞
索道在中天門,應該在天外村泰山入口停車場停車,然后坐中巴到中天門,再坐索道。如果是去傳統(tǒng)入口紅門的話,雖然也有停車場,但是只能步行登山了走到中天門,換乘索道。
桃花源區(qū)域也有索道,那里適合春天桃花盛開時去,車停在桃花峪彩石溪入口,坐大巴到桃花峪盡頭,即桃花源索道上山。
還有一條登山線路是后石塢,那里山腳是看大型實景表演封禪大典的地方,那邊也有停車場、索道,屬于泰山后山了。第一次去泰山建議紅門一直爬上去,時間、體力不允許就走天外村,再有機會一般才走桃花源、后石塢。
6. 泰山風景繪畫作品
是《泰山神啟蹕回鑾圖》。
原畫為中國宋代的巨幅壁畫,藏于中國三大皇宮宮殿之一的泰山岱廟天貺殿內,全圖長62米,高3.30米,生動地描繪了東岳大帝出巡和返回的壯觀場面。該題材的繪畫全國僅此一幅。 《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圖鑒 《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壁畫以大殿分門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半部為“啟蹕”,西半部為“回鑾”。《啟蹕圖》中泰山神端坐于四輪六馬大輦之上,旒冕龍袍,端莊威嚴。前有泰山三郎與延禧真人,各乘轎侍行。大輦四周文武百官,前簇后擁。
7. 泰山風景圖片 攝影
去泰山一個人拍照可以帶自拍桿,把手機調到相機拍照模式,放到自拍桿的前端把手機固定擺好可進行拍照,如果自帶單反相機進行拍照的話,可以請其他游客幫忙進行拍照,如果你的相機帶有相機架的話,可把相機調到延遲拍照,調好后再擺好姿勢進行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