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京劇人像圖片
劉備慈祥,帶有帝王氣質,重情誼;張飛大大咧咧,粗糙的大男人主義,一臉的飛毛胡子,生氣時就吹胡子瞪眼的,講義氣關羽,做事成熟穩(wěn)重,重義氣諸葛亮胸有成竹,神機妙算
2. 京劇藝術照片
腔調不同
京劇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川劇是融匯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黃)、彈戲(即梆子)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而成的傳統(tǒng)劇種。
3. 京劇畫像圖片
清光緒年間,畫師沈蓉圃以彩色繪制同治、光緒時期的十三名昆曲、京劇著名演員的劇裝畫像,傳世以后,稱為“同光十三絕”。
畫中繪老生4人:程長庚飾《群英會》之魯肅,盧勝奎飾《戰(zhàn)北原》之諸葛亮,張勝奎飾《一捧血》之莫成,楊月樓飾《四郎探母》之楊延輝。
武生1人:譚鑫培飾《惡虎村》之黃天霸。
小生1人:徐小香飾《群英會》之周瑜。
旦角4人:梅巧玲飾《雁門關》之蕭太后,時小福飾《桑園會》之羅敷,余紫云飾《彩樓配》之王寶釧,朱蓮芬飾《玉簪記》之陳妙常。
老旦1人:郝蘭田飾《行路訓子》之康氏。
丑角2人:劉趕三飾《探親家》之鄉(xiāng)下媽媽,楊鳴玉飾《思志誠》之閔天亮。
4. 京劇人圖片真人
小青是姓墨的,她的母親是墨蘭,她的姐姐是墨紫。所以小青本名應該是墨青。不過片中并沒有明確的揭示過這一點。
在《京劇貓》中小青是身宗宮主,她是身宗宗主墨蘭的小女兒。
5. 京劇人物照
當代京劇名家
生: 耿其昌(國家京劇院老生名家) 于魁智(國家京劇院副院長) 張建國(奚派老生,國家京劇院三團團長) 陳少云(上海京劇院麒派掌門人) 杜鎮(zhèn)杰(北京京劇院余派老生) 李宏圖(北京京劇院葉派小生) 張克(天津市青年京劇團楊派老生) 李軍(上海京劇院楊派老生) 王佩瑜(上海京劇院余派女老生)李維康(國家京劇院京劇名家)
旦: 李勝素(梅派青衣名家,國家京劇院一團團長) 遲小秋(程派青衣名家,北京京劇院青年團團長) 趙葆秀(北京京劇院 著名老旦藝術家) 王蓉蓉(張派名家,北京京劇院一團團長) 李靜文(武旦名家,沈陽京劇院副院長) 史依弘(上海京劇院著名梅派青衣) 袁慧琴(國家京劇院著名老旦演員) 張火丁(中國戲曲學院教授,著名程派青衣) 趙秀君(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張派名家) 李海燕(著名程派青衣,國家京劇院二團團長)
凈: 孟廣祿(天津市青年京劇團著名銅錘花臉) 楊赤(大連京劇院院長) 丑: 朱世慧(湖北省京劇院院長,丑角名家)
6. 京劇人像圖片大全
1、譚鑫培(1847年4月23日-1917年5月10日),本名金福,字望重,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京劇譚派藝術的創(chuàng)立者,被尊為京劇界鼻祖,亦有伶界大王之贊。
2、余叔巖(1890年11月28日一1943年5月19日),男,京劇老生。湖北省羅田縣人,生于北京。譜名第祺,字小云,官名叔巌,巌與巖通,巌字筆畫太多,所以常用“巖”代替。余三勝之孫,余紫云之子。
3、言菊朋(1890-1942),晚清至民國時期京劇老生名角,大學士松筠玄孫。原名錫,本姓瑪拉特氏。北京人,蒙古族。曾在清廷蒙藏院任職。因酷愛京劇,業(yè)余參加清音雅集、春陽友會等票房。演老生。
4、高慶奎(1890—1942),原名振山(鎮(zhèn)山),號子君。著名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京劇高派老生藝術創(chuàng)始人,京劇“四大須生”之一。高慶奎原籍山西榆次,生于北京。
5、馬連良(1901年2月28日-1966年12月16日),生于北京,字溫如,中國著名京劇藝術家。老生行當?shù)拇硇匀宋镏唬榜R派”藝術創(chuàng)始人,京劇“四大須生”之首,民國時期京劇三大家之一,扶風社的招牌人物。
6、譚富英(1906年10月15日-1977年3月22日),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譚派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門第四代嫡傳人,四大須生之一,新譚派創(chuàng)立者。
7、楊寶森(1909年10月9日-1958年2月10日),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8、奚嘯伯(1910--1977),字承桓,滿族,1910年出生于北京。京劇老生,后四大須生之一。
9、周信芳(1895年1月14日-1975年3月8日),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麒派”藝術創(chuàng)始人。出身藝人家庭,名士楚,字信芳,藝名麒麟童,原籍浙江慈城(今浙江省慈溪市),1895年1月14日生于江蘇淮安。
10、唐韻笙(1903年12月28日-1971年3月13日),愛國藝術家,抗日戰(zhàn)爭時期因演出影射日寇的《后羿射日》而身陷囹圄。建國后曾任沈陽京劇院副院長,先后主演了《云羅山》《鄭成功》《詹天佑》等新編歷史劇。
7. 京劇人像畫
京劇行當?shù)陌l(fā)展演變,總的趨勢是由繁而簡,直到今天,生、旦、凈、丑成為京劇的四大行當。上千出的京劇劇目中,有不可勝數(shù)的人物形象,他們都可以歸入生、旦、凈、丑四大行當。
1.生行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當,在京劇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除紅生和勾臉武生以外,生行一般都是素臉,內行術語稱為“俊扮”,即扮相都是潔凈俊美的。
①老生又稱“須生”、“正生”、“胡子生”。一般都是富有正義感的男性中年或老年人物。
②小生 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化妝不戴胡須,扮相清秀、英俊。
③武生 扮演擅長武藝的青壯年男子,分為長靠武生和短打武生兩類。
④紅生 指勾紅臉的老生,主要扮演關羽、趙匡胤等角色,演唱嗓音高亢渾厚,表演具有特殊工架和造型,扮演者要有堅實的武功和特殊的訓練。
⑤娃娃生 戲中專門扮演兒童的角色。
2.旦行
京劇旦行扮演各種不同年齡、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為正旦、花旦、花衫、刀馬旦、 武旦、老旦等專行。
①正旦 俗稱“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莊重的青年、中年婦 女。
②花旦 大多扮演青年女性。
③刀馬旦 大都扮演擅長武藝的青壯年婦女,武打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
④武旦 扮演擅長武打、勇武的女性。
⑤花衫 是本世紀20年 代以后,綜合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藝術特點,發(fā)展而成的新的旦角類型。
⑥老旦 專門扮演老年婦女角色的行當。
3.凈行
凈,又稱“花臉”、“花面”。主要扮演在性格,品質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特點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妝勾畫臉譜,演唱時運用寬音和假音,表演動作幅度大,以突出其性格、氣度和聲勢。凈行分為正凈、副凈和武凈三類。
①正凈 俗稱“大花臉”。因以唱功為主,又稱“唱功花臉”。
②副凈 俗稱“二花臉”。因以工架、念白、表演做功為主,故又稱“架子花臉”、“架子花”。
③武凈 俗稱“武花臉”、“武二花”。因表演時以跌撲摔打為主,又稱“摔打花臉”。
4.丑行
丑行,俗稱“小花臉”。因化妝時在鼻梁上抹一小塊白粉,故而以“丑”為名。又因和凈行的大花臉、二花臉并列,又稱“三花臉”。丑行的“丑”是指扮相不俊美,并非專指品質上的丑惡。丑行扮演的角色既有陰險狡詐的人物,也有正直善良的形象。丑行分為文丑、武丑兩種。
①文丑 京劇中的各類詼諧人物均由文丑扮演。
②武丑 俗稱“開口跳”,扮演擅長武藝、性格機警、
8. 京劇人照片
京劇花臉主要分為兩個行當,一個是銅錘花臉,一個是架子花臉。
其中銅錘花臉的代表人物,是裘盛戎,他的藝術被稱為裘派。因為在京劇《二進宮》中,人物徐彥昭手持銅錘,因此得名銅錘花臉。目前梨園行業(yè)可以說叫十凈九裘,足見裘盛戎先生在該行當?shù)木薮蟪晒?,以及他的持續(xù)的藝術影響力。
京劇花臉的另外一個流派,俗稱架子花臉,代表人物是著名表演藝術家袁世海先生,但是到目前為止,袁世海先生的藝術不構成獨立的流派,依然是以他的恩師郝壽臣先生作為流派的代表人物,稱郝派。但是袁世海先生被人稱為活曹操,袁世海先生在京劇《九江口》中飾演的張定邊,有兩段精彩的唱段,建議您找來聽一聽。
無論郝派也好,裘派也好,都可以給人大氣磅礴的感覺,給人帶來美好的藝術享受。
以下圖片依次為:郝壽臣先生,裘盛戎先生,袁世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