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單反相機入門指南
單反數(shù)碼相機指的是單鏡頭反光數(shù)碼相機。
單反數(shù)碼相機的工作系統(tǒng)中,光線透過鏡頭到達反光鏡后,折射到上面的對焦屏并結成影像,透過接目鏡和五棱鏡,我們可以在觀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當按下快門鈕,反光鏡便會往上彈起,感光元件(CCD或CMOS)前面的快門幕簾便同時打開,通過鏡頭的光線便投影到感光原件上感光,然后后反光鏡便立即恢復原狀,觀景窗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單鏡頭反光相機的這種構造,確定了它是完全透過鏡頭對焦拍攝的,它能使觀景窗中所看到 的影像和膠片上永遠一樣,它的取景范圍和實際拍攝范圍基本上一致,十分有利于直觀地取景構圖。
單反數(shù)碼相機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可以交換不同規(guī)格的鏡頭,這是單反相機天生的優(yōu)點,是普通數(shù)碼相機不能比擬的。
另外,現(xiàn)在單反數(shù)碼相機都定位于數(shù)碼相機中的高端產品,因此在關系數(shù)碼相機攝影質量的感光元件(CCD或CMOS)的面積上,單反數(shù)碼的面積遠 遠大于普通數(shù)碼相機,這使得單反數(shù)碼相機的每個像素點的感光面積也遠遠大于普通數(shù)碼相機,因此每個像素點也就能表現(xiàn)出更加細致的亮度和色彩范圍,使單反數(shù)碼相機的攝影質量明顯高于普通數(shù)碼相機。
單反入門教程使用
拍好一張照片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曝光。
我們如果想要得到一張色彩漂亮、明暗分明的影像,就要讓感光體得到適當?shù)钠毓?。而所謂的曝光,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讓感光體受到一定光量的投射。
曝光的計算方式為:
曝光 = 光量(光圈容許進入的光線強度)X 時間(快門允許進入的時間長短)
也就是說,一個完整的曝光程序,是由光圈的大小以及快門的時間搭配組合而成的,還有感光度的大小和格外的曝光補償。
簡單來說,曝光由4部分組成。
光圈,快門,曝光補償,感光度(ISO值)
光圈控制進光量。
快門控制進光時間。
曝光補償控制曝光模式。
感光度(ISO值)則是在控制感光元件對光的靈敏度。
了解了這4樣東西,單反就算正式入門。
1.光圈
光圈通常位于鏡頭的中央,它是一個環(huán)形,可以控制圓孔的開口大小,控制曝光時光線的亮度。當需要大量的光線來進行曝光時,就將光圈的圓孔開大;若只需要少量光線曝光時,就將圓孔縮小、讓少量的光線進入。
光圈的功能就如同我們人類眼睛的虹蟆,是用來控制拍攝時,單位時間的進光量,一般以f/5、F5或1:5來標示。以實際而言,較小的f值表示較大的光圈。
f/1是進光量最大的光圈號數(shù),光圈值的分母越大,進光量就越小。通常一般鏡頭會用到的光圈號數(shù)為f/2.8~f/22,光圈值越大的鏡頭,鏡片的口徑就越大,相對提高其制作成本跟難度。
光圈與進光量的關系 除了考慮進光量之外,光圈的大小還跟景深有關。
景深是物體成像后,在相片(圖檔)中清晰的程度。光圈越大景深會越淺(清晰的范圍較?。?、光圈越小景深就會越長(清晰的范圍較大)。
簡單來說,光圈就是單反鏡頭中控制進光量的。
光圈值越小,光圈越大,鏡頭進光量越多,景深越淺,虛化越強。
光圈值越大,則反之。
但是如果我們需要拍風景風光,就需要小光圈,因為希望得到大景深,也就是整個風景縱深都是清晰的,而不是單單的在一個小的景深內清晰。光圈大,小景深的照片,只有焦點部分才會清晰顯示,景深外的地方顯得十分模糊;
光圈小,大景深的照片,所有景物都顯得十分清晰,兩者體現(xiàn)在畫面中效果完全不一樣。
一般會影響到景深長短的原因,一共有3種方式:
一、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長
在拍攝距離不變的拍攝情況下,使用大光圈來拍攝時,因為景深變淺,被攝體的前后景物會變得比較模糊。而使用小光圈時,被攝體前后景物清晰的距離就會變長。
二、鏡頭的焦距越長、景深越淺,鏡頭的焦距越短、景深越長
在光圈、快門都不變時,拍攝同一個場景,使用長鏡頭會讓景深變淺(虛化效果大)。而使用廣角鏡時,景深就會變長。
三、距離拍攝體越近時、景深越淺,距離拍攝體越遠時、景深越長
在光圈、快門、鏡頭焦距都不變的情況下,拍攝同一場景,離被攝體越近時,景深就會越淺(虛化效果大)。離被攝體越遠時,景深就會越長。
2.快門
快門是相機中的一個機械裝置,借由控制快門的開關速度,來決定底片接受光線的時間長短。也就是說,在每一次拍攝時,光圈的大小控制了光線的進入量、快門的速度決定光線進入的時間長短,這樣一次的動作便完成了我們所謂的「曝光」。
快門以「秒」作為單位,它有一定的數(shù)字格式,一般在像機上我們可以見到的快門單位有:
B、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
上面每一個數(shù)字單位都是分母,也就是說每一段快門分別是: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以下依此列推)等等。
B指的是慢快門Bulb,B快門的開關時間由操作者自行控制,我們可以藉由快門按鈕或是快門線,來決定整個曝光的時間。
前面我們提到光圈決定了景深,快門則是決定了被攝物的「時間」。當我們拍攝一個快速移動的物體時,通常需要比較高速的快門,才可以抓到凝結的畫面,所以我們在拍動態(tài)的畫面時,通常都要考慮可以使用的快門速度。
有時我們要抓取的畫面可能需要連續(xù)性的感覺,像是拍攝像是絲緞般的瀑布或是小河時,就必須要用到速度比較慢的快門,延長曝光的時間來抓取畫面的連續(xù)動作。
我們看到的長曝光下的星空也是這個原理。
快門曝光就是就是在這個時間內進入鏡頭的畫面。如果是運動的物體就會變成流線型,靜止的物體不變。比如下面畫面,曝光時間設置在2s,2s中四周的人都在走動就是運動物體,被拍攝的主體不動,就是靜止物體。
除了「時間」之外,快門也決定了我們拍攝的穩(wěn)定度,一般以手持相機拍攝來說,快門必須要高到一個值,拍出來的畫面才不會晃動,這個能拍出穩(wěn)定畫面的快門速度,通常稱之為「安全快門」。
安全快門有一個簡單的計算方式:
1 / 使用的鏡頭焦距 = 安全快門
如果我們現(xiàn)在使用50mm的鏡頭拍攝,那么能讓我們拍出清晰相片的安全快門就是 1/50 ,大約是 60 的快門。如果使用了200mm的鏡頭,那么安全快門就要提高到1/200大約是250的快門。由此可知,焦距越廣的鏡頭安全快門就比較低,但是長焦距的鏡頭所需要的安全快門就高許多。
在半畫幅APS-C中,安全快門的轉換。
3.曝光補償
曝光補償,指的是當我們完成測光,設定光圈快門之后,因應環(huán)境光線的變化,對曝光作加減的額外設定。
曝光補償也是一種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見在±2-3EV左右。在前面,我們討論過相機的測光系統(tǒng)。在一般環(huán)境下,光線比較單純,以相機內建的程序測光,就可以拍出不錯的照片了;可是在光線變化比較大的場合,相機在測光時會發(fā)生誤判,這時拍出來的照片不是太亮、就是太暗。為了讓拍攝者可以快速的對曝光量作調整,而不需要重新去設定光圈快門,于是就設計了「曝光補償」這樣的機能,只要簡單的選擇要「增加」或是「減少」曝光量就可以了。
正確調整EV值:在過曝場景(物體亮部的區(qū)域較多,如逆光、強光下的水面、雪景、日出日落等)調低曝光值,即使用EV—(負補償);在曝光不足的場景(物體暗部的區(qū)域較多,如密林、陰影中物體、黑色物體的特寫等),調高曝光值,即使用EV+(正補償)。但是如果拍攝白色物體時:比如雪地,白墻等。被拍攝的白色物體在照片里看起來是灰色或不夠白的時候,要增加曝光量,簡單的說就是“越白越加”,這似乎與曝光的基本原則和習慣是背道而馳的,其實不然,這是因為相機的測光往往以中心的主體為偏重,白色的主體會讓相機誤以曝光太強,則會自動調低曝光。即在特殊情況下,是“白加黑減”。理論只是做參考知識,最重要的是實踐的時候,根據(jù)實際情況來調曝光。
4.感光度
感光度,簡稱ISO,它的意思就是對光線的敏感程度,也就是膠片上化學元素對光線的反應速度。感光度,也叫做感光速度。
在傳統(tǒng)攝影時代,感光體就是底片,而在數(shù)碼攝影的時代,相機則采用CCD或是CMOS作為感光原件。感光度越高(也就是ISO值越高)時,拍攝時所需要的光線就越少,感光度越低時,對拍攝時所需要的光線就越多。
一般我們常見的ISO數(shù)值有: ISO50、ISO100、ISO200、ISO400、ISO800、ISO1600
當ISO的數(shù)值越高時,感光度就越強。感光度越高,意味著曝光最終畫面所需要的光線越少,所以,ISO1600的膠片,比ISO100所需要的光線少,快門速度就可以設置更高,特別是在抓拍動態(tài)物體時候,很有用。
但是,并不是感光度越高越好,由于物理特性,感光度高的膠片,拍下畫面后,沖洗后畫面顆粒非常的粗,在人們看來,顯得很臟,很粗糙,而低感光度的膠片,則畫面細膩程度高的多,給人一種精致的感覺。這種顆粒,在數(shù)碼相機里,稱作噪點。
所以,我們來用感光度調節(jié)曝光時間的時候,要控制好度。
同時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較快的快門值,從而提高手持拍攝的穩(wěn)定。在拍攝風景這一類的照片時,我往往采用較小的光圈,這樣景深的范圍比較廣,可以使遠處和近處的景物都清晰,同樣這一點在拍攝夜景時也適用。
快門優(yōu)先多用于拍攝運動的物體上,例如體育運動、行使中的車輛、瀑布、飛行中的物體、煙花、水滴等等。與光圈優(yōu)先相反,快門優(yōu)先是在手動定義快門的情況下通過相機測光而獲取光圈值??扉T優(yōu)先多用于拍攝運動的物體上,特別是在體育運動拍攝中最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攝運動物體時發(fā)現(xiàn),往往拍攝出來的主體是模糊的,這多半就是因為快門的速度不夠快。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使用快門優(yōu)先模式,大概確定一個快門值,然后進行拍攝。并且物體的運行一般都是有規(guī)律的,那么快門的數(shù)值也可以大概估計,例如拍攝行人,快門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攝下落的水滴則需要1/1000秒
本上單反都有自動對焦功能。但有些時候,會發(fā)現(xiàn)自動對焦不準了。
以上,希望對你有幫助!
2. 單反相機入門基礎知識
單反相一機入門攻略:
1、單反相機就是指單鏡頭反光數(shù)碼相機。
2、光圈是單反相機中管理相機拍攝時進光多少的部件。
3、快門管理的主要是單反拍攝照片時進光的時長,時長過長會過曝,過短會出現(xiàn)陰影。
4、對焦方式,當下的單反相機一般都內置有手動對焦與自動對焦兩種方式,手動對焦精準,自動對焦則追求清晰。
3. 單反相機基礎教程
用尼康相機拍攝視頻需要先切換到視頻模式,再進行拍攝。以尼康D5為例,在D5的右下角找到拍照和視頻模式切換按鈕,切換到視頻模式,然后再按下視頻錄制按鈕即可開始拍攝了,再按下一次就會停止錄制。作為尼康頂級的全畫幅單反,尼康D5提供153個對焦點和99個十字型感應器的AF系統(tǒng),實現(xiàn)寬廣、密集的覆蓋范圍。對焦點數(shù)量增多,分布密集,7種AF區(qū)域模式及快速模式切換功能。
4. 單反相機入門教程百科
以前看過一個帖子,帖子中有一句話:不會用手動模式就不是玩攝影。我看坦子里有些剛買了單反有些在打算,我買的早一點,今年4月份買的,用了幾個月了,寫點經驗,算是拋磚引玉吧。
要用好單反相機的幾個模式,就要清楚幾個量:快門、光圈、ISO、曝光值。
ISO是感光度,從膠片攝影延續(xù)下來的概念,ISO越大,曝光能力越強,但圖像的質感越差,手持相機拍攝時如果光線較暗,就要通過設置高ISO來提高快門速度。對單反來說一般ISO在400以下,畫質變化并不明顯。
快門速度和光圈,前者就像水龍頭的閥門,后者就像水管粗細,兩個結合起來就能調節(jié)進入相機光的量(曝光值),同樣的光量,二者會有很多組合。F1.4和1/200、F2和1/100、F2.8和1/50、F4和1/25。。。這些組合曝光量是一樣的。
解釋FXX,F(xiàn)后面的數(shù)值叫光圈系數(shù),也就是鏡頭焦距與使用孔徑的比值,其倒數(shù)叫做光圈,光圈達到1時,鏡頭看東西就跟人眼看東西一樣亮。
話說回來,那么多一樣的組合我用哪個呢?這就要根據(jù)實際了,快門和光圈組合出來的曝光值只是代表了測光區(qū)域的亮度,而圖片不僅僅要反映亮度,還有景深,還有動與靜等等,除了圖片要求還有相機的安全快門(針對手持拍攝)。亮度、景深、動靜、安全快門。。。這些幫助你選擇哪一種組合。這也就出來了光圈優(yōu)先和快門優(yōu)先模式,拍攝時想控制景深,那就是光圈優(yōu)先,想控制速度就快門優(yōu)先。
插一點攝影知識:1)景深的控制:影像在一定縱深范圍內都一樣清晰,這個縱深長度就叫景深。能控制景深的在相機中就是光圈,另一個就是拍攝距離,需要你走動了。實際上你可以跟眼睛看東西對比一下,看很近的東西,不遠處就是虛的,說明景深淺,看遠處你能把整座山都看清楚,說明景深深。相機和鏡頭就是在模擬人眼。2)運動物體的拍攝,有三種表現(xiàn)方式:快門足夠快,運動的物體定格成靜止的畫面;快門足夠慢,運動物體定格成運動過程;快門適中,跟蹤法拍攝成動感背景。第一種可用在正面拍攝,比方說運動員終點撞線,第二種常用來拍瀑布會有綢緞般的效果,第三種可用來拍攝行走的人物、汽車、劇場人物。。。后兩種往往伴隨較慢的快門速度,需要腳架支持。3)安全快門速度,這主要對手持拍攝而言,一般來說是焦距的倒數(shù),防抖鏡頭能降低些。
再回過頭來說說曝光值,上面也涉及到了,代表了測光區(qū)域曝光程度,這個量在光學取景器里或者機頂小液晶里像一把尺子。
快門速度、光圈大小、曝光值三個量中設置兩個量,第三個量就確定了,就像2*3=6、6/3=2、6/2=3一樣??扉T優(yōu)先模式下,你可以設置快門速度和曝光值;光圈優(yōu)先模式下,你可以設置光圈和曝光值;手動模式下,你可以設置快門和光圈。時刻記住還有ISO能改變曝光強度哦!
一般來講需要表現(xiàn)景深時可以用光圈優(yōu)先,表現(xiàn)動靜時用快門優(yōu)先,手動呢,那就什么都能表現(xiàn)啦。
解決過曝問題:因為測光區(qū)域不可能覆蓋整個取景范圍,所以如果缺少經驗,那么就先對著最亮處測光,這時候如果你用了兩個優(yōu)先模式之一,那么就要鎖定參數(shù)了,不知道你的單反有沒有這個功能,沒有的話就降低曝光量吧,咔嚓一下試試看,不行再調。手動模式時會很簡單,對著最亮處測光,調整快門或者光圈,一直到你想要的曝光值。測光、參數(shù)都弄好了,就可以拍你想要的畫面了。
清楚了光圈、快門、曝光量、ISO的概念以及對影像的影響,應該很容易使用兩個優(yōu)先和手動模式了,需要的就是實踐。
鏡頭的使用
鏡頭對拍攝者來說主要是調焦,一般定焦鏡頭會有MF/AF開關、帶影像穩(wěn)定系統(tǒng)的有IS 開關、還有最近、調焦環(huán);變焦鏡頭還有焦距環(huán)。除了這些就是卡口,卡口不僅是機械上的兼容,還是鏡頭和機身通訊的樞紐。機身設置光圈時,是給鏡頭發(fā)布命令,鏡頭內的微處理器根據(jù)命令去驅動來改變鏡頭實際使用的孔徑,自動調焦時,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同的只是鏡頭內鏡片組的調整而不是了。
MF/AF,即手動調焦和自動調焦。手動調焦需要很大的經驗,因為取景器太小了,在取景器里看著清楚了,放到電腦上未必清楚,除非相機具有合焦指示,那樣手調會很精細。自動對焦暗處會有拉風箱的現(xiàn)象,這時候不妨選焦平面亮的地方對,然后撥到MF構圖拍攝。
IS ,手持時應該在ON位置,用腳架時可以在OFF位置,這樣鏡頭免去了影像穩(wěn)定處理時間對焦會快。
最近,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使用調焦環(huán)。試想1.2-無限遠和3-無限遠都使用鏡頭的通一個調焦環(huán),遠距離拍攝時哪個更容易精確呢?
我想調焦環(huán)和變焦環(huán)就不用說了,呵呵。
5. 單反相機使用指南
曾經和同事說,3句話就能講明白單反的使用。這句話確實吹牛皮,3句話要是能說明白,相機生產商就不必要寫厚厚的使用指南了。
不過,如果在技術上能夠快速上手單反相機,也就是幾句話的事兒,懂得相機成像的要素,使用任何單反都會易如反掌,最多不過試錯5分鐘。
單反為什么叫做單反相機,根本不需要理解,只需要知道單反相機是區(qū)別于傻瓜相機和手機相機的專業(yè)相機,不論是微單、單電,都可以換鏡頭,用不同的鏡頭帶來不同的攝影效果。這也就是意味著,鏡頭決定成像。
1,鏡頭結構特別復雜,是一個世紀以來的材料學、光學、化學的產物。不過,再厲害也是對人眼睛的模仿。人的瞳孔就是鏡頭的光圈,眼睛的焦點,就是鏡頭的焦點。我們的眼睛會自動對焦,相機的鏡頭在機身的控制下,輕輕一按也會自動對焦(也有手動對焦鏡頭,需要手動去擰),而焦距可以直接理解為視野,焦距越小,視野越寬,焦距越大,視野越窄。這很容易理解,下面重點要說光圈。
·光圈
光線強的時候,人的瞳孔會縮小,反之光線弱的時候瞳孔會放大。否則就會看不清楚。瞳孔縮小減弱進光量,瞳孔放大增加進光量。
另外,遠眺的時候,人的瞳孔會縮小,看近處物體的時候,瞳孔也會放大,這是因為瞳孔縮小可以更好的實現(xiàn)對遠處物體的對焦,瞳孔發(fā)放則更好的實現(xiàn)近處物體的對焦。
光圈和瞳孔作用是一樣的,光線強的情況下,我們要調小光圈(標示的數(shù)值大,一般為3.5以上),以防止光線過強造成的過曝,光線弱的情況下,我們要調大光圈(標示的數(shù)值小,一般為1.2~2.8),增加進光量,在弱光下看的更清晰。
也就是說:光圈越大,進光量也越多,適合呈現(xiàn)近處物體,光圈越小,進光量越少,適合呈現(xiàn)遠處物體。
記錄成像效果的介質,早期是膠片,需要沖洗印刷才能出來相片,而現(xiàn)在是感光元件,也叫CMOS或CCD,CCD因為技術落后,已被廠商棄用,目前主流單反都使用CMOS感光元件。感光元件的大小以及性能,決定了對鏡頭成像的還原精確度。感光元件面積越大,成像質量越好。感光元件最大單反相機,是中畫幅相機,賓得645Z和哈蘇生產過,全畫幅相機是如今的主流專業(yè)相機,感光元件面積基本是傳統(tǒng)標準膠卷大小,APS-C畫幅相機是中端單反和入門級單反配置,面積是全畫幅的一半多點。再小的就是早期的微單,3/4英寸,還有長焦相機和卡片機。
感光元件CMOS的ISO(感光度)很重要,一般來說感光元件的iSO越大,感光能力就越粗糙,對光的還原也就越不夠精細。所以拍照的時候,ISO的調整要根據(jù)光線情況判斷,同時還要根據(jù)感光元件的性能。
也就是說:如果四周光線強,則調低ISO,如果光線差,可考慮用閃光燈或高ISO(以相機最高ISO的一半為最高值,目前的單反相機可以調到12800左右,也就是說,最高調至6400,再高噪點就出現(xiàn)了)。
·快門
快門是時間維度,感光元件感受光線,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時間越長,相應從鏡頭進入感光元件的光量就越多,反之越少。但是這個世界是變動著的,相機也會因為人的抖動而變得不穩(wěn),于是曝光的時間段內,光線就可能發(fā)生變動,結果就是照片模糊了。
也就是說:光線弱的地方,適當增加快門時間,光線差的地方,適當減少快門時間。
鏡頭上都會寫著焦距、光圈,這個鏡頭上18-50mm代表焦距,1:3.5~5.8代表光圈范圍
2,那么上述三點,是不是都需要在拍照中進行調整呢?
答案當然是不需要。光圈、快門、ISO的調整可以根據(jù)你想要的結果而調整。當然,這一定是在單反的硬件限制范圍內進行調整,以下列舉常見的幾種情況。
近處人像或物體:使用光圈模式,調成大光圈,以虛化背景,讓背景干凈。
遠處風景:使用光圈模式,調成小光圈(6以上),讓遠景更為銳利。
夜拍:如果光線條件差,鏡頭的光圈又小,那就只能調高iso或調慢快門速度。除非你拿上三腳架,且追求長曝光效果,否則普通鏡頭或相機是難以在夜拍下拍出好照片的。
快門時間長,車燈就成了一條線
拍野生動物:一般來說野生動物距離人教遠,所以要用小光圈+長焦距,快門速度要快(可能需要高iso),這些長焦鏡頭需要另外購置。拍星空:拍星空和拍月亮是完全不同的,因為星空是全景,亮度低,但是月亮是局部,很明亮,所以拍星空的時候,需要廣角鏡頭,配合大光圈,在低ISO下用較慢的快門速度拍攝,這樣有浩瀚之感。
拍月亮:月亮本身很明亮,如果快門速度慢,就看不到月球表面的細節(jié),因此需要用小光圈加較快的快門速度。
回頭開頭的那句話——鏡頭決定成像,這樣可能就更容易理解。
超廣角成像
3,你用普通的狗頭(焦距為18mm-55mm,光圈最大3.5),毫不懷疑,弱光拍攝基本沒戲,光圈太小,調高ISO或降低快門速度,都會讓畫質不堪入目。
定焦鏡頭適合拍人像,因為光圈足夠大,對近處物體細節(jié)還原好,也不需要高ISO提升畫質。
長焦鏡頭適合拍遠處物體,因為焦距夠長,即便光圈不大,也有很強的虛化效果。
廣角鏡頭適合拍風景,因為焦距很短,可容納的視野寬,能看到人眼看不到的景象。
4,單反相機一般有這樣幾種模式:全自動模式、光圈優(yōu)先、快門優(yōu)先、全手動模式。
全自動模式:無需手動調整,直接上手。但不一定是你想要的結果。
光圈優(yōu)先模式:可調整光圈,快門根據(jù)光圈自動調整。
快門優(yōu)先模式:可調整快門,光圈根據(jù)快門數(shù)值自動調整。
全自動模式:可以調整快門、光圈兩個數(shù)值,完全的自定義。
至于ISO,在任何模式下都可以調,因為ISO的性能跟感光元件相關,將相片存成RAW格式,則可以事后調整。
5,玩相機要敢于實驗,光給了自然界無數(shù)的可能,同樣你也可以用相機為視覺提供多種可能,無所謂對錯。
需要注意的是:
·在沒有任何物理濾鏡防護的時候,切勿將單反對著刺眼的太陽拍照。
·一定要有整理圖片的習慣,否則你很快就會喪失對攝影的興趣。
6. 單反相機入門使用
1.
拍攝前將攝像機固定在三腳架上.
2.
三個環(huán)從左到右依次是對焦環(huán)、焦距環(huán)、光圈,三個環(huán)用于調整畫面.
3.
拍攝時注視畫面,可用攝像機上的“MENU”按鈕調整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