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變焦鏡頭焦距和實際距離
全畫幅相機:焦距就是數(shù)字標注的數(shù)字; APS-C相機:焦距是標注數(shù)字乘以倍率(各種相機不同,參考說明書); 多少倍焦距:18-55是55除以18;18-200就是200除以18,以此類推
2. 變焦鏡頭焦距和實際距離不一致
照相機調(diào)節(jié)像的大小的原理就是凸透鏡成像的原理:照相機一般說來是成縮小的倒立的實像,這時物距(所拍物體到相機鏡頭的距離)遠大于相機的焦距。底片(現(xiàn)在的數(shù)碼相機是接受成像的ccd)也就是光屏了。第一種方法是減小物距(在焦距不變的情況下,就是相機鏡頭是固定焦距的),這時像距變大,象也就大了。如果是變焦鏡頭,那麼就在調(diào)焦的時候?qū)⒔咕嘧兇螅谖锞嗖蛔兊那闆r下,所生成的象也就變大了。使像變小的方法和上邊剛好相反而已。
3. 鏡頭焦距和對焦距離
焦距和放大倍率沒有直接聯(lián)系,焦距較短的微距鏡頭也有放大倍率很大的(有的可達6),長焦微距鏡頭放大倍率多為1:1。
還有個最近對焦距離的問題。微距鏡頭要求最近對焦距離很??;普通鏡頭往往最近對焦距離很大,距離太近就太虛,無法拍攝了。
4. 鏡頭與焦距
焦距越長、拍攝距離越近、光圈越明亮,虛化效果越強
在攝影時受到大家喜愛并被頻繁運用的背景虛化和所使用鏡頭的焦距、光圈的明亮程度(光圈值)以及拍攝距離(相機到被攝體的距離)有著密切關(guān)系。當使用鏡頭的光圈值不變時,焦距越長,則越容易發(fā)生背景虛化現(xiàn)象。當然,如果焦距相同,則光圈越明亮的鏡頭越容易產(chǎn)生虛化效果。
另外,背景虛化程度還會隨著拍攝距離的不同發(fā)生變化。拍攝距離越短,越靠近拍攝,虛化效果就越大。因此,若想得到大幅的虛化效果就應該選擇最近拍攝距離較短、光圈較明亮、焦距較長的鏡頭。
只是在進行攝影時,先決定鏡頭焦距,構(gòu)圖完成后拍攝距離也就固定了,所以在掌握更長、更近、更明亮的這一虛化的基本原則的同時,還需要把握鏡頭焦距和拍攝距離的關(guān)系。
擴展資料
拍攝注意事項
1、小于拍攝時使用鏡頭的最近拍攝距離,不能拍攝。
2、使用 35mm 全畫幅相機拍攝。括號內(nèi)表示在相同條件下使用 APS-C 規(guī)格 相機 拍攝時需要的鏡頭焦距。
焦距、拍攝距離、光圈值和虛化的關(guān)系可以算出。但是,實際上拍攝起來就會發(fā)現(xiàn)背景的形狀和顏色也會左右整張照片給人的印象,所以這也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另外,被拍攝者和背景之間的距離也和虛化有關(guān)。
如果想要較大地虛化背景,應該盡可能使用焦距長、大光圈的鏡頭,同時還應該慎重選擇背景的色調(diào)和形狀。為了增強虛化的氛圍,可以嘗試著在虛化中加入高光部分,它能讓整張照片看起來更加明快,更有利于利用虛化效果。
從控制合焦點位置的角度出發(fā),使用比最大光圈收縮幾級的光圈拍攝,可以獲得較大的景深,拍攝起來比較不容易失敗。然而,鏡頭的光圈值會給虛化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使用最大光圈附近的光圈值拍攝是獲得較強虛化的基本原則。
鏡頭焦距越短,虛化就越容易直接受到光圈值的影響,在使用這樣的鏡頭時哪怕收縮一級光圈也會帶來明顯差異。而使用遠攝鏡頭主要是利用長焦距創(chuàng)造出虛化效果。但是,多用于拍攝人像的 50-85mm 焦距的鏡頭實質(zhì)上是光圈值支配著虛化效果。
5. 鏡頭調(diào)焦距離
光圈值是一個除數(shù),所以值越大就表示光圈越小,值越小就表示光圈越大。光圈值由焦距除以實際孔徑得出,也就是說,焦距除以光圈值也可以得出實際孔徑大小。
對焦距離指的是鏡頭最近能合焦的距離,通常與光圈無關(guān),與焦距有關(guān)。焦距越長的鏡頭,其光線入射角度就越小,那么合焦距離就越遠,所以長焦鏡頭通常要跑遠一些才能正常合焦,廣角鏡頭離近一些就可以合焦。當然,廠商也可以使用特定的鏡片組來調(diào)整光線入射角度,使得鏡頭在非廣角下也能得到很近的合焦距離,這類鏡頭就稱為微距鏡頭,但由于調(diào)整難度較大,鏡頭也比較貴。
光圈大小其實影響的是景深,景深指的是焦點前后的清晰范圍。光圈越大(值越?。?,景深就越淺,那么清晰范圍就越小,背景就越容易模糊;反之,光圈越?。ㄖ翟酱螅吧罹驮缴?,那么清晰范圍就越大,背景就越清晰。
人們常用大光圈來拍攝人像,虛化背景突出主體,也常用小光圈來拍攝風景,以保證遠近可看。
6. 變焦鏡頭焦距范圍
光學變焦的概念基本上要看短焦端的焦距是多少才有比對的價值,因為光學變焦是以短焦端乘以20變成為長焦端的焦距了。比如一個鏡頭的短焦焦距最大可以到24mm,那么20倍光學變焦就可以到480mm的最長長焦端。假如一個鏡頭的短焦焦距最大是35mm,那么20倍光學變焦就可以到700mm的最長長焦端了,而700mm就會比480mm遠很多了
7. 變焦鏡頭焦距和實際距離不一樣
手機上那個照相機,就那么一丟丟,不可能存在光學變焦的問題,它的鏡頭是固定的,你也可以叫“定焦鏡頭”。現(xiàn)在的雙攝、三攝手機,其實是安裝了幾個不同焦段的鏡頭,也就安裝了幾個不同的“定焦鏡頭”,通過改變鏡頭來實現(xiàn)變焦。那么,手機不是也能變焦嗎?對,是能變焦,它的變焦,叫數(shù)碼變焦。
以前的卡片機參數(shù),都會有這么些描述:幾倍光學變焦、幾倍數(shù)碼變焦。光學變焦就不用說了,是通過鏡頭來實現(xiàn)變焦,而數(shù)碼變焦,是通過相機的內(nèi)部軟件,把畫面放大來實現(xiàn)的!手機的變焦也是如此!想想看,你在電腦上把一張圖片放大、再放大,是不是馬賽克了!一個道理。手機的照相能力本來就差,再變焦也就是再進行放大,
那是雪上加霜啊,畫質(zhì)特別差就很正常了呀。數(shù)碼變焦就是將光學變焦鎖拉近的距離,再用數(shù)碼的方法做局部放大。數(shù)碼變焦雖能有效的放大影像,但會降低畫質(zhì)并耗損分辨率,但在空間有限的照相手機,僅提供數(shù)碼變焦功能是主流規(guī)格;無損變焦更多意義上屬于一種 AI 算法。光學變焦是最傳統(tǒng)的變焦方法,也是真正變焦后畫質(zhì)變化的不大的方式,
與相機的變焦鏡頭原理相同,利用凹透鏡與凸透鏡的原理互相焦距而成。放大 100% 后觀察兩幅照片除了亮度為,細節(jié)方面都完全相同,而右側(cè)的圖片再次放大與左側(cè)圖片繼續(xù)放大效果完全一致,所以可以證實數(shù)碼變焦基本上就是照片的放大裁剪,因此要想放大后畫質(zhì)損傷減小,還是需要外接鏡頭類產(chǎn)品從光學變焦方面著手。
8. 鏡頭的焦距如何確定
物理中焦距是根據(jù)透鏡成像公式算出來的。
透鏡成像公式:1/f=1/u+1/v;物距u 像距v,實像v取正值,虛像 v取負值;焦距f=u*v/(u+v)
相機的鏡頭是一組透鏡,當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穿過透鏡時,光會聚到一點上,這個點叫做焦點,焦點到透鏡中心(即光心)的距離,就稱為焦距。焦距固定的鏡頭,即定焦鏡頭;
焦距可以調(diào)節(jié)變化的鏡頭,就是變焦鏡頭。(當一束與凸透鏡的主軸平行的光穿過凸透鏡時,在凸透鏡的另一側(cè)會被凸透鏡匯聚成一點,這一點叫做焦點,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就叫這個凸透鏡的焦距。一個凸透鏡的兩側(cè)各有一個焦點
攝影機或放映機的金屬筒容納了一組兩邊或一邊有弧度(凸或凹)的透鏡,組成一個綜合鏡頭。從物體不同部分射出的光線,通過鏡頭之后,聚焦在底片的一個點上,使影像具有清晰的輪廓與真實的質(zhì)感,這個點就叫焦點(focus)。所謂焦距(focal length),正是從鏡頭之鏡片中間點到光線能清晰聚焦的那一點之間的距離。
由于我們照相時,被照的物體與相機(鏡頭)的距離不總是相同的,比如給人照相,有時,想照全身的,離得就遠,照半身的,離得就近。也就是說,像距不總是固定的,這樣,要想照得到清晰的像,就必須隨著物距的不同而改變膠片到鏡頭光心的距離,這個改變的過程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調(diào)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