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位對焦和對比對焦
區(qū)別在于對焦速度。CDAF (contrast detection auto focus) 就是常說的反差對焦,與之對應的是PDAF(Phase Detection Auto Focus)也就是常說的相位對焦。應該就是單純標明了對焦類型,不過不管是CDAF還是PDAF都是對焦系統(tǒng)的問題,和鏡頭光學結(jié)構(gòu)本身沒啥關(guān)系。
2. 相位對焦和反差對焦
相位對焦是通過,尋找像差最小的點,來進行對焦。
3. 相位對焦和對比對焦的區(qū)別
答,a7r3和a7r3a區(qū)別如下
索尼A7R,3A是A7R3的顯示屏升級版,A7R3A和A7R3兩者間的區(qū)別就是A7R3A的顯示屏像素由原先的144萬點升級到了235萬點,并升級原有的 USB-C 孔,支持 USB 5Gbps (USB 3.2) 的傳輸速度,僅此而已。
價格也比原先的A7R3貴了大約1000元。其他功能完全一樣。
屏幕尺寸沒有變化提高的是像素和價錢。
4. 相位差對焦
首先是全像素對焦,意味著在感光元件上所有的像素都能夠參與對焦,如果說早期的PDAF 相位對焦技術(shù)只是部分像素參與對焦,就像是一只偵查小隊,那全像素對焦就是每個人都具備了偵查技術(shù),偵查效率大大提高。
接下來是全向,早前流行的【Dual Pixel】全像素雙核對焦,是在全像素對焦特性上,將像素下面的光電二極管一分為二,檢測左右圖像的相位差判斷對焦,所以在縱向紋理的對焦場景上有很大優(yōu)勢。但因為是檢測左右圖像的相位差,所以在橫向紋理的極限場景時可能出現(xiàn)對焦失敗的情況,也就是說【Dual Pixel】缺失了檢測,上下相位差的能力。
GN2將【Dual Pixel】這一技術(shù)再次發(fā)展,推出了【Dual Pixel Pro】雙像素增強技術(shù)。雙像素增強技術(shù)通過將綠色像素上的像素分割方式升級為對角線分割,讓這些像素能夠在檢測左右相位差的同時也能夠檢測上下相位差,從而突破了之前部分極限場景不易對焦的限制。
最后是8核,將全像素全向雙核對焦技術(shù)結(jié)合像素四合技術(shù),單個大像素就從雙核對焦變成了8核對焦,這就是全像素全向8核對焦。
5. 對比檢測對焦和相位檢測對焦
1.從外觀來判斷,定焦比較短一些,它只有一個變焦環(huán),而變焦多一個聚焦環(huán)。
2.定焦鏡頭只能靠改變攝像機和拍攝主體間的距離來改變?nèi)【胺秶?/p>
變焦鏡頭扭動鏡頭就可以變景。
3.變焦鏡頭都比定焦貴很多。
4.變焦鏡頭的一大問題就是畫面變形,只要有廣角端的變焦鏡頭都會畸變。
而定焦鏡頭在這個方面問題很小,或者幾乎沒有畸變問題。
用變焦鏡頭拍攝,畫面總是有些糊的感覺。
定焦不存在這個問題,畫面非常的銳。
5.定焦鏡頭可以把光圈放的更大,把畫面聚焦部分按層次虛化,從而獲得更好的景深效果。
定焦鏡頭的光圈可以達到1.2以上,這樣可以獲得更理想的畫面質(zhì)感。
6. 什么是相位對焦
PDAF:相位檢測自動對焦; “Phase Detection Auto Focus”,簡稱:PDAF。字面意思就是“相位檢測自動對焦”。需要指出的是,相位對焦技術(shù)在數(shù)碼相機領(lǐng)域應用已經(jīng)十分成熟,在智能手機領(lǐng)域則仍處于起步階段。 相位對焦優(yōu)點: 只需要計算一次就完成對焦,對焦速度極快,并且降低處理器計算負擔。 相位對焦缺點: 在弱光環(huán)境下容易對不上焦。
7. 相位對焦和對比對焦哪個好
需要。
相位對焦則是對焦速度超級快,但是需要強大的硬件支持并且對于亮度也有要求。
相位對焦——PDAF:它的全稱是PhaseDetectionAutoFocus,字面意思就是“相位檢測自動對焦”。相位對焦技術(shù)在數(shù)碼相機領(lǐng)域應用已經(jīng)十分成熟,在智能手機領(lǐng)域則仍處于起步階段。
通常而言相機的自動對焦方式有兩種:反差對焦和相位對焦。反差對焦的原理是根據(jù)焦點處畫面的對比度變化,尋找對比度最大時的鏡頭位置,也就是準確對焦的位置。
8. 相位對焦與反差對焦各有什么特點
oppo對焦是:
OPPO Reno3支持反差對焦和相位對焦。
雙核對焦技術(shù)是一項媲美單反級的對焦技術(shù)。OPPO重構(gòu)了對焦像素的組合方式,對焦像素的面積比原來提升了100%,進光量達到了原來的2倍之多。經(jīng)過實測,雙核對焦的速度比相位對焦提升約40%。這樣,隨手一拍就能拍出更清晰的照片了。
反差對焦,拍攝物體時鏡頭中的鏡片會來回微調(diào),直到相機的CMOS傳感器檢測到圖像是一個最清晰的值。由于移動鏡片使對焦區(qū)域的圖像達到最清晰,所以在拍攝過程中會在手機上看到圖像由模糊到清晰再到模糊。
9. 相位對焦和自動對焦
對于離鏡頭遠近不同的物體,通過鏡頭后要在固定的位置清晰成像就需要進行對焦(調(diào)焦)。直觀來說當鏡頭調(diào)好焦距后,被攝體就會特別清晰。傳統(tǒng)相機絕大部分鏡頭的對焦方式都是改變菲林面與鏡片之間的距離,在取景時若人為用手來調(diào)整此距離就被稱為手動對焦方式。數(shù)碼相機鏡頭在光學原理上與傳統(tǒng)相機沒有任何不同,只不過在焦平面處將菲林換成了CCD而已。在相機發(fā)明后的大部分時間中,都采用手動對焦的方式,直到本世紀六十年代后期,微電子技術(shù)大發(fā)展并在相機上加以應用后,才出現(xiàn)自動對焦的概念。相機自動對焦是一個復雜的光電一體化的過程,簡單說其基本原理是將物體反射的光讓相機上的光電傳感器接受,通過內(nèi)部智能芯片處理,帶動電動對焦裝置進行對焦。目前大多數(shù)數(shù)碼相機的自動對焦,都采用被動式:即直接接收分析來自景物自身的反光,利用相位差原理進行自動對焦的方式。這種自動對焦方式的優(yōu)點是自身不要發(fā)射系統(tǒng),因而耗能少,有利于小型化。對具有一定亮度和反差的被攝體能理想的自動對焦,在逆光下也能良好的對焦,且能透過玻璃等透明障礙物對焦。個別高檔數(shù)碼相機也同時結(jié)合了主動式自動對焦方式,即相機上有紅外線或超聲波甚至激光發(fā)生器,發(fā)出紅外光或超聲波到被攝體,相機上的接受器接受反射回來的紅外光或超聲波進行對焦,其光學原理類似三角測距對焦法。主動式對焦由于是相機主動發(fā)出光或波,所以可以在低反差、弱光線下對焦,而且對細線條的被攝體和動體都能自動對焦。恰好彌補了被動式自動對焦的不足。
1、菲林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膠片,早期直譯成菲林;
2、“在焦平面處將菲林換成了CCD而已”不準確,是換成電子感光器件,包括CCD、CMOS等,而且高檔單反也有用CMOS的;
3、主動式對人攝影不可能用激光發(fā)生器的,那樣可能會對人造成傷害;
4、主動式自動對焦超聲波不用光學原理,而是靠測返回波的時間來測距對焦的;
5、現(xiàn)在的數(shù)碼相機都有光學測距裝置,只是用電子方式顯示而已;
6、在單反機上都保留和膠片機一樣的光學測距裝置和使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