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鏡頭的口徑
1、鏡頭的口徑又稱為絕對口徑、有效孔徑,表示鏡頭的最大進光孔,也就是鏡頭的最大光圈。
2、口徑的大小用口徑系數(shù)F表示,F(xiàn)=鏡頭焦距/最大光孔直徑,也可以用F系數(shù)的倒數(shù)表示,如F2.8或1∶2.8。F越小,表示口徑越大。
3、對于變焦鏡頭,我們會看到F3.5-5.6這樣的表示方法,這兩個數(shù)值分別是鏡頭廣角端 和長焦端的最大光圈。
2. 怎么看鏡頭口徑
相機量尺寸這個提問是錯誤的。只能說,我用相機想知道我拍攝的物體有多遠距離。用相機測量距離,就是我們講的焦距,從相機鏡頭看被攝物體,調(diào)動鏡頭的距離環(huán),看到物體清析了,在看鏡頭焦距是多少,就知道距離是多遠了。如果是固定頭鏡頭,哪么相機到被攝物體最遠距離,也就是固定鏡頭所標的距離。
3. 騰龍28-75鏡頭口徑
騰龍28-75鏡頭實用的焦段,極小的呼吸效應(yīng),極快的對焦速度,不錯的性價比和畫質(zhì),廣角端還有小微距能力,最重要的是這個焦段的自動鏡頭里最小的體積和重量,都是選擇它的原因。這顆騰龍28-75可以說不管是拍照還是視頻,都能很好的勝任。同時,輕便這個最大的優(yōu)點給用戶帶來的體驗感提升著實是實實在在的。
4. 鏡頭口徑是什么意思
選擇uv鏡,唯一的標準是鏡頭口徑的大小。不同的鏡頭,口徑是不一樣的。uv鏡的口徑取決于您的鏡頭口徑,和相機型號無關(guān)!所以購買uv鏡前請先確定購買鏡頭口徑大小,鏡頭蓋或者鏡頭前面一般都有標注,例如24-105鏡頭的口徑是Φ77,那么購買的uv鏡也要選直徑是77mm的。
5. 鏡頭口徑與通光量的關(guān)系
當然是最大的那檔光圈的通光量最大了。
光圈f1.4的口徑比光圈f2.8的口徑大出2倍,在同等曝光時間內(nèi),大光圈f1.4的通光量就比f2.8光圈的通光量多出來2倍。
目前所知的最大光圈普遍都是定焦鏡頭的標準鏡頭。
早在膠片相機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光圈數(shù)值為f0.8的50mm鏡頭。意味著該鏡頭的光圈直徑超過其焦距長度。
6. 鏡頭口徑在哪看
一般來講,“x”前面的數(shù)字表示倍數(shù),“x”后面的數(shù)字表示物鏡口徑。
定倍望遠鏡的表示方法:7x35表示該鏡為7倍,物鏡口徑35mm。
連續(xù)變倍望遠鏡的表示方法:8-24x40表示該鏡倍率從8倍到24倍之間可以連續(xù)變化,口徑為40mm
分擋變倍望遠鏡的表示方法:30+60x70表示其倍率有30倍和60倍二種,口徑70mm。
對于天文望遠鏡,則習(xí)慣于用口徑和焦距表示規(guī)格,如80/600,或80F600,表示物鏡口徑為80mm,物鏡焦距為600mm。
天文望遠鏡也可以直接標口徑,如80mm、102mm、127mm、153mm等等,或者按英制表示口徑:4寸、6寸、8寸、10寸、12寸等等。
為什么天文望遠鏡不標倍數(shù)呢?這是因為絕大多數(shù)的天文望遠鏡都是通過換目鏡,來改變倍數(shù)的,用的目鏡規(guī)格不同,倍數(shù)也會不同,所以一般不標倍數(shù),如果天文望遠鏡用于拍攝,那么倍率的意義將會淡化。
1. 物鏡口徑和放大倍數(shù)。
望遠鏡的物鏡口徑用毫米數(shù)字來表示,放大倍數(shù)是一個數(shù)字。如一具望遠鏡標有10*50的字樣,表示它的物鏡口徑為50毫米,放大倍數(shù)是10。一般而言,口徑越大,望遠鏡的光學(xué)性能越好,但望遠鏡的價格和重量也直線上升??趶? 0毫米以下稱為小口徑,30毫米到50毫米稱為中口徑,50毫米以上為大口徑。放大倍數(shù)一般為6,7,8,10,12 ,15,16,20及以上。買望遠鏡的一個誤區(qū)是認為倍數(shù)越大越好,其實不然,倍數(shù)越大,望遠鏡的視場越小,尋找目標,特別是活動目標越困難,再則手持望遠鏡時,倍數(shù)越大,手臂和身體晃動的影響也越大。所以綜合考慮,7*35,8*4 0,10*50這幾種望遠鏡是首選。
2. 出瞳直徑出瞳直徑這個參數(shù)非常重要,但卻往往被人忽視。實際上出瞳直徑有點象照相機鏡頭的最大光圈,它決定望遠鏡像場的明亮程度。出瞳直徑=物鏡口徑/放大倍數(shù),出瞳直徑越大,望遠鏡像場越明亮,越適合在昏黑暗環(huán)境下使用。但人眼睛的瞳孔直徑為3毫米至7毫米,出瞳直徑比3毫米小的望遠鏡,其像場看上去還不如人肉眼看的亮堂,出瞳直徑比7毫米大的望遠鏡,從望遠鏡目鏡出來的一部分光線沒能射進瞳孔中,白白浪費掉,所以細心的人會發(fā)現(xiàn),大部分望遠鏡的出瞳直徑在3毫米到7毫米之間。如 7*35,8*30,8*24,8*40,7*50, 10*50,8*56,9*63等等。如果你是一位天文愛好者,那么應(yīng)選口徑在50或50以上,出瞳直徑在5毫米到7 毫米的的望遠鏡。不增加物鏡口徑的情況下,一味的追求放大倍數(shù),將減少望遠鏡的出瞳直徑,使望遠鏡的性能變壞。將望遠鏡的物鏡對著光亮處,從目鏡端看去,有一個圓型小亮斑,這個圓型小亮斑的直徑,就是望遠鏡的出瞳直徑,你可以用尺子測量出它。市場上現(xiàn)有一些望遠鏡,花花綠綠的,胡亂標注放大倍數(shù),你要是測量出望遠鏡的物鏡直徑和出瞳直徑,就能計算出放大倍數(shù),從而不上當受騙。
3. 視場角度(Real Field Angle of View,日文叫“實視界”)視場角度就是望遠鏡的所觀察到的目標的角度范圍,如2.5度,8.2度,6度等等。還有一些望遠鏡用另外的方法標注視場角度,如114m /1000m,或393Ft./1000Yd。114m/1000m表明如望遠鏡距離景物1000米,視場內(nèi)景物的最大寬度為114米。393Ft./1000Yd表明如望遠鏡距離景物1000 碼,視場內(nèi)景物的最大寬度為393英尺。因為1度的正切(tg)值約為0.0175,所以標注視場為114m/1000m的望遠鏡,換算成角度表示視場角度是:114/17.5=6.51度。標注視場為393Ft./1000Yd的望遠鏡,因為1碼=3英尺,換算成角度表示視場角度是:393/(17.5*3)=7.5度。一般而言,望遠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大,其視場角度角度越小。天空中滿月的視角約為0.5度,所以你可用在望遠鏡視場中能容納幾個滿月的方法,估算出望遠鏡的視場角度。
4. 像場角度(這大概是我自己發(fā)明的漢語詞,英文為Apparent Field angle of Vi ew,日文叫“見掛視界”)像場角度這個參數(shù)也往往被人忽視。有的望遠鏡看上去像是從一個細管子里看物體,很別扭;而有的望遠鏡看上去卻視野開闊,很舒服,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望遠鏡的角度不同。像場角度是指望遠鏡像場相對于人眼所張開的角度。實際上,像場角度=視場角度*放大倍數(shù)。如果望遠鏡的像場角度在65度及以上,則此望遠鏡稱為廣角望遠鏡,或說此望遠鏡有廣角目鏡。用廣角望遠鏡觀察,給人以很舒服的感覺。廣角望遠鏡比同放大倍數(shù)的非廣角望遠鏡能看到更廣闊范圍的東西,但其像場的邊緣有較大的變形。廣角望遠鏡一般標注有Wide Angle或W的字樣。
7. 鏡頭的口徑又稱
快速鏡頭又稱大口徑鏡頭,有效口徑超過1:2的攝影鏡頭。快速鏡頭在光圈開到最大時,比普通鏡頭透光力強,拍攝速度比較高。
慢速鏡頭通常在慢速攝影當中運用到。慢速攝影這是指使用三十分之一秒以下的快門速度拍攝照片。用慢速拍攝,可使運動的物體,在曝光瞬間,在底片上留下移動的影像。
8. 索尼24-105mm鏡頭口徑
24_105鏡頭的最佳光圈是f 5.6 至f8。
對于鏡頭的最佳光圈值,在攝影圈,都有一個通常的說法,就是鏡頭的最大光圈值,縮小一到兩檔為佳。一般不使用鏡頭的最大光圈值,
鏡頭的最大光圈值,在拍攝環(huán)境平衡中,感光度不宜提升了,快門速度也不能再慢的情況下,迫不得已才開大光圈,使用最大光圈值,這個鏡頭,在光圈5.6,拍攝人像,風(fēng)光f8至f11,進行拍攝,鏡頭效果是不錯的
9. 鏡頭口徑越大通光量越怎么樣
光圈值的1.4倍稱為一檔,如F1.4收一檔為F2.0(1.96),F(xiàn)2.0的進光量也就比F1.4少一倍。 光圈系數(shù) = [鏡頭焦距] / [入射瞳直徑] 完整的光圈系數(shù)值序列為: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按此標準的光圈值序列設(shè)置的話,相鄰的兩級光圈系數(shù)光通量相差一倍(不是兩倍),如f8與f5.6,f5.6與f4,…… 從上面的計算公式可知,光圈系數(shù)是相對口徑(入射瞳直徑 / 鏡頭焦距)的倒數(shù),也就是說,光圈值越大,相對口徑越小。
入射瞳直徑是與面積成平方比的關(guān)系,通光量與入射瞳面積成正比,因此直徑與通光量是成平方的關(guān)系。
具體計算:如f8的光圈,相對口徑為1/8 (通俗一點說光圈的直徑大小是鏡頭焦距的1/8),而f5.6的光圈,相對口徑為1/5.6 (光圈的直徑大小是鏡頭焦距的1/5.6),兩者的通光面積是相差一倍,所以通光量自然也是差一倍了。
10. 鏡頭口徑越大價格越便宜
不一定越貴越好。但是好的鏡頭需要有多組鏡片糾正色差增加銳度,其中用到的螢石和鍍膜成本都很高。還有大光圈鏡頭的體積會變大鏡片口徑更大成本也增加。為了增加出片率會有防抖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都比沒防抖的又多了兩千以上。
好的鏡頭都是全金屬,而且防水滴,這些做工的成本也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