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鏡頭12-24
適馬12-24mm長期以來一直是135畫幅下最廣的非魚眼鏡頭,價(jià)格比較便宜。就畫質(zhì)來看,不算很差,就是抗炫光不太好,顏色方面有點(diǎn)偏。
缺點(diǎn)是在不能保持水平狀態(tài)下拍攝的話邊緣變形比較嚴(yán)重。
2. 鏡頭12-32和12-60哪個(gè)好
濾鏡尺寸:77mm
鏡頭結(jié)構(gòu):16組19片
最大光圈:F2.8
最小光圈:F32
最近對焦距離:1.2m
驅(qū)動(dòng)馬達(dá):SSM
鏡頭定位:全畫幅鏡頭
視角范圍:34度-12度30分
鏡頭定位:全畫幅鏡頭
鏡頭用途:遠(yuǎn)攝鏡頭
鏡頭類型:變焦
鏡頭結(jié)構(gòu):16組19片
鏡頭卡口:索尼α卡口
濾鏡尺寸:77mm
驅(qū)動(dòng)馬達(dá):SSM
最大光圈:F2.8
最小光圈:F32
光圈葉片數(shù):9片
焦距范圍:70-200mm
等效焦距:105-300mm
最近對焦距離:1.2m
最大放大倍率:0.21倍
視角范圍:34度-12度30分
鏡頭直徑:87mm
鏡頭長度:196.5mm
鏡頭重量:1340(不含三角架)g
3. 鏡頭12-32與14-42
這是一款4/3系統(tǒng)微單使用的松下變焦鏡頭,物理焦距是12-32mm,實(shí)際等效焦距是24-62mm(4/3系統(tǒng)相機(jī)的焦距轉(zhuǎn)換系數(shù)是2)。f/3.5-5.6是鏡頭的最大光圈值,12mm端最大光圈是3.5,32mm端最大光圈是5.6。
4. 鏡頭12-32是什么意思
6---6個(gè)隔x2伏(額定電壓)=12伏 ev---電動(dòng)車用 f---防酸 32---電池容量32安時(shí) a---企業(yè)標(biāo)示 12伏32安時(shí)的電動(dòng)車用防酸蓄電池
5. 鏡頭12-32
1、電瓶的容量是“安時(shí)”(AH),單獨(dú)的電瓶沒有電流,就沒有“瓦”的存在。
2、“瓦”是用電器的功率,由電路的電流決定。容量:表示電瓶總電量多少。比如一個(gè)12V32AH的電瓶,當(dāng)電路中的電流為10安培時(shí),理論可以持續(xù)3.2小時(shí)。此時(shí)用電器消耗的功率是12v×3.2A=38.4(W);當(dāng)電路中電流是100安、理論上可以維持0.32小時(shí)(實(shí)際不可能,因?yàn)殡娖侩娏坎豢赡芟袼粯拥构猓?。此時(shí)產(chǎn)生的功率是12v×100A=1200(W)。
6. 鏡頭1224與1635怎么選
丁朝[大瞿越](公元968-980年)
丁部領(lǐng)結(jié)束了十二使君之亂,建立第一個(gè)獨(dú)立王朝丁朝。國號大瞿越,被北宋封為交趾郡王。
世系:
稱號 姓名 在位時(shí)間 事跡
丁先皇(大勝明皇帝)丁部領(lǐng) 968-979年 父子同時(shí)為杜釋殺,尊為先皇。
南越王 丁璉 968-979年 為丁部領(lǐng)長子,同時(shí)被殺,并未登基。
丁廢帝 丁璇 979-980年
前黎朝(公元980-1009年)
黎桓為丁朝十道將軍,趁丁廢帝年幼試圖篡位。宋太宗派軍來救,黎桓趁機(jī)“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并敗宋軍。黎朝分全國為十道,并立佛教為國教。
世系:
稱號 姓名 在位時(shí)間 年號 事跡
天福帝 黎桓 980-1005年 天福、應(yīng)天 黎桓死后諸子爭立。
中帝帝 黎龍?jiān)?1005-1008年 應(yīng)天、景瑞
帝龍鋌 黎至忠 1008-1009年
李朝(公元1010-1225年)
李朝定都升龍(今河內(nèi)),并分全國為二十四路,第一次引入科舉制度。李朝亦為佛教國家,國王多出家為僧。李朝建國后,仿效中國唐朝和宋朝而采取中央集權(quán)政治制度模式。在太祖、太宗、圣宗、仁宗四代君主在位的117年里,越南進(jìn)入了政治集中、國家統(tǒng)一、國勢強(qiáng)盛的時(shí)期。李朝前期多次與宋朝、真臘、占城發(fā)生戰(zhàn)爭,占領(lǐng)了大片領(lǐng)土。公元1127年仁宗去世后,越南國勢開始衰弱,國內(nèi)封建諸侯相互交戰(zhàn),爭奪權(quán)力。李朝末年,發(fā)生了范猷之亂和陳嗣慶、陳承兄弟專權(quán)的場面。最后權(quán)臣陳守度趁李昭皇年幼,篡奪政權(quán)而建立了陳朝。
世系:
廟號 姓名 在位時(shí)間 年號 事跡
李太祖(神武帝) 李公蘊(yùn) 1010-1028年 順天 李公蘊(yùn)原本是前黎朝權(quán)臣、親衛(wèi)殿前指揮使。公元1010年,李公蘊(yùn)趁前黎朝發(fā)生內(nèi)亂而自立為帝,改元順天,定都升龍(河內(nèi))。
李太宗 李佛瑪(李德政) 1028-1054年 天成、通瑞、乾符有道、明道、天感圣武、崇興 敗諸弟叛亂而釋之,試圖支持儂志高反宋,最終不成功。
李圣宗 李日尊 1054-1072年 龍瑞太平、彰圣嘉慶、;龍彰天嗣、天祝寶象、神武 改國號大越
李仁宗 李乾德 1072-1127年 太(泰)寧、英武昭圣、廣佑、會(huì)豐(符)、龍符、會(huì)祥大慶、天符睿武、天符慶壽 派李常杰十萬大軍陷宋三州,終為郭逵所敗。
李神宗 李陽煥 1127-1138年 天(大)順、天(大)彰寶嗣 仁宗侄,國勢始衰。
李英宗 李天祚 1138-1176年 紹明、大定、政(正)隆寶應(yīng)、天感至寶 宋始封為安南國王。
李高宗 李龍翰 1176-1211年 寶符、天資嘉瑞、天嘉寶佑、治平龍應(yīng) 陳守度開始專權(quán)。
李惠宗 李旵 1211-1224年 建嘉
李昭皇 李天馨 1224-1225年 天彰有道 惠宗女,唯一女王。
陳朝(公元1225-1400年)
1225年,掌握李朝大權(quán)的輔國大尉陳承與殿前指揮使陳守度,強(qiáng)迫年幼的女皇李昭圣讓位于陳承之子陳炬,并強(qiáng)迫李姓一概改為阮姓。陳朝分全國為十二路,抵抗了蒙古人的三次進(jìn)攻。
世系:
廟號 姓名 在位時(shí)間 年號 事跡
陳太祖(初謚徽宗,太宗追崇) 陳守度 1225-1264年 終身為太師,未登基。
陳太宗 元孝皇帝 陳日煚 1225-1273年 建中、天應(yīng)政平、元豐 守度侄,以李昭皇為后,蒙古第一次入侵。
陳圣宗 宣孝皇帝 陳日烜 1273-1279年 紹隆 以李昭皇為后,為亂倫之舉。
陳仁宗 睿孝皇帝 陳日燇 1279-1293年 元朝第二三次入侵,仁宗臣服于元朝,為安南國王。
陳英宗 仁孝皇帝 陳烇 1293-1314年 擒占城國王制至。
陳明宗 文哲皇帝 陳日爌 1314-1329年 開泰 被迫禪位。
陳憲宗 陳旺 1329-1341年 開佑 國勢始衰。
陳裕宗 陳日煃 1341-1369年 紹豐、大治
昏德公 陳日熞(楊日禮)1369-1370年 大定 被廢被殺。
陳藝宗 英哲皇帝 陳頃 1370-1373年 紹慶 胡氏開始專權(quán)。
陳睿宗 欽皇 陳日煓 1373-1377年 隆慶 征占城陣亡。
陳廢帝 陳晛 1377-1388年 昌符
陳順宗 元皇 陳日焜 1388-1398年 光泰
陳少帝 陳(上安下炎)1398-1400年 建新
胡朝(1400-1407年)
陳朝八朝老臣,官至輔國太師,廢陳少帝自立,自稱虞舜之后,姑國號大虞。襲殺明朝送來繼位的陳天平,為明朝所敗,以安南為郡縣。第一次統(tǒng)一度量衡。
世系:
姓名 在位時(shí)間 年號
帝胡季嫠 1400-1401年 圣元
帝胡漢蒼 1401-1407年 紹圣 開大
后陳朝(1407-1413年)
世系:
稱號 姓名 在位時(shí)間
簡定帝 陳頠 1407年—1409年
重光帝 陳季擴(kuò) 1409年—1413年
新陳朝(1427-1428年)
世系:
姓名 在位時(shí)間
陳皓 1427年-1428年
北屬明朝時(shí)期(1407-1428年)
1406年成祖派八十萬大軍南下,滅安南,分其國為十五府。后宣宗退出安南。
后黎朝(1428-1789年)
黎利于1418年起兵反明,終至1428年迫使明朝退出安南,建國號大越。黎朝時(shí)期分占城為三小國,徹底擊垮了古占城國。分全國于五道,后改十二道。然而1527年后莫氏占據(jù)北方建國,黎朝偏安南方,權(quán)力盡歸鄭氏。為越南歷史上的南北朝時(shí)期。后鄭氏于1592年雖脅持黎皇短暫統(tǒng)一,但也陷入了和南方阮氏的爭斗。1789年黎朝為西山阮朝所滅。
世系:
后黎朝前期(1428-1527)
廟號 溢號 姓名 在位時(shí)間 年號 事跡
黎太祖 高帝 黎利 1428-1434年 順天 倡儒學(xué),貶佛教。
黎太宗 文帝 黎元龍 1434-1443年 紹平、大寶 閱兵途中而卒。
黎仁宗 宣帝 黎邦基 1443-1459年 大和、延寧 為兄所弒。
前廢帝(諒山王)黎宜民 1459-1460年 天興 弒仁宗,為臣下所殺。
黎圣宗 淳帝 黎思誠 1460-1498年 光順、洪德 俘占城王,分其國為占成,華英,南蟠三小國。
黎憲宗 睿帝 黎暉 1498-1504年 景統(tǒng)
黎肅宗 欽帝 黎敬甫1504-1505年 泰貞 在位六月。
黎威穆帝 黎誼 1505-1509年 端慶 莫氏開始專權(quán),為襄翼帝所弒。
黎襄翼帝 黎瀠 1509-1516年 洪順 被明使稱為“豬王”。
中廢帝 黎光治 1516年
黎德宗 建帝(昭宗追崇) 黎鑌
黎明宗 哲帝(昭宗追崇) 黎漴
黎昭宗 神帝 黎懿 1516-1527年 光紹
黎恭帝 黎椿 1527年 統(tǒng)元 為莫登庸所殺,多有重臣罵莫氏而死。
黎朝復(fù)辟時(shí)期(1533-1789年)
廟號 溢號 姓名 在位時(shí)間 年號 事跡
黎莊宗 裕帝 黎寧 1533-1549年 元和 鄭氏始祖鄭檢立其于哀牢,后回國。
黎中宗 武帝 黎喧 1549-1557年 順平
黎英宗 峻帝 黎維邦 1557-1578年 天佑、正治、洪福 為鄭檢所殺。
黎世宗 毅帝 黎維潭 1578-1600年 嘉泰、光興 鄭氏滅莫朝。
黎敬宗 惠帝 黎維新 1600-1609年 慎德、弘定
黎神宗 淵帝 黎維祺 1619-1643年 永祚、德隆、陽和
黎真宗 順帝 黎維佑 1643-1649年 福泰
黎神宗復(fù)辟 1649-1663年 慶德、盛德、永壽、萬慶 永壽
黎玄宗 穆帝 黎維禑 1663-1672年 景治
黎嘉宗 美帝 黎維禬 1672-1676年 陽德
黎熙宗 章帝 黎維祫 1676-1705年 永治、正和
黎裕宗 和帝 黎維禟 1705-1732年 永盛、保泰
后廢帝(昏德公) 黎維祊 1732-1732年 永慶
黎純宗 簡帝 黎維祥 1732-1735年 龍德
黎懿宗 徽帝 黎維祳 1735-1740年 永佑
黎顯宗 永帝 黎維祧 1740-1787年 景興
黎佑宗(愍宗追崇) 黎維禕
黎愍宗 愍帝 黎維祁 1787-1789年 昭統(tǒng) 鄭氏被西山阮朝所滅,愍帝逃往北京。
莫朝(1527-1677年)
莫登庸為后黎朝太尉,殺黎恭帝建立莫朝。但是鄭氏扶黎朝后裔復(fù)國于南方,莫朝即為南北朝之北朝。1592年莫朝為鄭氏所滅,但是莫氏仍盤踞高平一地,直到1677年。莫氏甚為畏懼明朝,莫登庸曾經(jīng)帶數(shù)人北上請降,同時(shí)安南國被降為安南都統(tǒng)使司。一直為越南所謂史學(xué)家所忌,稱為國賊。
世系:
廟號 姓名 在位時(shí)間 年號 事跡
莫太祖 莫登庸 1527-1530年 明德
莫太宗 莫登瀛 1530-1541年 大正
莫憲宗 莫福海 1541-1547年 廣和
莫宣宗 莫福源 1547-1562年 永定、光寶、景歷
王 莫茂洽1562-1592年 淳福、崇康、延成、端泰、興治、洪寧、朝安 為鄭氏所殺,莫氏一蹶不振。
莫景宗 莫銓 1592年 武安
莫閔宗 莫敬止 1592-1593年 康佑
莫代宗 莫敬恭 1593-1623年 乾統(tǒng)
莫光祖 莫敬寬 1623-1638年 隆泰 降鄭氏。
王 莫敬完 1638-1677年 順德 高平為鄭氏所奪,康熙命其歸還而不從,敬完逃中國。
金Q公子[8184198] 2007-08-11 14:58
題目:Re:越南歷代世系表
鄭主(1539-1787年)
鄭氏在黎帝時(shí)就專權(quán),為莫登庸所迫。莫氏篡位后,扶立黎朝于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始終未曾稱帝。1592年消滅莫朝,但是又與新興的南方阮氏政權(quán)沖突,七次大戰(zhàn)。歷時(shí)半個(gè)世紀(jì)沒有結(jié)果。后西山三兄弟起義,鄭氏于1787年滅亡。
世系:
稱號 姓名 在位時(shí)間 事跡
鄭世祖(諒國公,明康王) 鄭檢 1539-1569年
俊德侯 鄭檜 1569-1570年
鄭成祖(哲王,平安王) 鄭松 1570-1623年 滅莫朝。
鄭文祖(誼王,清王) 鄭梉 1623-1657年 取高平,后康熙命其歸還。
鄭弘祖(陽王,西王) 鄭柞 1657-1682年 滅莫氏。
鄭昭祖(康王,定王) 鄭根 1682-1709年
鄭禧祖(仁王,安都王) 鄭 1709-1729年
鄭裕祖(順王,威南王) 鄭杠 1729-1740年
鄭毅祖(恩王,明都王) 鄭楹 1740-1767年
鄭圣祖(盛王,靖都王) 鄭森 1767-1782年
奠都王 鄭桿 1782年
端南王(思王) 鄭楷 1782-1786年
晏都王 鄭槰 1786-1787年 亡于西山阮朝。
前阮朝(1533-1777年)
世系:
廟號 溢號 稱號 姓名 在位時(shí)間
阮肇祖 嘉?;实?阮淦 1533年-1545年
阮太祖 靚帝 仙王 阮潢 1558年-1613年
阮熙宗 孝文皇帝 佛王 阮福源 1613年-1635年
阮神宗 孝昭皇帝 上王 阮福瀾 1635年-1648年
阮太宗 孝哲皇帝 賢王 阮福瀕 1648年-1687年
阮英宗 孝義皇帝 義王 阮福溙 1687年-1691年
阮顯宗 孝明皇帝 明王 阮福淍 1691年-1725年
阮肅宗 孝寧皇帝 寧王 阮福澍 1725年-1738年
阮世宗 孝武皇帝 武王 阮福闊 1738年-1765年
阮睿宗 孝定皇帝 定王 阮福淳 1765年-1775年
廢王 阮晹 1775年-1777年
西山阮朝[歸仁阮朝](1778-1802年)
1771年,爆發(fā)了由阮岳、阮惠、阮侶三兄弟領(lǐng)導(dǎo)的越南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西山農(nóng)民起義。經(jīng)過20年的斗爭,起義軍于1776年推翻了南方阮氏政權(quán),1787年滅鄭氏,1789年擊退了清朝軍隊(duì)的干涉,統(tǒng)一了越南。l787年,阮岳在歸仁稱帝,統(tǒng)治從廣南至順化的中部大片土地。次年,阮惠在順化稱帝,年號光中,建立西山王朝,統(tǒng)治越南北部。后來兄弟反目,互相攻擊,終至滅亡。
世系:
稱號 姓名 在位時(shí)間 年號 事跡
中央皇帝 阮岳 1778-1788年 泰德、明德
孝公 阮文寶 1793年-1802年
光中帝 阮惠 1788-1793年 光中
帝 阮光纘 1793-1802年 景盛、寶興 光中帝子。
后阮朝 (1802-1907年)
阮福映為原廣南王阮福淳的侄兒,十七歲起兵,1802年,阮福映在法國人的幫助下,建立了越南最后一個(gè)封建王朝阮朝,國號南越。后嘉慶帝以為不合常理,令其改國號越南。阮氏分全國為二十三鎮(zhèn)四營。
世系:
廟號 溢號 姓名 年號 在位時(shí)間 事跡
阮世祖 高帝 阮福映 嘉隆1802-1820年 1803年,阮福映改安南為越南國,清政府命廣西按察使齊布森出使越南、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這是“越南”作為國名的開始,同化水真臘。
阮圣祖 仁帝 阮福晈 明命1820-1841年 即位后,漸漸地有排斥法國勢力的舉動(dòng),越法雙方關(guān)系越來越惡化。于是在咸豐、同治年間,法軍盡占南圻(按:越南是一個(gè)狹長形的國家,分為北、中、南三部份,北圻即北越,中圻法人稱之為越南本部,南析即南越,一稱下交趾),禁止傳教。
阮憲祖 章帝 阮福暶 紹治1841-1848年
阮翼宗 英帝 阮福蒔 嗣德1848-1883年 西貢條約,割讓東三省給法國。
阮恭宗 惠帝 阮福膺 1883年
郎國公 阮福升 協(xié)和1883年
阮簡宗 毅帝 阮福昊 建福1883-1884年 由于與法國殖民者簽定第二次越法《順化條約》賣國,朝野氣憤,即位不到一年就被大臣所廢。清朝放棄了宗主國地位,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
阮宣宗 出帝 阮福明 咸宜1884-1886年 由于不甘心聽命于法國殖民主義者,于1885年7月5日發(fā)動(dòng)順化起義,但有于準(zhǔn)備不充分而失敗。咸宜帝阮福明被法國流配至北非阿爾及利亞,越南被分為三個(gè)國家。
阮景宗 純帝 阮福昪 同慶1886-1889年
成泰帝 阮福昭 成泰1889-1907年
阮繼帝 阮?;?維新1907一1916年 由于不愿做傀儡,參與越南光復(fù)會(huì)起義的策劃,被法國殖民者逮捕流放法屬留尼汪群島。
阮弘宗 宣帝 阮福昶 啟定1916—1925年
保大帝 阮福晪 保大1925一1945年 1945年8月30日,保大帝向越南獨(dú)立同盟的代表交出權(quán)利,宣布退位,越南最后一個(gè)封建王朝統(tǒng)治的結(jié)束。
7. 鏡頭1224
我推薦騰龍11-18。因?yàn)檫@個(gè)級別的超廣角說實(shí)話都半斤八兩。沒什么什么太大的差別。但是騰龍11-18便宜!
我之前買的二手才250美元左右。如果副廠dx超廣角直接非要比較的話。我覺得畸變不是大問題。光圈大小對于超廣角來說不是大問題。對焦其實(shí)也不是大問題。
紫邊的話我個(gè)人而言是看著不舒服的,但是圖麗騰龍適馬都控制的一般,其中騰龍可能還稍微好點(diǎn)兒。
如果沒記錯(cuò)的話上面這幾張都是曾經(jīng)用d7000+ t1118拍的。
本人渣渣,隨便看吧。。。以上
8. 鏡頭12-24與適馬12-24哪個(gè)好
推薦老蛙12mm F2.8。
視角:首先12mm的焦距真的很廣,市面上似乎沒有什么值得信賴的12mm鏡頭,之前使用過適馬的12-24,但是畫質(zhì)有點(diǎn)差強(qiáng)人意。
體積:老蛙12mm 2.8的體積真的做的很小,比起適馬14mm 1.8體積和重量無疑要小的多。
濾鏡:這枚鏡頭有專門定制的100mm方鏡鏡架,雖然沒有圓形濾鏡用起來方便,但是相對于這個(gè)焦段要使用150mm的方鏡系統(tǒng)的鏡頭來說還是有不小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