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杜甫草堂風(fēng)景圖片
答:這不是杜甫草堂的景色。杜甫去黃四娘家作客時所見而寫
2. 杜甫草堂老照片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亂入蜀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幫助下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詩中提到的"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的成都草堂。他在這里先后居住了將近四年,因曾被授 "檢校工部員外郎"之銜,而又被稱做杜工部。 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經(jīng)宋、元、明、清多次修復(fù)而成,其中最大的兩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規(guī)模和布局。杜甫草堂博物館完整保留著清嘉慶重建時的格局,面積300余畝,園林是非常獨特的“混合式”中國古典園林。草堂內(nèi)楠木參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橋亭相間,花徑柴門,曲徑通幽,園林格局典雅而幽美。春梅,夏荷,秋菊,冬蘭四季芬芳。
3. 杜甫草堂繪畫
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 “安史之亂”,攜家?guī)Э谟呻]右 (今甘肅省南部)入蜀輾轉(zhuǎn)來到成都。
次年春,在友人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風(fēng)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 “成都草堂”。
他的詩“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
他在這里先后居住了將近四年,因曾被授“檢校工部員外郎”之銜,而又被稱做杜工部。
765年,嚴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攜家?guī)Э诟鎰e成都,兩年后經(jīng)三峽流落荊、湘等地。
4. 杜甫草堂 照片
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門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國唐代偉大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入蜀,在成都營建茅屋而居,稱“成都草堂”。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創(chuàng)作詩歌流傳至今的有240余首。其中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現(xiàn)已成為不少地區(qū)學(xué)生必學(xué)課。草堂故居被視為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圣地”。 杜甫當年來到成都時,覺得成都景色宜人,便在此定居,自己建立了杜甫草堂,由于當時貧窮,他還寫了不少詩來向當?shù)氐纳鐣魉饕恍┗ú輼淠?,自己親手栽培,他看上了浣花溪旁的一塊寶地,便依溪建。
5. 杜甫草堂攝影圖片
答:草堂即杜甫草堂,其中正門匾額的"草堂"二字為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親王愛新覺羅·允禮所書。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門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偉大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759年冬,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入蜀,營建茅屋而居,稱“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創(chuàng)作詩歌流傳至今的有240余首。草堂故居被視為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圣地”。
唐代詩人明杰輩出,光贊后世。其中,李白被成為“詩仙”,杜甫被稱為“詩圣”,李賀被稱為“詩鬼”。
“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是朱德司令1957年參觀杜甫草堂后寫下的一幅對聯(lián),表達了他對詩人杜甫的由衷贊美和崇敬之情。
6. 杜甫草堂攝影作品
杜甫、黃庭堅、屈原、陸游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qū)青華路37號,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創(chuàng)作詩歌240余首。唐末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jié)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修葺擴建。
草堂占地面積近300畝,完整保留著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擴建時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樸典雅、園林清幽秀麗,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一塊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紀念館,1985年更名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7. 國畫杜甫草堂
是在原址的基礎(chǔ)上重建的。
因為歷史的原因損毀很多次,因此也重建了很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