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河壺口拍照姿勢
黃河壺口瀑布有兩個觀景點,一個是山西臨汾市吉縣壺口鎮(zhèn),一個是陜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鄉(xiāng)。最佳觀瀑點在山西側的觀瀑洞,也叫龍洞。龍洞是一個天然石洞,在瀑布的下方,可以從下往上看瀑布,壯觀無比。你看到的壺口瀑布天上來,奔騰倒海不復還的照片都是在這里拍出來的。
壺口瀑布中最佳拍照位置在山西側的觀瀑洞(龍洞),龍洞是一天然石洞,在瀑布的下方,從下往上看瀑布,瀑布壯觀無比。
壺口瀑布中左邊是陜西,右邊是山西。 “壺口”二字得名,就來自于月牙形狀的斷崖形成的瀑布。 山西一側更靠近斷崖,因此可以看到完整的“壺口”形狀。而陜西因為照片左下角的那個巨石,完全封死了視角。必須沿著途中左上的兩條棧道靠近瀑布口才能看到,不過我去的時候,棧道因為水量大關閉了。
2. 黃河壺口瀑布拍照姿勢
步行上去不累。壺口瀑布東岸屬山西省,西岸屬陜西省,西岸略微險峻,東岸較為平坦。兩岸景區(qū)入口到觀景點都很近,坡度不大,很方便走過去。西岸比較險峻,站在東岸觀瀑布氣勢更雄偉,浪濤翻涌更猛烈,東岸還有一段石洞,可以走到水邊,感受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氣勢。
西岸觀瀑布也有優(yōu)勢,可以看到瀑布的恢宏,最好的觀瀑布方式兩邊都看看,兩岸景區(qū)門口離交通橋都不遠。
3. 黃河 壺口大瀑布 照片
壺口瀑布上有主要經(jīng)銀川寧夏,是中國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黃河奔流至此,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故名壺口瀑布。瀑布上游黃河水面寬300米,在不到500米長距離內(nèi),被壓縮到20-30米的寬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從20多米高的陡崖上傾注而瀉,形成”千里黃河一壺收”的氣概。
2013年12月,“宜川縣黃河壺口水利風景區(qū)”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水利風景區(qū)建設與管理領導小組評為“第十三批國家水利風景區(qū)”之一。國家黃河壺口水利風景區(qū)榮譽的授予,成為壺口景區(qū)繼國家地質公園和地質遺跡保護區(qū)、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4A級景區(qū)之后第四張國家級名片,為延安市唯一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qū)。2018中國黃河旅游大會上被評為“中國黃河50景”。
4. 黃河壺口高清照片
壺口瀑布誕生在一個地地道道的壺口中——瀑布之前,黃河的河床足有一千米寬,而到了這里,兩岸巖石陡然一縮,形成了一條只有二三十米左右的狹槽。
不僅如此,槽道下又奇特地出現(xiàn)了一個高低懸殊,落差極陡的深谷。
于是,漫流而來的黃河水流在這里聚為一股,齊心協(xié)力地朝狹槽里奔涌噴吐,由此形成了壺口瀑布。
壺口瀑布 寬達50米,深約50米,最大瀑面3萬平方米,是中國僅次于貴州省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
5. 黃河壺口自駕游旅游攻略
駕車路線:全程約326.4公里
起點:袁家村
1.咸陽市內(nèi)駕車方案
1) 從起點向正東方向出發(fā),行駛200米,右轉
2) 行駛80米,左轉
3) 行駛130米,右轉
4) 行駛1.9公里,左轉進入關中環(huán)線
5) 沿關中環(huán)線行駛150米,直行進入西安環(huán)線
6) 沿西安環(huán)線行駛4.9公里,稍向右轉進入關中環(huán)線
7) 沿關中環(huán)線行駛17.4公里,直行進入關中西線
8) 沿關中西線行駛2.9公里,直行進入關中環(huán)線
9) 沿關中環(huán)線行駛6.7公里,直行進入S107
10) 沿S107行駛1.9公里,進入銀陜線
11) 沿銀陜線行駛460米,右前方轉彎進入銀陜線
12) 沿銀陜線行駛700米,左前方轉彎
13) 行駛20米,右轉
14) 行駛280米,右轉
15) 行駛570米,朝新興/銅川方向,稍向右轉進入三原立交
2.沿三原立交行駛200米,過三原立交約370米后,直行進入延西高速
3.沿延西高速行駛25.4公里,直行進入西延高速
4.沿西延高速行駛53.4公里,朝宜君/黃陵/G65/延安方向,稍向右轉上匝道
5.沿匝道行駛2.2公里,直行進入包茂高速
6.沿包茂高速行駛94.3公里,朝太原/蘭州方向,稍向右轉進入廂西堡大橋
7.沿廂西堡大橋行駛690米,過廂西堡2號中橋約100米后,直行進入青蘭高速
8.沿青蘭高速行駛100.4公里,在壺口/壺口瀑布/G309出口,稍向右轉上匝道
9.沿匝道行駛630米,直行
10.延安市內(nèi)駕車方案
1) 行駛760米,朝秋林/宜川/G309方向,直行進入榮蘭線
2) 沿榮蘭線行駛5.8公里,直行進入延壺路
3) 沿延壺路行駛1.2公里,稍向右轉
4) 行駛150米,右前方轉彎進入延壺路
5) 沿延壺路行駛2.4公里,到達終點(在道路右側)
終點:壺口瀑布售票處(壺...
6. 黃河瀑布壺口視頻圖片
開放時間:上午8:00—下午5:00。
票價:100元/人,半價50元/人。
山西壺口瀑布是黃河上唯一的黃色大瀑布,也是中國的第二大瀑布。
以壺口瀑布為中心的風景區(qū),集黃河峽谷、黃土高原、古塬村寨為一體,展現(xiàn)了黃河流域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
1988年被確定為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91年被評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2002年,晉升為國家地質公園。
7. 黃河邊拍照姿勢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科學小品。寫的是科學家根據(jù)黃河象挖掘時的情景及化石形成的科學知識,假想了陳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大廳里的一具古代黃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過程。說明了古生物化石是大自然演變的可靠證據(jù)?! ≌n文按不同方面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黃河象骨骼化石的樣子:高大、完整?! 〉诙糠郑ǖ?-6自然段)寫科學家假想了黃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過程。這部分內(nèi)容是課文的重點,其中第4自然段尤為重點,特別要注意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把老象陷入淤泥的情景活靈活現(xiàn)地表現(xiàn)出來?! 〉谌糠郑ǖ?自然段)簡要地寫地殼的變化?! 〉谒牟糠郑ǖ?自然段)寫發(fā)現(xiàn)和挖掘黃河象骨骼化石時人們所看到的情景以及科學家的想象和推理?! ∵@篇文章作者在安排材料上也表現(xiàn)出了獨具匠心,要學習表達方法。作者先寫北京自然博物館陳列的黃河象骨骼化石既高大又完整,以此引起讀者的好奇。接下去寫假想黃河象失足落水、變成化石的故事,讀來生動有趣。接著交代地殼的變化,使故事更具科學性。最后寫挖掘時人們親眼看到的情景,點明了假想的根據(jù)。這樣安排材料可以收到引人入勝的表達效果。課文的四部分內(nèi)容還可以按其他順序安排。比如,先寫二、三部分,再寫第一部分,再寫第四部分;也可以先寫第四部分,最后寫第一部分?! 〗谭ńㄗh 1、關于預習:教師可根據(jù)本班實際布置有彈性的預習內(nèi)容,指導并認真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自讀生字新詞,注意"炙""橢""骼"等易錯字的字形、字音,引導學生讀課文,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怎樣讀懂的,提出不懂的問題;試著把課文分成幾部分,寫提綱等?! ?、交流、檢查預習情況與字詞教學、閱讀教學緊密結合 教師有計劃地引導學生交流讀懂的,交流和討論學生提出的不懂的問題,交流和討論學生給課文分成幾部分和寫作的提綱……就使預習情況的交流、檢查轉入了對課文的閱讀、探究的新階段,課后練習第2題就在這一過程中得到落實。 3、熟讀課文,訓練思維,練習復述?! ≌n后練習中的2、3題主要意圖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想象的合理性,思維的嚴謹性,復述的關鍵是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教學時可首先引導學生找到作者想象黃河象變成化石的根據(jù),進一步閱讀理解課文的第四部分,挖掘時人們看到的和想象到的--這是教學重點,需要借助形象、直觀的圖像,把文字描述的景象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第二步,引導學生閱讀第二部分,思考作者想象得那么細致、具體是否合乎情理并從課文中找出依據(jù)。這一環(huán)節(jié),可在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互相啟發(fā),拓展認識的廣度和深度。第三步,全班交流。第四步,在此基礎上進行復述?! ≡~語注釋 陳列:把物品擺出來供人看?! “l(fā)掘:把埋藏的東西挖掘出來?! 」派锎髲d:專門陳列古代生物的遺跡和圖片的地方?! 』褐腹糯锏倪z體或遺物理藏在地下變成像石頭一樣的東西?;茄芯抗糯餁v史的重要依據(jù)?! 〉[石:經(jīng)水流不斷地沖擊,磨光了棱角的石頭?! _積:高地的砂礫、泥土被水流帶到河谷低洼地區(qū)沉積下來。 一瞬間:一眨眼的功夫,形容時間很短。 碧空:藍藍的天空。 掙扎:用力支撐。 炙烤:炙,烤。炙烤還是烤的意思?! ∪f里無云:天氣晴朗,天空一片云也沒有。 骨骼:人或高等動物的骨頭架子?! ∥沧担喝嘶蚋叩葎游锛怪哪┒?。 下頜:口腔下部的骨頭和肌肉組織, 假想:想象,假設?! ≡~語積累 一、近義詞 發(fā)掘一一挖掘碧空——藍天假想一一假設 推想——推測一瞬間——一剎那 二、反義詞 掩蓋——暴露承受——推卸昂首——垂頭 句段賞析 1.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長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裝起來的?!踔吝B很難發(fā)現(xiàn)的舌骨也保存著。在一百多塊腳趾骨中,連三四厘米長的末端趾骨也沒有失掉?! ∵@里交代了這具古代黃河象骨骼化石的樣子及其特點。這些語句詳細地說明了這具化石的高大和完整。這樣少有的完整,既不殘缺也不破碎,就不可能是摔死或砸死的,這為科學家合理的假想提供了一個依據(jù)?! ?.200萬年過去了,大地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往日的草原升成了高原,一座座山嶺聳出了地面,一條新的大河又從老象安息的地方流過?! ∵@里講的是黃河象變成化石的時間“200萬年過去了”,說明黃河象變成化石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歲月。“往日的草原升成了高原,一座座山嶺聳出了地面”,這是說在漫長的歲月里,地殼發(fā)生了升降、起伏的巨大變化。老象的尸體腐爛了,骨骼和大牙變成了化石。 3.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頭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腳踩著石頭。 這里寫的是象化石被發(fā)掘出來時骨架的樣子?!靶毙钡夭逶谏惩晾?,腳踩著石頭”,是“站立的姿勢”,說明它沒有躺倒,就不可能是病死或餓死的。這是科學家假想的又一個依據(jù)。由此得出,這頭黃河象是失足落水而淹死的。 文章導讀 這篇講讀課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介紹了陳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大廳里的一具古代黃河象骨骼化石的樣子和科學家假想的這頭黃河象化石的來歷?! ∥恼陆Y構 本文可分三段?! 〉谝欢危ǖ?自然段):介紹了古代黃河象骨骼化石的樣子和特點——高大、完整?! 〉诙危ǖ?至7自然段):寫科學家對這頭黃河象來歷的假想?! 〉谌危ǖ?自然段):寫二百萬年以后,人們發(fā)現(xiàn)并挖掘了這具象化石?! 懽魈攸c 1.課文按照“陳列——假想——挖掘”的倒序方式來敘述,層次井然,結構完整?! ?.想象豐富,語言生動、形象。如中間部分寫老象喝水的過程,運用了大膽而科學的想象,敘述得很細膩、形象?! W習要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化石來歷的依據(jù),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2.理清課文敘述順序,理解各段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體會科學家推理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練習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 中心思想 本課通過敘述古代黃河象骨骼化石的特點和科學家對黃河象來歷的假想,說明科學家的假想離不開科學的依據(jù),離不開實事求是的分析?! ≌n后題解 2、(1)一群黃河象由于疲勞和干渴,所以跑到小河邊。那些景物著重說明了天氣炎熱。(2)群象出動,由老年公象帶頭,所以它跑在最前面。(3)它是怎樣陷進淤泥里去的。因為淤泥又爛又軟,也很厚,所以整個象可以陷進去。(4)為什么只陷進一頭象,因為別的象都逃跑了。(5)終于不再動彈了,就是死了。怎么死的,陷進淤泥里,灌了許多水。(6)怎樣成為化石。老象淹死時還沒有全部被掩蓋,以后才被沖積的泥沙掩蓋起來。這樣假想的根據(jù)是兩點:一是從它站立的姿勢,推斷是失足落水;二是從骨頭關聯(lián)的情況,推斷它死后一直沒被移動過。 3、還可以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復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