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徠卡sl和徠卡t
傳感器
SL和SL2兩款相機均采用了無低通濾鏡的135規(guī)格全畫幅影像傳感器。SL的像素是2400萬,而SL2則的像素則是4700萬,成功步入5000萬像素量級。
SL2的全畫幅影像傳感器從性能到參數(shù),均與松下Lumix S1R極為相似,但松下Lumix S1R只支持L卡口鏡頭,而SL2除支持L卡口鏡頭外,還為徠卡M卡口鏡頭提供了兼容。換而言之,SL2可以使用目前徠卡(包括福倫達等第三方鏡頭廠商)在售的絕大多數(shù)鏡頭,同時也能使用L卡口聯(lián)盟成員,即松下和適馬所生產(chǎn)的L卡口鏡頭。
在感光度范圍設定上,SL和SL2均為ISO50至ISO50000,但由于SL2使用的是更新的影像處理器Maestro III,而SL使用的是Maestro II,所以SL2在高感光度成像質(zhì)量上,將不會因為4700萬像素帶來的高像素密度而與SL有太大的差異。另外,全新的影像處理器也讓它的相機系統(tǒng)功能有了更多的改變,其中之一就是終于提供了"關閉長時間曝光降噪"的功能選項,這將大大提升SL2的拍攝效率,尤其是在使用RAW格式拍攝時,用戶將不再如使用SL那樣,在拍攝完成后需要等待較長的自動降噪處理和緩存時間,影響下一次拍攝。
2.影像傳感器移位技術
從技術上看,SL2領先SL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它具備了影像傳感器移位技術。這使得SL2成為了徠卡首款具備機身內(nèi)置5軸防抖系統(tǒng)的無反相機,并具備了最高可實現(xiàn)約5.5EV的防抖補償效果。
鑒于徠卡與松下長年來的合作關系,以及比對松下Lumix S1R所內(nèi)置的5軸防抖系統(tǒng)性能,筆者認為SL2所采用的防抖系統(tǒng)技術很可能是來自于松下的支持。但是,徠卡并沒有針對使用SL2搭配松下或適馬L卡口防抖鏡頭時,是否能像松下Lumix S1R一樣實現(xiàn)"雙重IS防抖"(機身內(nèi)置防抖系統(tǒng)與鏡頭光學防抖系統(tǒng)協(xié)同工作)進行說明,因此暫時還未知該功能的擴展性、兼容性如何。不過,可以期待的是,SL2在使用M卡口等無光學防抖系統(tǒng)的鏡頭時,也將可獲得機身內(nèi)置防抖系統(tǒng)的支持,大大提升了其實用性。
借助影像傳感器移位技術,徠卡SL2也具備了與松下Lumix S1R高度相似的"超高分辨率拍攝模式"。
在該模式下,SL2可以按照程序設定,自動拍攝8張照片,以幫助用戶實現(xiàn)最高可達1.87億像素的RAW格式文件輸出。在拍攝時,影像傳感器會在每次拍攝之間自動移位0.5個像素,由于每張照片之間存在拍攝間隔(盡管非常短),所以在此模式下要想獲得最好效果,仍然需要使用三腳架,并且盡可能拍攝靜止不動的主體(畫面)。
需要說明的是,松下Lumix S1R在合成算法上有相當高的自動畫面分析和補償能力,以至于能在合成時可以自動使用其中一個畫面中的高銳度畫面替換或者是自動對齊其中某一部分,以此消除多張照片合成時產(chǎn)生的重影問題。但徠卡SL2似乎沒有將這個功能集成其中,我們只能期待接下來的固件更新是否也會讓它具備類似的功能。
另外,徠卡到目前為止,只是表明SL2具備"超高分辨率拍攝模式",但在初期發(fā)售的機型中實際上是沒有開放此功能的,需要到明年才會通過固件更新的方式將此功能開放給用戶使用。
3.自動對焦系統(tǒng)
不管是SL,還是SL2,都采用的是精度很高,但速度較慢的反差檢測自動對焦系統(tǒng)。兩者的差異在于,SL的自動對焦點只有49個,而SL2則提升到了225個。從焦點覆蓋取景框的比率來說,兩者差異就非常大了,因此SL2的拍攝體驗會好很多。
另外,SL2的自動對焦系統(tǒng)也具備了主體自動識別和實時跟蹤自動對焦功能。主體自動識別功能在單次自動對焦和連續(xù)自動對焦模式下均可用,能自動識別人的面部和眼睛,而且在新加入的智能自動對焦模式下,SL2還可以在成功識別到畫面中的主體人物的面部或眼睛,且距離較近時,系統(tǒng)會自動從單次自動對焦模式切換為連續(xù)自動對焦模式。從這點來看,SL2的自動對焦系統(tǒng)也與松下Lumix S1R很相似。
需要說明的是,SL2的自動對焦速度相比SL快了很多,而且在實際拍攝中也能應對絕大多數(shù)非運動題材的需要,但仍然無法與具備相位檢測自動對焦技術的索尼全畫幅微單相機等產(chǎn)品相比。
4.連拍速度
SL的最高連拍速度是11張/秒,但焦點和曝光都以第一張照片為準,如果要實現(xiàn)連續(xù)自動對焦的話,其連拍速度就會降低至6張/秒,因此實用性受到了很大限制。
SL2的最高連拍速度為10張/秒,切換至電子快門時,則最高可達20張/秒。但它的連拍實用性相對SL并沒有什么實際提升,同樣也是以第一張照片的焦點和曝光為準,也就是在整個連拍過程中,焦點和曝光都是固定的。而且,要在連拍過程中實現(xiàn)連續(xù)自動對焦的話,其最高連拍速度同樣會降低至約6張/秒。
不過,SL2是4700萬像素的全尺寸照片連拍,而SL是2400萬像素的全尺寸照片連拍。兩者在數(shù)據(jù)量、緩存大小和影像處理器性能上都有極大差異。
5.視頻
SL是徠卡在專業(yè)機身上應用視頻功能的首次嘗試,因此具備了4K/30p、全像素讀取、無裁剪記錄、慢動作、120fps全高清(Full HD)視頻、10位4:2:2的HDMI輸出、S-log V伽瑪曲線等功能。
SL2則是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升級,不但提供了可與專業(yè)影視拍攝接軌的4K/60p視頻拍攝,更可以在裁剪模式下實現(xiàn)5K/30p的超高清視頻拍攝。
另外,SL2還實現(xiàn)了10bit視頻內(nèi)錄和新的L-log、HLG Rec 2020配置文件的功能。
視頻模式下,則提供了與松下Lumix S1相似的"電影模式",不但感光度設置自動從ISO變成ASA,鏡頭光圈也會自動從F值變?yōu)門值。
接口方面,HDMI接口和標準都沒有什么變化,但SL2則增添了內(nèi)置麥克風和3.5毫米標準耳機接口。而這在SL上是需要使用AA-SCL4音頻適配器才能擁有的。
6.取景器
SL的EVF電子取景器在發(fā)布之時是當時的最高配,擁有0.66英寸的尺寸、0.8的放大倍率、440萬像素點和60Hz的刷新率。這個配置,放在今天也是相當高的配置,顯示效果更是毋庸置疑。但SL2更強,像素提升至了576萬(放大倍率為0.78倍,略低),刷新率提升到了120Hz。同樣,該EVF電子取景器的性能參數(shù)也與松下Lumix S1R的一模一樣。
7.LCD取景屏
設計上,SL2和SL沒什么改變,依然"頑固"地使用固定在機背上的觸控LCD取景屏,沒有使用時下流行的多角度翻折屏。但SL2的LCD取景屏尺寸從SL的3.0英寸提升至了3.6英寸,分辨率從130萬像素提升至了210萬。并且,觸控功能和靈敏度都得到了改進。
肩屏方面,SL2并沒有什么變化,同樣使用的是1.28英寸的單色LCD屏幕。
8.設計
SL和SL2在外觀設計、尺寸和重量上的差異只體現(xiàn)在細節(jié)上,如SL的尺寸為147毫米×104毫米×39毫米,重847克;SL2的尺寸則為146毫米×107毫米稱42毫米,重835克。從這數(shù)據(jù)上可以看到,SL2在輕量化上是下了功夫的,在尺寸相對無實質(zhì)變化的前提下,重量降低了12克。
外觀上,SL2針對用戶對SL機身線條過硬的反饋進行了調(diào)整,邊緣、邊角的線條都更加柔和,且重新設計的手柄讓握持更加舒適。
機身按鍵布局也有變化,SL2的屏幕周圍布局了4個按鍵,且前面板上的自定義按鍵也變成了2個。機背的萬向搖桿和雙撥盤控制方式,兩者則一樣。從操控上說,SL2的按鍵布局調(diào)整并沒有改變從SL上繼承的基礎操控方式,但SL2則具備了更多的自定義功能按鈕,操控更加便捷。
9.卡槽、電源和其他
SL2和SL一樣,都內(nèi)置了雙SD存儲卡卡槽,但SL只有一個支持UHS-II標準的高速卡槽,而SL2的兩個卡槽都支持UHS-II。換而言之,SL2具備更高的存儲速度,也因此具備了內(nèi)錄高標準4K視頻的硬件基礎。
電池方面,SL2與SL是相同的,但顯然SL2的耗電量比SL更高,因此徠卡公布的電池續(xù)航標準為單次充電可拍370張照片,而SL則為400張。
不過,SL2采用了最新的USB-C接口,并具備了USB充電和供電能力,而SL則用的還是USB-B接口,且只能用于數(shù)據(jù)傳輸。
無線功能方面,SL2在Wi-Fi的基礎上增加了藍牙連接功能,可以實現(xiàn)與徠卡Fotos應用程序與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連接,實現(xiàn)照片傳輸?shù)裙δ堋5?,SL2取消了內(nèi)置GPS模塊,只能通過連接Fotos應用程序才能在照片的EXIF數(shù)據(jù)中記錄地理位置。
10.市場和價格
在SL2正式上市之后,SL就已經(jīng)處于停產(chǎn)邊緣,很快就會在市場上停售。事實上,SL目前的價格并不低,在國內(nèi)電商平臺上的單機身售價達到了46900元,而且剩余貨量極少,基本上處于清庫存狀態(tài)。而SL2的單機身價格為47900元,兩者價差只有1000元。從這樣的定價策略來看,SL已經(jīng)不存在市場空間了,SL2將全面取代。不過,即便如此,SL2仍然是"極為昂貴的奢侈品",與索尼、佳能、尼康、松下和適馬等主攻135規(guī)格全畫幅無反相機的產(chǎn)品相比,其位于極高端的市場,屬于小圈子產(chǎn)品。但從SL2眾多所添加的諸多新功能來看,徠卡正在加強其實用性,力求拓展其在高端消費市場的空間,縮短其與其他主流品牌之間的性能差距。再加上它還能同時兼容L卡口和M卡口鏡頭,能直接使用松下和適馬的L卡口高性能自動對焦鏡頭,相信它將會成為徠卡目前為止"最好用"的,市場空間最大的一款高端產(chǎn)品
2. 簡單介紹一下徠卡
所謂的萊卡棉(LYCRA)含量是百分之95或97的棉加百分之5或3的萊卡。 聚酯纖維(polyester fibre)由有機二元酸和二元醇縮聚而成的聚酯經(jīng)紡絲所得的合成纖維,也就是國內(nèi)所說的滌綸。 從以上介紹我們可以看出萊卡棉會比滌綸好很多。
3. 徠卡sl對比
目前不能,S的鏡頭用的是徠卡S的信息交換協(xié)議,SL的信息協(xié)議跟S不一樣,所以不能自動對焦。
除非中間有轉(zhuǎn)換環(huán)節(jié),就是類似索尼的A口鏡頭轉(zhuǎn)E口的原廠轉(zhuǎn)接環(huán)那樣的,轉(zhuǎn)接環(huán)中帶有接口協(xié)議的芯片進行數(shù)據(jù)轉(zhuǎn)換,才能控制。
這種轉(zhuǎn)接環(huán)除了原廠之外,第三方一般很難做出來,因為數(shù)據(jù)協(xié)議對于廠家而言是保密的,通常都是廠家出了這種環(huán),第三方通過反編譯才能拿到這個數(shù)據(jù)。
4. 徠卡sl和徠卡m10
氣動接頭的型號規(guī)格根據(jù)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品牌、不同的生產(chǎn)廠家其標注型號規(guī)格是不一樣。歐洲國家的品牌有國際標準(英寸為主),亞洲有日本等國的標準,我國大陸、臺灣、韓國等的一般型號標注基本是一樣的?,F(xiàn)就我國大陸、臺灣、韓國為主的氣動元件的接頭識別方法概述如下:
型號可分為三部分:系列代號(用英文大寫代碼) + 配管外徑(用兩位數(shù)代碼) + 接頭螺紋(用兩位數(shù)或螺紋直接代碼)。比如: PC 10- 02 ,這個氣接頭的意義是:PC 直通終端接頭系列(可以有PC =直接型、PL= L直角型、PST= T型(三通)、PB、PD、PX、SL、PH、等)10 連接氣管外徑(可以有04=4、06=6、08=8、10=10、12=12、16=16等) - 分隔符 02 接螺紋代號(可以有英制管螺紋:01 = G1/8“螺紋 、02= G1/4“螺紋 、03= G3/8“ 螺紋 、04= G1/2“ 螺紋、M5= M5螺紋、M10X1 =M10X1螺紋 等)所以,PC 10-02 氣接頭就是:直通接頭,一頭接外徑 10的氣管,一頭連接 G1/2“ 管螺紋的直接頭。
你可以舉一反三的理解所有這類接頭,按這個方法規(guī)律識別。下面給一些氣接頭型號看看。
PC系列 PC04M5 PC04M6PC0401 PC0402 PC0403 PC06M5 PC06M6 PC0601 PC0602 PC0603 PC0801 PC0802PC0803 PC0804 PC1001 PC1002 PC1003 PC1004 PC1201 PC1202 PC1203 PC1204 PC1603PC1604PL系列 PL04M5 PL04M6PL0401 PL0402 PL0403 PL06M5 PL06M6 PL0601 PL0602 PL0603 PL0801 PL0802PL0803 PL0804 PL1001 PL1002 PL1003 PL1004 PL1201 PL1202 PL1203 PL1204 PL1603PL1604
PST系列 04M5 PST04M6 PST0401 PST0402 PST0403 PST06M5 PST06M6 PST0601 PST0602 PST0603 PST0801 PST0802 PST0803 PST0804 PST1001 PST1002 PST10
5. 徠卡SL測評
徠卡sl2s是sl2的換代升級版本的相機,sl2s的畫質(zhì)比sl2更好,都是全畫幅的CMOS傳感器,然后sl2s的自動對焦系統(tǒng)更強,更易于快速對焦。握持手感更好,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
6. 徠卡sl和徠卡q
1.徠卡D-LUX
推薦徠卡D-LUX,這款機器D-LUX搭載了1280萬有效像素4/3尺寸CMOS感光原件,等效焦距為24-75mm,最大光圈為F1.7-2.8;感光度范圍ISO 100-25600;快門速度最高1/16000s;支持4K視頻拍攝;集成280萬像素電子取景器,帶WIFI和NFC功能;3CM微距。
2.徠卡CL
CL是APS-C畫幅,擁有2400萬像素,自帶236萬像素的電子取景器,高感可達50000,支持4K,1080p,每秒10張的連拍速度,3英寸104萬點觸控屏,支出wifi,可直接使用TL,SL鏡頭,轉(zhuǎn)接徠卡全系列鏡頭。
3.徠卡Q
徠卡Q是臺很好用的機器,而且價格也比較驚喜,常被卡粉戲稱為“買鏡頭送相機”。在你攝影技術提高之后,徠卡Q依然能提供給你很大的可玩空間。
7. 徠卡sl和徠卡sl2區(qū)別
沒有區(qū)別
PH:十字批嘴
PZ:米字批嘴
SL:一字批嘴
TA:三角批嘴
SP:U形批嘴
H:六角批嘴
8. 徠卡sl和徠卡m10是一塊COMS
Q2最大的變化在于采用了4730萬像素的全新CMOS。下文中我們會對這塊新傳感器以及與之搭配的Summilux 28mm f/1.7 ASPH. 鏡頭做詳細的數(shù)據(jù)評測,現(xiàn)在先來看看這臺機身上細節(jié)的變化。
操作面板的部分變化最大,左側(cè)的操作按鍵簡化成了3個,這沿襲了徠卡M10和CL系列的按鍵布局思路。但相比于全手動對焦系統(tǒng)的M系列,Q2的操作會更復雜一些,所以徠卡在機頂撥輪上又設計了一個按鈕,讓用戶設置更多自定義功能。
既然說到了機頂,那么除了撥輪的改進,Q2采用全新設計的快門鈕(與Q-P相同),去掉了視頻錄制按鈕。
鏡頭方面,雖然與Q一樣都采用了Summilux 28mm f/1.7 ASPH.的鏡頭,但是因為Q2具備IP52的防塵防滴濺等級,所以微距接環(huán)變得寬大了一些,對焦手柄也做了相應改進。得益于Q2采用了與SL相同的電池,所以機身續(xù)航也有了升級。并且因為高像素的原因,這次Q2支持了UHS-II級別的SD卡。
除了以上提到的改變,Q2還采用了新的OLED取景器(呵呵),增加了75mm框線裁切功能,以及支持4K視頻拍攝,連拍速度提升到20張/秒等。
總體來說,得益于高像素的優(yōu)勢,與一代產(chǎn)品相比,Q2可以說同時搭載了28mm f/1.7和35mm f/2兩支鏡頭,沒想到Q2是通過這種方式“更換了鏡頭”,但這對于大多數(shù)用戶來說絕對是利好。你所要做的就是盡快擴充電腦硬盤容量。試拍時為了保險我采用了DNG+JPG雙格式記錄,拍攝了70多張照片耗掉了接近9GB的內(nèi)存……
拋開品控的問題,徠卡Q2不出意料肯定會接過“最受歡迎的徠卡相機”頭銜。它擁有高像素、光學素質(zhì)出色的鏡頭、快速的對焦,不錯的高感,強化了視頻性能并且在此之上還有德國血統(tǒng)加成。
9. 徠卡sl值得買嗎
徠卡的Clux是徠卡的卡片機系統(tǒng),apsc的畫幅,擁有自動對焦系統(tǒng),可伸縮式鏡頭,各方面肯定比不過徠卡的高端M系統(tǒng)Q系統(tǒng)以及SL系統(tǒng)啦,這個就主要是便宜。
10. 徠卡sl和徠卡m
徠卡MP和SL都是全畫幅相機,MP是旁軸結(jié)構,SL是無反結(jié)構(微單)。SL的電子性能比MP好(是電子性能,不是電子質(zhì)量),SL的鏡頭是自動對焦,MP全系列手動對焦,所以電子性能上SL很多(SL號稱全球最快對焦)。比成像的話MP當之無愧是徠卡在產(chǎn)全畫幅里的NO.1(M9P停產(chǎn)了),因為MP是徠卡100年經(jīng)典M系列旁軸的數(shù)碼化版本,SL在徠卡看來則是順應市場的產(chǎn)物,所以兩者在成像上的調(diào)教是不同的,MP是經(jīng)典延續(xù),SL是高端新經(jīng)典。因為MP是旁軸結(jié)構,可以使用徠卡百年來絕大部分的鏡頭,包括上個世紀30年代的老鏡頭,因為旁軸鏡頭的結(jié)構特性,后鏡組比較接近焦平面,容易導致CMOS的邊角成像不好,所以MP機身內(nèi)部的CMOS上有徠卡特有的透鏡技術,無數(shù)帶角度的小透鏡覆蓋在CMOS上,來解決上述問題。而SL則是全新設計的微單鏡頭,并沒有這種問題,但很顯然徠卡的微單鏡頭雖然是全新設計,但在光緒上目前仍然無法挑戰(zhàn)M系列鏡頭的地位,所以如果MP+徠卡M系鏡頭去PK徠卡SL+徠卡微單鏡頭,操作上SL完勝,畫質(zhì)上更多人會傾向MP系統(tǒng)。雖然SL也可以轉(zhuǎn)接徠卡M系類鏡頭,因為SL沒有那一層透鏡系統(tǒng),SL轉(zhuǎn)接徠卡M鏡頭的成像質(zhì)量,是比不上MP+M系鏡頭的,所以SL最大的競爭力,還是使用為SL設計的微單鏡頭,畢竟SL號稱目前全球最快對焦,這一點才是它的強項。
所以如果你要最好的徠卡光學體現(xiàn),毫無疑問是徠卡MP+M系鏡頭,如果只是個人攝影對自動對焦、快速對焦要求高,又想體驗徠卡獨特的成像風格則可以選SL,至于購買SL來轉(zhuǎn)接徠卡M鏡頭則性價比不高,不過如果放棄M系鏡頭,專注SL本身的鏡頭,以及徠卡R系鏡頭的話,在徠卡體系內(nèi)SL的性價比則是無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