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蘆笛相關(guān)文章
對應(yīng)的文章《透明的夜》。
艾青詩選,“大堰河”時期(1933-1937),因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而得名,此外艾青還寫了《透明的夜》,《蘆笛》等,這一時期的詩使得艾青得到文壇的普遍關(guān)注,也確立了他以后創(chuàng)作的方向。
2. 蘆笛的筆記
賞析
蘆笛具有豐富而廣闊的象征性。這支蘆笛是從歐羅巴帶回來的,在詩人的心靈里歐羅巴是彩色的,他被后期印象派大師塞尚、高庚、梵高、莫的里尼亞尼們的個性鮮明、為整個世界增添了光亮和色彩的畫和波特萊爾、蘭波、凡爾哈侖等的同樣新奇的詩,深深地迷醉和浸染,他也有了自己的與生命相連的筆。
3. 《蘆笛》主旨
艾青詩選里的歐羅巴是指歐洲。
歐洲,全稱“歐羅巴洲”,名字源于希臘神話的人物“歐羅巴”。歐洲位于東半球的西北部,北臨北冰洋,西瀕大西洋,南濱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陸東至極地烏拉爾山脈(66°10′E,67°46′N),南至馬羅基角(西經(jīng)5度36分,北緯36度),西至羅卡角(9°31′W,38°47′N),北至諾爾辰角(27°42′E,71°08′N)。
歐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陸,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亞歐大陸,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亞歐非大陸。
4. 蘆笛是誰寫的
這首詩是為了紀(jì)念已故法國現(xiàn)代派詩人阿波里內(nèi)爾(1880—1918)而作。艾青當(dāng)時在牢里正在看阿波里內(nèi)爾的《ALCOOL》詩集(法文:酒),情緒受到感染,他像酒一般被點(diǎn)燃起來。
他引了這位他所摯愛的詩人的兩行詩當(dāng)作《蘆笛》的題記:“當(dāng)年我有一支蘆笛/拿法國大元帥的節(jié)杖我也不換”。
關(guān)于這首詩,艾青作過簡要的解釋:“我把蘆笛象征藝術(shù),把元帥節(jié)杖象征不正的權(quán)力;詩里罵了白里安,罵了德國的俾斯麥;而且說我將像1789年似的向巴斯底獄伸進(jìn)我的手去,而這個巴斯底不是巴黎的巴斯底獄?!?/p>
蘆笛具有豐富而廣闊的象征性。這支蘆笛是從歐羅巴帶回來的,在詩人的心靈里歐羅巴是彩色的。
他被后期印象派大師塞尚、高庚、梵高、莫的里尼亞尼們的個性鮮明、為整個世界增添了光亮和色彩的畫和波特萊爾、蘭波、凡爾哈侖等的同樣新奇的詩,深深地迷醉和浸染。
他也有了自己的與生命相連的筆。不論畫畫,還 是寫詩,這支智慧的筆使他活得更為清醒與堅強(qiáng),他充滿了自信。但是他在獄中無法畫畫,而詩也被囚禁,他和他的筆都犯了罪。
于是詩人抗議那些不義的權(quán)貴們,他不能公開地揭露和詛罵當(dāng)時壓迫、蹂躪中國的帝國主義者和封建統(tǒng)治人物。
他輕蔑地唾罵歐洲的白里安和俾斯麥,因?yàn)樗麄兺罋⒑蛪浩葰W洲的自由民主斗士和正直的藝術(shù)家們。這首詩是詩人對中國反動統(tǒng)治者的反叛的誓辭,也是咒詛他們滅亡的歌。
5. 蘆笛作者表達(dá)什么
《淘氣包馬小跳系列》是楊紅櫻創(chuàng)作的兒童文學(xué)系列小說,于2003年7月首次開始出版,截止到2019年已有27種。該系列已有26本。該小說主要講述了馬小跳等孩子的成長生活以及他們和家長、老師、朋友的故事,
6. 蘆笛寫了什么
詩寫戍邊將士的思鄉(xiāng)之情。開頭二句描寫邊塞荒寒夜景。在一個深秋的夜晚,詩人乘著月色,登上城樓,舉目四望,只見遼闊的沙漠和聳立的烽火臺,籠罩在寒冷的月光中。
沙漠如雪一般銀白,城外地上也好象鋪滿了白霜,景色荒寒,令人感到冷森森的。
這兩句詩人抓住“沙似雪”和“月如霜”的邊塞的特有景色,渲染環(huán)境的荒寒,形象鮮明、確切。
末二句寫聞笛興愁。征人久戍邊地,本來就很寂寞,今夜在深秋月下又忽然聽到不知何處傳來的凄涼的蘆笛聲,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誰無父母,誰無妻子,“一夜 征人盡望鄉(xiāng)”,寫盡了征人心中的牽念與企盼。
7. 蘆笛內(nèi)容簡介
蘆笛說明艾青是一個革命現(xiàn)實(shí)主義和浪漫主義結(jié)合的很好的詩人。他愛黨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更愛我們腳下的這一片熱土
8. 蘆笛的分析
第一時期是“大堰河”時期(1933-1937),因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而得名,此外艾青還寫了《透明的夜》,《蘆笛》等,這一時期的詩使得艾青得到文壇的普遍關(guān)注,也確立了他以后創(chuàng)作的方向。
第二個時期是“向太陽”時期(1937-1940),因長詩《向太陽》而得名,是其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寫下了大量的優(yōu)秀詩篇,如《雪落在中國的大地上》、《北方》、《火把》、《我愛這土地》等,這些詩使艾青成為抗戰(zhàn)時期最有代表性的詩人之一。
第三個時期是延安至文革結(jié)束(1941-1978)。這一時期艾青詩歌處于萎縮、停頓時期。第四個時期是“歸來的歌”時期(1978-1996),以其詩集《歸來的歌》而得名,這時期艾青又進(jìn)入了一個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這時期的詩在保有了以往風(fēng)格的基礎(chǔ)上,更注意理性的挖掘,因而也顯得更為凝練、深邃。
9. 蘆管與笛子
出自唐代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
展現(xiàn)了:是哪座烽火臺上的戍卒在借蘆笛聲傾訴那無盡的邊愁?那幽怨的笛聲又觸動了多少征人的思鄉(xiāng)愁?在這漫長的邊塞之夜,他們一個個披衣而起,憂郁的目光掠過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視著遠(yuǎn)方。的畫面
“不知何處”,寫出了詩人月夜聞笛時的迷惘心情,映襯出夜景的空寥寂寞?!耙灰埂焙汀氨M望”又道出征人望鄉(xiāng)之情的深重和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