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攝影視覺元素
在視像的建立過程中,制作者把信息演澤為各種不同面積的單元,稱為視覺元素,將元素排列形成有含義的視像詞條,放于載體上,才能達到信息傳達的作用。作為視覺傳達的基本視覺元素—點、線、面、體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手法和創(chuàng)作風格多種多樣,要使它們更充分、更貼切地服務于設計的主題和內容,就必須在設計的視覺元素上進行挖掘和提煉。
2. 影視視覺元素
一、平面設計元素分類1.概念元素,所謂概念元素是那些不實際存在的,不可見的,但人們的意識又能感覺到的東西。例如我們看到尖角的圖形,感到上面有點,物體的輪廓上有邊緣線。概念元素包括:點、線、面。
2.視覺元素:概念元素不在實際的設計中加以體現,它將是沒有意義的。概念元素通常是通過視覺元素體現的,視覺元素包括圖形的大小、形狀、色彩等。
3.關系元素:視覺元素在畫面上如何組織、排列,是靠關系元素來決定的。包括:方向、位置、空間、重心等。
4.實用元素:指設計所表達的含義、內容、設計的目的及功能。
下面我們具體介紹平面設計的構成方式。
二、元素的運用
(一)點、線、面的構成
形象是物體的外部特征,是可見的。形象包括視覺元素的各部分,所有的概念元素如點、線、面在見于畫面時,也具有各自的形象。
平面設計中的基本形:在平面設計中,一組相同或相似的形象組成,其每一組成單位成為基本形,基本形是一個最小的單位,利用它根據一定的構成原則排列、組合、便可得到最好的構成效果。
1.組形:在構成中,由于基本的組合,產生了形與形之間的組合關系,這種關系主要有:
2.分離:形與形之間不接觸,有一定距離。
3.接觸:形與形之間邊緣正好相切。
4.復疊:形與形之間是復疊關系,由此產生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間關系。
5透疊:形與形之間透明性的相互交疊,但不產生上下前后的空間關系。
6.結合:形與形之間相互之間結合成為較大的新形狀。
7.減卻:形與形之間相互覆蓋,覆蓋的地方被剪掉。
8.差疊:形與形之間相互交疊,交疊的地方產生新的形。
9.重合:形與形之間相互重合,變?yōu)橐惑w。
(二)漸變
漸變是我常常聽說的一種效果,在自然界中能親身體驗到,在行駛的道路上我們會感到樹木由近到遠、由大到小的漸變。
漸變的類型:重復的類型:
1.基本形的重復:在構成設計中使用同一個基本形構成的圖面叫基本形的重復,這種重復在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見。例如:高樓上的一個個窗子。
2.骨格的重復:如果骨格每一單位的形狀和面積均完全相等,這就是一個重復的骨格,重復的骨格是規(guī)律的骨格的一種,最簡單的一種。
3.形狀的重復:形狀是最常用的重復元素,在整個構成中重復的形狀可在大小、色彩等方面有所變動。
4.大小重復:相似或相同的形狀,在大小上進行重復。
5.色彩重復:在色彩相同的條件下,形狀、大小可有所變動。
6.肌理的重復:在肌理相同的條件下、大小、色彩可有所變動。
7.方向的重復:形狀在構成中有著明顯一致的方向性。
(四)近似
近似指的是在形狀、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著共同特征,它表現了在統(tǒng)一中呈現生動變化的效果。近似的程度可大可小,如果近似的程度大就產生了重復感。近似程度小就會破壞統(tǒng)一。
近似的分類:
1.形狀的近似:兩個形象如果屬同一族類,它們的形狀均是近似的,如同人類的形象一樣。
2.骨格的近似:骨格可以不是重復而是近似的,也就是說骨格單位的形狀、大小有一定變化,是近似的。
注意:近似與漸變的區(qū)別,漸變的變化是規(guī)律性很強的,基本形排列非常嚴謹,而近似的變化規(guī)律性不強,基本和其它視覺要素的變化較大,也比較活潑。(五)骨格
骨格網決定了基本形在構圖中彼此的關系。有時,骨格也成為形象的一部分,骨格的不同變化會使整體構圖發(fā)生變化。
骨格分為:
1.規(guī)律性骨格:規(guī)律性骨格有精確嚴謹的骨格線,有規(guī)律的數字關系,基本形按照骨格排列,有強烈的秩序感。主要有重復、漸變、發(fā)射等骨格。
2.非規(guī)律性骨格:非規(guī)律性骨格一般沒有嚴謹的骨格線,構成方式比較自由。
3.作用性骨格:作用性骨格是使基本形彼此分成各自單位的界線,骨格給形象準確的空間,基本形在骨格單位內可自由改變位置、方向、正負,甚至越出骨格線。
4.非作用性骨格:非作用性骨格是概念性的,非作用性骨格線有助于基本形的排列組織,但不會影響它們的形狀,也不會將空間分割為相對獨立的骨格單位。
5.重復性骨格:是指骨格線分割的空間單位在形狀、大小上完全相同,它是最有規(guī)律性的骨格,基本形按骨格連續(xù)性的排列。
平面設計是將不同的基本圖形,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在平面上組合成圖案的。主要在二度空間范圍之內以輪廓線劃分圖與地之間的界限,描繪形象。而平面設計所表現的立體空間感,并非實在的三度空間,而僅僅是圖形對人的視覺引導作用形成的幻覺空間。
(六)發(fā)射
發(fā)射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太陽四射的光芒就是發(fā)射的。發(fā)射具有方向的規(guī)律性,發(fā)射中心為最重要的視覺焦點,所有的形象均向中心集中,或由中心散開,有時可造成光學動感,會產生爆炸的感覺,有強烈的視覺效果。
發(fā)射的分類:
1.中心點的發(fā)射:由此中心向外或由外向內集中的發(fā)射。
2.螺旋式的發(fā)射:螺旋的基本形式已旋繞的排列方式進行的,旋繞的基本形逐漸擴大形成螺旋式的發(fā)射。
3.同心式發(fā)射:同心發(fā)射是一個焦點為中心,層層環(huán)繞發(fā)射,如箭靶的圖形。
(七)特異
特異是指構成要素在有次序的關系里,有意違反次序,使少數個別的要素顯得突出,以打破規(guī)律性。
特異的分類:
1.形狀的特異:在許多重復或近似的基本形中,出現一小部分特異的形狀,以形成差異對比,成為畫面上的視覺焦點。
2.大小的特異:在相同的基本形的構成中,只在大小上做些特異的對比,但應注意基本形在大小上的特異要適中,不要對比太懸殊或太相似。
3.色彩的特異:在同類色彩構成中,加進某些對比成分,以打破單調。
4.方向的特異:大多數基本形式有次序的排列的,在方向上一致,少數基本形在方向上有所變化以形成特意效果。
5.肌理的特異:在相同的肌理質感中,造成不同的肌理變化。(八)對比
對比有時候是形態(tài)上的對比,有時是色彩和質感的對比。對比可產生明朗、肯定、強烈的視覺效果,給人深刻的印象。在自然界充滿了對比,天地、陸海、紅花綠葉都是對比的現象。構成對比的關系,包括:大小、明暗、銳鈍、輕重等。
對比的分類:
1.形狀的對比:完全不同的形狀,固然產生一定的對比,但應該注意統(tǒng)一感。
2.大小的對比:形狀在畫面的面積大小不同,線的長短不同所形成的對比。
3.色彩的對比:色彩由于色相、明暗、濃淡、冷暖不同所產生的對比。
4.肌理的對比:不同的肌理感覺,如粗細、光滑、紋理的凹凸感不同所產生的對比。
5.位置的對比:畫面中形狀的位置不同,如上下、左右、高低等不同位置所產生的對比。
6.重心的對比:重心的穩(wěn)定、不穩(wěn)定、輕重感不同所產生的對比。
7.空間的對比:平面中的正負、圖底、遠近及前后感所產生的對比。
8.虛實的對比:畫面中有實感的圖形稱之為實,空間是虛,虛的地方大多是底。
需要注意的是:在對比的使用中,要求統(tǒng)一的整體感,視覺要素的各方面要有一定總的趨勢,有一個重點,相互烘托。如果處處對比,反而強調不出對比的因素。 (九)密集
密集在設計中是一種常用的組織圖面的手法,基本形在整個構圖中可自由散布,有疏有密。最疏或最密的地方常常成為整個設計的視覺焦點。在圖面中造成一種視覺上的張力,向磁場一樣,具有節(jié)奏感。密集也是一種對比的情況,利用基本形數量排列的多少,產生疏密、虛實、松緊的對比效果。
密集的分類:
1.點的密集:在設計中將一個概念性的點放于構圖上的某一點,基本形在組織排列上都趨向于這個點密集,愈接近此點愈密,遠離此點愈疏。
2.線的密集:在構圖中有一概念性的線,基本形向此線密集,在線的位置上密集最大、離線愈遠則基本形愈疏。
3.自由密集:在構圖中,基本形的組織沒有點或線的密集約束,完全是自由散布,沒有規(guī)律,基本形的疏密變化比較微妙。
4.擁擠與疏離:擁擠是過度密集,所有基本形在整個構圖中是一種擁擠狀態(tài),占滿了全部空間,沒有疏的地方。疏離與密集相反,整個構圖中基本形彼此疏遠,散布在各個角落,散布可以是均勻的,也可以是不均勻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密集效果處理中,基本形的面積要細小,數量要多,以便有密集的效果?;拘蔚男螤羁梢允窍嗤蚪频?,在大小和方向上可有一些變化。在密集的構成中,重要的是基本形的密集組織,一定要有張力和動感的趨勢,不能組織渙散。
(十)肌理
肌理又稱質感,由于物體的材料不同,表面的排列、組織、構造個不同,因而產生粗糙感、光滑、軟硬感。肌理的創(chuàng)造方法:
1.筆觸的變化:利用筆觸的粗、細、硬、軟、重以及筆觸的不同排列,而描繪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2.印拓:用油墨或涂料雕刻及自然形成的凹凸不平的表面上,然后印在圖面上,便會形成古樸的拓印肌理。
3.噴繪:用噴筆或用金屬網與牙刷,把溶解的顏料刷下去后,色料如霧狀的噴在紙上。
4.染:具有吸水力強的表面,可用液體顏料進行渲染、侵染、顏料會在表面自然散開,產生自然優(yōu)美的肌理效果。
5.紙張:各種不同的紙張,由于加工的材料不同,本身在粗細、紋理、結構上不同,或人為的折皺,揉產生特殊的肌理效果。
(十一)空間
我們一般所說的空間,是指的二維空間。空間感表現手法有以下幾點:
1.利用大小表現空間感:大小相同的東西,由于遠近不同產生大小的感覺,近大遠小。在平面上一樣,面積大的我們感覺近,面積小的覺得遠。
2.利用重疊表現:在平面上一個形狀疊在另一個形狀之上,會有前有后、上下的感覺,產生空間感。
3.利用陰影表現:陰影的區(qū)分會使物體具有立體感覺和物體的凹凸感。
4.利用間隔疏密表現:細小的形象或線條的疏密變化可產生空間感,在現實中如一款有點狀圖案的窗簾,在其卷著處的圖案會變的密集,間隔小,越密感覺越遠。
5.利用平行線的方向改變來表現:改變排列平行線的方向,會產生三次元的幻象。
6.色彩變化來表現:利用色彩的冷暖變化,冷色遠離,暖色靠近。
7.肌理變化的表現:粗糙的表面是人感到接近,細致的表面感到遠離。
8.矛盾空間來表現:所謂矛盾空間是指在真實空間里不可能存在的,只有在假設的空間仲才存在。
平面設計是將不同的基本圖形,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在平面上組合成圖案的。主要在二度空間范圍之內以輪廓線劃分圖與地之間的界限,描繪形象。而平面設計所表現的立體空間感,并非實在的三度空間,而僅僅是圖形對人的視覺引導作用形成的幻覺空間。
(十二)圖與底
圖與底存在一種對比、襯托之中產生出來的關系。自然界中藍天白云、紅花綠葉都反映了一種對比與襯托之間的關系。在平面設計中圖與底是密不可分的關系,有時是反轉的關系。
圖與底在設計中的運用:
1.色彩明度較高的有圖的感覺。
2.凹凸變化中的凸的形象有正圖感。
3.面積大小的比較中,小的有圖感。
4.在空間被包圍的形狀有圖感。
5.在靜與動的兩這種,動態(tài)的具有圖感。
6.在抽象的與具象的之間,具象的有圖感。
7.在幾何圖案中,圖底可根據對比關系而定,對比越大越容易區(qū)別圖與底。
圖與底的反轉現象:有時候圖與底的特征十分相似,不容易區(qū)別,這就是圖底的翻轉現象。
(十三)打散
打散是一種分解組合的構成方法,就是把一個完整的東西,分為各個部分,然后根據一定的構成原則重新組合。這種方法有利于抓住事物的內部結構及特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解刨事物,從一個具象的形態(tài)中提煉出抽象的成分,用這些抽象的成分再組成一個新的形態(tài),產生新的美感。
(十四)韻律
韻律的表現是表達動態(tài)的構成方法之一,在同一要素周期性反復出現時,會形成運動感,這是人的一種心理活動。韻律的表現是畫面充滿生機,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1.一次元的韻律表現:基本形在上下左右做單一方向的反復叫一次元的韻律。這時如果基本形的間隔相同,則韻律變化就少,如基本形價格不一,會產生復雜的韻律感。
2.二次元的韻律表現:像圍棋的盤在上下左右方向作反復的叫二次元韻律,基本形可以等間隔,也可有一定的變化。
3.利用漸變表現韻律:根據數理性的規(guī)則變化產生韻律,數理比率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可造成漸變產生韻律感。(十五)分割 在平面構成中,把整體分成部分,叫分割。在日常生活中這種現象隨時可見,如房屋的吊頂、地板都構成了分割。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分割方法:1.等形分割:要求形狀完全一樣,分割后再把分隔界線加以取舍,會有良好的效果。2.自由分割:自由分割是不規(guī)則的,將畫面自由分割的方法,它不同于數學規(guī)則分割產生的整齊效果,但它的隨意性分割,給人活潑不受約束的感覺. 3.比例與數列:利用比例完成的構圖通常具有秩序、明朗的特性,給人清新之感。分隔給予一定的法則,如黃金分割法、數列等。(十六)平衡
在造型的時候,平衡的感覺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平衡造成的視覺滿足,使人的眼睛能夠在觀察對象時產生一種平衡、安穩(wěn)的感受。
平衡主要分為:1.對稱平衡:如人、蝴蝶,一些以中軸線為中心左右對稱的形狀。2.非對稱平衡:雖然沒有中軸線,不是對稱的關系,卻有很端正的平衡美感。(十七)基本形的各種排列 基本形是構成中最基本的單位元素,在單位元素的群集化過程中,可能變化出無數的組合形式,為使構成變化不雜亂,基本形以簡單的幾何形態(tài)為好。 基本形的排列原則:1.基本形線裝的排列:排列向橫向發(fā)展,發(fā)展成為現狀圖形,有很強的方向性??梢运椒较蚧蛐本€方向發(fā)展。2.面狀排列:基本形以二次方向排列,構成面狀圖形。3.環(huán)狀排列:把基本形線狀的排列發(fā)展成為曲線,使兩端連接。4.放射狀排列:基本形由中心向外排列,造成放射圖形。5.對稱排列:基本形左右對稱排列,排列規(guī)律、整齊。
1.形狀的漸變:一個基本形漸變到另一個基本形,基本形可以由完整的漸變到殘缺,也可以由簡單到復雜,由抽象漸變到具象。
2.方向的漸變:基本形可在平面上作有方向的漸變。
3.位置的漸變:基本形作位置漸變時需用骨架,因為基本形在作位置漸變時,超出骨架的部分會被切掉。
4.大小的漸變:基本形由大到小的漸變排列,會產生遠近深度及空間感。
5.色彩的漸變:在色彩中,色相、明度、純度都可以出漸變效果,并會產生有層次感的美感。
6.骨格的漸變:是指骨格有規(guī)律的變化,使基本形在形狀、大小、方向上進行變化。劃分骨格的線可以做水平、垂直、斜線、折線、曲線等個總骨格的漸變。漸變的骨格精心排列,會產生特殊的視覺效果,有時還會產生錯視和運動感。
(三)重復
重復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設計中,相同的形象出現過兩次以上,重復是設計中比較常用的手法,以加強給人的印象,造成有規(guī)律的節(jié)奏感,使畫面統(tǒng)一。所謂相同,在重復的構成中主要是指形狀、顏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重復中的基本形:用來重復的形狀稱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為一個單位,然后以重復的手法進行設計,基本形不宜復雜,以簡單為主。
3. 攝影的視覺元素
不管在哪里,我們都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圖像。我們平時所接觸的圖像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別
1.如照片、雜志、圖畫等這類圖像我們分為靜態(tài)靜止圖像
2.如電影、話劇、舞臺劇等這類的圖像我分為動態(tài)圖像
3.如我們平時在電腦上玩的游戲我們分為數字圖像
像我們的攝影則主要用到的就是第一類——靜態(tài)圖像,那么在拍攝和欣賞靜態(tài)圖像中我們要注意其三大要素
一張好照片要注意哪些元素
1.情節(jié)
每一張照片都是一個故事,既然是故事那么自然就少不了情節(jié),一張照片中反應情節(jié)的地方主要變現在照片中人物的對話、表現出的戲劇性沖突等等元素。
2.聲音
初看到這個詞很多朋友可能會奇怪,為什么照片元素中會有聲音的存在呢?其實真的有我們來看一下下面的圖片
這是一張靜態(tài)的圖片,但是通過這張圖片我仿佛能聽見他的大喊聲,所以靜態(tài)圖片同樣能傳達聲音,所以不要忽略它。
3.視覺
視覺是一張照片中的重中之重,可以說從開始看一張照片到結束基本都是在圍繞視覺這個元素在進行,此元素左右了你這張照片的所有要傳達的信息,換句話說也就是好照片或普通照片。
視覺的7大元素
視覺元素極其重要,我么將視覺元素又細分出7個要領,相信掌握了這7個要領我們的攝影水平會更加精進。
1.空間關系——一張照片有景深我們要把握好物體之間的空間(即視覺順序)關系。
2.線條——每張照片中都會有線條元素的存在,要學會控制好線條元素,如果用的恰當會為照片加分,用法不當是得其反。
3.形狀——無論拍攝什么其本身都會有特有的形狀,把控好各物體之間的形態(tài)關系會大大為照片增加趣味性
4.影調——會為照片決定其“顏色”
5.色彩——拍照時的場景和用光都離不開色彩元素風光照片中的大河山川也都會有色彩,搭配好照片中的uan色彩不要過于混亂等。
6.運動——體育和紀實經常會用到的拍攝手法,由于被攝物處于非靜止狀態(tài)所以我們要調配好各個參數以免出現模糊失焦等問題。
7.節(jié)奏——其元素控制了照片的多個要點如視覺節(jié)奏,情節(jié)節(jié)奏等等。一張好的照片節(jié)奏絕對是非常流暢而有序的。不管在哪里,我們都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圖像。我們平時所接觸的圖像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別
1.如照片、雜志、圖畫等這類圖像我們分為靜態(tài)靜止圖像
2.如電影、話劇、舞臺劇等這類的圖像我分為動態(tài)圖像
3.如我們平時在電腦上玩的游戲我們分為數字圖像
像我們的攝影則主要用到的就是第一類——靜態(tài)圖像,那么在拍攝和欣賞靜態(tài)圖像中我們要注意其三大要素
一張好照片要注意哪些元素
1.情節(jié)
每一張照片都是一個故事,既然是故事那么自然就少不了情節(jié),一張照片中反應情節(jié)的地方主要變現在照片中人物的對話、表現出的戲劇性沖突等等元素。
2.聲音
初看到這個詞很多朋友可能會奇怪,為什么照片元素中會有聲音的存在呢?其實真的有我們來看一下下面的圖片
這是一張靜態(tài)的圖片,但是通過這張圖片我仿佛能聽見他的大喊聲,所以靜態(tài)圖片同樣能傳達聲音,所以不要忽略它。
3.視覺
視覺是一張照片中的重中之重,可以說從開始看一張照片到結束基本都是在圍繞視覺這個元素在進行,此元素左右了你這張照片的所有要傳達的信息,換句話說也就是好照片或普通照片。
視覺的7大元素
視覺元素極其重要,我么將視覺元素又細分出7個要領,相信掌握了這7個要領我們的攝影水平會更加精進。
1.空間關系——一張照片有景深我們要把握好物體之間的空間(即視覺順序)關系。
2.線條——每張照片中都會有線條元素的存在,要學會控制好線條元素,如果用的恰當會為照片加分,用法不當是得其反。
3.形狀——無論拍攝什么其本身都會有特有的形狀,把控好各物體之間的形態(tài)關系會大大為照片增加趣味性
4.影調——會為照片決定其“顏色”
5.色彩——拍照時的場景和用光都離不開色彩元素風光照片中的大河山川也都會有色彩,搭配好照片中的uan色彩不要過于混亂等。
6.運動——體育和紀實經常會用到的拍攝手法,由于被攝物處于非靜止狀態(tài)所以我們要調配好各個參數以免出現模糊失焦等問題。
7.節(jié)奏——其元素控制了照片的多個要點如視覺節(jié)奏,情節(jié)節(jié)奏等等。一張好的照片節(jié)奏絕對是非常流暢而有序的。
4. 攝影 元素
1.鏡頭。
鏡頭的銳度、對比度、色彩、畸變、色散、眩光等多種因素影響了最終成像結果。
2.傳感器。
像素大小與分布(此處像素指傳感器上的)、發(fā)熱量、感光敏銳度、動態(tài)范圍等指標影響最終成像結果。(像素數量是傳感器方面的一個指標)
3.處理器與算法。
決定拍照表現的因素非常多,除了像素數之外,傳感器的大小,手機處理器,ISP等等都對成像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手機拍照的水平其實是有著非常大提升的,但是用戶絕大多數不懂相機的各種參數,
5. 攝影視覺元素包括
視覺要素由信息要素和形式要素構成。信息要素由圖形、文字、形狀、形體等內容組成;形式要素由點、線、面、色彩、空間等內容組成。一幅平面廣告的大部分信息來自于視覺要素,視覺溝通只需要少量的視覺元素就能提供大量的信息。
形式元素在畫面上的組織、排列包括方向、位置、空間、重心等要素的安排,目的是通過確定各種視覺要素來構成元素之間的關系和秩序,以此來構建廣告畫面的視覺效果。
6. 攝影視覺元素有哪些
人能夠產生視覺是由三個要素決定的,即視覺對象、可見光和視覺器官。
7. 攝影視覺元素主要有哪些
三大藝術基本元素的判斷力是指視覺、聽覺、語言。
視覺是一個生理學詞匯。光作用于視覺器官,使其感受細胞興奮,其信息經視覺神經系統(tǒng)加工后便產生視覺。
聽覺是指聽覺器官在聲波的作用下產生的對聲音特性的感覺。
語言是以聲音/符號為物質外殼,以含義為內涵,由詞匯和語法構成并能表達人類思想的指令系統(tǒng)。語音、手勢、表情是語言在人類肢體上的體現,文字符號是語言的顯像符號。
8. 攝影視覺元素是什么
電影是一門用畫面和聲音講述故事的獨特藝術,如果大家從視覺結構或者聽覺結構的任一方面對電影進行分析的話,我們就會對電影有結構性的了解。在這個前提下,電影對于我們將不再只是消遣,此時我們看過的電影將會構建出一個新的內心世界,這也會增加看電影的樂趣。
今天將要講述的《以眼說話·影像視覺原理和應用》(以下簡稱《以眼說話》)將帶領大家了解電影的視覺結構。這是一本講述影像視覺原理的書。這本書的副標題是“影響視覺原理和應用”,似乎是一本針對影視創(chuàng)作者的書,乍一看會讓普通觀眾望而卻步。但其實這本書中充斥了非常詳細而又基礎的關于視覺原理的理論講解,即使是作為一名普通觀眾,我們也可以從《以眼說話》的言簡意賅的理論介紹部分獲得收獲不少能夠在觀看電影時受用的知識。當然這本書也給創(chuàng)作者提供了一些可行的操作建議??傮w來說,該書用視覺元素級別的分析,告訴我們普通觀眾在觀看電影時,該如何欣賞電影畫面中所包含的視覺藝術。
這本書的作者是身兼電影制片人、南加州大學電影藝術學院教授和視覺顧問的布魯斯·布洛克先生,他曾經在著名的的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夢工廠動畫等公司以及歐洲多家電影院開設了研討班。作為影視行業(yè)的資深人士,布魯克先生對影像的視覺結構有著深入而獨到的見解
布魯斯在書中從視覺元素的基本構成,影響觀眾情感最重要的視覺元素以及和電影主題息息相關的元素三個方面詳細對電影的視覺結構進行了分析,當我們了解了電影的視覺元素之后,看電影所帶來的將不再只是消遣,它將帶給我們更深刻的共鳴,并幫助我們打開另一個世界。
電影的視覺結構中存在七個基本元素:空間,線條,形狀,影調,色彩,運動和節(jié)奏
空間:電影呈現給觀眾的有常見的縱深空間,平面空間,罕見的有限空間和模糊空間,此外還給我們介紹了平面分割這樣為電影敘事提供獨特工具的手段。
線條:包括物體的邊沿,兩個平面相交構成的線,物體運動帶來的軌跡線條、因為距離太遠而在視覺上細得成為線條。這些線條可以對平面進行分割,線條還構成畫面的線性主題,
形狀:觀眾可以把電影世界的物體抽象為基本幾何
影調:通俗來說就是明暗程度,這是指整個畫面的整體亮度
色彩:顏色的色相,飽和度,亮度,不同的色彩搭配都會影響觀眾的觀感
運動:在電影中,被攝物,攝影機和觀眾觀看屏幕時的注意點都會影響觀眾對于電影的理解
節(jié)奏:電影中靜止畫面的節(jié)奏存在于構圖之中,畫面之間的節(jié)奏存在于剪輯之間
視覺結構的基本構成
作為在屏幕上播放的東西,影片是如何給觀眾帶來立體感的呢?答案是——通過深度線索。比如下面的這幅圖,火車延伸到遠處就會交匯,這樣具有明顯立體感的空間稱為縱深空間,那么相對的,就有平面空間,平面空間的話就會刻意地弱化深度線索。那了解這兩種空間有什么用呢?就拿書中推薦的1999年的電影《美國麗人》來說,一開始女孩的家里的場景都是像下圖這樣用平面空間來表示,平面空間此時表示了家庭之間的連接。而家庭破碎之后,平面空間也不再在電影中使用。
2019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借用各種物體的線條來達成平面分割,將階層之間的線實物化,以下圖片分別用兩堵墻的平面交線、玻璃的線等等來隔離兩個階層的。
不同形狀給觀眾帶來不同的感受,圓形溫和友善,方形沉穩(wěn)而三角型具有動感。根據情節(jié)需要,電影中道具以及打出來的光的形狀也會不同。
影響觀眾情感最重要的視覺元素
顏色在影片中提供情緒基調的,它能夠渲染觀眾的情緒。就像電影《大魚》中求婚的那一幕,用成片的黃色水仙花帶來的黃色這種讓人覺得特別輕松愉快的顏色,來表達愛德華對未來美好愛情和婚姻生活的憧憬。
電影會在畫面中用影調的對比來強調主體或者暗示主題,《老炮兒》,就像下圖一樣打在老頭臉上的光來表示新一輩對老頭老一輩的沖擊。
《鵝毛筆》整個電影的基調色是暗沉的綠色,一個讓觀眾心情也感到晦暗的顏色基調,暗示了當時封建的社會
而電影中的薩德,他所被關的房間的那扇門,精神病院在禁止他寫作而他想盡辦法用紅酒和鮮血寫作,他自己所穿的衣服,都是綠色的對比色——紅色,電影通過這一組對比色,來表達個體和社會的沖突
和電影主題息息相關的元素
上面提到,電影術語中的運動包括了觀眾觀看屏幕時的注意點,被攝物、攝影機的運動。觀眾觀看屏幕時的注意點會直接影響觀眾對整個電影主題的理解。
我記得之前看《調音師》的時候,很多人在網上表示自己并沒有看懂它的結局,而理解這部電影結局的關鍵一是要注意到在公路上那顆樹那里行駛了兩次,一次是直接駛過,一次是男主口中杜撰的停下來了。二是男主在接過拐杖的時候都沒有摸索就準確接住了拐杖,而這也被女主看到了,三就是女主看到了二所以在男主邀請她看演出時翻了個白眼。如果觀眾的注意點能夠準確地落在路上的那棵樹上,就能夠注意到行駛了兩次的車,如果能夠注意到男主準確地抓住了拐杖,以及女主翻的白眼,就能夠明白女主是如何看穿他的杜撰和女主內心的鄙夷。但如果沒看到上面我所提到的三個關鍵點,最后女孩子因為不想和男主撕破臉而說的客套話可能會誤導觀眾。
電影的節(jié)奏直接影響的是觀眾的緊張程度,一個很顯而易見的事實,恐怖片/驚悚片的節(jié)奏一定是快的,因為它們要帶給觀眾沖擊,感受電影的節(jié)奏方便我們在看完電影之后回憶整部影片。
《以眼說話》這本書帶我們系統(tǒng)地了解了電影的視覺結構,而這能夠幫我們更好地理解電影,就拿上文我所舉例的電影來說,《鵝毛筆》和《寄生蟲》中一些視覺元素也強化了電影主題的表達,《調音師》中觀眾的注意點應該落在上面我提到的三處,那是我們理解電影結局的關鍵。換句話說,知道了電影中的視覺原理的話,就明白了電影視覺表達中的核心是什么,能夠在觀影時找到通往電影表達的主題的鑰匙,這能夠給我們的觀影體驗帶來更充實的體驗和樂趣。
9. 攝影視覺元素包括哪些
具象要素
圖表畫面的構成要素可分為具象要素和抽象要素兩大類。具象要素包括圖形與符號。具象要素為圖表設計提供了豐富的直觀信息,具有鮮明的圖解功能。
現代圖表設計充分利用各種圖形與符號,使一些枯燥的數據和復雜的內容變得更形象、生動、有趣,拓寬了單調的文字傳達功能,并且跨越了不同語言文字之間的交流障礙。
抽象要素
圖表中的點、線、面不同于造型藝術中的點、線、面。圖表設計的點、線、面完全是幾何意義上的點、線、面,是用來表示位置、長度、單位、面積等變化。
①點:點在圖表造型中是用來替代某種事物并表示其所在位置的符號,其功能明確單純。
②線:線是圖表造型的重要手段。
③面:面在圖表設計中主要是明確和限定事物的范圍,同時表示事物之間的比值,如地圖中的區(qū)域和統(tǒng)計中量的示意。
文字與數字
文字與數字是圖表設計表示的重要手段。文字以記載、敘述事物內容為主,同時可以彌補圖形符號中某些不明確的含義,進一步闡述事物的內容,是一些圖表設計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圖表的文字必須簡明扼要、易懂可讀,數字要清晰明確。色彩的要素
色彩在視覺傳達中有著積極的意義,在圖表設計中用色塊可表示一些文字不易表達的抽象概念,同時對一些同形不同義的事物用不同色彩加以區(qū)分,減輕了文字和圖形對圖表信息傳達的荷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