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賓得經典鏡頭
不錯的
各家大變焦都差不多,旅游用用不錯,畫質上不要期望太多。
賓得這個頭做工還是不錯的,據(jù)說是騰龍代工,鍍膜是賓得自己的。
18-270,一般用用還是挺方便的,能滿足大部分人的 “能拍到” 需要,“能拍好”就要看技術了。
2. 賓得最經典的老鏡頭是哪個
賓得鏡頭很出名的是三公主(31/1.8,43/1.9,77/1.8)和三餅干(15/4,21/3.2,70/2.4),一共6只鏡頭。
3. 賓得的鏡頭
值得推薦。
賓得 K-1 Mark II 是一款 36.0MP 高級數(shù)碼單反相機,配備全畫幅(35.9 x 24 毫米)尺寸的 CMOS 傳感器、內置圖像穩(wěn)定功能、防風雨機身、全鉸 接式屏幕和賓得 KAF4 鏡頭卡口。
4. 賓得的十大著名鏡頭
賓得的中短焦距鏡頭較多,中長焦比較少,標變最值得買的就是16-50,素質還不錯,中焦鏡頭推薦77l,拍人像相當不錯,賓友不能不買的鏡頭之一。
5. 賓得全畫幅鏡頭推薦
建議賓得K-01,一款不朽時尚數(shù)碼相機,其設計體現(xiàn)了當代元素,同時又超越了時代概念。
機身緊湊美觀,同時又保留了專業(yè)相機的所有功能。 線條簡潔明朗,結構雅致。 材質傳遞出品質與誠信的理念。 經過加工的鋁材及天然橡膠材料,為用戶帶來親切的觸覺體驗和耐用的技術感受。 不朽、信賴、感觸。
除了個性鮮明的外觀設計,賓得K-01還是第一款可直接兼容自身單反鏡頭的微單(索尼A77/A65/A57/A55/A35結構與微單有些不同,所以索尼這一系列的相機叫做單電而不是微單)。
6. 賓得鏡頭系列
賓得鏡頭一直都是兩條路線: Limited 和 * (星頭)。
Limited走的是小巧精致風格,比如公主餅干等等,光圈與友商同焦距鏡頭比確實要小一些,但是為了小巧只能犧牲大光圈,該系列一般都是金屬鏡身,適合把玩。
星頭系列就是賓得專業(yè)鏡頭線,對應紅圈/金圈/GM等,該系列鏡頭在設計時是以最優(yōu)的光學素質為訴求的,所以星頭光圈相對較大,外形一般也傻大粗;
我覺得上上代FA*頭還是有些代表性的,在那個膠片時代賓得還不像現(xiàn)在這么式微,當時的星頭有 FA*24/2, FA*28-70/2.8, FA*80-200/2.8, FA*85/1.4, FA*200/4 Marco, FA*200/2.8, FA*300/4.5, FA*300/2.8, FA*400/5.6, 更有FA*600/4和FA*250-600/4的這種怪物:
后來數(shù)碼時代轉型,被柯達的那塊底搞得很慘,上代賓得也只是專注與APSC領域,該代的大光圈有DA*55/1.4, DA*16-50/2.8, DA*50-135/2.8, DA*200/2.8, DA*300/4, 再加上最近剛發(fā)布的DA*11-18/2.8。
回到問題來,現(xiàn)階段賓得全畫幅有哪些可用的鏡頭,我們先看看賓得上個月更新的路線圖:
可以看到,在產鏡頭(變焦方面)覆蓋了超廣到長焦的日常使用范圍,定焦方面大部分還在吃老本,目前新鏡頭只有一枚去年發(fā)布的DFA*50/1.4和今年預計發(fā)布的DFA*85/1.4。
相較NCS,賓得FF鏡頭線確實有太多的鏡頭需要補充了,而且賓得體量小,現(xiàn)在騰龍適馬也不怎么出K口的新頭了;所以如果要問“賓得全畫幅單反用什么鏡頭好”,可選的也就是路線圖上那幾只(如果只考慮在產),如果想要更優(yōu)秀的素質就上星頭(貼牌騰龍的15-30和24-70也很不錯),考慮便攜就上28-105和未來的70-200/4以及一眾小定焦。
最后再說一下我個人的使用經驗,我入手K1也有兩年了,現(xiàn)在配鏡基本穩(wěn)定,Irix 15/2.4 + DFA24-70/2.8 + DFA*70-200/2.8。 我一般拍風光居多,出去玩的時候包里就帶這三個再加上架子。24-70的話,本來騰龍這個頭評價就不錯,貼牌之后我用著也感覺挺好的;星期二素質沒得說,就是有點沉;Irix 15也是因為賓得沒有超廣可選,只能考慮副廠。未來的打算是: DFA*50/1.4必入,這個頭看用戶反饋是真的棒,然后就是靜靜等待未來的廣角定焦。
先說這么多,希望能幫到題主,有問題可以再交流。
7. 賓得最值得擁有的五個鏡頭
最近也一直關注賓得K30 k50 k52 k52s,作為單反白癡,下午剛好去看實體店看貨,只能告訴你價格了,k52 加18-135鏡頭,行貨7200左右,水貨6800左右,k52s差不多在此基礎上加一千人民幣,配18-55鏡頭的話就在此基礎下減去鏡頭差價。配長焦距鏡頭還是有點貴哦。期待有專業(yè)人士出來說說這幾款的特性,以及幫忙搭配個合適鏡頭啊。
8. 賓得手動鏡頭大全
賓得的18-55有四個版本,分別是DA18-55,DA18-55II,DAL18-55,DA18-55WR。
第一個就是一代18-55早已經停產多年,已經買不到新的了。
后三者的光學結構完全一致(鏡片用料有小區(qū)別),DA18-55II和DA18-55WR的鏡片用的也完全一致,所以成像幾乎沒有區(qū)別,只是WR有防水功能。
DAL是簡化版本,用于低端機KM、KX、KR的套頭,沒有遮光罩,塑料卡口(其它三款都是金屬卡口),無實時手動對焦,最關鍵是用一塊普通鏡片替換了二代18-55的異常低色散鏡片,所以價格只有300多,因為成本低啊。
至于防水性能,網上有個用K7+18-55WR在水龍頭下直沖的視頻,我覺得最能說明問題。至于賓得和佳能誰的18-55做的好,我認為無法在同一機身試驗,所以不能說誰好。但是我認為防水版18-55應該素質更強一些,比較一千元的價格在那擺著了。
9. 賓得全副鏡頭
紅圈:專業(yè)級全畫幅鏡頭,做工好防塵防水滴,成像素質好(也未必),最大光圈相對大,多款變焦鏡頭最大光圈為恒定光圈,通常會使用多片超低色散鏡片、非球面鏡片甚至螢石鏡片。
綠圈:采用了衍射光學元件(DO元件)的專業(yè)級全畫幅鏡頭,目前只有70~300mmF4.5-5.6DOIS及400mmF4DOIS兩款鏡頭,所以不知道這個技術是好還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