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永修美景圖片
永修九龍溝風景區(qū)的門票價格為40元每人,60周歲以上老人免費進入。永修九龍溝風景區(qū)位于沙河市西南35公里的罄山腳下。是一處自然與人文相得益彰的溝谷型景觀。主要景點有:九龍廟、九龍?zhí)?、后龍池、吊尸崖、虎丘山、桃花庵、九龍湖?0余處。199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景區(qū)面積約21平方公里。該景區(qū)周圍有九條山梁,似九條巨龍盤旋延伸溝口,故取名“九龍溝”。
2. 永修縣山水美地
縣城湖西區(qū)興隆街(農(nóng)民街)以南、沿新城大道西苑商城紅綠燈路口至高速公路口以東,建昌大道以南至永昌大道潯海諾德國際小區(qū)和城南工業(yè)園區(qū),昌九鐵路線以西以及湖東區(qū)的星火小區(qū)、山水美地小區(qū)、湖東經(jīng)濟適用房小區(qū)等為縣外國語學校小學部的學區(qū)。 可提前去學校報到
3. 永修美景圖片高清
1. 廬山東林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西麓,為晉代東方名僧慧遠于東晉太元九年創(chuàng)建,距今1600多年,是中國佛教八大道場之一。
2. 南昌市佑民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監(jiān)年間,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著名寺廟,也是佛教禪宗“洪州禪”的發(fā)源地。
3. 寶峰寺——位于江西省靖安縣寶峰鎮(zhèn)寶珠峰下。寺院初名為“泐潭寺”,又稱“法林寺”,因坐落在石門山內(nèi),故有“石門古剎”之稱。
4. 廬山黃龍寺——坐落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玉屏峰麓。
5. 凈居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初名“安隱寺”,始建于唐神龍元年(705年),后宋徽宗賜名“凈居寺”,是中國重點寺廟之一。
6. 末山九峰禪寺——始建于唐代,原名“崇福禪林”距今千余年歷史,唐乾寧年間(894-897年),延請洞山良價法嗣普滿禪師來此開山,授徒傳經(jīng),聲名漸盛。
7. 古巖寺——坐落在江西省上饒市區(qū)東北面,距上饒市中心約三公里,該寺至浙贛鐵路1.5公里,至山門處320國道五百米,且有公路直達寺內(nèi),交通十分便利。
8. 永寧寺——位于江西省寧都縣城南面的水口塔旁。
9. 百丈寺——地處江西省修水、銅鼓、宜豐、奉新四縣交界的贛西北山區(qū),坐落于國家景區(qū)百丈山風景名勝區(qū)內(nèi),總占地面積約1200畝。
10. 真如禪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西北的云居山上,始建于唐憲宗元和年間(806年-810年),開山祖師為道容禪師。
4. 永善風景圖片
suí jiāng 綏江縣金沙江、綏江縣梯田、新灘鎮(zhèn)風光、馬湖府遺址、板栗鄉(xiāng)風景等。
1、綏江縣金沙江:綏江縣金沙江中國長江的上游。長江江源水系匯成通天河后,到青海玉樹縣境進入橫斷山區(qū),開始稱為金沙江。流經(jīng)云南高原西北部、川西南山地,到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宜賓接納岷江為止,全長2.316公里,流域面積34萬平方公里。由於流經(jīng)山高谷深的橫斷山區(qū),水流湍急,向東南奔騰直下,至云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石鼓附近突然轉向東北,形成著名的虎跳峽。
2、綏江縣梯田:綏江縣梯田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線建造的階梯式農(nóng)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產(chǎn)作用十分顯著。梯田的通風透光條件較好,有利于作物生長和營養(yǎng)物質(zhì)的積累。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復式梯田等。梯田的寬度根據(jù)地面坡度大小、土層厚薄、耕作方式、勞力多少和經(jīng)濟條件而定,和灌排系統(tǒng)、交通道路統(tǒng)一規(guī)劃。
3、新灘鎮(zhèn)風光:新灘鎮(zhèn)風光新灘鎮(zhèn),位于綏江縣東北部,面積87.1平方公里。東與會儀鎮(zhèn)相鄰,南與板栗鄉(xiāng)相連,西與中城鎮(zhèn)接壤,北與四川屏山縣隔江相望,距綏江縣城17公里,距水富縣城47公里,距四川宜賓市83公里,水陸交通便捷。
4、馬湖府遺址:馬湖府遺址南岸鎮(zhèn),在歷史上曾是一個比較熱鬧繁華的中心集鎮(zhèn),其發(fā)展經(jīng)歷過三次大起大落。從公元1267年開始,南岸設立馬湖府至行政區(qū)域變更,馬湖府遷往四川屏山后導致了南岸鎮(zhèn)的第一次衰落。但由于得天獨厚的經(jīng)濟地理位置-長江航運起始點,加上開闊平坦的地勢,南岸在清朝又建起一條街道,有煙館、茶館、酒店、油坊等設施,設有鄉(xiāng)公所、監(jiān)獄等機構,建有萬壽寺、五通寺、之魚廟,南岸在二十世紀初又繁榮起來,成為周圍較大區(qū)域的中心,三十年代的一場大火元氣盡傷,南岸鎮(zhèn)第二次衰落。解放后,由于行政區(qū)域劃定,南岸僅為一區(qū)所轄的村,在商業(yè)流通國營化、生產(chǎn)生活公社化,破四舊、搗寺廟中,使南岸作為農(nóng)村地區(qū)中心集鎮(zhèn)的作用喪失殆盡,設施所剩無幾,集鎮(zhèn)又一次敗落下來。
5、板栗鄉(xiāng)風景:板栗鄉(xiāng)風景板栗鄉(xiāng),位于綏江縣城南部,鄉(xiāng)政府所在地距縣城十五公里;東與水富縣太平鄉(xiāng)接壤,西與永善縣細沙鄉(xiāng)相連,南鄰鹽津縣普洱鎮(zhèn),北與中城鎮(zhèn)毗鄰
5. 永和風景圖片
永和鎮(zhèn)隸屬于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qū),位于紹興市上虞區(qū)東部,總面積31.32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人口1.7萬人,東面緊鄰個私經(jīng)濟發(fā)達的余姚、慈溪等地。向西有永豐公路聯(lián)系豐惠、百官,向東有余梁公路通梁弄、余姚等外縣市重鎮(zhèn)。杭甬運河橫貫其南北,南面有聞名的四明湖旅游度假區(qū),是一個交通便捷,投資環(huán)境優(yōu)越,地處上虞和余姚邊界的文化名鎮(zhèn)。永和鎮(zhèn)東面由余梁公路與余姚相連,西面與豐惠鎮(zhèn)接壤,風景秀麗的四明湖近在咫尺交通便捷,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永和屬環(huán)杭州灣經(jīng)濟區(qū)域,距上虞市區(qū)21公里,杭甬高速梁輝入口14公里,距余姚城區(qū)15公里,杭州蕭山國際機場103公里,寧波櫟社機場65公里,上海浦東國際機場207公里。
6. 永修縣景區(qū)圖片
江西金山寺暫時還未開放。
金山寺旅游景區(qū)處于全封閉施工狀態(tài),暫停對外開放。開放時間尚需等候有關部門通知。
金山寺,位于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云山鎮(zhèn)海拔265.9米的金山嶺上(又稱金峰),東與東鄉(xiāng)毗鄰,北與進賢接壤。自依山而過的316國道仰望,滿目蔥蘢的群峰烘托出金碧輝煌的寺廟建筑群,雨天云霧繚繞,時隱時現(xiàn),晴日云蒸霞蔚,流光溢彩,猶如天庭仙境。
從寺內(nèi)俯視,山下方圓數(shù)十里田野無限,村落密布,道路縱橫,撫河如帶,湖泊似鏡,人間美景盡收眼底。
7. 永修風景圖片
永修縣位于江西省北部,修水下游。面積2035平方千米。2006年末全縣總人口達36.95萬人,其中非農(nóng)業(yè)人口10.9萬人。全縣轄12個鎮(zhèn)、4個鄉(xiāng):涂埠鎮(zhèn)、吳城鎮(zhèn)、柘林鎮(zhèn)、虬津鎮(zhèn)、艾城鎮(zhèn)、灘溪鎮(zhèn)、白槎鎮(zhèn)、梅棠鎮(zhèn)、燕坊鎮(zhèn)、馬口鎮(zhèn)、江益鎮(zhèn)(共青)、三溪橋鎮(zhèn)、三角鄉(xiāng)、九合鄉(xiāng)、立新鄉(xiāng)、江上鄉(xiāng)。共有22個居委會、154個行政村。還有2個墾殖場、2個農(nóng)墾企業(yè)團體,以及柘林湖風景治理局??h政府駐涂埠鎮(zhèn)。
8. 永修美景圖片欣賞
1、三爪侖
介紹:三爪侖位于宜春市靖安縣境內(nèi),距南昌約122.8公里,行程約2小時30分鐘。山上山清水秀、風光旖旎,自然景觀優(yōu)美,人文景觀眾多,還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曾贊譽它“雖為千家縣,正在清華間”。
路線:南昌八一大橋-樂化-溪霞-羅亭-安義-靖安-三爪侖(市民前往請?zhí)崆耙?guī)劃好路線)。
2、明月山
介紹:明月山位于宜春市袁州區(qū)城西南31公里處,明月山景色貴在天然,茫茫云海,山野天池,獼猴出沒,境內(nèi)層巒疊嶂,怪石林立;山花吐艷,蒼松傲然。處處飛禽走獸,鳥語花香;滿目石徑蒼苔,流泉飛瀑,身臨其境,如入仙境,有“酷似黃山”美稱。
路線:南昌-楓生高速-滬昆高速昌樟段-明月山。
3、柘林湖
介紹:位于九江市永修縣和武寧縣境內(nèi),全程約2個多小時。與廬山西海離得很近,比較適合到此體驗農(nóng)家樂。值得一提的是,拓林鎮(zhèn)的魚口味頗佳,愛吃魚的市民不妨前往一試。
路線:從南昌出發(fā)上昌九高速,至艾城出口出來,沿316國道歷經(jīng)虬津、白槎、三溪橋到拓林湖(三溪橋鎮(zhèn)出來約200米注意路標,要左轉下國道)。
4、三疊泉
介紹:三疊泉是廬山眾多瀑布中最為雄偉的,故有“匡廬瀑布,首推三疊”之說。唐代大詩人李白寫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便是贊嘆廬山瀑布的雄偉氣勢。
路線:從南昌往九江方向自駕到達景點約1小時20分。
5、東林寺
介紹:位于九江市廬山西麓,建于東晉大元九年(384年),為廬山上歷史悠久的寺院之一。
路線:從南昌北上昌九高速,到達廬山北下高速,左拐沿105國道往九江方向直行,沿途注意路標,東林寺就在105國道右邊約500米處。
6、龍源峽
介紹:位于碧波萬頃的廬山西海之畔,在云居山下,是個自駕游的好地方。景區(qū)風景較美,可以露營。龍源峽有山有水,有湖有橋。現(xiàn)在新開發(fā)了漂流和燒烤項目,龍源峽漂流不屬于非常刺激的類型,比較適合怕危險但又想嘗試的漂流者。
路線:南昌市內(nèi)-昌樟高速-昌九高速(通遠出口)-廬山-龍源峽。
7、廬山西海
介紹:由蓮花城景區(qū)、青石湖景區(qū)、桃花溪景區(qū)、鹿角尖景區(qū)、百灣迷宮景區(qū)、紅巖潭景區(qū)這六大景區(qū)組成。廬山西海環(huán)湖地貌各異,古跡甚多,文化底蘊豐厚。
路線:從南昌上昌九高速在艾城出口下,再根據(jù)指示牌很容易找到目的地。
9. 永新風景圖片
江西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這里有很多迷人的自然風景,在群山掩映之間,在繁茂的樹木之中,可能還會出現(xiàn)一些軍工廠。今天回到家介紹江西的一個三線廠,當年的代號為“9446”廠。
在上個世紀,我們國家出現(xiàn)了很多隱秘的軍工廠,它們一般出現(xiàn)在偏僻的深山之中,周圍人煙稀少。由于軍工廠需要保密,除了位置隱蔽之外,在工廠名稱中也很難看出這是生產(chǎn)軍需用品的地方。
今天介紹的是江西宜春第一工程機械廠,一聽這個名字非常普通,機械廠在我們身邊也隨處可見,但這里當年可是生產(chǎn)高射機槍的地方。宜春第一工程機械廠從開始修建到正式投入使用共花費了五年時間,自從投入生產(chǎn)之后,取得的成績也非常優(yōu)異,連續(xù)14個年頭都能達到國家的目標。
這個軍工廠規(guī)模比較大,職工人數(shù)也比較多,當年職工最多達到了3000人,這里的生活設施也是一應俱全,這里除了廠房之外,還有大家的生活場所,宿舍樓,食堂等設施非常齊備。這里不僅僅是一個工廠,更是大家生活了多年的地方,更像是一個小村落。
這里是無數(shù)職工揮灑汗水的地方,也是不少兒童成長的歡樂回憶。軍工廠當年并不被大家熟知,在這里默默奉獻的職工也很少與外人接觸,他們可以說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但正是因為他們的付出國家才能穩(wěn)定的發(fā)展。
10. 永年風景圖片
邯鄲歷史悠久,古鎮(zhèn)文化很多。
1.花駝村
花駝村坐落在河北省邯鄲市磁縣西南部海拔989米高的云龍山頂,一度是129師劉鄧大軍的兵工廠。石屋、廟宇、炮樓、石街,這個古色古香的小山村正成為邯鄲最新挖掘的紅色旅游目的地。這里屬于太行山脈深山區(qū),海拔686米,冬暖夏涼,四季分明,俗有“磁西百里,人稱天尖”之譽?;劥逡悦髑濉⒚駠鴤鹘y(tǒng)建筑為主,建筑群占地面積2.2公頃,建筑面積7600平方米,保存完好率85%以上,2014年3月被評為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伯延鎮(zhèn) 伯延鎮(zhèn)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距市區(qū)10千米,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而徐家在村里保存相對完整且成為了邯鄲市文物保護單位的一處宅院,占地面積2400平方米,房屋100余間,磚石木結構,四套院落,磚石木雕多處,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在伯延鎮(zhèn)徐家和房家是家族,他們的富裕家境在建筑上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布局是北京人最喜歡的四合院、建筑材料他們選用當時當?shù)刈詈玫?。房子地基一米多高,上面用青石條,砌磚;樣式講究,一門三院四院;裝修也講究,有木雕磚雕,有地道暗門……
從伯延如今尚存的宅院,仍能望見兩家黃金時代的背影。他們追求平安是福,他們在堂屋內(nèi)掛上“平為?!钡呐曝?;他們祈望事事如意,如莊子所說“多福多壽多男子”,所以他們的大門之上有了“三多九如”的題額。
3.廣府鎮(zhèn)
廣府鎮(zhèn)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qū)東南部,距離邯鄲市區(qū)20公里,距離區(qū)政府臨洺關20公里,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府古城原為土城,面積六里十三步,元朝增為九里十三步.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廣平府知府陳俎調(diào)集九縣民工,歷時十三年,將土城砌為磚城,四門筑有城樓,四角建有角樓,并有垛墻876個,殊具特別的是在四門之外尚建有甕城相守,地道的關防深鎖,固若金湯。
這里還是楊式、武式太極拳的發(fā)祥地。楊式太極拳創(chuàng)始人楊露禪、武式太極拳創(chuàng)始人武禹襄的故居保存完好。楊式太極舒展大方,武式太極小巧緊湊,兩種拳式均以柔中寓剛、剛柔相濟見長,被稱為“活的雕塑,流動的音樂,體育運動的陽春白雪”。楊式、武式太極拳影響廣泛,其弟子遍及海內(nèi)外。永年被國家體委命名為“太極拳之鄉(xiāng)”。曾連續(xù)舉辦了八屆國際太極拳交流活動。每屆都有千余名太極拳愛好者和許多太極拳門派前來進行比賽交流,是旅游觀光的熱點。
4.大社鎮(zhèn)
大社鎮(zhèn)位于河北省邯鄲市峰礦區(qū)北部,原大社鎮(zhèn)附近有一個寺院"大閣寺",明代以后,寺院前后逐漸建成村莊,并以"大閣"名之,后演變?yōu)?大社"。大社鎮(zhèn)核心保護區(qū)7.13公頃,鎮(zhèn)內(nèi)歷史建筑面積38200平方米。鎮(zhèn)內(nèi)現(xiàn)存的傳統(tǒng)民居較多,其中何家大院為典型代表。
大院的建筑設計十分考究,甬道行至西頭往左轉為西門,東西建筑成太極分布,正堂大院建筑在陽極之位,何家大院為全封閉式的城堡式建筑群,有較強的防御作用和濃厚的文化氛圍。鎮(zhèn)域內(nèi)小響堂石窟是北齊鮮卑族遺留下來的重要佛教遺跡,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有蒼龍山石窟、皇姑庵石窟、水浴寺石窟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固新村
固新村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涉縣固新鎮(zhèn),據(jù)史料記載,固新村始建于南北朝時期。村中保留下來的古建筑很多,保存完整的古民居有不少是屬于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距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其中以三座老宅最為代表,而陪伴這些老宅的是那些不知道具體年代的25口古井。在自來水維修的時候,那些古井依然可以打上清涼的井水,做飯洗菜,在歲月的更迭中仍保持著它們的本色。
固新村為人熟知的還有村中矗立的一棵古槐樹。古槐樹干、主枝已大部分枯朽,僅東南方向一個主枝及部分側枝繼續(xù)生長延伸,形成覆蓋面積半畝之多的新樹冠。據(jù)考證,古槐樹至少兩千年的歷史,有“中華第一槐”之美譽。
6.偏城村
偏城村位于邯鄲市涉縣偏城鎮(zhèn),地處太行山下,位于河北和山西交界處,據(jù)傳早在漢代就有人在此居住生活。偏城村歷史悠久,村中保存有不少古跡,尤以山寨式古建筑群——劉家寨最為著名。劉家寨建筑精美,現(xiàn)存80%以上多為清代末年到民國初年建筑群,全部是磚石土木結構,是北方少有的寨子式建筑。
偏城劉家寨始建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宋末元初。寨子四周是用石頭筑起的10米寨墻,僅有東南北三個門樓。據(jù)說偏城劉家寨只是一個“寨”,而非一座“城”,故只能有東、南、北三個門,而不留西門。
7.赤岸村
赤岸村坐落在邯鄲市涉縣城西北5公里的太行深處,這里因為有明凈的清漳河水繞村而過,村西又有一道紅土嶺,所以取名為赤岸村。不過真正讓赤岸“紅”起來的,不是村西那道紅土嶺,而是八路軍主力勁旅一二九師在這里鑄就的恢弘史詩。
赤岸村是革命老區(qū),晉冀魯豫邊區(qū)政府、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華北新華廣播電臺、新華日報社等110多個黨政機關單位長期駐扎于此。村北的將軍嶺,據(jù)說是除八寶山以外,安葬元帥、將軍最多的地方。
8.王金莊村
王金莊村位于邯鄲市涉縣東部,座落在太行深處一個狹長的山溝里,這里“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據(jù)考證,早在宋朝末年就有人居住,立村至今700余年。因為沒有平地,王金莊人祖祖輩輩只能依山建房,開山筑壩造田。經(jīng)歷代修建,王金莊的民居和梯田成了涉縣一道獨特的風景。
這里的建筑遵循著明清時期風格因而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每條巷每座院都散發(fā)著幽幽古韻,絲絲縷縷地透著沉重的歷史質(zhì)感。走在黃昏的曲窄小巷中:石道上光可鑒影,石墻表老舊滄桑,石門內(nèi)驢鳴犬吠,石煙洞炊煙裊裊……讓人瞬時穿越時空,回歸樸拙。
9.北岔口村
北岔口村屬邯鄲市磁縣陶泉鄉(xiāng),位于太行山東麓,地處磁縣西部深山區(qū),一條御路與涉縣緊緊相鄰。據(jù)說此路乃殷紂王為到西頂降香,專撥國庫銀兩所修,故名御路歷為東通齊魯,西達秦晉之要道。
北岔口村相傳東漢年間已有,村落形成于元代,因村建在南北兩個相對的山岔里,在北邊的叫北岔口。村中保留有文昌閣、古戲樓、丁字形古寨圈,古民居多為傳統(tǒng)四合院建筑,以明清、民國時期北方傳統(tǒng)石砌為主,街道以青石板鋪設。村莊四周環(huán)山,有“磁西百里小天津”之稱。
10.北賈壁村
北賈壁村屬邯鄲市磁縣賈壁鄉(xiāng),位于太行山東麓,是太行山區(qū)一個典型的村落。全村由北向南成船形,船頭向南。為讓這條“大船”穩(wěn)固,村里在中部修有一座三節(jié)樓,三層均為船形,二、三層為木質(zhì)結構,一層為青石結構,穩(wěn)固大方,令人稱道。三節(jié)樓旁舊時是一座龍王廟,廟前是一座古戲臺。戲臺初建于元末明初,坐南朝北兩層結構。
北賈璧為藺氏家族聚居地,村民以藺姓居多。據(jù)藺氏家譜記載,北賈壁藺氏為戰(zhàn)國時期趙國名相藺相如后裔,被譽為藺相如后裔在北方的祖源地。關于村名的來歷,相傳漢武帝劉秀走南陽時路過這里,看見一座石碑,走近時,卻發(fā)現(xiàn)碑面無字,劉秀于是說道:“原來是座假碑?!焙笤摯寮慈≈C音為賈璧。從漢朝光武帝時建村算起,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了。
11.安子嶺村
安子嶺村屬邯鄲市武安市冶陶鎮(zhèn),是武安市西南的低山丘陵地區(qū),此處群山環(huán)繞、溝壑交錯。安子嶺始建于明朝洪武年以前,依山用青石建筑起一座座四合小院,古村落主要為明、清至民國時期的全石古建筑。
安子嶺由古村落和古山寨兩部分組成,山下是安子嶺古村落,山上則是安子嶺古山寨。古村落和古山寨自然地融為一體,唇齒相連。這里山崗綿延,大部分建筑還保留著原始風貌和建筑格局,碎石鋪就的小路,早就被磨得油光發(fā)亮,古色古香的廟宇、民居、街道、石刻承載著悠久歷史,頗有一番穿越時空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