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攝影名家大講堂觀后感
1、對于我來說,光線最重要,如果看到喜歡的光線,我就會拍下它。
2、攝影師的工作不是去創(chuàng)造,而是去更好地理解已經(jīng)存在的事物。
3、通過揭示世界表象之下的神秘的陌生,這就是攝影真正的魅力。
4、攝影要先用眼,眼所見而心有感時,就可以按下快門了!
5、攝影者捕捉到日落片刻那云蒸霞蔚的美麗,比匆匆而過的游客,收獲總是大一些的,這就是攝影的樂趣。
6、真正愛好攝影的人,他們眼中總能多出幾道光彩。
7、任何事物,不論出于什么原因,只要激動了我,我就拍攝它。我不是專門去物色那些不尋常的題材,而是要使尋常的題材變成不尋常的作品。
8、在我看來,多大的主題也莫大于時間的主題;一切悲愴的故事莫不是時間的故事;最浩大的成本,莫過于時間的成本。
9、相機是時間的停格器,攝影是抓住流逝的時間里每個值得回憶的瞬間,好照片是若干年后你看到這張照片會微笑的。
10、拍攝照片就是要屏住呼吸,全部的官能都集中在一個點上,捕捉稍縱即逝的現(xiàn)實。就在那個瞬間,抓住一幅影像就成了巨大的身體和心靈的快樂。
11、攝影師眼里沒有偏愛,旅行家腳下沒有歸途。
12、攝影機像一個魔術師,不被人察覺,一個鏡頭流到另一個鏡頭,一個場面流到另一個場面,不由分說地帶著觀眾隨著放映膠片運轉。
13、我們不只是用相機拍照,我們帶到攝影中去的是所有我們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聽過的音樂、走過的路、愛過的人。
14、用相機表達出人類心靈最底層的東西,啟開原本在每人內心深處的本性。熟悉的事物不可思議面,不可思議事物的熟悉面。
15、拍照等同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欲望,因為攝影是一個對象化的過程。每個人都是有欲望的,當然欲望的實質會因人而異。先拍一張照片,然后拍一張,之后再拍一張,這種一張張的重復累積變成一定的量,當這個量變成大的數(shù)目,從中就會產生質。這個量和質歸根到底是這個人的欲望實體,也是他的表現(xiàn)方式。
2. 攝影講座觀后感
《真愛》是一部主旋律電影,它拍攝得如此唯美, 在講述故事的同時讓觀眾產生了心靈深處的共鳴,讓大愛廣為傳播、影片講述的故事是新疆各族人民長期以來相濡以沫、共同建設新疆、守望美好家園的心靈路程,影片中所表達的“母愛”就像是一條寬大的河流,在人間溫暖的河床上流淌,而這個河床是不分民族和地域的。這部電影中有很多留白,就像潑墨的國畫一般,季節(jié)性畫面呈現(xiàn)得美輪美奐,音樂如同天籟,景語已經(jīng)變成了情語,這也是這部電影為什么會使觀眾們潸然淚下的原因,質樸的情境留住了觀眾的心。純凈的天空、溫暖的氈房、風吹草動的畫面,表現(xiàn)了劇中人物在現(xiàn)實中經(jīng)受了種種磨難之后,內心是如何獲取踏實和希望的。
3. 中國攝影名家大講堂觀后感200字
觀云有感
天上的云,真像魔術師的手里的道具,時多時少,時白時黑,變化無常。
你看,此刻這云像一匹白色的駿馬,它長著一副長臉孔、兩只小耳朵、四條細長而有力的腿,厚厚的蹄子踏在云朵上,松軟的尾巴來回擺動,背上有一副紅花藍底的漂亮鞍子,仿佛正在低頭吃青草。
突然,伴著一陣風吹來,遠處的云變成了一只大虎。它張開了血盆大口,露出銳利的牙齒,瞪著燈泡似的眼睛,伸出尖利的爪子,尾巴往上卷著,真像一只下山的猛虎,要一口吃掉那小白馬。
我在感嘆云彩多變的時候也想到,在我們周圍有那么一些人,也像云一樣變化無常,比如碰到對自己有利的,或自己喜歡的人,他們就會滿臉堆笑;要是碰到對自己提意見的人,或是自己不高興的時候,他們就會陰沉著臉。
在人與人的交住中,我們真的不應該像云一樣變臉,應該像周總理那樣寬厚待人。我們也不要像云那樣,高興時就志高氣揚,得意忘形;不高興時就大發(fā)脾氣,使性子。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心平氣和地對待一切,而不要像天上的云彩那樣變化無常,出爾反爾。
4. 聽攝影大師講座的感受
鄭景康,20世紀中國最著名的攝影大師之一。中國新聞攝影記者。鄭觀應之子。廣東中山人。1904年生。就讀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課余兼習攝影。1929年成為專業(yè)攝影工作者。著有《景康攝影集》、《攝影講座》。
他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葉劍英、齊白石、華羅庚、吳運鐸等國家領導人、藝術家、科學家和英雄模范人物拍攝的肖像,形神兼?zhèn)?,具有很高藝術價值,是中國攝影藝術的珍品。所拍照片,對于用光、構圖等十分考究,是中國攝影事業(yè)中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典型。
5. 中國攝影名家大講堂觀后感作文
專門拍照的職業(yè)叫攝影師。這個職業(yè)是非常有感的職業(yè),因為他們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會把一件平平無奇的擺件或物品拍的非常漂亮,非常有藝術感。
他們會把一個景物拍的非常有氣勢,把一個普通的人拍的非常有個性,好看。所以我們對這個職業(yè)有非常的敬佩。
6. 中國攝影名家大講堂觀后感300字
我喜歡攝影,是因為喜歡用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并用相機定格生活中的那些美好的、悲傷的、難忘的瞬間!這也得益于我從小喜歡美術,而且有一個喜歡攝影的弟弟!
攝影的意義,簡單來說就是記錄歷史,讓歷史定格在一瞬間,讓瞬間成為永恒。攝影從誕生之日起,就賦予了它記錄的使命。記錄風景、記錄時事、記錄親人、記錄生活,對于喜歡攝影的人來說,攝影的意義就是,拍攝美好的事物與大家分享,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身邊很多喜歡攝影的朋友包括自己在內,把攝影當作一種語言對所見的事物用圖像去表達內心世界,或者記錄時間的長河中周邊事物的變化和改變,喜歡攝影的男生居多,不管是對器材的喜愛,還是對影像的執(zhí)著,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就是喜歡攝影的原因,攝影史不過百多年,攝影的本質是紀錄、升華是個人對藝術和人生的感悟。
攝影并不是脖子上掛著相機揀人多的地介比劃比劃就是攝影了,攝影是要出作品的,而想要拍出自己滿意的作品,就得先學理論知識。您覺得身邊很多朋友隨便拍就好看,其實是因為,他們在日常的點滴生活中,有累積攝影相關的知識——色彩、構圖、用光、器材操作等等。
就我個人的體會來說,攝影可以讓我從一個新的角度看世界。攝影是光與影的藝術,只要細心觀察,我們就能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記錄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這就是我喜愛攝影的原因,也是我理解的攝影的意義所在。
7. 中國攝影名家大講堂全集視頻
李錫軍不是畫家,是攝影師。
李錫軍,男,1956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潛江市。中共黨員,1994年獲得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2007年加入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系中國攝影著作權協(xié)會潛江首席代表、新華社簽約攝影師、湖北省攝影家協(xié)會理事、潛江市文聯(lián)副主席、潛江市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江漢藝術職業(yè)學院客座教授、湖北省高校楚天技能名師。
從事攝影組織工作和攝影創(chuàng)作多年。其主要業(yè)績:
2015年6月組織、策劃、實施“中國攝影家聚焦?jié)摻焙汀爸袊鴶z影志愿者大講壇”活動,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國文聯(lián)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前光,著名攝影家陳小波、喬天富、岱天榮、林濤等20余人齊聚潛江進行創(chuàng)作和講座?!吨袊鴶z影家協(xié)會網(wǎng)》、《中國攝影報》等30多家媒體予以報道,在全國攝影界極具影響。
2015年獲湖北省攝影界政府最高個人成就獎: “湖北省2015年度攝影人物”。
2016年3月,被中國攝影著作權協(xié)會授予“2015年度全國優(yōu)秀首席代表”,并于同年8月作為全國攝影基層協(xié)會唯一的代表,受邀出席中國文聯(lián)、中攝協(xié)、中攝權協(xié)在黑龍江伊春市聯(lián)合舉辦的“攝影原作與版權保護中外攝影家專題座談會”和“中國自然生態(tài)國際攝影理論研討會”。
2016年11月,受邀出席第十一屆中國攝影藝術節(jié)“中國攝影著作權協(xié)會全國首席代表工作座談會”。
攝影創(chuàng)作30余年,其作品多次在《大眾攝影》、《中國攝影》、《攝影世界》雜志和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網(wǎng)站等專業(yè)媒體上發(fā)表,部分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農業(yè)博物館收藏。260余幅作品在國內外重要影展,影賽中入選、獲獎。
2012年在第九屆中國攝影藝術節(jié),舉辦《美利堅印象——李錫軍攝影作品展》;2015年《緬懷》、《老兵風采》2幅作品入選第25屆全國攝影展。
2014年度28幅作品先后在奧地利(奧賽)、美國、波蘭、塞爾維利亞、新加坡、英國、西班牙、馬來西亞、法國、澳大利亞、香港、上海等13個國家和地區(qū)國際攝影展中獲獎。
8. 攝影師講座觀后感
本片講了:強巴是農奴。他父親死了,奶奶把他帶大后也死了,老爺把他抓去當家奴,他就不說話,像啞巴一樣。一天,強巴蘭朵告訴他,解放軍進了西藏。第二天,郎杰去見解放軍,郎杰要強巴背他,他把郎杰摔下來。郎杰恨解放軍。郎杰害怕強巴覺醒,叫管家把他拖死。這時,格桑趕來,救了強巴,他們準備去找解放軍,強巴和蘭朵逃走時遇到郎杰,他們跳下了懸崖,他們沒有死,蘭朵被救起成為新人,強巴被抓回來。郎杰逃往國外時,押走強巴。強巴生氣了和郎杰打架,這時一位解放軍用自己的生命救了強巴。強巴覺醒了,他把土登藏的武器給解放軍。土登放火燒寺廟,想嫁禍解放軍,強巴揭露了土登的陰謀。農奴獲得了解放,強巴可以說話了。
本片展示了野蠻殘酷的農奴制與農奴要求徹底解放的尖銳矛盾。藏族演員旺堆準確地表現(xiàn)了人物深沉復雜的內心世界,出色地塑造出一個農奴形象。影片融紀錄與故事、詩與戲劇于一體,風格凝重而簡練、深沉而含蓄。長鏡頭和光影的象征性造型以及特技的運用,使影片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xiàn)力。該片于1981年在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jié)上獲金鷹獎?! ?/p>
本片是典型的新中國文藝的思維模式的產物。影片的新穎之處,首先在于它第一次在電影銀幕上講述西藏故事,并塑造了強巴這一典型形象,通過強巴"三摔朗杰"的情節(jié),描述了強巴的個性及其覺醒的過程;尤其是設計了強巴裝啞、最后才開口說話這一象征性線索具有強烈的情感沖擊力。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影片中的主要角色全部都使用了藏族演員,他們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大多對農奴的生活有過深切的體驗,因而表演起來十分的真實本色,使影片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最值得稱道的,當然還是影片的人物造型及其畫面的雕塑感。說影片的導演及攝影師是在"雕塑《農奴》",并不為過:片中的強巴、格桑兩位主要人物的肖像,膚色發(fā)亮,線條粗獷,加上強烈的高光,宛如青銅雕像??傊捌云浒娈嬍降拇肢E、遒勁的光影處理,成為"攝影參與劇作"的一個極佳例證。
農奴是封建社會中隸屬于農奴主或封建主的農業(yè)生產勞動者.在經(jīng)濟上受剝削,沒有人身自由和任何政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