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機身防抖鏡頭有必要防抖嗎
光學防抖和不支持光學防抖的手機區(qū)別就是主要是支持光學防抖的話它拍照更清晰且一般不會容易抖動,拍出來的像素這些質量也更加。
豪杰系列更加強,不支持光學防抖的話用起來就沒有那么舒服,他必須要手動調整,所以的話就很耗時間,最好買手機我們還是買。支持光學防抖的一般也要貴一些。
2. 鏡頭防抖還是機身防抖
微單相機的防抖主要就是采用機身防抖和鏡頭防抖。奧林巴斯的微單采用機身防抖,索尼、松下、尼康采用的是鏡頭防抖。機身防抖裝任何的鏡頭都能起到防抖的效果,鏡頭防抖則一定要買防抖鏡頭才能起到效果,而且鏡頭防抖因為透過的鏡片多一些,畫質也會有所降低,所以機身防抖更好一些。
3. 機身防抖鏡頭不防抖
兩種可以同時用,但最好不要用!索尼和賓得是這類的典型。
如果是配適馬的鏡頭,開其中一種就好,兩種同時開的話只能說患了帕金遜,比沒開還要差很多,基本都是糊的。兩種而言,鏡頭防抖比機身防抖的效果要好很多,因為機身防抖有一個延遲。我用賓得K5和尼康d700,兩種曾對比過。
4. 機身防抖還需要鏡頭防抖嗎
1、鏡頭防抖與不防抖差別很大。可以分兩方面說起:
1.1 鏡頭防抖和機身防抖的差別。鏡頭防抖在半按快門取景時就起作用,可以保持取景畫面的穩(wěn)定性。機身防抖是在拍攝瞬間通過傳感器位移的防抖,只能在拍攝瞬間起作用。這也是佳能、尼康公司堅持采用鏡頭防抖的關鍵因素。然而,目前機身防抖開發(fā)了“五軸防抖”功能,傳統(tǒng)的鏡頭防抖還沒有跟進。
1.2 鏡頭或機身防抖的防抖效能一般可以達到提升三到四檔快門速度的水平,為手持拍攝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無防抖的長焦距鏡頭由于“安全快門”(快門速度要達到焦距的倒數(shù)才能排除手抖對照片清晰度的影響)的限制,往往需要依靠三腳架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2、具有鏡頭防抖功能的鏡頭多見于佳能和尼康鏡頭群。鏡頭型號標識中分別命名為IS和VR。
5. 鏡頭防抖機身不防抖
佳能r5轉接原廠ef鏡頭是沒有你說的現(xiàn)象的,怕是轉接了其它廠家的ef鏡頭轉接環(huán)出現(xiàn)的這個問題,可以試試換原廠轉接環(huán)。R5轉接24-105、70-200和我本人的100-400二代防抖鏡頭上一切正常。
另外你可以把連續(xù)對焦關了試一試,只要這個關了,不管按不按快門對焦、防抖都持續(xù)工作。
6. 機身不防抖鏡頭防抖哪個好
是的。佳能全畫幅微單EOS R5/R6搭載機身防抖功能,傳感器實時位移來抵消抖動對于成像的影響。高性能DIGIC X影像處理器對機身內置的陀螺儀傳感器信號進行快速處理 ,讓傳感器位移更迅速、精準。在搭配具有光學防抖的RF鏡頭時,機身防抖可與鏡頭光學防抖聯(lián)動進行強化補償,提供最高8級的手抖動補償效果。手持一秒長曝光拍攝璀璨夜景不再是鐵手黨的專屬。
7. 機身有防抖了還需要鏡頭防抖嗎
索尼微單機身具有五軸防抖,而之前出的防抖鏡頭(OSS)也是可以用在它身上的。那么,機身和鏡頭的防抖功能能否疊加呢?答案是不能。
8. 機身防抖鏡頭不防抖,能防抖嗎
防抖的含義
初次接觸數(shù)碼相機的人常常會有這樣的困惑,即拍攝出來的畫面不夠清晰,老是會發(fā)生重影或模糊的情況。究其原因,除了偶爾的失焦(即相機未能正常對焦)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快門速度過低所致。
一般而言,在手持條件下,拍攝到清晰照片的快門速度應該達到焦距倒數(shù)甚至更高。舉個簡單例子:佳能A75的鏡頭等效焦距是35mm―105mm,那么在廣角端,快門速度應該至少保持1/40s才能保證拍攝的照片較為清晰,而在長焦端,快門速度應該要達到1/125秒才行。
而且如果現(xiàn)場的光線條件不能滿足這一要求,那么拍攝出清晰的照片便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了。
可想而知,對于那些10倍光學變焦的產品而言,防抖技術則是更加必要,因為這些產品的長焦端往往達到370MM以上,因此,快門速度必須要在1/400秒以上才算合格,否則就只能望遠興嘆了。
其實在實際拍攝中拍攝者的手在膠片或是CCD/CMOS感光過程中的抖動是客觀存在的,防是防不住的,只能是靠特殊的結構來減小由于攝影者手的抖動帶來的影像模糊。
防抖的分類
1、光學防抖:作為光學防抖技術,并不是讓機身不抖動,它是依靠特殊的鏡頭或者CCD感光元件的結構在最大程度的降低操作者在使用過程中由于抖動造成影像不穩(wěn)定。
通過鏡頭組實現(xiàn)防抖主要是以佳能和尼康為代表,它們依靠磁力包裹懸浮鏡頭,從而有效克服因相機振動產生的圖像模糊,這對于大變焦鏡頭的數(shù)碼相機所能起到的效果更加明顯。
通常,鏡頭內的陀螺儀偵測到微小的移動,并且會將信號傳至微處理器立即計算需要補償?shù)奈灰屏?,然后通過補償鏡片組,根據鏡頭的抖動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補償,從而有效的克服因相機的振動產生的影像模糊。
而通過CCD在實現(xiàn)防抖,目前只有柯尼卡美能達能夠做到,它的原理與佳能、松下的光學防抖動技術相反,是依靠CCD的浮動達到防抖的目的。原理是將CCD先固定在一個能上下左右移動的支架上,通過陀螺儀感應相機抖動的方向及幅度,然后傳感器將這些數(shù)據傳送至處理器進行篩選、放大,計算出可以抵消抖動的CCD移動量。
2、電子防抖:電子防抖主要指在數(shù)碼照相機上采用強制提高CCD感光參數(shù)同時加快快門并針對CCD上取得的圖像進行分析,然后利用邊緣圖像進行補償?shù)姆蓝?,電子防抖實際上是一種通過降低畫質來補償抖動的技術,此技術試圖在畫質和畫面抖動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
與光學防抖比較,此技術成本要低很多(實際上只需要對普通數(shù)碼相機的內部軟體作些調整就可做到),效果也要差。目前市場上有卡西歐和富士采用的是電子防抖技術。
9. 鏡頭防抖需要機身支持嗎
是的,都能防抖。防抖鏡頭搭配不防抖機身如:佳能的EOS 70D搭配 EF-S 18-135mm f/3.5-5.6 IS 就具有防抖功能。不防抖鏡頭搭配防抖機身如:賓得K-50 DA L 18-55mm F3.5-5.6AL WR就具有防抖功能。
10. 機身不防抖 鏡頭防抖
不會沖突。索尼機身會自動識別鏡頭的信息,自動進行適應性調整。應注意的是,防抖鏡頭和機身使用三腳架時,應關閉防抖功能。
11. 防抖機身加防抖鏡頭防抖效果更好嗎
錄視頻時防抖功能不重要,因為鏡頭防抖原理是通過內置的傳感器檢測手的抖動, 然后驅動線性電機帶動較正鏡片產生位移來補償手的抖動,而拍攝視頻是動態(tài)影像,沒有瞬間凝固住圖像,在補償上一幀圖像的時候也許機器已經在捕捉下一幀圖像了,從而形成視頻的完整性與連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