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凡達攝影師
1.導演:主要負責電影中的演出部份,以及管理電影中的創(chuàng)意部份。如張藝謀、馮小剛。
2.制片人:可能是個人,也可能是公司。負責劇本統(tǒng)籌、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包括演職人員以及攝制器材的合同簽訂)、攝制資金成本核算、財務審核;執(zhí)行拍攝生產、后期制作;協(xié)助投資方國內、外發(fā)行和國內、外申報參獎等工作。如華誼兄弟、王中軍。
3.監(jiān)制:可能和制片人是同一個人,也可能另有其人。管理整個電視或電影拍片流程相關環(huán)節(jié)的一切工作,如工作人員的尋找與協(xié)調,預算的控制,拍攝時間的進度等,讓電影能在合理的時間與預算下完成。
4.編?。阂晕淖值男问奖硎龉?jié)目或影視的整體設計,作品就叫劇本,是影視劇、話劇中的表演藍本,成就突出的職業(yè)編劇被稱為劇作家。如電視劇《母儀天下》的王伊。
5.策劃:制片前中后期及過程中的對內制片工作和對外宣傳,廣告等等方面的工作,從而使電影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
6.出品人:影片的投資人。影片的商業(yè)屬性,決定了制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么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jiān)制代表它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并控制拍片的全過程。拓展資料電影制作流程:這是最重要的,一般是由制片人來選擇劇本,但是也不缺乏導演來選擇劇本的,但是導演在選擇了一部好的劇本之后就要說服公司以及制片人,來為他投資,但是在21世紀的電影中導演是沒有劇本改編權利的,如果他在開拍前希望改變劇本就必須經過公司上層董事會的批準。電影的成本不僅包括導演,編劇,攝像,演員,場景,拍攝,后期,食宿行等的費用,而且包括市場營銷及宣傳的費用,通常市場營銷及宣傳費用等于拍攝費用或1/2的拍攝費用。每部電影根據概念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分為小成本電影,中型制作電影,和大制作電影。小成本電影基本在1000萬人民幣以下,中型制作電影成本基本在1000-8000萬人民幣左右,大制作電影成本在8000萬元以上。國產小成本電影代表作《失戀33天》(約900萬人民幣,不含宣傳費用),國產中型制作電影代表作《人在囧途之泰囧》(約3000-4000萬人民幣,不含宣傳費用),好萊塢大制作電影代表作《阿凡達》(約6億美元,不含宣傳費用)。中國電影不會有選擇導演這種說法的,在一部電影里導演說的算,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僅要對電影的質量負責還要對片場的其他方面負責,而國際電影制作中導演只需要負責好電影拍攝的任務. 在國際化的電影制作中是劇本選擇導演,而不是導演選擇劇本. 制片人在電影籌備時還要擔當起選擇演員的任務,在中國大陸這些都是由副導演來完成的。在一部成功的電影中,不僅要有很棒的劇本,很好的故事情節(jié),好的導演.最重要的是有大牌明星的參與. 明星是電影中閃亮的焦點,也是電影票房的保障。攝影組包括:場記、化妝、道具、燈光、美術、后期指導、跟組剪接。在美國的商業(yè)電影中,導演是沒有剪接權利的,都是由制片公司進行剪接,但是如果是一線導演的話,那就不同了。商業(yè)電影中發(fā)行商和制片商不是一家,發(fā)行商是通過競爭來取得發(fā)行權,一部電影的好壞也可以通過看發(fā)行商來表現(xiàn)。就拿來說,早在電影放影4個月前電影的廣告和宣傳海報就已經出爐。9、電影國際發(fā)行發(fā)放電影配音權,剪編權。
2. 阿凡達 攝影機
所謂8毫米 16毫米 35毫米 是指拍攝電影用的膠片的寬度
差別:
1,膠片寬度問題
35毫米膠片分為有聲片膠片與無聲片膠片,無聲片35毫米膠片投影畫面寬高比是1.33:1,膠片實際寬高為24毫米×18毫米。有聲片35毫米膠片投影畫面寬高比是1.375:1,膠片實際寬高為22毫米×16毫米。其差別在于紀錄聲音的齒孔,即聲帶位置。
16毫米膠片實際寬高為9.65毫米×7.21毫米,國外有一種超16毫米的膠片,專門為拍攝1.65:1的35毫米非變形寬銀幕設計的。
8毫米膠片實際寬高為4.39毫米×3。33毫米。8毫米膠片又分為單8和雙8, 雙8即并列2條8毫米膠片。
35毫米,8毫米和16毫米膠片都可以用攝影機直接拍攝,也可以互相轉換。縮制或者放大印制。
2,拍攝清晰度問題
顧名思義,膠片的大小決定了放映時的清晰度問題,35毫米的膠片當然比8毫米,16毫米的膠片放映時要清晰多了?!栋⒎策_》imax版采用70毫米數字膠片,當然清晰度就更高了,由于利用3D攝影機采用70毫米膠片拍攝,所以被稱為視覺極限。
3,放映規(guī)模的差別
一般35毫米標準膠片的放映場地為幕寬為觀眾廳長度的1/5,最遠觀眾視角為12°。
16毫米和8毫米膠片拍攝的由于清晰度的關系,放映場地就更小了,很多時候多做內部放映,不能進入觀眾廳。
4,使用人群差別
35毫米膠片是標準的電影攝影膠片,基本上大部分的影片都用此種膠片拍攝,適用人群自然是電影工作者了。16毫米膠片大多是用在中國的農村放映隊,8毫米膠片則是家庭電影發(fā)燒友使用。當然某些時候,由于對于影片攝影拍攝手法多重實驗,有些電影工作者也會在自己的電影里利用8毫米或者16毫米膠片拍攝影片,由于清晰度和顆粒的問題,反而制造了影片的真實感。
5,價格問題
越大的膠片肯定越貴唄!
使用歷史:
所有的膠片都分為有聲膠片和無聲膠片。
35毫米標準銀幕電影膠片,最早是來自愛迪生的發(fā)明,1893年他發(fā)明了只能供一人觀看的電影活動視鏡,1895年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發(fā)明了可供多人觀看的放映電影,1925年巴黎的國際電影與攝影工作大會將愛迪生和盧米埃爾發(fā)明的這種實際寬高為24毫米×18毫米的膠片定為標準無聲片的膠片比例。20世紀20年代末期,有聲電影發(fā)明后,對35毫米膠片的實際寬高進行了改變,加入了記錄聲音的位置。
16毫米電影膠片由1923年伊斯曼柯達公司引入市場,當時供電影愛好者拍攝家庭娛樂影片使用。
8毫米膠片由1932年問世,當時的目的與16毫米電影
3. 阿凡達攝影師是哪國人
看過阿凡達后,不禁被影片中所表現(xiàn)的宏大場面所震撼,同時影片中的各種特效和各種高科技動畫技術的應用為影片增色不少,但我相信,該片中吸引人的,并不是劇情,有很大一部分觀眾是沖著影片的特效去的,所以說看到影片的同時,我們對影片幕后的制作要有一定了解,才能夠看的覺得更過癮,以下就是我從網上搜集的影片相關拍攝特技效果的幕后的一些技術講解,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掌握了新一代的3D攝影機,卡梅隆才能拍攝出《阿凡達》這樣集大成的作品。
這就是傳說中的虛擬攝像機。
每個演員都要戴上一個微型高清攝像頭,它能拍下演員最微妙的表情變化。
爆破點1:新一代3D攝影機拍出立體感 如從平面走向立體,這是近年電影革命中最顯著的一步。詹姆斯·卡梅隆為了拍攝《阿凡達》,帶頭研制新一代的3D攝影機,為此他付出了多年的努力,終于將影像拍出立體實感?! ≡缭?年之前,詹姆斯·卡梅隆在他的《深淵幽靈》中試驗了一回。隨即,他又開發(fā)了新的3D眼鏡,最后才把這一套成熟技術用到《阿凡達》的拍攝中?! 〈韴鼍埃旱厍蛉嗽谂硕嗬巧辖⒌幕乩?,那科技感十足的透明筆記本電腦和儀器顯示屏凸顯在銀幕前方,地球人高層玩耍的高爾夫球朝觀眾迎面滾過來?! ”泣c2:預覽讓拍攝成本大降特降 《阿凡達》60%的畫面都是全CG效果,跟從前任何一部特效大片相比都顯得數量驚人,如果導演布置的每一個特效鏡頭都等特效部門完成,那么拍到猴年馬月《阿凡達》都拍不完,如果導演不滿意推倒重來,成本將成倍增加?! 榱斯?jié)省時間和金錢,卡梅隆用上了一種虛擬攝影機,這邊廂拍攝完真人表演,那邊廂就能準確地對最后的成片進行預覽,即可以讓導演在同一個監(jiān)視器上看到演員的動作與電腦特效的渲染效果。這項預覽技術同時成為卡梅隆降低成本的最得力法寶,否則《阿凡達》拍攝經費遠遠不止3億美元,同時這項技術也令近年特效電影成本大降特降?! 〈韴鼍埃旱厍蛉私芸嘶頌榭寺〖{威人,和潘多拉星土著納威公主奈蒂莉在雨林中穿行,他們身邊就是奇異的植物,杰克伸手去觸碰螺旋狀的單片葉子,該葉子馬上收縮起來?! ”泣c3:升級“動作捕捉”技術 將真人表演貼到電腦畫的背景中,往往不夠真實,為此詹姆斯·卡梅隆升級“動作捕捉”技術。與其他影片不同的是,《阿凡達》還用上了100多部攝像機來幫忙完成“動作捕捉”。《阿凡達》的演員在拍攝時,除了照例要穿上布滿捕捉點的緊身衣褲外,他的面前還架設有一套“協(xié)同工作攝影機”,一共多達140部數字攝影機全部對準這個演員,形成一個捕捉舞臺,專門拍攝從演員身上反射過來的光線,將這些數據傳輸到電腦中,從而構成整個特效鏡頭?! 〈韴鼍埃簽榱说竭_翼獸所在的懸浮山,杰克一路經過浮石、吊橋、瀑布,真實得好像有水珠濺到他的臉上,這些背景都是通過電腦貼進鏡頭里的?! ”泣c4:升級“表演捕捉”技術 在《阿凡達》中有60%的鏡頭中主角都是電腦動畫加工過的納威人,所以只能采用“表演捕捉”技術,即捕捉真人演員的面部表情,再把這些表情“貼”到納威人的臉上去,將真人演出影像與電腦動畫結合效果逼真。而一個演員可以輕易分飾多人?! 栋⒎策_》的創(chuàng)新之處,就是給每個表演的演員戴上一個微型高清攝像頭,它離演員的臉只有10厘米左右距離,它能拍下演員最微妙的表情變化,然后傳給電腦,用以做出藍色納威人。 代表場景:杰克和納威公主奈蒂莉兩情相悅,兩人的眼神中開始有了內容。雖然是CG動畫角色,但兩人表達愛情時神情的細致程度比得上瓊瑤劇中的角色?! ”泣c5:虛擬攝影機抓動感
《阿凡達》劇本中有大量動作場面,如杰克在森林中跑動、騎著翼獸在空中飛翔。在捕捉了演員的表情、動作之后,卡梅隆必須給他們加上跑動、飛翔的畫面?! 】仿¢_發(fā)了虛擬攝影機,讓攝影師像跳舞般扭來扭去,運動軌跡能夠被系統(tǒng)捕捉下來,并合成到后期的畫面處理中,來模擬傳統(tǒng)電影拍攝中搖臂攝影機等設備才能拍出的運動鏡頭。依靠這設備,卡梅隆使自己在CG世界中運鏡自如,好像他把攝影機搬進了電腦數字世界中實拍一般?! 〈韴鼍埃航芸蓑T在翼獸背上,在懸浮山之間盡情飛翔,時不時玩一下高空俯沖、側飛,這些運動鏡頭全在電腦中虛擬而成。
4. 阿凡達設計師
只有一臺概念車
1月7日,在CES 2020上,梅賽德斯奔馳突出了一款以《阿凡達》為主題的概念車——Vision AVTR。
Vision AVTR是在《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幫助下進行設計的。
Vision AVTR采用了特殊的球形輪胎,可以實現(xiàn)側向移動或者對角線方向移動,車內則未搭載方向盤,毫無疑問這款概念車的基礎就是自動駕駛,因此無需方向盤操作,乘客只需要與橢圓形的控制器進行交互即可操作汽車。
當車輛啟動,車內成員就可以在車內的環(huán)形大屏上查看周圍的3D圖像。Vision AVTR也能夠檢測到車內是否有家庭成員來調整自己的行駛速度,車內也有針對兒童的功能設計。
Vision AVTR將搭載無需稀土礦石的石墨烯電池,內飾則由可再生塑料與純素食皮革制程,非常環(huán)保。
5. 阿凡達是什么人拍出來的
《阿凡達3》是由二十世紀福克斯出品,詹姆斯·卡梅隆執(zhí)導拍攝,薩姆·沃辛頓、佐伊·索爾達娜等主演的科幻電影。該片預計在2024年12月20日北美上映。
該片是《阿凡達》系列五部曲中的第三部,講述了杰克·薩利雙腿癱瘓的前海軍陸戰(zhàn)隊員,被派遣去潘多拉星球的采礦公司工作所發(fā)生的故事。
6. 阿凡達攝影師是誰
在《阿凡達》電影中有提到一座被稱為“哈利路亞懸浮山”的懸浮山脈,這座山上不僅有憑空的雨水瀑布,而且它始終懸浮在空中,紋絲不動。其實這座山最早的原型是來自2008年的張家界一處風景區(qū),它便是張家界的“南天一柱”,又名“乾坤柱”。
2008年12月,好萊塢攝影師漢森初到此地,看到了這座嘆為觀止的神奇山脈,便給它拍攝了大量照片,后來在2009年上映的《阿凡達》電影中,潘多拉星球上大量的山脈原型,都來自張家界這處風景區(qū)。全球億萬觀眾看到的“哈利路亞”懸浮山,正是最具代表性的張家界風景山。
7. 阿凡達攝影技術分析
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因為有了《阿凡達》這部刷新世界票房紀錄的電影的參與,以及其導演詹姆斯·卡梅隆與他的前妻凱瑟琳·畢格羅的同臺競技而格外引人注目。最終,凱瑟琳·畢格羅大獲全勝,橫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六項大獎。而《阿凡達》僅僅獲得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等三項安慰獎。
2009年上映的電影《阿凡達》是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十五年磨一劍”的精心力作,它的上映刷新了世界電影史上票房神話的新高,全球票房高達27億美元,同樣刷新的是全球觀眾的觀影體驗。正如奧斯卡最終的評價結果一樣,我從看完《阿凡達》之后就深感《阿凡達》難以復制《鐵達尼號》的成功。的確我們承認《阿凡達》秉承了卡梅隆《終結者》、《異形》等影片所呈現(xiàn)給觀眾的視覺沖擊和想象力層面的盛宴交織的技術元素,但《阿凡達》在精神領域和藝術水準上非常讓有鑒賞能力和藝術素養(yǎng)的觀眾大失所望。究其原因,《阿凡達》過分依賴數字技術的成像效果,側重于畫面的勾勒與營造,在想象力上費盡心機而忽略了故事的創(chuàng)新性與藝術的感染力。雖然這樣的影片絕對不會喪失國際市場的票房份額,但是對習慣了數字技術應用和經歷了《失落的世界》驚呼的美國觀眾而言,特別是奧斯卡專業(yè)評委來說,《阿凡達》只是一個技術的空殼。
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共設置24個獎項,創(chuàng)造奇跡的《阿凡達》當然得入圍了,只是一個提名根本不能代表《阿凡達》的歷史地位,重大的獎項為了嘉勉和鼓勵,也是具有紀念價值的。
你不能到多年后回顧《阿凡達》這種現(xiàn)象級電影只有一個金球獎最佳的獎而已,奧斯卡作為人類電影的最高榮譽,只給了幾個技術獎似乎有些說不過去。
雖然沒有延續(xù)《泰坦尼克號》的輝煌,但是詹姆斯·卡梅隆也以一部載入史冊的電影宣告回歸,截至目前為止,《阿凡達》在全球獲得了25.6億美元的票房,成為了史上最賺錢的電影?!栋⒎策_》在九項提名的基礎上,獲得了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和最佳視覺效果三項視覺技術類大獎,這從一個側面也證明了《阿凡達》帶給了人們無與倫比的觀影體驗。
《阿凡達》在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提名獎項如下:
1、最佳影片:《阿凡達》——詹姆斯·卡梅隆、喬恩·蘭多
2、最佳導演:《阿凡達》——詹姆斯·卡梅隆
3、最佳原創(chuàng)配樂:《阿凡達》——詹姆斯·霍納
4、最佳音效剪輯:《阿凡達》——克里斯托弗·博伊斯、格溫多林·耶茨·惠特爾
5、最佳音響效果:《阿凡達》——藝術指導:瑞克·卡特、羅伯特·斯特龍伯格;內部裝飾:金·辛克萊爾
6、最佳攝影:《阿凡達》——慕洛·費奧利
7、最佳剪輯:《阿凡達》——詹姆斯·卡梅隆、約翰·里弗爾、斯蒂芬·E·里夫金
8、最佳視覺效果:《阿凡達》——喬·萊特瑞、斯蒂芬·羅森包姆、理查德·本漢姆、安德魯·R·瓊斯
9、最佳藝術指導:《阿凡達》——藝術指導:瑞克·卡特、羅伯特·斯特龍伯格;內部裝飾:金·辛克萊爾
《阿凡達》在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獎項如下:
1、最佳攝影:《阿凡達》——慕洛·費奧利是一名意大利裔美國電影攝影師。
他生于卡拉布里亞大區(qū)的馬爾齊,1971年他家移居美國1。1987年他獲得芝加哥哥倫比亞學院(英語:Columbia College Chicago)的文學士2。他擔任攝影最知名的電影作品是2009年的科幻巨制《阿凡達》,盡管真實現(xiàn)場攝影只占影片的30%,依然讓他獲得了第82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
2、最佳藝術指導:《阿凡達》——藝術指導
瑞克·卡特-Rick Carter:出生日期:1952 職業(yè):美國好萊塢電影藝術指導和美術設計
羅伯特·斯特龍伯格-(Robert Stromberg):職業(yè):美國視覺特效、藝術指導、導演
金·辛克萊爾-沒有資料
3、最佳視覺效果:《阿凡達》
喬·萊特瑞-Joe Letteri:是一位資深的視覺效果藝術家,他于2001年加入維塔數碼,擔任視覺特效總監(jiān)。
斯蒂芬·羅森包姆-Stephen Rosenbaum:出生日期: 1965-10-26,出生地: 美國,華盛頓州塔科馬市,職業(yè): 視覺特效
理查德·本漢姆-沒有資料
安德魯·R·瓊斯-是最著名的好萊塢的電影特效設計師
歡迎大家評論!
喜歡本期內容的觀眾記得點贊收藏。
喜歡看我的電影評論的,可以關注我,天天更新電影評論!
8. 阿凡達攝影基地
阿凡達在張家界取景4天。
在《阿凡達》電影中有提到一座被稱為“哈利路亞懸浮山”的懸浮山脈,這座山上不僅有憑空的雨水瀑布,而且它始終懸浮在空中,紋絲不動。其實這座山最早的原型是來自2008年的張家界一處風景區(qū),它便是張家界的“南天一柱”,又名“乾坤柱”。
2008年12月,好萊塢攝影師漢森初到此地,看到了這座嘆為觀止的神奇山脈,便給它拍攝了大量照片,后來在2009年上映的《阿凡達》電影中,潘多拉星球上大量的山脈原型,都來自張家界這處風景區(qū)。全球億萬觀眾看到的“哈利路亞”懸浮山,正是最具代表性的張家界風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