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鸚鵡照片兒
鸚鵡的分類
,其實這是生物學(xué)家的專業(yè)工作,依據(jù)著眼點不同會有不同的分類方式,有些以居住地區(qū)做分類
,有些以血緣為基礎(chǔ)分類
,而且正統(tǒng)之分類應(yīng)該依據(jù)學(xué)名作分類
,然因為需要使用到拉丁文,對于臺灣讀者而言很不容易了解,所以實用上比較傾向以英文名作分類。
剛接觸鸚鵡的人如果一開始就拿起鸚鵡圖鑒猛K,除了看到很多漂亮的照片外,大概只剩下一頭霧水。此篇文章是由最基礎(chǔ)談起,循序漸進了解目前臺灣常見的鸚鵡種類,往后看到鸚鵡就不會再霧煞煞。首先要了解主要有哪些鳥屬(genus),所有的鸚鵡都屬于
,在
之下會再分出幾個鳥屬,如
(Macaw)、
(Amazon)、
鸚鵡(Cockatoo)等,這些鳥屬當然都具有鸚鵡的特征,然因為外型、體態(tài)有明顯差異,所以分在不同的鳥屬。
換句話說,同一個鳥屬的鸚鵡具有幾乎一樣的形態(tài)、特征
,以
為例,他們的屬名都是Macaw,一般人對
的印象就是超大型鸚鵡,約有
長,多數(shù)的金剛鸚鵡確實如此,然而
的身長卻僅30公分,也就是說金剛鸚鵡與其它鸚鵡最大的差異特征并不是以大小做區(qū)分,而是這一鳥屬的鸚鵡其臉部有一區(qū)域沒有長羽毛,我們稱之為裸皮,
所以當你看到一只鸚鵡其臉部有裸皮,那它就是屬于金剛鸚鵡。
鸚鵡的命名與中譯
在同一個鳥屬之下,會因為羽色、細部特征而再細分而所謂的鳥種(species),簡單的說,鳥種就是在鳥屬之前再加上一個形容詞
,用來描述或區(qū)分這鳥種的特殊點,在鳥屬之前加上形容用語,如此才算是一個完整的名稱。我們再以金剛鸚鵡為例,同樣具有裸皮特征的金剛鸚鵡會再細分如:藍
(Blue and Yellow Macaw),由藍色與黃色組成的羽色,紅肩金剛(Red-shouldered Macaw),肩部具有紅色區(qū)域,藍紫金剛(Hyacinth Macaw),藍紫色的羽毛,如此一來,對于鸚鵡之命名就清晰多了。
接著是中文譯名部分,這在每個領(lǐng)域都是個大問題,因為沒有統(tǒng)一名稱,多家翻譯的結(jié)果,再加上”俗名”的問題,因此常常有人爭論的面紅耳赤,最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彼此說的是同一種鸚鵡,希望也藉此機會能有個正名運動,彼此意見交流,待大家達成共識,就不會再有混淆的情事發(fā)生。
筆者傾向由英文直接翻譯,盡量不要再使用俗名
,如此名稱上會比較單純而且可與國際接軌。
以下列出一些我們?nèi)粘3R姷柠W鵡,以鳥屬區(qū)分及其譯名:
1.Macaw:金剛鸚鵡,簡稱金剛。
2.Amazon:
,簡稱亞馬遜,也有人稱作帽科。
3.African Grey Parrot:
,簡稱灰鸚。
4.Cockatoo:
鸚鵡,也有人稱作巴旦鸚鵡。
5.Eclectus Parrot:
。
6.Lory,Lorikeet:
,簡稱吸蜜。
7.Conure:
,如太陽錐尾(Sun Conure),俗稱
。
8.Parakeet:
,漂亮的
為其特色。
9.Cockatiel:
,俗稱玄鳳、
、卡妹。
10.Loveburd:
,俗稱小鸚、牡丹。
11.Budgerigar:
,俗稱阿蘇兒。
2. 找一張鸚鵡的照片
五彩金剛鸚鵡身長84 - 89 cm ,體重900 - 1490 g,是體型最大的鸚鵡之一。
壽命80年。
鳥體大部份為亮麗的鮮紅色,眼部和臉頰附近的裸皮有著不甚明顯的紅色橫向羽毛,有些鳥的頭部后方會有些紅色羽毛有著黃色滾邊,頭部和身體的很大一部分通紅。
頸部和上翕鮮紅色。
低翕的羽毛是紅黃色,下頜骨是大片黑色,眼先和裸露的面頰皮膚發(fā)白,興奮時呈現(xiàn)粉紅色調(diào)。
翅膀上層中間的覆羽為黃色,尖端帶有點綠色,最外緣的主要飛行羽為藍色,靠近尾巴以及內(nèi)側(cè)的覆羽為淺藍色,尾巴上方的紅色羽毛
3. 鸚鵡的照片圖片
頭上長長羽毛的,一定是鳳頭鸚鵡了,一共有21種,只是不知道您說的是哪一種。
4. 鸚鵡照片
鸚鵡魚還是鸚鵡鳥?鸚鵡魚養(yǎng)的人也很多,漂亮啊。
但我是養(yǎng)鸚鵡鳥的。小型鸚鵡可是占有鳥市很大份額的,價格不貴,外形漂亮,容易受人喜歡,賣的人多,養(yǎng)的人也就多。
還有很多人是看了視頻啊,圖片啊,看人家的萌寵跑去也養(yǎng)的,但這里要提個醒,不是所有鸚鵡都會說話,鸚鵡由于飼養(yǎng)方式不同有怕人和不怕人的,鸚鵡是個統(tǒng)一稱呼,品種不同的鸚鵡,是不同的鳥,不能隨便養(yǎng)在一起。
5. 鸚鵡圖片兒
若是鸚鵡飛走了,首先需要立刻在房屋、小區(qū)附近的樹上、草叢等角落尋找,并在家里擺放鸚鵡最喜歡吃的食物,吸引鸚鵡能自己回來。也可以將鸚鵡的照片四處張貼,需描寫出鸚鵡的形態(tài)特征,保留自己的聯(lián)系方式。
1、附近尋找
若是鸚鵡不小心飛走了,可以在房屋、小區(qū)附近四處尋找,在樹上、草叢等角落里尋找,也可能在其它房屋頂上,尋找的過程中,也可以呼叫鸚鵡的名字。
2、食物引導(dǎo)
對于鸚鵡飛走了怎么找回來,其實也可以在家里,它長期生活的環(huán)境下,擺放一些它喜歡吃的食物,引導(dǎo)鸚鵡自己飛回來,但這樣的幾率將會很小。
3、尋求他人
如果平時保留著鸚鵡的照片,可以將照片打印出來,并描寫鸚鵡的形態(tài)特征,在各個小區(qū)張貼,也需要保留自己的聯(lián)系方式,使別人找到后方便聯(lián)系你。
6. 我鸚鵡的照片
先拍鸚鵡的照片,然后再配上下面的文字,就可以發(fā)朋友圈了。
養(yǎng)了兩只牡丹鸚鵡真的好可愛,鸚鵡的小肚皮一鼓一縮,深綠與淺綠交織在一起,真好看。鸚鵡是一種可愛、美麗、善良的鳥兒,一身穿五五彩斑濫的迷人衣服,
7. 鸚鵡的樣子照片
鸚鵡大多色彩絢麗,音域高亢,那獨具特色的鉤喙使人們很容易識別這些美麗的鳥兒。它們一般以配偶和家族形成小群,棲息在林中樹枝上,自筑巢或以樹洞為巢,食漿果、堅果、種子、花蜜。也有特例:如深山鸚鵡,這種生活在稀木灌叢中的鳥兒體形大,羽毛豐厚,獨具一付又長又尖的嘴。除了具有其它鸚鵡的食性外還喜食昆蟲、螃蟹、腐肉。甚至跳到綿羊背上用堅硬的長喙啄食羊肉,弄得活羊鮮血淋淋,所以當?shù)氐男挛魈m牧民也稱其為啄羊鸚鵡。鸚鵡是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后,適合抓握,鸚鵡的嘴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鸚鵡主要是熱帶,亞熱帶森林中羽色鮮艷的食果鳥類,在世界各地的熱帶地區(qū)都有分布。在南半球有些種類擴展到溫帶地區(qū),也有一些種類分布到遙遠的海島上。鸚鵡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種類最多,在非洲和亞洲種類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卻有一些很有名的種類,如情侶鸚鵡。拉丁美洲的鸚鵡中最著名的是各種大型的金剛鸚鵡。大洋洲的鸚鵡比拉丁美洲更加多樣化,包括一些人們最熟悉的、最美麗和最獨特的鸚鵡。其中澳洲的虎皮鸚鵡和葵花鳳頭鸚鵡等是人們最熟悉的鸚鵡。新西蘭的鸮鸚鵡是已經(jīng)失去了飛翔能力大型鸚鵡,而新西蘭的啄羊鸚鵡則進化出了一定的肉食傾向,啄羊鸚鵡也是分布最高的鸚鵡之一。大洋洲種類繁多的吸蜜鸚鵡則屬于最美麗的鳥類,比如斐濟的藍冠吸蜜鸚鵡。鸚鵡是人們喜歡飼養(yǎng)的寵物,其野生種群也因此而受到威脅,很多種類都成為了瀕危物種。鳥類學(xué)家已確定我們這個星球上我國原產(chǎn)的鸚鵡只有6種,全部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鸚鵡中體形最大的當屬紫藍金剛鸚鵡,身長可達100cm,分布在南美的玻利維亞和巴西。雖然在某些地區(qū)常見,但人們?yōu)橛罅空T捕,已使它們面臨嚴重威脅。最小的是生活在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一帶的藍冠短尾鸚鵡 ,身長僅有12cm,這些小精靈攜帶巢材的方式很特別,不是用那彎而有力的喙,而是將巢材塞進很短的尾羽中,同類的其他的情侶鸚鵡,也是用這種方式攜材筑巢的。隨著人類文明的足跡的延伸,工業(yè)化程度的發(fā)展,這些美麗的鳥也同樣面臨生存環(huán)境的惡化,種群銳減,一些種類已經(jīng)或接近絕滅。新西蘭的鸮鸚鵡,是唯一一種夜行性的在地面上爬行的鸚鵡科鳥類。它們原來分布于新西蘭南部、司圖爾特和其它島嶼,由于棲息地的老鼠和鼬而瀕臨滅絕。以塔布堤島命名的塔布吸蜜鸚鵡 ,已在它的祖籍南太平洋的這個小島上絕跡,人們顧及它的名實相符,只有新從庫克群島引進,但仍岌岌可危。這兩種鸚鵡的天敵是鼠和貓,而它們在原籍生活了千百年,世代繁延,少有天敵。是人類活動的蹤跡打破了這里的和平與寧靜,船把開拓者、旅行者送到這些島嶼上的同時也將鼠和貓送上了島。這些殺手吞吃鳥蛋和幼雛,讓它們陷入滅頂之災(zāi)。無奈,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將幸存者遷往沒有天敵的島嶼,不再公知于眾。我們今后也只能在圖片和郵票上看到這些美麗的鸚鵡了。
8. 鸚鵡的圖片兒
1、費氏鸚鵡和牡丹鸚鵡的區(qū)別在于,費氏鸚鵡是牡丹鸚鵡的一個品種,而牡丹鸚鵡是牡丹鸚鵡屬內(nèi)所有物種的總稱。
費氏鸚鵡體長一般在13-15厘米,體重50-55克。是七彩繽紛的小鸚鵡,深橙色的額頭和臉頰,前胸黃色,體羽青綠色,尾紫藍色,有一對鑲著白邊的眼睛,嘴鮮紅色,腳灰色,鳥喙紅色,虹膜棕色。
9. 鸚鵡的照片是什么樣子
一個是鳥類的,一個是魚類的,一個天上飛的,一個水里游的,金剛鸚鵡可以模擬人類說話而財神鸚鵡不會,所以兩個是不同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