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鏡頭的口徑怎么看圖解
攝像頭4mm,6mm,8mm指的是焦距。
在焦距范圍內(nèi)清晰度是相同的,主要還是看用途,不同的焦距,錄制出來的視頻區(qū)域大小有別,并且遠,近處清晰度也各有不同。
區(qū)別在于:
(1)攝像頭鏡頭焦距數(shù)值越小,就代表攝像頭能看見角度更大.
(2)視野越大,就可以監(jiān)控更廣更大的區(qū)域,但是同時距離越遠的位置,清晰度越差。
(3)攝像頭鏡頭焦距數(shù)值越大,代表監(jiān)控視野越小,但是可以看清更遠位置的物體。
2. 鏡頭的口徑是什么
1、50mm F1.8D是尼康1999年推出的廉價標頭,但是成像并不差。
2、50mm F1.8G是剛推出來的換代標頭。
3、兩代鏡頭在結構上有著很大的差異,50mm F1.8D采用6片5組的光學鏡片結構,52mm濾鏡口徑,并可支持最小F22的光圈。
4、50mm F1.8G采用7片6組光學鏡片結構,58mm濾鏡口徑,最小光圈為F16。
5、全新的50mm F1.8G在光學結構中加入了一枚非球面鏡片,借此來提升鏡頭的光學成像素質(zhì)。
6、新鏡頭成像比老鏡頭提高并不是太大,因為鏡頭口徑的和鍍膜的原因,邊緣成像要好一些,紫邊也要好一些。
7、相差最大的就是老鏡頭不支持鏡身驅(qū)動,要靠機身驅(qū)動。而新鏡頭本身帶鏡身超聲波馬達。
8、新鏡頭比老鏡頭價格也要高一倍。對于機身帶馬達的相機來說,可以綜合考慮。對于不帶機身馬達的相機,只能考慮新鏡頭了。
3. 如何看鏡頭口徑
(一)實際口徑
它是指鏡頭前鏡的直徑(鏡片壓圈以內(nèi))與鏡頭焦距的比值.但是,這種計算方式只是粗略的,并不一定符合鏡頭的實際進光量.原因是各類鏡頭的光學結構不同,光線通過鏡筒各片透鏡所形成的折射角度不同,所以并不一定與前鏡直徑相符.另外,有些鏡頭為了避免底片四角照度不足,會有意將鏡頭前鏡制作得大一些.因此用實際口徑表示鏡頭的光通量,并不一定符合上述關系.
(二)有效口徑
實際上,比較精確的鏡頭口徑計算是以鏡頭前鏡實際通過的光束直徑與鏡頭焦距的比值來確定的.所以說,我們平常所說的鏡頭口徑,其實都是指鏡頭的有效口徑而言的.而相機鏡頭上所標定的鏡頭口徑,當然也是以這種方式測定的有效口徑.
(三)相對口徑
鏡頭有效口徑是以鏡頭最大光通量確定的,當然在實際應用中我們不可能完全都用最大口徑拍攝.鏡頭中間的光圈(光闌)就是按照一定比例改變光通量的裝置.而由光圈改變不同光通量就形成了不同的口徑等級.因此由光圈控制的鏡頭口徑,我們把它叫做相對口徑.
從上述情況我們可以看出,通常我們所說的鏡頭口徑多半是指有效口徑而言.而鏡頭前面安裝濾鏡的口圈直徑不能與鏡頭口徑混為一談.
那么大口徑鏡頭對于攝影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大口徑鏡頭的唯一用途就是可以增加光通量,便于在照度不足的情況下拍攝,而在照度允許的情況下并沒有什么優(yōu)越性可言.其原因是,增大鏡頭口徑需要突破更加困難的光學矯正,而這往往需要增加鏡片或特種鏡片來實現(xiàn).這樣做不僅增加了鏡頭重量,也增加了制作成本,這也就是為什么同等焦距鏡頭大口徑往往要貴許多的原因.此外,盡管現(xiàn)代光學技術非常先進,可以制作出光學素質(zhì)較高的大口徑鏡頭,但這并不表明大口徑鏡頭在所有情況下都有良好的素質(zhì)表現(xiàn).就一般情況而言,任何大口徑鏡頭在全開光圈情況下的表現(xiàn)都不是最好的,而廠家也往往會推薦最佳光圈.
4. 鏡頭的口徑怎么看圖解視頻
相機拍攝或攝影中ND濾鏡的使用相對于其他濾鏡的應用,更為廣泛和專業(yè)些,我們該如何選擇品質(zhì)高的ND濾鏡呢?
ND濾鏡又名中灰密度鏡或減光鏡,通常ND濾鏡從結構上和形狀上分為圓形ND濾鏡和方片ND濾鏡;首先對于普通攝影愛好者來說一般選擇圓形ND濾鏡情況比較多;對于比較專業(yè)的攝影者他們更多的時候選擇方片ND濾鏡,因為方片ND濾鏡的組合使用更方便和隨意,而圓片ND濾鏡因為有濾鏡鏡框,不能多個組合使用,那樣會因為組合厚度太厚,拍攝時鏡框會阻擋光線,產(chǎn)生暗角!
接下來我們先講解圓形ND濾鏡,圓形ND濾鏡的結構分為機械鏡框和鏡片兩部分,很簡單的結構,但其中的奧妙就很多了!
圓形ND濾鏡通常情況下鏡框采用6061鋁合金加工的比較多,那是因為鋁合金的質(zhì)量相對較輕,材料密度小,同時鋁合金的可加工性強,容易加工,當然在金屬里價格也便宜;也有些品牌或商家為了提升產(chǎn)品重量,讓濾鏡更厚重,采用更貴的銅材制作鏡框,甚至有使用更貴重的鈦合金的。這里對鏡框材質(zhì)就不一一介紹了,鏡框材質(zhì)本身不影響濾鏡質(zhì)量好壞,只影響用戶體驗和產(chǎn)品質(zhì)感,當然材料不同,價格也不同,相差幾十元左右。
當我們拿到一個濾鏡時,我們首先看濾鏡鏡框,從以下幾點來判別。
第一點:鏡框表面處理的顏色及噴砂工藝,我們仔細看鏡框表面顏色是否均勻,噴砂顆粒是否均勻,自然顏色和顆粒均勻性越好,品質(zhì)也就越高,做工更精細;
第二點:鏡框螺紋線條是否均勻圓潤,無鋒利刀口線條或斷線為最佳,否則螺紋很容易出現(xiàn)卡死或難裝卸情況,更容易劃傷或損壞鏡頭螺紋;
第三點:看鏡框端面處滾花線條是否均勻圓潤,有無斷線;濾鏡端面的滾花線條多采用直紋,也有采用網(wǎng)紋或稱鉆石紋的,此處滾花的目的是濾鏡裝卸時,增加手指與濾鏡間的摩擦力,讓用戶更容易裝卸;線條間距大些為佳,摩擦力大,不容易留下手指皮屑,直紋優(yōu)于網(wǎng)紋或鉆石紋。這里有商家為了提升產(chǎn)品亮點或賣點,會說鉆石紋怎么怎么好,其實對于加工工藝來說,直紋和網(wǎng)紋加工工藝都一樣,都是滾花刀具壓制出來的,唯一就是刀具不同罷了。
第四點:看LOGO或打標字體,這里有印字和激光刻字兩種,手指觸摸,字體凸出的,一般為印字,可以用指甲刮擦字體,看是否掉字,當然最好是自己已購買的,否則刮掉了字體,商家可能就得賣給你了;如果手指觸摸字體凹陷的,就是激光打標或機床雕刻的字體了,這種字體是不可能掉字的,你只需觀看其字體的精細程度即可。
第五點:將濾鏡平穩(wěn)裝上鏡頭,看裝卸過程中是否順暢,有無卡頓甚至無法裝上情況,以此檢測螺紋螺距及底徑尺寸是否正確,這里要注意濾鏡與鏡頭一定要放平,方可旋轉(zhuǎn)擰入,否則容易卡死,無法取下。裝上后,打開相機進行實拍,將鏡頭焦距調(diào)到最小,看是否鏡框有擋光,出現(xiàn)畫面黑框或暗角現(xiàn)象。(鏡框評判部分摘自上篇的UV濾鏡部分內(nèi)容)
至于方片ND濾鏡采用的結構為插架式結構,插架為濾鏡通用安裝件;中間部分根據(jù)鏡頭口徑不同,采用一個可匹配鏡頭規(guī)格的轉(zhuǎn)接環(huán)來連接鏡頭;轉(zhuǎn)接環(huán)的另一端連接插架盤,插架盤兩側有固定導軌槽,有幾條導軌槽就可以同時安裝幾塊方片濾鏡。安裝幾塊濾鏡或什么品種的濾鏡,需要由攝影師根據(jù)拍攝情況而定!
方片插架因為篇幅原因,這里不做其品質(zhì)評判講解,以后會有單獨文章專門講解插架的選擇和質(zhì)量標準評定。
接下來我們對圓形ND濾鏡鏡片和方片ND濾鏡鏡片質(zhì)量好壞進行綜合講解,就不單獨分開說明了,以下統(tǒng)稱為ND濾鏡鏡片!
我們要明白一點ND濾鏡既然稱為減光鏡,其在拍攝中的主要功能,自然就是減光,減少被拍攝目標及環(huán)境光線進入鏡頭中;當然減光能力或減光多少的不同,就是ND濾鏡規(guī)格不同!
ND濾鏡規(guī)格有ND2、ND4、ND8、ND16、ND32、ND64、ND128、ND256、ND512(前面數(shù)值變化都是2的次方數(shù))、ND1000、ND2000……,依次對應的光圈檔位為減1擋、2檔、3檔、4檔、5檔、6檔、7檔、8檔、9檔、10檔、11檔……;這里我們?nèi)绻麖溺R片透光上看就是(100/ND數(shù)值規(guī)格)%,比如ND10的透光率就是100/10=10然后加上%,那就是10%了!
ND濾鏡的鏡片有兩種,一種為材料ND,一種為鍍膜ND;所謂的材料ND就是選擇一種能減光的材料,我們稱之為中灰玻璃,也就是黑色的有色玻璃,這種玻璃牌號較少,無法適應多規(guī)格需求;鍍膜ND自然就是在普通透光玻璃表面鍍金屬衰減膜來達到減光的目的,此方法可以做出需要的任意透光率,也就可以做出任意型號規(guī)格要求的ND濾鏡了!
ND濾鏡一般非特殊要求情況下是針對普通白光而言,也就是380~680nm光譜段衰減光線強度;既然是在白光波段衰減光線強度,那自然就是在這個波段內(nèi)均勻減光,否則就會出現(xiàn)ND濾鏡的偏色現(xiàn)象,我們稱之為色溫。一般情況下,減光鏡會出現(xiàn)偏冷色或暖色兩種情況;對于材料因為所用的材料是玻璃廠直接熔煉而成,色溫如何就由熔煉過程而定,該批次玻璃材料可能是冷色,也可能是暖色;當然鍍膜是否偏色,這主要取決于鍍膜控制和鍍膜工藝水平高低了。
因為規(guī)格種類限制以及色溫把控,目前采用最多的多數(shù)是鍍膜ND。
以下我們重點講訴鍍膜ND鏡片質(zhì)量判定方法!
第一、鏡片加工表面檢測,將濾鏡放在100瓦燈光下觀看其表面,是否有劃痕或點子等表面缺陷;
第二、高清檢測,裝上濾鏡后拍攝遠距離字體,然后與未使用濾鏡時的拍攝字體進行比較,看是否出現(xiàn)字體模糊或重影現(xiàn)象;
第三、鏡片色溫檢測,同樣是使用與未使用濾鏡拍攝圖像比對,在相機或電腦上調(diào)出圖像色溫值,看其色溫值變化情況,色溫值變化越小,濾鏡品質(zhì)越高!
第四、反光檢測,因為ND濾鏡為減光鏡,其透光率低,反光影響就會很嚴重,將兩個同規(guī)格的濾鏡放在同樣背景下,觀看濾鏡表面倒影圖像,倒影越清晰亮度越高,該濾鏡質(zhì)量越差,反之濾鏡品質(zhì)越好;
第五、表面硬度檢測,用硬物刮擦鏡片表面,看鏡片表面是否有劃傷現(xiàn)象;
第六、防水檢測、在潔凈的鏡片表面滴兩三滴黃豆大小的潔凈水滴,觀測水滴形狀,水滴球形越完整,防水效果越好;緩慢晃動鏡片,讓水滴在鏡片表面滑動,不留痕跡為最佳
5. 鏡頭的口徑怎么看圖解說明
尺寸不一樣
濾鏡口徑可是有好多種規(guī)格的,比較常見的有37mm,46mm,49mm,52mm,58mm,62mm,67mm,72mm,77mm,82mm,但是還有很多其他規(guī)格的。特別是超廣角鏡頭,口徑差別就更大了單反相機的鏡頭,不同型號的鏡頭設計完全不同,直徑大小也各不相同
6. 鏡頭口徑大小怎么看
1打開電腦監(jiān)控平臺,選好了攝像頭,發(fā)現(xiàn)有好多種焦距可選呢,2.8mm、4mm、6mm、8mm、12mm、16mm,有的還有25mm可選,那么我們該如何選擇焦距呢!
2選擇接近的有8mm和12mm,那通常選較小的8mm鏡頭,因為這樣視角會大一點。 2.估算法模糊計算 本方法適用于4mm以上的鏡頭。 例如: 某人距離攝像機10米要看清人臉,用20mm左右的鏡頭要看清人體輪廓,用10mm左右的鏡頭要監(jiān)控人的活動畫面,用5mm左右的鏡頭。
3確定焦距與監(jiān)控距離的關系: 如果攝像頭和監(jiān)控物體之間的距離不變,那焦距越大,人細節(jié)越清楚,視角越小; 焦距越小,視野越廣,但細節(jié)越看不清,總結選焦距一點也不難。 粗略選的話,只需要知道要看多遠的物體,是想看細節(jié)、輪廓還是活動,相應地把距離×2,×1,÷2,就得到了相應的毫米數(shù)。 精確選的話,需要知道物體離攝像頭多遠,景物多寬,鏡頭是多少尺寸的,然后按上面的公式計算。
4先要弄明白焦距跟實際拍攝成像之間的關系,根據(jù)成像原理,鏡頭的焦距和水平視角成反比,也就是說,看得“遠”跟視角“寬”相當于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個時候就需要根據(jù)你具體的監(jiān)控環(huán)境選擇最適合的鏡頭焦距了
7. 鏡頭外徑怎么看
鏡頭口徑是指鏡頭前圈的直徑,直接對應可用濾鏡的大小,例如58mm、72mm。鏡頭的有效口徑是一個直譯繆解,實際是指鏡頭的最大同光量,也就是最大光圈值,例如f/2.8、f/4、f/3.5-5.6。
8. 鏡頭的口徑常見的規(guī)格
口徑就是單指鏡頭的口徑直徑距離。還有一個比較專業(yè)的鏡頭角度。一般有10.12.14.18.28.35等(mm),簡單地說,這些數(shù)字越小其廣角度越大,從鏡頭內(nèi)呈現(xiàn)的畫面就越廣,其涵蓋地內(nèi)容就越豐富,感覺上看的很遠。但是在畫面邊緣隨著廣角度越大其畸變就越嚴重,反之就越小。畫面越窄!
9. 鏡頭的口徑怎么看圖解法
鏡頭的口徑大小主要取決于鏡頭的焦距和最大光圈,一般焦距越小最大光圈越小則口徑就越小,一般焦距越大最大光圈越大則口徑就越大,而鏡頭的口徑可以通過鏡頭前端的直徑上面的數(shù)字來判斷其大小。
然后就是要看鏡頭是移動對焦鏡頭還是手動對焦鏡頭,一般來說手動鏡頭的口徑會小一些相同規(guī)格的情況下哦,因為其少了一個自動對焦模組。
最后就是要看是定焦鏡頭還是變焦鏡頭,如果相同大的光圈,那么變焦鏡頭就比定焦鏡頭的口徑大。
OK回答完畢,希望對你有用。
10. 相機口徑怎么看
光圈由鏡頭內(nèi)部的若干塊葉片組成,這些葉片圍成一個圈,用來控制鏡頭的通光量。通常光圈值由f值(光圈值)來代替,具體到數(shù)值上的定義,就是鏡頭焦距與光圈葉片所組成的圈的直徑(也就是光圈大?。┑谋戎?。例如,當鏡頭焦距為50mm,光圈直徑為35mm的時候,光圈值就是1.4。 根據(jù)光圈值的定義,光圈數(shù)值越大,光圈就越小,也就是光圈葉片所圍成的圈越小,通光量也越小。相鄰的兩檔光圈值,通光量相差兩倍。也就是說,相鄰兩檔的光圈,其光圈面積相差兩倍,也就是光圈直徑相差根號2倍。根據(jù)光圈值的定義,相鄰兩檔光圈相差根號2倍,即大約1.4倍。 標準光圈值通常是:1.0-1.4-2.0-2.8-4.0-5.6-8.0-11-16-22-32 以上的標準光圈值,通常都會出現(xiàn)在老式鏡頭的光圈環(huán)上。現(xiàn)在的相機,通常能夠使用1/2檔或1/3檔的光圈,所以會出現(xiàn)諸如7.1等非標準光圈值。在相機的鏡頭上,通常用1:f值這樣子的形式來說明光圈值,例如1:2.8之類,從光圈值定義上可以知道,這樣子標注的,其實就是說明該鏡頭的最大光圈值是2.8,也就是其最大光圈直徑與鏡頭焦距相比是1:2.8。
11. 相機鏡頭怎么看口徑
通過如下例子,能看望遠鏡的規(guī)格及參數(shù):
30*40意思是放大倍數(shù)30,物鏡口徑40mm。
視場:1200M/7500M 就是這個望遠鏡的視場范圍是在7500M的距離上能看見1200M寬的范圍(正常的參數(shù)應該是xxxM/1000M)。
出瞳直徑:1.5 出瞳直徑指物鏡直徑/倍數(shù),一般來說出瞳在 2.5毫米到4毫米之間的望遠鏡,比較適合日間使用,4毫米到7毫米之間的望遠鏡,日間和低照度環(huán)境依然可以觀測,而2.5毫米以下的望遠鏡,即使白天,成像亮度也很低,而且和人眼瞳孔對齊困難,觀測的舒適性很差。
出瞳距離:9.5 出瞳距離是指能看清整個視場時眼睛離目鏡的最遠距離。如果出瞳距離太短,則眼睛必須貼近目鏡才能看見整個視場,眼睛會非常累,而如果出瞳距離過長且目鏡罩太短,則觀測時容易出現(xiàn)黑影。長出瞳距離的望遠鏡適合戴眼睛的人使用。
棱鏡:BAK7;BaK7 棱鏡的材料,BAK4比BAK7要好。
分辨率:6.3 就是說這個望遠鏡的分辨率是6.3秒,指能分辨得張角的角度。
視場角:8.1°就是在鏡頭前方8.1度的范圍內(nèi)有視野,超出這個角看不到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