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旁軸相機如何對焦
旁軸相機就是在相機左上角有一個光學取景框的相機。這種相機不通過鏡頭取景,屬于最早的相機結構,原理就是通過計算,讓取景框的角度有一定的角度,使取景器視野范圍與鏡頭視野范圍相等。最初級的旁軸取景框是不變的,存在視覺誤差,距離越近誤差越大,但一般這種旁軸的鏡頭取景最短也要1米,所以這種誤差一般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高級的旁軸如徠卡,則是具備聯(lián)動測距功能的,這種聯(lián)動測距功能不是類似單反那樣現(xiàn)場實測,而是通過標準化實現(xiàn)的,即在旁軸標準內(nèi),不同焦段的鏡頭在相同的焦距范圍內(nèi),鏡頭的伸縮長度是一致的,因此根據(jù)這個標準,在鏡頭后部有一個可以伸縮的機構,通過這個機構在不同焦距內(nèi)的長短變化,來帶動相機內(nèi)部的機械結構,調整光學取景器內(nèi)各個光學部件的位置來實現(xiàn)精確對焦以及誤差調整。所以旁軸相機的對焦機構很復雜也很精密,單反的對焦系統(tǒng)就反光鏡和五菱鏡解決了,旁軸的還有黃斑光學系統(tǒng)、采光系統(tǒng)、對焦系統(tǒng)等許多光學零件,全部靠機械運動來解決對焦,生產(chǎn)技術門檻很高,成本也很高。
2. 旁軸相機如何對焦拍照
單反相機拍攝的照片效果好于旁軸相機,這就是單反相機的取景對焦與曝光是同通道的,看到的與拍攝到的照片差異小,而旁軸相機取景對焦與曝光是分別通道的,取景和對焦的所見與曝光后的照片產(chǎn)生的差異較大。
3. 旁軸相機如何對焦拍攝
為什么黃斑對焦總感覺不準,黃斑對焦是旁軸相機的對焦方法,出現(xiàn)對焦不準原因有兩個,一對焦者的視力偏差;
二對焦軸與鏡頭軸有偏差(送修吧)。
4. 旁軸相機手動對焦
旁軸與單反的區(qū)別
1、旁軸和單反相比沒有反光鏡,這樣一是減少了相機的厚度,二是減輕了機震,三是可以使用鏡間快門實現(xiàn)閃光全同步。
2、旁軸相機由于對焦基線的原因和沒有反光鏡的限制,一般廣角鏡頭可以做得非常貼近底片,結構和成像也比單反的要好。所以短、標焦距是它的強項,長焦幾乎是虛設。而單反的優(yōu)勢是焦段覆蓋廣,在長焦和微距有旁軸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
3、拍攝態(tài)度的不同。旁軸屬于其貌不揚,通過取景器能看到畫面外的場景,審時度勢隨時按下,讓你有導演的感覺。而單反是招搖過市,而且一按快門就兩眼一黑啥也看不到了,但讓你有攝影工作者的成就感。
4、旁軸有視差,而單反是所見必所得。旁軸是想好了拍,單反是看準了拍。
擴展資料:
旁軸相機也稱為旁軸取景式相機,由于取景光軸位于攝影鏡頭光軸旁邊,而且彼此平行,因而取名“旁軸”相機。在整個照相機技術發(fā)展過程中,這種相機的品類是最為繁多的一種,結構上亦大相徑庭,因此也最具文化特色。
從出類拔萃的徠卡產(chǎn)品,到著名的祿萊雙反,再到世界第一臺旁軸數(shù)碼相機愛普生R-D1等,都是旁軸相機的成員,所以,旁軸相機無疑是相機發(fā)展的重要組成。
旁軸相機是在單反取景系統(tǒng)出來之前使用比較廣泛的相機,其取景器也是由早期平視取景器(或則叫光學取景器,也就是傻瓜機上用的取景器)改進來的。
5. 旁軸怎么對焦
左手平托機身,食指和母指扼調焦環(huán),右手抓機身右側食指微彎放在快門上。
6. 旁軸相機使用方法
這個是電子取景器。一般來說類單反的長焦DC和一些頂級DC上才有。
長焦相機上的取景器完全是為了適合單反使用者的取景習慣,才設置這個功能。另外,也可以節(jié)省電量。
卡片DC這個功能是來自原先旁軸相機的取景方式,也就是正面和背面一個通透的取景孔。原來使用膠片的時候,攝影者無法通過鏡頭透入光線的方式進行取景,只能在相機的右上方開孔,加入鏡片進行取景。后來隨著電子工業(yè)的發(fā)展,旁軸取景變成了顯示屏實時取景,這個取景器的作用已經(jīng)不是很大了,但為了取悅一些老攝友才在一些頂級復古DC上保留。比如像佳能的G11。
如果是正面和反面都有孔,而且是連在一起的,你手里這部相機應該是旁軸取景相機。主要看你的相機是不是使用膠片的?,F(xiàn)在萊卡有些相機仍然使用旁軸取景,像M6/M7。另外還有不使用膠片的,像萊卡的M8、M8.2、M9,就叫做旁軸數(shù)碼。
7. 旁軸相機 自動對焦
變焦和對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50/1.8是定焦鏡頭,定焦鏡頭的意思并不是不能自動對焦,而是不能調焦距,也就是說沒有光學變焦,也就是說視角不能改變。
因為定焦鏡頭的視覺不能改變,因此要通過改變物距來取代變焦(也就是說通過攝影者移動位置),但是這只能營造出與變焦相同的『主體在畫面上的大小』,并不能完全取代變焦的,因為物距的改變和焦距的改變所造成的空間感會有所不同。
至于有什么不同,可以試試在主體占畫面相同大小的情況下,用變焦鏡頭廣角端拍一張,再退后若干步用長焦端拍一張,看看背景有什么區(qū)別。
定焦鏡頭有手動對焦和自動對焦的,一般手動對焦的定焦鏡頭都是上了年紀的老鏡頭了,一般都已經(jīng)停產(chǎn)的。基本上在產(chǎn)在售的原廠定焦鏡頭都是支持自動對焦的。當然也有例外,例如徠卡旁軸系統(tǒng)都不帶自動對焦,而通過轉接環(huán)接上不同品牌鏡頭也往往不支持自動對焦。
8. 旁軸膠片機怎么對焦
高端卡片機,apsc畫幅。光圈調節(jié)在鏡頭上,有專門的快門撥盤和曝光補償撥盤,操作直觀。尺寸適中,適合雙手握持和操作。一般的卡片機太小,握持感不舒服。單反尺寸太大,不便攜。這個尺寸就比較適中。光電混合取景器,可以體驗光學取景和電子取景,這是與眾不同之處,也是吸引人的地方。類旁軸設計,顏值好,逼格高,適合文藝青年。等效35毫米焦距,適合街拍,環(huán)境人像及風光。無低通,銳度高,富士特色的膠片色彩模擬,直出jpg色彩好。相對于前代的產(chǎn)品,對焦速度有提升。光圈調節(jié)有中間檔位,比如說2.0,2.2,2.5,2.8,不像前代的產(chǎn)品,2.0之后就2.8。不足的地方:鏡頭不可更換,還是23mmf2.0的老鏡頭,沒有升級,近距離拍攝,光圈全開的話容易跑焦。
9. 旁軸相機如何對焦視頻
首先旁軸相機的快門在鏡頭里(鏡間快門),不象單反相機快門在相機(焦平面快門)!
其次旁軸相機對焦系采取取景器和鏡頭光軸平行對焦,存有對焦差,這點不單反相機對焦準確!
10. 旁軸對焦原理
沒有聯(lián)動何來測距? 黃斑聯(lián)動測距與其說是光學系統(tǒng),不如說是精密的機械系統(tǒng)。
不同焦段鏡頭轉動對焦的時候,鏡頭伸縮的距離作為一個固定的參考標準,形成一套不同焦段鏡頭、不同對焦點的鏡頭伸縮長度列表,根據(jù)這個來精密制作鏡頭和機身,使鏡頭轉動到某個對焦點的時候符合標準伸縮長度,以鏡頭與機身卡扣內(nèi)的聯(lián)動機構來帶動黃斑移動,達到準確對焦的目的。所以在取景器內(nèi)看,可以見到中間有一個淡黃色或白色的矩形光斑,光斑內(nèi)的景物是左右分裂的裂像,當對準某個物體轉動鏡頭,光斑內(nèi)左右分裂的裂像重合就意味著在這個對焦點內(nèi)對焦完成。非常直觀和簡單,自己一試就知道了。如果發(fā)生黃斑內(nèi)的景物模糊、甚至沒有景物,又或者光斑暗淡不清,很大的可能是機身內(nèi)光斑對焦機構的核心部件——那塊進行裂像的凹透鏡內(nèi)部的銀鍍膜氧化了。如果光斑內(nèi)的景物是清晰的裂像,但怎么都沒有辦法在無限遠或者最近對焦點重合,又或者重合之后實際成像并不在這個對焦點,可能有兩個因素,第一是黃斑對焦機構需要調整,因為黃斑對焦本質上屬于機械聯(lián)動,長期使用會松動或產(chǎn)生誤差,具體調整的方法視乎不同品牌相機調整方法不同。第二個因素是鏡頭拆卸過,以前旁軸鏡頭都是三頭螺紋,螺紋角度大約為30,也就是說拆卸過三頭螺紋的鏡頭,必須標記最后脫離位置,不然的話很容易擰錯了角度,三頭螺紋每間隔30度左右都可以擰進去,這個時候需要重新拆卸鏡頭,一個角度一個角度重新裝配,直到找準原始位置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