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單反中灰鏡
減光鏡也叫中灰密度鏡、中性灰度鏡或簡稱灰度鏡、ND鏡,其的作用主要是減少光量進入相機。
所以,其實是同樣的東西。
2. 單反反光鏡有灰
原因1:鏡頭不干凈,擦干凈即可。
原因2:取景器屈光度調節(jié)不當,就像近視眼不戴眼鏡不清一樣的。調節(jié)屈光度,在取景器右邊一個像小波輪的東東。
原因3:反光鏡粘灰太多,相機時間長了結果。用棉簽裹鏡頭紙沾點無水乙醇擦干凈即可。
原因4:取景器較暗,因為鏡頭光圈較小,換用大光圈鏡頭。
原因5:相機的取景器本身放大倍率不高,比頂級單反的取景器有很大差距,只能換相機了。
3. 什么是中灰鏡
最常用的是UV鏡,這是必備的,此外還有偏振鏡、中灰鏡、漸變鏡、特殊效果濾鏡(比如星光鏡、多影鏡等)等等,以前膠片時代還有色溫校正鏡(雷登系列、黑白濾鏡(紅、黃等顏色)。全部回答鏡頭內部那些不同數量和功能的鏡片,分別是前組鏡片,鏡片組,光圈,后組鏡片,這些鏡片有些是固定在鏡筒上的,有些則是可移動的。那些可以移動鏡片的鏡片主要是為了為了實現對焦,變焦或者光學防抖。
4. 單反中灰鏡有什么用
單反白天拍攝風景的話,主要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調整相機設置:
一.因光線較好,ISO設置為100。
二.參考陰晴和拍攝的心境,設置色溫(白平衡)。
三.可變焦距可放在廣角端。
四.合焦點注意避免被遠近景的個別突出物干擾。
五.亮度允許時收小一些光圈,以獲得較大景深。
六.快門速度一般快一些,如有特殊需要可以減慢,比如拍攝瀑布。
七.使用偏振鏡以獲得更好的通透性,比如水面或者天空。
八.日光強烈時使用灰鏡,局部過曝可以采用漸變鏡等。
5. 單反目鏡有灰
先測試并確認下灰塵究竟是粘在了哪個光學元件上:
1、仔細從目鏡里觀察,看灰塵是否和對焦點一樣清晰;
2、從非正面的角度,離目鏡遠一些,看是否還會出現灰塵;
3、目鏡旁邊設計有一個小撥輪,一直撥動,看灰塵是否會隨對焦點一起模糊。
如果條件1和3達成,條件2未達成,則灰塵是出現在對焦屏上的;
如果1和3未達成,條件2達成,那么恭喜你…灰塵可能粘附在五棱鏡或是五棱鏡與目鏡之間了。
解決方法,如果根據以上測試,確認灰塵是出現在對焦屏上的,則可以自行清理,
但對于新手…這是絕對不推薦的,你很可能會弄巧成拙,導致你的對焦屏越清理越花。
切記,不要使用任何你自身感覺“夠柔軟”的東西去擦拭對焦屏,它比你想象的脆弱的多。
棉簽禁止(我的對焦屏就是這么花的),毛刷一類的禁止(會留下更加難以清除的污漬),
哪怕是很昂貴的專門擦拭鏡頭的布類,能禁止也最好一并禁止,你無法保證沒有細小沙粒。
民用的較為優(yōu)秀的方法是,將對焦屏拆下來,切勿使用金屬鑷子,否則會悲劇的…
把手洗干凈,沖濕對焦屏,并在對焦屏正反兩面各點一滴洗滌靈(千萬別用需要稀釋的那種),
由內向外用手指(小心指甲)輕輕的轉圈清理,兩面都需要清理,然后用小水流沖凈對焦屏。
沖的時候就不要再用手指去碰觸對焦屏正反面了,干凈之后將對焦屏放在潔凈的紙巾上吸干,
切記是吸干,千萬不要擦,否則悲劇了不要怪我!之后對著燈光用氣吹仔細吹除毛屑,
如果你沒有吹干凈毛屑,那么你裝上對焦屏后將依然會在目鏡中觀察到很明顯的污點!
待清潔干凈后,將對焦屏裝回機身內部,觀察目鏡是否還殘留有毛屑。
這種方法是用于你一開始僅憑氣吹無法將對焦屏上的臟東西吹掉之后的解決方法,
記住先吹,能吹掉就不要洗…俗話說不擦花一塊對焦屏你都不算玩過單反!
當然…能不擦花最好,換一塊那樣的小塑料片很貴的,完全沒有必要。
這種方法很物美價廉,但是需要一雙巧手。洗滌靈絕對不會腐蝕對焦屏,這可是老法子了。
如果你沒有巧手…那就拿去官方維修點進行清理吧,不過傳聞他不給清理對焦屏,詳情不知。
還有,如果你測試的結果是出現在五棱鏡或是五棱鏡與目鏡之間,那么這個真就愛莫能助了…
官方也沒辦法給你去清理,唯一的方法就是讓官方維修點的人將機身徹底拆開然后再清理,
想想,畢竟是自己的機子,這么一折騰說不定以前沒有的毛病也出來了,并不建議這樣。
還有你問是否屬于個體現象,等你用久了就會發(fā)現這問題多么不值得一問…它太普遍了,
以后還會有太多太多的污點出現在你的取景器中,到那個時候你也就會自然而然的無視了。
6. 單反灰鏡效果
不同的濾鏡有不同的作用,根據你拍攝的場景和拍攝需求添加在鏡頭上。
1、UV鏡。它是單反鏡頭最基礎的濾鏡,一般旋在鏡頭上不取下來,它主要保護鏡頭不受損傷,消除紫外線及雜光對照片成像的影響。主要要求高透光率、低反射率較薄為好,主要品牌B+W,NISI等。
2、CPL(偏振鏡)。它主要消除玻璃、水面和樹葉表面等易反光物的有害反光,一般風景拍攝必備。也可以加深天空藍色深度,降低相機快門一檔的曝光速度,它算是鏡頭的第二個必備濾鏡吧。
3、減光鏡。顧名思義它是用來減少光線進入鏡頭,從而減慢相機曝光時間,讓曝光時間延長。有圓形,目前市場上也有便于使用的方形。比如拍攝流水瀑布,可以營造絲綢一般的感覺,不同級別有ND2,ND4,ND8……ND400等。
4、漸變鏡。漸變鏡又分灰度漸變和色彩漸變,根據特殊使用也分軟漸變,硬漸變和反向漸變等。中灰漸變主要適合拍攝畫面上下部分光比強烈的場景,如日出日落,這時用灰度部分壓住場景的高光部分,從而讓整個畫面的曝光正確,既保證暗部細節(jié),又保證亮部不會過曝。而色彩漸變用于對環(huán)境氛圍的渲染,加深色彩,控制整個畫面的均衡。通常目前市場上都是方形漸變鏡,利用架子套在鏡頭上,而且中灰漸變、色彩漸變可以加在一起重合使用,讓整個畫面更加唯美。
5、近攝鏡。這個主要是通過放大鏡的作用讓鏡頭與被拍物的拍攝距離拉得更近,去表現細節(jié),一般用在微距攝影。
6、星光鏡。它是讓拍攝夜景時讓光源出現星芒的效果,有十字、米字甚至8星,這個用得不是很廣泛,應該相機使用專業(yè)也能達到。
以前老式攝影還有天光鏡、螢光鏡等,濾鏡主要是對拍攝的輔助增強,在攝影前期讓畫面更加達到理想的效果。隨著圖片后期處理技術的發(fā)展,現在很多也可以直接利用后期電腦處理讓畫面更加和諧,但是很容易出現失真的效果。無論哪種方式,關鍵在于攝影師想要達到的圖片表現,希望大家合理利用,拍出理想的大片。
7. 單反拍灰片
看 圖 能 析 排除霧霾 氣 看看 幾 面: 曝光 足 整片灰蒙蒙 二 鏡 表面灰塵較 建議氣吹 鏡 紙清理 三 進入設置菜單調整 比度 色彩飽 度 四 數碼單反照片都需要 期調整 建議raw格式拍攝 期用ps、lr或隨機拍套 軟件調整 導 ipg格式
8. 單反鏡頭微灰
呵呵,樓主真是太仔細了,應該沒啥問題,放心用吧!就是再干凈的生產車間,也不可能做到絕對的無塵!
9. 佳能中灰鏡有什么用
手持相機拍攝的安全快門一般是鏡頭焦段的倒數,比如說全幅機使用的鏡頭是50mm焦段,那它的安全快門就是1/50s,在APS-C截幅機上要乘以系數1.6,它的安全快門就是1/80s,把低于這個速度的快門我覺得就應該理解為低速快門,高于這個安全快門的速度定義為高速快門。
下面我把我自己在實際攝影中拍攝的慢門和高速快門的作品,一一與您分享:
使用慢速快門,往往能夠拍出肉眼看不到的效果,可以通過減小感光度、收小光圈、加中灰鏡等方式實現。
01
Canon 5DIII,70-200mm,f11,ISO50,3s
02
Canon 5DIII,70-200mm,f18,ISO100,B門363.1s,拍攝于四川色達
接近6分鐘的長時間曝光,拉出了車燈的軌跡,小紅房子的細節(jié)也再現出來,其實這時候已經很黑了,肉眼是看不清楚小紅房子的。
03
Canon 5DIII,75mm,f11,ISO100,13s,拍攝于沈陽
這是拍攝的煙花,使用了中焦75mm鏡頭,長曝抓拍到了煙花像柳葉一樣垂下來的瞬間。
04
Canon 5DIII,19mm,f8,iso800,單張10s,幾十張圖片,后期堆棧的方式拍攝的星軌
2012年八月十五拍攝于內蒙古額濟納,十五的月亮起到了補光的作用,10秒的長曝再加上高感光度,把胡楊林的細節(jié)完全呈現。
05
Canon 5DIII,16mm,f8,ISO160,30s,拍攝于新疆魔鬼城
天已經很黑了,通過30s的長曝拉出了旅游車的運動軌跡,后期將暗部提亮,砂山的細節(jié)也能夠呈現出來。
06
Canon 5DIII,100-400mm,f13,iso100,1/30s,拍攝于沈陽
為了表現單板玩家滑雪時的動感,采用了1/30秒的快門速度,獨腳架,追焦拍攝,這樣滑雪的動感就表現出來了。
07
Canon 5DIII,100-400mm,f7.1,iso100,1/15s,手持拍攝,拍攝于烏蘭布統(tǒng)
降低了快門速度,鏡頭開啟防抖功能,1/15s追焦拍攝,把牧馬人的動感表現出來。
08
Canon 5DIII,70-200mm,f8,iso100,1/40s,拍攝于內蒙古奈曼旗
鏡頭開啟防抖功能,運用慢門追焦拍攝,把奔馳的摩托車賽手的動感表現出來。
09
Canon 5DIII,70-200mm,f14,iso50,1/25s,拍攝于內蒙古奈曼旗
在拍攝時為了降低快門速度,縮小了光圈到f14(我一般習慣于設置在8-11),縮小了感光度到50,這樣速度降到了1/25s,手持追焦拍攝,把沙地越野車的動感表現出來,沙地也好像霧化了一樣,比高速快門凝固車體更有味道。
不一樣的慢門拍攝,呈現神奇的高速攝影的世界
這話說得看起來矛盾,其實質是正確的。
這是我拍攝的水滴落水的瞬間,雖屬于高速攝影,但相機設置是在B門狀態(tài),是在全黑的環(huán)境下,利用閃光燈閃光的瞬間,凝固水滴滴落的瞬間。
相機的最高快門速度一般是1/8000分之一秒,凝固這樣的瞬間比較困難;而閃光燈的閃光速度遠遠高于相機,以佳能580EXII為例:
當閃光燈設置1/1全輸出時,閃光時間是1/1000秒完成,閃光燈設置為1/128的時候,閃光時間高達1/35000秒,是相機達不到的。
以下拍攝的照片都是在全黑環(huán)境下,相機設為B門,雙閃光燈同時輸出時拍攝的
10
Canon 5DIII,75mm,f16,iso100,B門高速閃光燈
高速閃光燈,將一滴有顏色的水落入水中的瞬間定格。
11
Canon 5DIII,75mm,f11,iso50,B門高速閃光燈
大珠小珠落綠盤,也只有高速閃光燈,才能捕捉到一滴水撥開水面落到綠色的水里這一精彩瞬間。
12
Canon 5DIII,150mm,f11,iso100,B門高速閃光燈
這是三滴水落到黑色亞克力板上的精彩瞬間,第一滴水炸開呈現王冠狀第二、三滴水連續(xù)落下還沒有炸開,高速攝影呈現了奇妙世界。
13
Canon 5DIII,75mm,f11,iso50,B門高速閃光燈
這是兩滴水的照片,一滴水落下濺起水柱,在還沒完全落下的時候第二滴水砸到水柱上的瞬間,拍這個東西太累了,所以我也是淺嘗輒止,拍這個最漂亮的還是德國的攝影家馬庫斯,版權的關系我不方便上圖,感興趣的影友可以自己去百度。
10. 攝影中灰鏡
黑白人物攝影中,照相機鏡頭前常用的附加鏡,包括改變色光性質和改變成像結影兩個系列。前者例如各種帶色濾光鏡、天空濾光鏡、UV鏡和天光鏡等,后者例如柔光鏡、暈化鏡和近攝鏡等,分述如下:什么是人物攝影?成功的關鍵是什么?
1、改變色光性質常用附加鏡 各種帶色濾光鏡 這類濾光鏡是由帶顏色和光學玻璃精制而成,有黃、綠、紅、橙、藍等多種,分別以各種顏色命名。其作用是阻止或減少不需要的色光,相對地增多所需色光的通光量,以更改感光片的感色性。黑白人物攝影中,黃濾光鏡最為常用,例如,在藍天白云的情況下,拍攝室外人物,一經加用,就能吸收部分藍色光線,使膠片上藍天感光少些,從而在照片上出現天空略暗,而朵朵白云明顯突出的效果;否則,藍天白云會混為一色。成為白茫茫的天空,索然無味。黃濾光鏡又能增強人物質感層次,并表現細膩逼真的膚色。它還具有透光范圍大、阻光率低的特點,因此,加用淺黃濾光鏡,只需開大半檔光圈,而加用中黃濾光鏡,也只需開大一檔光圈。 天空濾光鏡 這是一半淡黃或淺灰、一半透明無色的附加鏡。由于它的有色部分邊緣由深至淺,逐漸過度到無色透明,因此,又稱為漸變?yōu)V光鏡。其作用是調節(jié)天空與地面的反差。具體地說,有色部分能吸收天空的紫藍光或減弱天空光亮的強度,限制天空部分在膠片上的曝光量,使地面部分在膠片上曝光量多些。使用時,有色部分應朝上,不需要增加曝光量。在逆光下拍攝人物時,加用天空濾光鏡,效果更為理想。 UV鏡和天光鏡 UV鏡多數是無色的,也有略帶微黃色的;天光鏡則接近無色或略帶微紅色。它們的作用主要都是吸收大氣中的紫外線。紫外線對高山地區(qū)攝影的影響比較嚴重,常有礙于影像的清晰度。加用UV鏡或天光鏡后,就可以消除紫外線對感光片的影響,提高影像清晰度,特別是對遠處景物的作用更為明顯。由于UV鏡和天光鏡為無色或接近無色,不需要增加曝光量,對任何情況下攝影又沒有副作用,因此,常被加戴在鏡頭上,用來保護鏡頭。
2、改變成像結影常用附加鏡 柔光鏡 柔光鏡的作用,是對通過鏡頭的光線進行部分折射,使所攝影像既可保持一定的清晰度,而影調反差又能更為柔和自然。柔光鏡的構造形式多樣,一般是在透明玻璃上制有疏密不同的圓形波紋,或者是采用尼龍絲或其它纖維所織成的網片,從而達到使入射光分割折射的目的。加戴柔光鏡后,拍攝婦女與兒童特寫照片,能使影像獲得柔潤悅目的效果。 暈化鏡nbsp;nbsp;nbsp;nbsp;暈化鏡的外形結構,是玻璃鏡片中間開一個圓孔,四周呈砂粒狀。因為中間鏤空,加戴在鏡頭前,不會影響主體影像聚焦。拍攝人物時,將臉部安排在圓孔的位置處,可以得到正常的清晰度,而臉部以外四周的影像,由于鏡片上砂粒狀的影響,則呈現朦朧暈化的效果。加戴暈化鏡拍攝人物,以使用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為宜,因為攝影者可以通過照相機的取景器,直接觀察到影像暈化情況。 近攝鏡 近攝鏡又稱為半身鏡,是一種凸形的正透鏡,加戴后,可以縮短鏡頭焦距,也從而縮短最近攝影距離,使人物影像擴大,充分利用感光片的面積。拍攝時,一般不需要增加曝光量,但要使用小光圈,以便增加暗深,防止底片四角虛松。在攝影實踐中,近攝鏡不宜拍攝人物特寫鏡頭,因為攝影距離較近,容易產生變形缺陷。nbsp;除上述常用附加鏡外,還有多影鏡、星光鏡、中灰鏡等多種特殊效果附加鏡,經加用后,前兩者可分別獲得多影像和不同放射形光芒的效果,后者則能起到減少光線通光量的作用,這里不再一一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