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鏡頭的相對焦距怎么算
飛機在飛行過程中距地球上某一基準面的垂直距離。
隨基準面的不同,航高分為:絕對航高;相對航高;真實航高;攝影航高
絕對航高:相對于平均海平面的航高,指攝影物鏡在攝影瞬間的真實海拔高度。通過H絕=H+A地計算得到。
相對航高:指攝影機物鏡相對于某一基準面的高度,常稱為攝影航高。按H=m·f計算得到。
真實航高:飛機在攝影瞬間相對于實際地面的高度。
攝影航高:飛機相對于攝影分區(qū)的平均平面的高度。
2. 鏡頭對焦距離怎么算
最近對焦距離:0.39m
光學(xué)參數(shù)
最大光圈 F3.5-5.6
最小光圈 F22-38
光圈葉片數(shù) 7片(圓形光圈)
焦距范圍 18-135mm
等效焦距 29-216mm
最近對焦距離 0.39m
最大放大倍率 0.28倍
防抖性能 光學(xué)防抖
其它參數(shù)
鏡頭直徑 77.4mm
鏡頭長度 96mm
鏡頭重量 515g
產(chǎn)品特點 手抖動補償效果:約4級(基于CIPA測試標準)
3. 鏡頭的相對焦距怎么算的
廣角鏡頭和焦距的關(guān)系是:鏡頭焦距的長短決定了被攝物在成像介質(zhì)(膠片或CCD等)上成像的大小,也就是相當于物和象的比例尺。當對同一距離遠的同一個被攝目標拍攝時,鏡頭焦距長的所成的象大,鏡頭焦距短的所成的象小。
根據(jù)成像公式,物距的倒數(shù)加上像距的倒數(shù)等于焦距的倒數(shù)。當像距增加到等于焦距的2倍時,物距與像距相等也是焦距的2倍,此時的像與物的大小相等,橫向放大率為1(即1:1)。當DC鏡頭設(shè)到微距檔時,焦距不變而改變像距,也就是把鏡頭中固定透鏡組與可變透鏡組的相對位置鎖定而移動整個透鏡組。
廣角鏡頭 ,顧名思義就是其攝影視角比較廣,適用于拍攝距離近且范圍大的景物,有時用來刻意夸大前景表現(xiàn),強烈遠近感以及透視。35mm相機的典型廣角鏡頭為焦距28mm,視角為72度。常用的還有比28mm略長一些的35mm,38mm的所謂小廣角(多見于傻瓜機)。 比一般廣角鏡頭視角更大的是超廣角鏡頭(如焦距為24mm,視角84度)以及所謂的魚眼鏡頭,其焦距為8mm,視角可達180度。
根據(jù)用途的不同,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相差非常大,有短到幾毫米,十幾毫米的,也有長達幾米的。較常見的有8mm,15mm,24mm,28mm,35mm,50mm,85mm,105mm,135mm,200mm,400mm,600mm,1200mm等,還有長達2500mm超長焦望遠鏡頭。
4. 鏡頭焦距和物距怎么算
使用凸透鏡成像時,物距的倒數(shù)和像距的倒數(shù)之和,與焦距的倒數(shù)相等。利用凸透鏡既能成實像,又能成正立的放大的虛像。凸透鏡成的實像都是倒立的,成的賓館像有二種,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成縮小的實像;物體在一倍與二倍焦距之間時,成放大的實像。
5. 鏡頭焦距對應(yīng)距離
對相機來說,焦距越大,就可以把遠處的景物拉的越近,焦距越大景深越?。唤咕嘣叫∨臄z到的東西就越多,空間的距離感會增加,但是景深也會越大,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拍攝需要來運用。距的單位,焦距是以“mm”為單位。一般鏡頭上都會標注出這枚鏡頭的焦距,比如50mm、24-70mm等我們先來說下焦距的單位,焦距是以“mm”為單位。
焦距,是光學(xué)系統(tǒng)中衡量光的聚集或發(fā)散的度量方式,指平行光入射時從透鏡光心到光聚集之焦點的距離,具有短焦距的光學(xué)系統(tǒng)比長焦距的光學(xué)系統(tǒng)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簡單的說焦距是焦點到面鏡的中心點之間的距離。
一般鏡頭上都會標注出這枚鏡頭的焦距,比如50mm、24-70mm等
如果鏡頭上只標有一個數(shù)字,則表示這枚鏡頭是定焦鏡頭,比如50mm的鏡頭,表示這枚鏡頭只能固定在50mm焦距下拍攝,是固定焦段的鏡頭,我們稱之為定焦鏡頭。
如果鏡頭上標有兩個數(shù)字,則表示這枚鏡頭是變焦鏡頭,比如24-70mm的鏡頭,表示這枚鏡頭焦距可以在24-70mm之間隨意調(diào)整。
2.焦距大小的區(qū)別(定律)
①焦距越小,取景范圍越廣,拍攝的畫面視野就越寬,能拍到的景物也就越多,但景物在畫面中也就越小。
②焦距越大,取景范圍越窄,拍攝的畫面視野就越小,能拍到的景物也就越少,但景物在畫面中占比卻很大。
6. 鏡頭的相對焦距怎么算出來的
焦距是絕對的,視角是相對的。全畫幅鏡頭裝在c幅機身上是根據(jù)鏡頭焦距(絕對的)下的視角換算等效焦距(相對的)。 所以需要換算。
7. 鏡頭的焦距怎么計算
凸透鏡確定焦距:
1、取出要測定焦距的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再把一張紙放在它的另一側(cè),來回移動,觀察光斑(亮點)的變化。調(diào)整凸透鏡的位置,讓光斑變得最小、最亮。
2、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記錄下來。
3、再重復(fù)以上實驗2次,求3次測得距離的平均值,即為此凸透鏡的焦距。
凹透鏡確定焦距:
1、將凹透鏡正對著太陽光,白紙與凹透鏡平行;
2、用刻度尺量出白紙上亮環(huán)的直徑為D;
3、量出白紙到凹透鏡的距離為L;
4、量出凹透鏡的直徑為d。
5、利用公式進行計算:f=dL/(D-d)
短焦距的光學(xué)系統(tǒng)比長焦距的光學(xué)系統(tǒng)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簡單的說焦距是焦點到面鏡的中心點之間的距離。照相機中 焦距f<像距<2f 才能成像。
攝影上的焦距:
焦距由于攝影機鏡頭的光學(xué)透鏡(lens)而形成。攝影機或放映機的金屬筒容納了一組兩邊或一邊有弧度(凸或凹)的透鏡,組成一個綜合鏡頭。從物體不同部分射出的光線,通過鏡頭之后,聚焦在底片的一個點上,使影像具有清晰的輪廓與真實的質(zhì)感,這個點就叫焦點(focus)。所謂焦距(focal length),正是從鏡頭之鏡片中間點到光線能清晰聚焦的那一點之間的距離。
當將攝影鏡頭調(diào)整到無限遠時,其實是一個有名無實的焦距。在設(shè)計上,是將透鏡的主平面與底片或成像傳感器的距離調(diào)整為焦距的長度,然后,遠離鏡頭的影像就能在底片或傳感器上形成清晰的影像。當鏡頭要拍攝比較接近的物體時,是鏡頭的實際焦距被改變了。焦距通常使用毫米(mm)來標示,但仍然可能看見一些使用厘米(cm)或英吋標示的老鏡頭。視野的大小取決于鏡頭的焦距和底片大小的比例
8. 鏡頭焦距的計算公式
初中物理焦距公式是:f=u*v/(u+v)。物理中焦距是根據(jù)透鏡成像公式算出來的。透鏡成像公式:1/f=1/u+1/v。物距u 像距v,實像v取正值,虛像v取負值。
焦距是光學(xué)系統(tǒng)中衡量光的聚集或發(fā)散的度量方式,指平行光入射時從透鏡光心到光聚集之焦點的距離。具有短焦距的光學(xué)系統(tǒng)比長焦距的光學(xué)系統(tǒng)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簡單而言焦距是焦點到面鏡的中心點之間的距離。照相機中焦距f<像距<2f才能成像。
相關(guān)信息:
凸透鏡能成像,一般用凸透鏡做照相機的鏡頭時,它成的最清晰的像一般不會正好落在焦點上,或者說,最清晰的像到光心的距離(像距)一般不等于焦距,而是略大于焦距。具體的距離與被照的物體與鏡頭的距離(物距)有關(guān),物距越大,像距越小,(但實際上總是大于焦距)。
在空氣中的薄透鏡,焦距是由透鏡的中心至主焦點的距離。對一個匯聚透鏡(例如一個凸透鏡),焦距是正值,而一束平行光將會聚集在一個點上。對一個發(fā)散透鏡(例如一個凹透鏡),焦距是負值,而一束平行光在通過透鏡之后將會擴散開。
9. 鏡頭焦距與拍攝距離公式
變焦鏡頭是利用改變鏡頭的視角來改變拍攝范圍的,如果不改變鏡頭的視角那只有前后移動攝相機來改變拍攝范圍的大小。這一點可以用幾何光學(xué),或是幾何關(guān)系來理解。而焦距和拍攝距離之間是有一定關(guān)系的。焦距和拍攝距離之間的關(guān)系:焦距越大,被攝物體越近。焦距越短,物體越遠。其實就是鏡頭變化問題。焦距越短應(yīng)該不影響拍攝距離。一般對焦的距離就是xxcm-無窮遠。
10. 鏡頭的焦距計算公式有哪些
景深與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的長短同樣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比如一支50mm的定焦鏡頭與一支100mm的定焦鏡頭相比,50mm的定焦鏡頭所拍攝的景深范圍肯定要比100mm的定焦鏡頭的景深范圍要大——這也是一條不可違背的“鐵律”:即焦距越長,景深越??;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景深=(2×彌散圓直徑×鏡頭焦距的平方×光圈值×對焦距離的平方)/(鏡頭焦距的4次方-彌散圓直徑的平方×光圈值的平方×對焦距離的平方)
后景深=(彌散圓直徑×光圈值×對焦距離的平方)/(鏡頭焦距的平方-彌散圓直徑×光圈值×對焦距離)
前景深=(彌散圓直徑×光圈值×對焦距離的平方)/(鏡頭焦距的平方+彌散圓直徑×光圈值×對焦距離)
11. 相機鏡頭焦距和距離怎么算的
c^2=a^2-b^2
擴展資料:
焦距,也稱為焦長,是光學(xué)系統(tǒng)中衡量光的聚集或發(fā)散的度量方式,指從透鏡中心到光聚集之焦點的距離。亦是照相機中,從鏡片光學(xué)中心到底片、CCD或CMOS等成像平面的距離。具有短焦距的光學(xué)系統(tǒng)比長焦距的光學(xué)系統(tǒng)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
相機的鏡頭是一組透鏡,當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穿過透鏡時,光會聚到一點上,這個點叫做焦點,焦點到透鏡中心(即光心)的距離,就稱為焦距。焦距固定的鏡頭,即定焦鏡頭;焦距可以調(diào)節(jié)變化的鏡頭,就是變焦鏡頭。(當一束與凸透鏡的主軸平行的光穿過凸透鏡時,在凸透鏡的另一側(cè)會被凸透鏡匯聚成一點,這一點叫做焦點,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就叫這個凸透鏡的焦距。一個凸透鏡的兩側(cè)各有一個焦點。)
光心(Optical center):透鏡中的一個特殊點,凡是通過該點的光,其傳播方向不變(除一條垂直于透鏡的光線外,其余光線均有平移)。
我們用的照相機的鏡頭就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膠片(或是數(shù)碼相機的感光器件)就處在這個凸透鏡的焦點附近,或者說,膠片與凸透鏡光心的距離約等于這個凸透鏡的焦距。
凸透鏡(convex lens)能成像,一般用凸透鏡做照相機的鏡頭時,它成的最清晰的像一般不會正好落在焦點上,或者說,最清晰的像到光心的距離(像距)一般不等于焦距,而是略大于焦距。具體的距離與被照的物體與鏡頭的距離(物距)有關(guān),物距越大,像距越小,(但實際上總是大于焦距)。
由于我們照相時,被照的物體與相機(鏡頭)的距離不總是相同的,比如給人照相,有時,想照全身的,離得就遠,照半身的,離得就近。也就是說,像距不總是固定的,這樣,要想照得到清晰的像,就必須隨著物距的不同而改變膠片到鏡頭光心的距離,這個改變的過程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調(diào)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