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喬伊斯照片
美國
喬伊斯·梅爾 來自基督教,一位富有魅力的基督徒作家和布道家,1943年7月4日出生于Pauline Joyce Hutchison。梅爾和丈夫大衛(wèi)(Dave)現(xiàn)居住在密蘇里州的圣路易斯,育有4名已成人的孩子。她的事工總部設在圣路易斯的芬頓郊區(qū)。
喬依絲·邁爾從1976年開始教導圣經(jīng),并於1980年投入全職服事。她著有超過70本激勵人心的好書,包括暢銷書《心思的戰(zhàn)場》、《如何管理你的情緒》、《拒絕的根》(以上皆由以琳書房出版)等。她也發(fā)行了數(shù)千卷教導錄音帶,并擁有完整的影音圖書館。她主講的廣播與電視節(jié)目「享受生命的每一天」(Enjoying Everyday Life),在許多國家皆可收聽或收看;此外,她也經(jīng)常應邀到世界各地主領聚會。喬依絲及其夫婿戴夫(Dave)育有四名子女(皆已成年),目前定居在密蘇里州的圣路易市。
2. 喬伊斯造型
1.外灘共有33座建筑, 一部分仍為一些單位機構征用,比如民國十六年(1927年)建成的外灘13號海關大樓,仍然是上海海關的駐地;外灘14號交通銀行大樓,是外灘最年輕的一座建筑,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建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一直由上海總工會使用。
2.另外一些則為各國銀行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高級賓館,比如外灘1號亞細亞大樓,建于1913年;日清大樓,又名海運大樓,民國十四年(1925年)建成,原是日清洋行的建筑;匯豐銀行大樓,又名市府大樓,民國十四年(1925年)建造;
3.英國總會,一層樓酒吧間的110.7英尺的酒吧柜號稱東方最長,如今則是東風飯店;外灘19號匯中飯店大樓,今天為和平飯店;外灘22號沙遜大廈,民國十八年(1929年)建成,是外灘上最高的建筑,今天也屬于和平飯店。3號、6號、18號被整修開發(fā)為高檔消閑購物娛樂場所,為上海奢侈消費的坐標。
4.1號:現(xiàn)為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所在地,原名亞細亞大樓,建于民國二年(1913年),是英商亞細亞火油公司在上海成立的辦事處。史稱“外灘第一高樓”,底段與上段都是巴洛克式造型,中段為現(xiàn)代主義建筑風格,是上海高層建筑中最年長的建筑。
5.2號:現(xiàn)為東風飯店,曾是上海最豪華的俱樂部——上??倳S小皷|洋倫敦”之稱,設計上仿效英國古典主義,也參照日本帝國大廈。三角形電梯是西門子公司制造,已有90余年的歷史。有一條110多英尺的吧臺。
6.3號:現(xiàn)名有利大樓,原名聯(lián)合大樓,屬于美國有利銀行所有,現(xiàn)為新加坡佳通投資有限公司所在地。民國五年(1916年)建成,是上海第一幢鋼結構大樓,鋼材來自德國。該樓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均衡對稱的建筑風格,但裝飾上又多采用巴洛克風格的漩渦型圖案。
7.5號:現(xiàn)屬華夏銀行,原為日本日清公司大樓,是日本近代西洋建筑與古典建筑風格相結合的產(chǎn)物,外立面采用花崗石,建于民國十年(1921年)。
8.6號:現(xiàn)屬香港僑福國際企業(yè)有限公司,原為中國通商銀行大樓,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竣工,是外灘現(xiàn)存最老的建筑之一。該樓外墻采用花崗石貼面,擁有一排英國哥特式建筑風格的尖角,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外灘的典型建筑。
9.7號:現(xiàn)為泰王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和泰國盤谷銀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原為大北電報公司大樓,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建成。
10.9號:輪船招商總局大樓,建于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盛宣懷投資白銀220萬兩。
11.10—12號:現(xiàn)為浦東發(fā)展銀行所在地,原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建于民國十二年(1923年)。三扇青銅大門和兩旁的銅獅子,由英國專門鑄造,據(jù)說鑄成后立刻將銅模毀掉,獅子成為絕版珍品。底層中部突出一個八角形門廳,由此進入寬敞的營業(yè)大廳。
12.門廳的頂部有8幅彩色馬賽克鑲拼成的壁畫,分別描繪了20世紀初上海、香港、倫敦、巴黎、紐約、東京、曼谷、加爾各答等8大城市的建筑風貌。畫旁有文字“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解放后上海市政府曾在此辦公。此樓耗資800萬兩白銀,被譽為“從蘇伊士運河到白令海峽最考究的建筑”。
13.13號:現(xiàn)為海關大廈,是匯豐銀行大樓的姊妹樓,建于民國十六年(1927年),仿造英國議會大廈的大鐘(大本鐘)制造,由英國喬伊斯公司造好后到上海組裝,
14.此樓樓外立面的大鐘為亞洲第一大鐘,世界最著名的大鐘之一(全球現(xiàn)存唯有的三座威斯敏斯特大鐘之一,另兩座是英國議會大本鐘和俄羅斯紅場斯巴斯克大鐘),原來每逢整點奏威斯敏斯特報時曲,于文革時改為東方紅。
15.14號:現(xiàn)為上海市總工會,由鴻達洋行設計,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陶馥記營造廠承建,是上海解放前外灘建筑群中最后建成的一幢樓。
16.15號:現(xiàn)為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原為華俄道勝銀行大樓,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竣工。
17.16號:現(xiàn)屬招商銀行,原為臺灣銀行大樓。臺灣銀行原為日商銀行,是臺灣淪為日本殖民地之后,日本在臺北開設的,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又在上海設立分行。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黨政府將臺灣銀行劃歸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上海分行所有。
18.17號:現(xiàn)為友邦保險大樓,原為《字林西報》大樓,是上海第一幢高層建筑?!蹲至治鲌蟆穭?chuàng)刊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是英國人辦的一張英文日報,也是在上海開設最大的新聞出版機構。
《字林西報》起初只是一份4頁的英文周報,刊登商賈行情、船期航班等交通信息,后因時??怯⒆饨绠斁值奈母妗⑿侣劰珗?,被稱為租界工部局的喉舌。1951年???。大樓室內(nèi)有白色大理石地坪、黑色大理石墻面和金色馬賽克穹廬頂。
19.18號:建于民國十二年(1923年),是一棟有著84年歷史的市級經(jīng)典保護建筑,位于外灘南京東路口,原名麥加利銀行的外灘十八號樓,曾是英國渣打銀行駐中國的總部。自1955年渣打銀行遷址以來,歷經(jīng)多家單位使用。
2004年11月20日修復后的外灘十八號樓進門四根古希臘式的大理石柱是原裝,來自200年前意大利的Tuscani教堂。兩盞量身定做的三米高紅色玻璃吊燈,全部由空心玻璃管組裝而成,每盞燈由一百八十五個零件拼裝起來。
大堂的二24K金磚馬塞克壁畫是全手工制作,其被打造成為國際知名時裝、珠寶、名表、美食、娛樂、藝術中心。
20.19、20號:現(xiàn)為和平飯店,分為南樓和北樓,南樓原為匯中飯店大樓,北樓原為華懋飯店大樓。匯中飯店是上?,F(xiàn)存最古老飯店之一,清咸豐四年(1854年)建造,是上海最豪華的旅館。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翻新,翻新時,舊中國第一次在建筑物內(nèi)安裝電梯,1965年改為和平飯店南樓;華懋飯店由地產(chǎn)大亨沙遜投資,又名沙遜大廈,被譽為“遠東第一樓”,1956年改為和平飯店北樓。
21.23號:現(xiàn)屬中國銀行,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建筑。
22.24號:現(xiàn)屬中國工商銀行,為老沙遜洋行行址。
23.26號:現(xiàn)為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原為揚子保險公司大樓。
24.27號:現(xiàn)為外貿(mào)總公司大樓,原屬英商怡和洋行。怡和洋行,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創(chuàng)辦于廣州,是英國最早進入中國的貿(mào)易商行。
25.29號:現(xiàn)屬光大銀行,原為東方匯理銀行大樓。
3. 喬伊斯圖片
沒有找到親人。
喬伊斯的中文名字叫益素蘭,民警同志解釋說,這應該是福利院起的名字,益是益陽,素蘭是素蘭花。
喬伊絲被抱養(yǎng)時,我國的戶籍信息還沒有網(wǎng)絡化,無法為喬伊斯查到相關信息。
喬伊斯聯(lián)系了一家媒體,并且發(fā)布尋親信息。
兩個最符合喬伊斯情況的家庭經(jīng)過DNA親子鑒定,發(fā)現(xiàn)都不是她的親生父母。
后來,喬伊斯因為花光積蓄,被迫返回比利時。
臨走之前她表示,自己還沒有放棄尋親,以后有機會還會來中國的。
4. 喬.喬伊斯
Jack, 杰克, 希伯來 上帝仁慈的贈禮。
Jacob, 雅各, 希伯來 取而代之者;跟隨者。
James, 詹姆士 拉丁, 取而代之者。
Jared, 杰瑞德 希伯來 家世,血統(tǒng),出身。
Jason, 杰森, 希臘, 治愈傷口的人;具備豐富知識的人。
Jay, 杰, 法國, 藍鳥的美麗。
Jeff, 杰夫, 法國, 神圣的和平。
Jeffrey 杰佛瑞 法國, 神圣的和平。
Jeremy, 杰勒米 希伯來 上帝之崇高。
Jerome, 哲羅姆 拉丁, 神圣的名字。
Jerry, 杰理, 拉丁, 神圣的名字。
Jesse, 杰西, 希伯來 上帝的恩賜;上帝安在。
Jim, 吉姆, 拉丁, 取而代之者。
Jo, 喬, 希伯來 上帝還會賜予。
John, 約翰, 希伯來 上帝仁慈的賜恩。
Jonas, 瓊納斯 希伯來 和平鴿。
Jonathan, 強納生 希伯來 上帝賜予。
Joseph, 約瑟夫 希伯來 上帝還會再賜予。
Joshua, 喬休爾 希伯來 上帝所援救。
Joyce, 喬伊斯 拉丁, 歡喜的。
Julian, 朱利安 希臘, 頭發(fā)柔軟的,也代表年青人。
Julius, 朱利爾斯, 希臘, 頭發(fā)柔軟的,毛茸茸的。
親我的英文名字也是J 開頭的,所以找了些J 開頭的給你
5. 喬伊斯是男的嗎
丹·布朗,一個沒有多大名氣的驚悚小說作家,教師出身,先前有過三部作品,反應平平,在好手如云的西方暢銷書界算是個新面孔。今年3月《達芬奇密碼》出版后,一下子登上《紐約時報》等各大暢銷書排行榜的榜首,一時好評如潮。這真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說,既混合了謀殺,偵探,解謎,懸疑,追捕等常規(guī)的暢銷要素,又加進了大量藝術史、宗教史、象征學等文化佐料。令人驚嘆的是,他把那些高級調(diào)味品灑得恰到好處,絲絲入味,與驚心動魄的故事完全融為一體。這可不是等閑的本領。
哈佛的藝術史和宗教象征學教授羅伯特·蘭頓正在法國講學,半夜里他被法國國家司法警察局(DCPJ,相當于美國的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的人從旅館里叫醒,請他協(xié)助一起血腥謀殺案的偵破。他們來到犯罪現(xiàn)場——盧浮宮的大畫廊,死者是盧浮宮博物館的館長,雅各·索尼埃,也是著名的象征學學者。為什么偏要叫蘭頓這么個美國教授來?第一,他是索尼埃的日程表上最后要見的人。第二,索尼埃的死狀恐怖邪異,他被槍擊中胃部,可是在生命的最后幾分鐘里,他竟把自己全身的衣服剝?nèi)?,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四肢伸展開來,做成一個達芬奇“維特魯威人”(Vitruvian Man)的姿勢,用手蘸自己的鮮血在腹部畫了一個五角星,還在身旁寫下幾行謎樣的數(shù)字和詩句:
13-3-2-21-1-1-8-5
O, Draconian devil!
Oh, lame saint!
索尼埃是在用這些詞句和符號告訴人們關于他死亡的原因和兇手的線索嗎?既然死者本身精通宗教、美術史上各種圖像符號,那當然用得著他這一行的專家來解讀這些符號的意義。可是法國警方似乎還有一些瞞著蘭頓的東西,警察頭子法歇是個驕橫強悍的家伙,急于畢其功于一役,對此案又懷著某種陰暗而不可告人的目的,
這樣的開頭,當然也不錯了,但在我這樣熟讀大量驚悚小說的人眼里,只能算是平平。要想吊起骨灰級讀者的胃口,還要有更好一點的招式才行。但是別急,令人眼睛一亮的人物馬上就要來了。一個穿著隨便的年輕女子不顧守衛(wèi)的阻攔,邁著風一樣的步伐穿過了警戒線,在法歇的惱怒中昂然登場。這位貿(mào)然闖入的蘇菲是DCPJ密碼破譯處的探員,她告訴法歇那組數(shù)字她已經(jīng)破解,就是數(shù)學史上最有名的斐波那契(Fibonacci)數(shù)列。數(shù)字重新排列后,變成1-1-2-3-5-8-13-21,每一個數(shù)字都是前兩個數(shù)字的和,就那么簡單。
僅此而已?死者在和活著的人開玩笑嗎?在蘇菲向法歇解釋密碼的同時,她交給蘭頓一個電話號碼,說是美國大使館托DCPJ轉給蘭頓的口信,有要事需蘭頓馬上給美國大使館打電話。蘭頓接通了這個號碼后,發(fā)現(xiàn)那是蘇菲家的錄音電話,里面錄好了蘇菲幾乎是耳語一般的聲音:
"蘭頓先生,不要對這段話作出任何反應,冷靜地聽下去,你現(xiàn)在身處危險的境地,請完全按照我的吩咐去做?!?/p>
看到蘇菲這個干凈漂亮的暗渡陳倉,我便知道自己是肯定放不下這本書了。在暫時避開了其他警察耳目的盥洗室里,蘇菲向蘭頓出示了兇殺現(xiàn)場的真實照片,那上面有著被警察們悄悄擦去的最后一行文字:“P.S.找羅伯特·蘭頓”。蘇菲說,布歇認定了蘭頓就是兇手,設計了“協(xié)助破案”的圈套,不動聲色地請他心目中的嫌疑犯到現(xiàn)場,一面聽蘭頓的講解和意見,一面暗暗觀察他的表現(xiàn),然后準備一舉把他拿下。
只有蘇菲知道蘭頓肯定是無辜的,只有她知道那個P.S.不是“又及”的意思,而是她自己的昵稱的縮寫,因為死者正是她的祖父。《維特魯威人》是蘇菲最喜愛的達芬奇作品,那一串數(shù)字是為了把DCPJ密碼破譯處卷進來,是瀕死的索尼埃向蘇菲發(fā)出的最后召喚。索尼埃要蘇菲找到蘭頓,是要他們一起合作尋找發(fā)現(xiàn)一個被保存了幾千年的事關人類命運的重大秘密。
(三)
這個世界,秘密是太多了,因為謊言太多。我們其實就是生活在無窮的秘密之中,每個秘密都很難說和人類的命運無關,久而久之,難免麻木,任是驚天大密,充其量也就是姑妄聽之。而且,所謂的秘密,說來說去也就是那么幾種類型,令人生厭,最多騙騙那些天真而輕信的菜鳥。說來也奇怪,很多人明明知道所謂的秘密多為無稽之談,卻還要傻頭傻腦地趨之若鶩,甘之如怡。是自欺,是無聊,還是因為永恒的窺視欲?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有無知,就有秘密。
秘密本質(zhì)上是雷同的,相似的,乏味的,通向秘密的道路卻各有巧妙不同??磻乙审@悚小說,外行就像那個猴急的賈瑞一樣,總是急不可耐地要直奔大結局,完全不解風情,老手卻更注重推理和解謎的過程。此中的真味,和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一模一樣。在這一點上,丹·布朗干得很出色。
比如說,那個死者在地上用鮮血寫就的數(shù)列,固然是要把蘇菲卷進來,如果和下面的詩句結合起來,難道不是暗示那些字母也要重新組合?果然,這是一個字謎,謎底是一幅絕世名畫,至于是哪一幅畫,大家可以自己動手試一試。不過,我最佩服的是在小說的后面,這串數(shù)字竟然又被用了一遍。根據(jù)名畫背后的鑰匙,蘭頓和蘇菲來到瑞士銀行的密室,外面追兵馬上就要破門而入,情形十分危急,里面的保險庫卻要取物者輸入10位數(shù)字的密碼,而且只允許輸入一次。就在電光火石的瞬間,蘭頓終于想起了那串數(shù)字:1332211185。夠聰明吧?不,還有更聰明的人。就在他要按下確認鍵的當口,蘇菲擋住了他,把數(shù)字修改為1123581321。想得明白嗎,為什么后面的數(shù)字是正確的?這絕對是神來之筆,最妙的是作出正確的選擇根本不需要額外的知識,只需要一點點人人都知道的常識和最合乎邏輯的推理。
上面說到的名畫還只是層層疊套的無數(shù)畫謎的開始。在這些畫中,不僅暗藏著通向秘密的鑰匙,畫中的人物和意像還隱藏著一些塵封已久而又與本書主旨密切相關的故事。這些畫都出自達芬奇之手。布朗研究藝術史和地下宗教社團史多年,他告訴我們,達芬奇表面上是個虔誠的教徒,兢兢業(yè)業(yè)為教皇服務,骨子卻是個絕對的異端。他是長期飽受教庭迫害的一個地下教派的首腦。這個名為Priory of Sion的秘密社團,成立于1099年,它的使命是堅守和捍衛(wèi)一個兩千年來教庭既恨且怕,竭力要摧毀的一個關于基督的秘密。這個秘密是——哈,我不是說過嘛,重要的不是秘密本身,更何況我早已壞了規(guī)矩,把小說的秘密抖露得太多了。
這個秘密據(jù)說是真的,從本世紀以來,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不少的電影、小說和戲劇里了,像卡贊察基斯的,艾柯的,韋伯的都對此有明確或間接地涉及。 不少學術的或準學術的著作也把它當作嚴肅的課題來研究,代表作有邁克爾·柏堅特(Michael Baigent)等人的(Holy Blood, Holy Grail)。至于Priory of Sion,隨便用google查一下,就可以得到幾千個結果。根據(jù)在發(fā)現(xiàn)的秘密檔案,Priory of Sion的歷屆掌門人都是人類文化史上閃閃發(fā)亮的巨星,除了達芬奇,還有波提切利,牛頓,雨果,德彪西等人。是什么樣的淵源把這些大師們連接在一條血線上?
就拿達芬奇來說吧,這當然是個在任何意義上都遠遠超越他的時代的人。按照布朗的說法,達芬奇的思想和他所要保護的秘密既不能容于當世,就只能用他的藝術作品來隱晦地表達,所以他的繪畫作品中到處都是暗藏的象征和密碼。比如《蒙娜麗莎》,為什么要把人物背后左面的地面畫得比右面低?因為畫家要讓她從左面看過去顯得更大,更莊重堂皇。左是代表女性的,達芬奇骨子里是個女性主義者,所以要從“左”的一面來宏揚女性。如果這聽上去有些牽強的話,現(xiàn)代電腦掃描的結果發(fā)現(xiàn)蒙娜麗莎的面部和達芬奇的自畫像有很多相似之處。達芬奇為什么要把自己畫進一個永恒的女性形象?因為他要用這種方式隱晦地挑戰(zhàn)以基督教為代表的西方男性霸權話語。蒙娜麗莎既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她/他是一個雌雄合體,這是達芬奇心目中人性最理想的結合方式,男人和女人平等地融合在一起。從字源上來看,古埃及的生殖男神叫AMON,生殖女神叫L'ISA,稍微玩一點變體的游戲,合在一起的話,就變成了Mona Lisa。
還有更驚人的,仔細看看那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壁畫。我們都知道這是一頓一個男人加上十二個男人的晚飯。可是再好好看看緊挨著基督右手的那個人,這個一頭秀麗紅發(fā),雙手寧靜交疊,胸部微微隆起的漂亮門徒真是男人嗎?這個人的衣服和基督的衣服彷佛互為鏡像,一個穿紅袍藍篷,一個穿藍袍紅篷。他倆的髖部好像是碰在一起的,但是上半身卻似乎有意拉開一點距離,構成一個V字的形狀。在象征學者的眼里,V長期以來一直是和一些女性的意像密切相關的。
奇怪的是,幾百年來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一點,也許,太偉大的作品和過分強大的傳統(tǒng)總是會讓我們都瞎了眼??墒?,現(xiàn)在人們終于開始注意到這個人了。一些研究者說,她真是女人,她就是有名的抹大拉(Mary Magdalene),圣經(jīng)上說她是個妓女,被基督所拯救和赦免。再看一下畫中倆人的姿勢,他們倆的身體輪廓連在一起猶如一個大寫的M?,F(xiàn)在有人相信他們之間的關系不那么簡單,長話短說吧,他們結婚了,而且生了孩子,血統(tǒng)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瞧,一不小心,這個秘密又被我繞回來了??磥碓诿孛苊媲?,我們實在是無處可逃。不過放心,小說中天機多多,稍微在這里泄露一二是不會嚴重敗壞未讀者的閱讀興趣的。而且這些所謂的秘密,本來就是嚴重爭議的話題,足夠?qū)懞眯﹤€博士論文了。達芬奇專家會爭辯說,不對,最后的晚餐上哪里有什么女人,那根本就是約翰,達芬奇在原作的草稿上畫得清清楚楚,每一個使徒都標上了姓名。如果真是抹大拉的話,約翰到哪里去了?難道基督和達芬奇竟會棄約翰而不顧?那可是主最心愛的使徒啊。
假作真時真亦假,還是別認死理了,讓我們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吧。《達芬奇密碼》雖然穿插了這些宗教和藝術史的知識,但作者講得清晰明快,完全不影響故事的高速發(fā)展,讀者很可以充分地得其要領,絕對不會有摸不著頭腦的感覺。相形之下,像大名鼎鼎的學者艾柯寫的《福柯擺》,也是涉及到基督和抹大拉的故事,他是這個領域方面真正的行家,十分細致嚴謹,表現(xiàn)的主題當然遠比布朗要豐富深刻得多?!陡?聰[》應該是最出色的學者小說了,可是讀起來實在艱澀沉悶,那種刻板的學究氣是怎么都掩飾不住的。說老實話,在領教過《??聰[》之后,看到學者們寫的小說,我總是心存敬意,掩鼻而逃。
(四)
這就觸及到我長期以來的一樁心事。我是一個文學系的教師,我在課堂上教學生細讀喬伊斯、葉芝、卡夫卡,艾略特,海明威。我剝筍抽繭地給他們分析大師們的主題、象征、風格、修辭,細到毫發(fā),自己也蠻覺得像回事,仿佛是把妙處都發(fā)掘鉤引出來,把自己都講暈了??善婀值氖?,回到家里,除了備課和為了寫論文完成工作量以外,我很少會有主動要拿一本什么名著出來倚在床上細細品讀的愿望。我還是很愛讀小說,可是能讓我一個餓虎撲食地搶來看的,能讓我挑燈夜讀的,大多是通俗小說。
我常常而為此感到慚愧。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出了什么毛???或者說這是文學系的毛病,甚至是純文學本身的毛???很難說。但是有一點我算是想明白了:我的通俗文學執(zhí)迷,與我童年少年時期的閱讀經(jīng)驗大有淵源。我小時候狂熱閱讀的作品,像《野火春風斗古城》、《林海雪原》、《敵后武工隊》等等,全部同驚心動魄的斗爭有關:人物是平面的,性格是簡單的,敵人是兇惡的,斗爭是激烈的,情節(jié)是曲折的,刺激是強烈的,勝利是最終的……這和西方的驚悚小說有什么本質(zhì)的區(qū)別嗎?那是文學最稀缺的年代,也是我個人歷史上最熱愛文學的年代。這種熱愛的程度,同上癮沒有什么兩樣。我口味就那么早早地被定型了。用心理學的術語來說,我的大腦皮層對刺激所需的閾值早就被提得很高,等閑的刺激根本就不起什么作用。既然今天這些老作品已激不起我的閱讀興趣,我當然會本能地尋找和它們同屬一類但卻更加“殺根”的東西來看,那就是西方的通俗小說。
《達芬奇密碼》讓我有一種特別的懷舊的感覺,因為通篇沒有那些西方通俗小說中常見的性描寫,文筆清新干凈。以作者的才情,他根本就不屑于寫那種無聊的東西,這才是真正的高手風范。像謝爾頓、柯林斯、華萊士之流,總要弄些和情節(jié)毫無關系的惡心吧唧的下流場面來糊弄人,令人望而生厭,早已為我所唾棄。布朗不但不寫性,連愛情都幾乎不寫。蘭頓和蘇菲是那樣地相互救助,生死與共,卻只是到了小說最后才有一點點微弱的愛情表示,這實在是太對我的胃口了,因為我過去最愛看的革命戰(zhàn)爭小說中的愛情,就是這么純潔,這么朦朧。
讀《達芬奇密碼》,就是我懷念自己童年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