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村落人像攝影圖片
1/6
注意下虛實集合 你說的是風景照還是人像? 人像的話室內要注意光線 根據(jù)服裝和照片風格打光 室外的話畫面要干凈
2
/6
比如說一般的到此一游照片 畫面里雜七雜八的什么都沒有
3
/6
一是削弱主題 二是破壞畫面 要精簡畫面
4
/6
背景實在太亂了用大光圈貼進人物拍攝 畫面會很干凈的 但長相不好就忍了
5
/6
風景片的話要注意畫面不要太平 比如你拍個湖 里面最號加進個小船啊 天鵝之類的 畫面會有個中心點 才能引起觀賞的興趣
6
/6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 如果不要后期的話 暴光一定要準確
2. 古老村落照片
市南區(qū)中山公園附近,匯前村,是青島最古老的村莊
3. 古村落人像攝影圖片欣賞
去古村落旅游拍照是需要看季節(jié)的。也要看你拍照的背景是什么。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最好不要穿的花紅柳綠,和背景是紅花綠葉混為一體,人物就不突出了。如果背景是古樸的房舍就可以穿的艷麗一點。這樣相得益彰,靚麗的色彩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4. 古鎮(zhèn)人像攝影圖片
1、 長焦大光圈拍出大光斑
01
很多朋友知道大光圈鏡頭能拍出光斑效果,但其實這和焦距有很大關系,使用標準鏡頭或廣角的大光圈鏡頭,如果離主體不夠近,也還是會出現(xiàn)光斑不夠大、背景雜亂的問題。拍攝背后大光斑的效果需要用到長焦的大光圈鏡頭,這次拍攝我們選擇了佳能EF200mmL F2 ISUSM,200mm的焦距可以把遠處的背景壓縮,產生很大的光斑,把背后的一切景物虛化,非常適合拍攝迷離的夜景人像。長焦大光圈鏡頭都比較笨重,在拍攝時建議使用三腳架,以防畫面抖動影響效
果。2、使用閃光燈后簾同步拍攝
01
在拍攝夜景人像時我們一般會使用M擋拍攝,把快門固定在1/50秒進行拍攝,快門速度較慢,在這期間模特有可能會移動,在照片中產生虛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建議使用后簾同步模式設置閃光燈,也就是在快門即將關閉時閃光燈才閃起,這個模式能比較有效地凝固模特的動態(tài),即使在曝光時間內有稍微的位移也不會記錄下來。如果使用前簾同步,當閃光燈閃光后,模特的一些眨眼、移動的軌跡都會被記錄下來,最終在曝光位置前方留下被攝體移動的虛影。
3、多燈同步打造立體效果
01
使用引閃控制多盞閃光燈
為了實現(xiàn)夜景人像的立體的光線,我們需要使用到多盞閃光燈進行補光。在室外的拍攝項目中,控制多個光位需要使用到無線引閃器進行同步控制,我們把無線發(fā)射器安裝在相機的熱靴上,發(fā)射器可以控制閃光燈的輸出功率、對焦開關、分組燈功能等。在拍攝前要為每個閃光燈對應上相應的頻道,才能起到同步的作用。我們?yōu)檫@次夜景拍攝準備了三個閃光燈,分別是作為主燈SB800的和兩個作為輔助燈的DF800,這三燈的搭配可以滿足夜晚立體布光的主要需求??梢宰杂傻夭贾贸龊线m的光位。
02
找到合適的拍攝距離
在拍攝時要注意攝影機和燈的位置關系。由于使用了200mm的鏡頭,攝影師要站在相機離模特6米遠的地方才能拍攝到半身,這樣還能得到良好的光斑效果。如果站得再遠,就無法得到足夠大的光斑了。主燈離模特2米遠,使用了28英寸的柔光設備,能讓光線柔和均勻地灑在模特臉上。兩個輔燈各離模特1米,白色造型光較前,打亮了模特處于陰影中的頭發(fā)和肩膀。藍色造型光較后,勾勒了細細的藍色光條,讓模特從背景中脫離出來。這樣我們就打造出了層次豐富的光影效果。在拍攝時還可以通過閃光燈的位置移動改變光線的強弱。
5. 古村落人像攝影圖片高清
1 古鶴村
三鄉(xiāng)鎮(zhèn)古鶴村,是中山市保存最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中國最大古舊家私交易基地。青龍山宛如一條出海的巨龍,自東北向西南,把大半個古村抱在懷中。亞熱帶原始森林保存完好,山間林木清幽、溪水潺潺。村落西部原為金斗灣的一部分,400多年前還是大海,后來鄉(xiāng)民多次圍墾,逐漸填造出這片富庶的土地。
始建于同治二年、貫穿整個村落的青石路,保留了相當多的古建筑和珍稀古樹:鄭氏祠堂、樂善好施牌坊、舉人旗桿夾、土沉香樹、古榕樹等等。借助于古鶴村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東風,村內形成了華財、古鶴、明清三家大型古舊家私市場,內有古玩店500多家,各自陳列和交易著名貴的古玩、家具。古鶴村已是全中國最大的古舊家具市場,世界馳名。
據(jù)說這里是“西餅皇后”李曾超群的故居,她是香港超群西餅的創(chuàng)始人,在事業(yè)上也是歷經商海浮沉終獲成功,堪稱“勵志姐”。
古鶴村最適合游覽的時間是午后和傍晚,慵懶陽光斜掛于民宅屋檐,石板街倒映著斑駁的樹影。在青山綠水間,古舊的石墻、門樓、牌坊,沉寂的古井、古樹、古民居組成一幅寧靜古樸的畫面,時間仿佛在這里停下了腳步。
2 三社村
中山黃圃鎮(zhèn),有這樣一個古村,這里既有遠離塵囂的青山古樹,又有古老街巷的石板蜿蜒,是大隱于市的嶺南建筑活化石。
三社始建村于宋代,距今已逾800年歷史。由靈會、鼓樓和三社坊三坊組成,因此古時又稱為三坊。在宋時黃圃之地皆為海,古代三坊人背山面海,圍田建廬,四邊輻射擴展建村,形成傳統(tǒng)嶺南村落的梳式布局,聚宅成巷,聚巷成街,院落間面面相對,背背相依,巷道縱橫,宛如迷宮。 延伸閱讀:天地間第一流人物范仲淹,給后輩留下了怎樣的精神財富
村中現(xiàn)存有始建于宋代的古石板路,路分36級,故名三十六級古徑,這古徑連通著宋代碼頭,古時的黃圃人便是從這里開始,馬上駝鈴北上去內陸,南下下海洋,串起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jié)點。直到今天,三社依然保存著馬馱貨物的傳統(tǒng)。
盡管經歷了現(xiàn)代文明的洗禮,但長久商貿文化的繁榮還是給三社留下了鮮明的印記。這里古建筑繁多,幾乎到了三五步即邂垢一古宅的地步。至今現(xiàn)存有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鎮(zhèn)級文物保護單位,共有古祠堂25座,現(xiàn)保存完好的祠堂還有5座。走在三社上街,這里依然遺存著清代的古石板路的古圍墻,古時由蠔殼、糯米、砂等夯成的土壘屋尚有遺存。
3 翠亨村
翠亨村,一個原本十分普通的小山村,卻因為誕生于此的世紀偉人孫中山而聞名于世,走進村中,一種“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詩情畫意油然而生,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將帶您走進偉人孫中山的出生和成長初期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
翠享村在中山市區(qū)東南方17.6千米處,廣(州)珠(海)公路主干道旁,北距廣州約100千米,南距澳門約30千米,隔珠江口水域與深圳、香港相望,陸地與珠海市毗鄰。東望珠江口伶仃洋讓翠亨村有了生氣,而西靠五桂山則讓她有了靈性。據(jù)傳,在清朝康熙年間,蔡姓人在此建村,因地處山坑邊,山林青翠,坑水潺潺,風景優(yōu)美,且方言“蔡”與“翠“坑”與“亨”諧音,又寓意萬事亨通,于是在道光初年改稱“翠亨”。
中山翠亨村
在這個樹木蔥郁、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小村莊里,保存至今的名勝有楊殷故居、陸晧東故居、帥傅遺居、陸?zhàn)〇|墓、孫昌墓、翠亨賓館和中山紀念中學及完整的古民居群等,這些古建筑的裝飾藝術極為豐富,其結構、雕刻、書畫均展示了中國建筑文化的較高水平,極有研究價值。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是以孫中山故居為主體的紀念性博物館,開放的主要景點有孫中山故居、孫中山紀念館、孫中山聽太平天國反清故事的雕塑、孫中山試驗炸藥處—瑞接長庚牌坊、翠亨民居展示區(qū)、翠亨農業(yè)展示區(qū)、中山鼎、警世鐘等,逐步形成以“孫中山和他成長初期的社會環(huán)境”為主題,兼具歷史紀念性和民俗性、立體而多元化的陳列展覽體系,充分地展現(xiàn)了孫中山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思想體系和革命實踐,再現(xiàn)出孫中山出生和成長初期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使人們更加深刻的了解孫中山這一偉大人物。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傳統(tǒng)的中山民居,大廳不開窗,而孫中山親自設計的房子,不單是二層的回形建筑,還在大廳中開設了四個窗口,用以采光和使室內空氣流通,打破了當時中山民居的傳統(tǒng)擺設。孫中山故居是座獨具特色的赭色磚兩層樓房,由孫中山親自設計,一1885和1892年分兩期建成。樓房紅墻白紋,既有廣東磚瓦房的建筑風格,又融匯了西方民居的建筑風格,可以說是一件典型的中西建筑藝術品。樓房外有一小院圍住,圍墻正門外右側有宋慶齡手書的“孫中山故居”石刻牌匾。二樓南邊的房子是孫中山的書房,1893年冬,孫中山在此書房草擬《上李鴻章書》,發(fā)出了“救國救民”的信號。
1956年在孫中山故居前開辟了公園。1966年為紀念孫中山誕辰100周年,在故居旁興建輔助陳列館,館名由宋慶齡親筆題寫,每年國內外大批游客前往參觀游覽。
4 南塘村
南塘村是中山市南朗鎮(zhèn)豐阜湖畔東北面的一小村莊,面積僅二平方公里。背靠青山,前臨農田。南塘的先民大約于南宋年間,從南雄珠璣巷搬遷而來,迄今歷時八百五十年上下。
中山的《東鄉(xiāng)民歌》中,有這么一句:“簡姓南塘,老幼勤耕種,歷代出科舉”。南塘村中百份之八十以上是姓簡,若干戶姓肖。
簡氏大宗祠,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重建于光緒丙申年(1896年),1982年小修,基本恢復原貌,為首次修繕。宗祠祠體為土木結構,坐北向南,分二進二間,中間天井,通風透光,四水歸堂之局。是難得的南越古建。
以青磚砌墻、花崗巖石柱支撐,又有花鳥木雕裝飾,這樣精致的裝飾,似乎只能用匠心獨具來形容。
北帝廟舊址是在現(xiàn)址附近不遠處,舊廟址四面墻壁是用蠔殼砌成,也有人稱之為蠔殼廟。北帝廟重建好之后,香火鼎盛,到90年代,村民將廟宇修復原貌,重塑神像十余尊,恢復香火。眼見所有一切,北帝廟在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中,飽歷滄桑歲月,嘆哉——數(shù)度變遷的北帝廟,幸喜今天新顏煥。
仁和社亭,始建于清光緒十年(1884年)。該亭結構幽雅,更有詩酒琴棋,福祿壽三星圖壁畫各一幅,容貌美觀。仁和社亭上蓋是用現(xiàn)今最新穎的琉璃保留原有石柱楹聯(lián),重繪壁畫,內設石臺石凳,集古今建筑工藝融于一體,使亭貌煥然一新,誠村民聚首聊天,納涼休憩之勝地也。
5 左步村
位于中山市南朗鎮(zhèn)的左步村是歷史文化名村,建于明永樂年間。600多年來,歐、孫、阮、方等姓氏在此聚居。村莊雖然面積不大,卻走出了不少歷史名人。左步孫氏的始祖孫締兒,后人尊稱他為“樂川公”,樂川公一脈擇左步而居,1912年5月,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職務的孫中山回香山省親時,曾專程回左步的孫氏宗祠祭祖。
左步人方舉贊與孫英德合辦的發(fā)昌機器廠為中國第一家民族資本企業(yè);左步人參與了中國大陸最早落成的唐山煤礦、鐵路乃至粵漢鐵路的興建,左步人歐庚祥曾任粵漢鐵路總監(jiān)。蜚聲中外的電影藝術家阮玲玉、著名漫畫家方成、革命家歐初等也是祖籍左步。
6 鰲山村
鰲山村是黃圃鎮(zhèn)歷史最古老的村落,有眾多不可移動文物,古廟宇有3座,包括石嶺仙廟、北約觀音大廟、南約北帝廟,而古祠堂則有13家之多。
還有不可移動古文物,如古石徑、古碼頭、古樹、古墓等,村內有傳統(tǒng)龍舟7艘,,其中石嶺坊2艘、北約坊2艘、南約坊2艘、村委會1艘。
7 龍瑞村
龍瑞村約于南宋末年始建,南雄刺史劉少雄次子劉汝賢由珠璣巷遷來香山東鎮(zhèn)土瓜嶺,至南宋末年,其第六傳孫劉子忠,劉子平兄弟一齊分支于此,現(xiàn)已30傳,建村之初,因村內邊海角有一礁石,上部雕似公雞,故最初村名生雞角,后以近音字改名為山溪角。
龍瑞村有規(guī)模超大的劉氏宗祠,觀音廟,文廟,探花牌坊等歷史文物。
8 安堂村
涌安堂村開村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村內祠堂林立、石路蜿蜒,素淡的嶺南民居夾道分列。九龍門牌坊位于安堂社區(qū)的九龍門大道上,從這個牌坊進入村內,就可參觀古香古色的村落和系列古祠堂。
安堂牌坊又稱百歲流芳牌坊、升平人瑞坊。始建于清代同治五年(1866年),位于大涌鎮(zhèn)安堂村,于2009年被評為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該牌坊為四柱三間通天式牌坊,以花崗石雕鑿構筑,高7米。牌坊上“安堂”二字原為“圣旨”后改為“安堂”,正面主間橫匾刻:“昇平人瑞”,左右橫刻:“山高”、“水長”。牌坊柱下鑲嵌抱鼓石,石板上有人物花卉雕刻。
安堂村內祠堂數(shù)量多,規(guī)模大,經歷動蕩年代的洗禮后,現(xiàn)存約十四家。其中“雙桂堂”最為訪古探幽者所津津樂道,也就是“林氏宗祠”,還有曾多次被報道提及的“十德圖”,記載著晚唐年間林氏披公九子加女婿皆中舉,被譽“九子十登科”的千古佳話。
6. 古村人像攝影作品
白鷺鐘氏,清朝年間贛南一個顯赫的大家族,家族中有一個引領全族邁入黃金時期的關鍵性人物,名叫鐘正瑛。鐘正瑛幼年喪父,性格堅韌不拔,極善經營,號稱“贛南首富”。他樂善好施,熱心公益,注重兒孫教育,兒孫卓然有成,人才輩出,在文壇政壇有記載的杰出人物多達數(shù)十人。
白鷺的祠堂清一色連片的黑瓦青磚,風火山墻的贛派建筑,飛檐翹角,氣勢非凡。堂內雕梁畫棟,玉柱花窗,天井錯落有致,正廳和偏廳相得益彰,住房和雜屋秩序井然。
官宦人家的祠堂門口排列著“龍抱石”和“旗桿石”、“功名柱”,上面鑲刻著文字、圖案,表述主人的功名與官銜。
7. 村莊攝影圖片
魅力美麗鄉(xiāng)村如何拍攝,如何選擇角度,一般角度選擇的,需要深入的去了解被拍攝鄉(xiāng)村,了解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還有民間藝術,在民間有很多東西是表面拍攝無法達到的一個地方,不是說用幾家無人機,或者說幾臺攝像機就可以完事了,其實并不是,角度的選取,需要你了解該鄉(xiāng)村,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把這些東西展示出來,一般從外景跟民族文化兩個角度來分析,因為他們說相輔相成的。首先,是該鄉(xiāng)村的外景,他就像人的臉一樣,最為直觀的東西需要展示出來,所以你可以從不同角度了解該鄉(xiāng)村,去航拍,還有建筑等位置來了解,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航拍,是我們能夠直接看到該鄉(xiāng)村的一個最為直觀的一個外景,能夠讓我們知道他的基本景色是什么,他就是一個作為切入點的開始,那你肯定問了,那個建筑有什么用,外在拍攝完了以后,就是內在的,因為內在拍攝關系到很多問題,建筑能夠體現(xiàn)去當?shù)匾粋€年代,能夠展示出這個村子的發(fā)展歷程,能夠把記憶的年輪直接展示給大家,拍攝建筑,就是慢慢把內在東西展示出來。其次,就是文化,傳統(tǒng)文化是該村子的精髓,因為文化是人們的精神支柱,沒有文化,那么很多同意無從談起,所以說,我們在了解該東西的時候,要深入的了解該地方的民族文化,這是最基本的,一般有,歌舞,刺繡,傳統(tǒng)節(jié)日,作為切入點,深入的了解該村莊的歷史變遷,歷史活動等等問題,這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了解該村莊,就是要了解他的精神,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把該鄉(xiāng)村展示出來。總之,美麗鄉(xiāng)村,不管是如何拍攝,最主要的就是不能脫離他本質的東西,本質的一個性質,這是最主要的是我們不管他變化如何,我們要把最真實的東西,展示給其他,讓其他人知道,美麗鄉(xiāng)村,原來這么美,這是很重要的,所以拍攝過程很艱苦,但是可以可以苦中作樂,希望對你有幫助,大家有好的意見或者建議,歡迎留言討論。
8. 古村落人物照片
浙江省古鎮(zhèn)古村落很多。
新葉古村,本是個不太人知的古村,已有800多年歷史,位於浙江省建德市,始建於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村民們大多姓葉。
村子裡傳統(tǒng)且古樸,沒有太多的商業(yè)氣息,完整的保存著16座古祠堂、古大廳、古寺、古塔及200多幢古民居。
自《爸爸去哪兒》在新葉村拍攝以後,古村落開始逐漸熱絡起來。
9. 古村落人物攝影作品
拍攝地是爨底下村,它位于北京市的門頭溝區(qū),距離市區(qū)不算近,有90公里,對于攝影愛好者來說,這里是取材古村落的絕佳地點。
而更多人知道這里還是李連杰的緣故,原來,在2007年曾經有一部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在這里取景,這部電影便是《投名狀》,相信是不少人心中的回憶了,和電影一起被人們熟知后,爨底下村也就火起來了。這里海拔達到了650米,整個村子面積在五平方公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