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佳能35-1.8鏡頭
佳能35f1.4鏡頭,在1.8點時候發(fā)揮最大效果
2. 佳能 35 1.5
C畫幅需要乘以等效系數(shù)才能等效全畫幅。C畫幅與全畫幅在焦距上存在等效換算,即全畫幅相機接上鏡頭后,所用的焦段就是實際拍攝焦段,而APS-C畫幅則需要加上轉換系數(shù)才是實際焦段。不同品牌相機的全畫幅與c畫幅等效焦距的轉換系數(shù)不一樣,如索尼、尼康是1.5,佳能是1.6。由此可知,索尼、尼康全畫幅35mm相當于c畫幅52.5mm,佳能全畫幅35mm相當于c畫幅56mm。
3. 佳能35 1.4樣片
不差呀!F1.4的光圈,絕對的高端鏡頭檔次!即使是一代頭,性能也是頂呱呱的。如果這樣的鏡頭都差,那就沒有牛頭了!
4. 佳能35 1.8
佳能35定需要專門的轉換頭才可以安裝在微單上
5. 佳能35-1.4
徠卡35/1.4是旁軸鏡頭,佳能沒有35/1.4旁軸設計的鏡頭(佳能在60年代有一枚35/1.5的旁軸頭),目前只有35/1.4單反設計的鏡頭。
最大的區(qū)別是焦外和畸變旁軸鏡頭和單反鏡頭最大的差別在于法蘭距,通常旁軸的法蘭距是單反的1/2左右,意味著適應旁軸相機的鏡頭可以更接近焦平面,光通量可以更大(福倫達的35做到了F1.2),而且旁軸相機的鏡頭大多數(shù)是對稱設計,35MM焦段其實已經(jīng)算是小廣角了,對成設計的優(yōu)點是成像畸變非常小甚至零畸變,而單反相機的鏡頭則大部分是反望遠設計,對光通量、畸變的控制不如旁軸,這是設計結構上的先天限制。
所以旁軸鏡頭在畸變和焦外兩個地方擁有天然的優(yōu)勢,同一個品牌同時期的旁軸、單反鏡頭對比,往往在焦外是旁軸鏡頭勝出(可以看在產(chǎn)的蔡司ZM系列旁軸鏡頭和ZK\ZE這些單反鏡頭的成像對比,一目了然)。
其他的區(qū)別是品牌之間的風格,徠卡自然是徠卡的色彩和成像特點,佳能肯定是佳能的色彩和風格,這是大品牌的調性,不會相互重疊的。
6. 佳能35 1.4網(wǎng)友點評
這個鏡頭推出有一定時間了,從定位看應該屬于佳能微單里的中上級別的鏡頭??善婀值氖沁@么久了各媒體都沒有推出相應的評測文章和推廣,難道是太受歡迎所以不用廣告了,奇怪直至。
不過從樣片和曲線表看,這款頭相當不錯,甚至達到了L級紅圈的水平。
構造也相當復雜,基本把內部塞滿了,加上1.4大光圈,所以性能不用懷疑。
但由于是搭配微單相機,這個頭定價稍微尷尬一點。如果從半幅機身換算,此頭應該是為了追佳能EF 50mm f/1.4USM這枚頭。如果是比較全幅則是對應EF 35mm f/1.4紅圈。3000多元的定價比紅圈頭可是便宜了不少,就算降一級和佳能 EF 35MM F/2比起來也是有富余。但如果等效與EF 50mm f/1.4相比,價格反而貴了1000塊錢。
所以可以看出來,這款頭實際是為后面的R級微單全幅機身考慮的。如果是用M系列機身,就有點不搭配了。
7. 佳能35-1.4鏡頭測評
預算富余的話還是選原廠佳能35 1.4L較好,使用原廠鏡頭,鏡頭和躋身通訊更和諧,還可以啟用機身的周邊光亮校正/色差校正功能。
8. 佳能35 1.4濾鏡尺寸
差多少得有一個比較值,35/1.4應該來說是佳能的頂級定焦頭了。特別是現(xiàn)在的35/1.4二代,從鏡片組成來看35/1.4用了一片UD鏡片,兩篇BR鏡片,控制了色散和提高色像差補償,而SWC鍍膜控制了眩光和鬼影,可以說是佳能廣角定焦畫質的最高水準。
35/2只有一片非球面鏡片,從官方給出的MTF曲線上來看35/1.4在F8光圈時,對比度和分辨力都趨近完美,但光圈全開時畫質一般,抗眩光能力弱,且畫面邊緣可察覺紫邊。要說成像差多少,我覺得還是要差1個級別,紅圈頭和普通頭的一個級別。
9. 鏡頭 35 1.4
35mm f1.4鏡頭是個”小廣角“,它介乎廣角和標準鏡頭之間,表面上定位比較尷尬,但是這個鏡頭比較好用,它可作人像(小集體相),亦可風景小品。大光圈帶來了適應性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