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8105最近對焦距離
新款的18-140mm f/3.5-5.6G VR是個平衡的選擇,它同時具備了優(yōu)秀的防抖、金屬接環(huán)、快速的對焦速度、在可接受范圍內的重量;畫質也不差,唯獨較為明顯的廣角變形是讓人覺得可惜的地方。
就我來看它就是18-135mm的防抖加強版,除了有防抖、對焦更快、金屬接環(huán)之外,其他表現18-135mm與18-140mm VR差異并沒有很多。
2. 18-55最近對焦距離
不能對焦有兩個原因,一是超過了最近對焦距離,二是光線不夠。
3. 2875最近對焦距離
對焦環(huán)是在手動對焦時使用的,左右旋轉對焦。現在一般不大使用,都是使用自動對焦,方便。
4. 1635gm最近對焦距離
EF17-40mmf/4LUSM主要參數:鏡頭焦距17-40mm鏡頭結構:9組12片光圈葉片:7片(圓形光圈)
最小光圈:22(最小光圈以光圈調節(jié)單位為1/2級的EOS機型為基準)最近對焦距離:約0.28米最大放大倍率:約0.24倍(最大放大倍率為使用鏡頭遠攝端拍攝時的數值)驅動系統(tǒng):環(huán)形USM超聲波馬達濾鏡直徑:77毫米最大直徑及長度:約Φ83.5×96.8毫米重量:約475克。
5. 135gm最近對焦距離
135指的是你的鏡頭是135mm的焦距,即該鏡頭的焦點到透鏡組中心的距離是135MM,并不是對焦物體和相機之間的距離。
135鏡頭不知道你指的是什么,我理解有兩種:135相機的鏡頭和135mm焦距的鏡頭。
135相機的鏡頭:即可以在135相機上使用的鏡頭,135相機就是好幾年前我們都在用的膠片相機。而135相機的鏡頭通常可以用在135相機和現在的可更換鏡頭的數碼相機上,但是不能用在大畫幅(如120相機)相機上。使用在可更換的數碼相機上的時候,一般需要對其焦距乘以一個系數才是在數碼相機上的相對焦距,比如50mm焦距的鏡頭用在佳能的400D上,50mm×1.6=90mm,就相當于90mm焦距的鏡頭。但如果用在5D這種全副相機上,就和用在135相機上沒什么區(qū)別了。
135MM焦距的鏡頭:如果用135鏡頭這個稱呼來叫135mm鏡頭似乎并不很準確,一般也很少有人這么叫,大部分人都叫135/2.8或者135/4,其中“/”后面的數字是指這個鏡頭的最大光圈,而135mm鏡頭通常是指焦距是135mm的定焦鏡頭。
6. 135對焦距離
最近對焦距離:0.39m
光學參數
最大光圈 F3.5-5.6
最小光圈 F22-38
光圈葉片數 7片(圓形光圈)
焦距范圍 18-135mm
等效焦距 29-216mm
最近對焦距離 0.39m
最大放大倍率 0.28倍
防抖性能 光學防抖
其它參數
鏡頭直徑 77.4mm
鏡頭長度 96mm
鏡頭重量 515g
產品特點 手抖動補償效果:約4級(基于CIPA測試標準)
7. 1650最近對焦距離
索尼的16-50 f2.8作為α77的套頭最大亮點就是f2.8的恒定大光圈。
DT 16-50 F2.8 SSM鏡頭在外觀設計上,并沒有像索尼蔡司鏡頭那樣的大量使用金屬材質打造,鏡頭外殼主要還是以塑料材質為主,并且在外殼表面進行了磨砂處理,既起到防滑作用又專業(yè)感十足。鏡頭內部的鏡筒和變焦導軌則采用的是金屬材質設計,握在手里感覺還是很沉甸甸的。
索尼DT 16-50 F2.8 SSM的鏡頭體積設計并不是很小,前端濾鏡口徑達到了72mm,從這點看,該鏡頭應該是定位于中端產品,而且該鏡頭鏡身最大直徑為81mm,整體長度為88mm,外形有些短粗,類似于適馬新版24-70的樣子。變焦方向為逆時針設計,在16mm廣角端時,前端鏡筒是不會伸出的,只有在逆時針轉動變焦環(huán)到達50mm長焦端時,前端鏡筒才會伸出大約1/3的鏡頭長度。這支鏡頭的設計工藝還是非常不錯的,可以完全秒殺那些入門級鏡頭,不過對于這支鏡頭沒有使用內變焦的設計結構確實比較遺憾,畢竟使用內變焦設計可以在我們變焦時不會讓前端鏡筒伸縮出來,既美觀又可以有效的防止灰塵被伸縮的鏡筒吸到鏡頭內。
第一組鏡片非常巨大,濾鏡口徑達到了72mm,鏡片表面的鍍膜采用索尼自家工藝,并非蔡司T*。在光照下呈現出黃綠色的鍍膜色彩。
這款新鏡頭采用了索尼獨特的SSM超聲波馬達對焦系統(tǒng),在對焦過程中鏡頭對焦環(huán)是不會轉動的,同時用戶完全可以在鏡頭自動對焦下隨時使用手動對焦功能。另外由于該鏡頭使用了SSM超聲波馬達,在對焦時可以比普通馬達驅動的鏡頭具有更快更安靜的對焦行程,在抓拍高速移動的物體十分有幫助。對于那些大變焦鏡頭來說,廠商一般都會為其設計出一個變焦鎖定鍵,以防止鏡頭前端鏡筒自然下垂。而在這支索尼16-50的鏡頭身上我們依然發(fā)現了這個功能,雖然這支頭我在實際使用中并沒有發(fā)生鏡筒自然下垂的現象,但是索尼對用戶細致入微的設計理念值得我們稱贊。
該鏡頭尾部卡口采用的是金屬材質設計,并配有8個鍍金觸點用于與機身進行數據傳輸,鏡頭產地為中國。
畢竟這是一款非蔡司、非G的鏡頭,在F2.8光圈下便可擁有如此優(yōu)秀的畫面銳度,而邊緣成像也在通過收縮1-2檔光圈后可以得到改善。不過該鏡頭的小光圈成像質量下降非常明顯。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尼康17-55 F2.8這枚非全幅牛頭,其在最大光圈下的成像質量非常之銳,而索尼16-50 F2.8的特點與它多少有些相似,不過要想完全超越,那還要看索尼日后的努力程度。
16mm廣角端的畸變及暗角較為明顯,畫面邊緣線條成桶狀畸變形態(tài),而50mm長焦端的畸變非常輕,幾乎察覺不到。對于該鏡頭能有這樣的成績,我們還是表示出肯定的,畢竟與那些專業(yè)牛頭相比,在價格上和定位都是不一樣的。當光圈收縮到F5.6以后時,畫面暗角現象基本上就完全消失了。在50mm長焦端最大光圈F2.8時,四周暗角也是可以明顯發(fā)現的,不過只要收縮一檔光圈到F4時,暗角現象就變得輕微了許多,而同樣收縮到F5.6光圈以后暗角就完全消失在畫面四周了。
索尼16-50 F2.8鏡頭最大光圈的成像質量給我們留下的非常深的印象,為此我們特意的使用F2.8光圈拍攝了多張樣片,一同體驗一下大光圈帶來的淺景深柔美焦外的獨特視覺效果。
索尼DT 16-50mm F2.8 SSM鏡頭作為一支APS-C畫幅專用鏡頭,外觀設計威猛十足,鏡頭各部分細節(jié)處理也是做到了非常專業(yè)。鏡頭內部搭載SSM超聲波馬達,可以大大的提升對焦速度,并且對焦過程也十分安靜,搭配到索尼A77上使用,在12張/秒的高速連拍下抓拍不費吹灰之力。
索尼DT 16-50mm F2.8 SSM鏡頭優(yōu)點:
F2.8全開光圈下成像質量非常滿意
SSM超聲波對焦馬達安靜迅速
有變焦環(huán)鎖可以防止鏡筒前端
索尼DT 16-50mm F2.8 SSM鏡頭缺點:
大光比環(huán)境下拍攝容易出現輕微紫邊現象
16mm廣角端畸變控制欠佳
鏡頭外殼沒有使用金屬材質
8. 1855最近對焦距離
1/60
1、F8下無狗頭,優(yōu)先使用 F8-F11(風景時)
2、感光度不要超過ISO200(任何時候,實在不行上腳架)
3、快門不低于1/60,最好1/125(手持拍攝時)
4、鏡頭防抖開啟(任何時候)
5、使用機頂閃燈,TTL開,后簾同步(拍人像時,記得先對眼睛對焦)
6、焦距優(yōu)先使用35mm,18和55端畸變較大(團體照或拍建筑時)
7、切記將鏡頭前面的濾鏡卸下來,能問這個問題,你的UV鏡應當不超過50元,質量不好。 以上方法綜合不同場景,根據題材自己決定
9. 18135最近對焦距離
畫質沒有區(qū)別,區(qū)別是:
1.EF-S 18-135mm f/3.5-5.6 IS USM鏡頭使用1片非球面鏡片、1片UD鏡片,自動對焦馬達使用的是超聲波自動對焦馬達,可全時手動對焦
2.給他配上底座在拍攝視頻時,可電動變焦,變焦畫面更流暢,EF-S 18-135mm f/3.5-5.6 IS STM自動對焦馬達使用的是STM步進馬達,可全時手動對焦。EF-S 18-200mm f/3.5-5.6 IS鏡頭使用2片非球面鏡片、2片UD鏡片,自動對焦馬達使用的是普通自動對焦馬達
3.18-135mm鏡頭比18-200mm鏡頭焦距短,18-200mm鏡頭遠攝能力更強。
10. 18-105最近對焦距離
索尼E PZ 18-105mm f/4.0 G OSS是一枚電動變焦鏡頭,用50毫米-105毫米的焦段拍攝會有不錯的焦外虛化效果。從成像彌散圈理論來說,任何鏡頭都有虛化效果,只是成度和美觀效果因鏡而異,影響焦化效果的三大因素是光圈、焦距、物距,光圈愈大虛化愈強,焦距愈長虛化愈強,對焦距離愈近虛化愈強。